从后果看,孙权对他们的任用是得当的。特别是顾雍,其相才足可同诸葛亮相媲美,史有定评。他为相十九年,吴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功莫大焉。
群臣推举张昭,是从论资排辈的角度考虑的。东吴在未设丞相前,张昭的地位相当于丞相。在他们看来,他任丞相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至于与其他的人作比较,他们就无暇多想,即使想到者也不便言。
孙权不任用张昭,是从他是否适于担任相职以及有没有比他更适合的人选这一角度考虑的。他是君王,丞相人选是他在人事方面的第一等大事,用得是否得当,对国家有特别重大的影响,所以他是经过深思熟虑而作出决定的。在召集群臣讨论前,他应该已有了确定的人选,让群臣推举不过是更广泛地征求一下意见罢了。
像这样的大事是不能糊涂的,必得有主见。如果他稀里糊涂地按照群臣的意见办,那后果可就难说了。
张昭其人,性情刚强,容不得不同意见。他作一个谏官还可以,作为相才则有明显的缺陷。他若为相,吴国的局面恐怕就会两样。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群臣的意见只不过是供参考,他们不须对这一决策承担什么责任;作为君王的孙权,直接对这一任命负责,所以必须慎重和拿出主见来。
孙权作为一国之主,要处理的事情何其多!即使神人,恐怕也不能把全国所有的事情都一一料理得清清楚楚。他只要抓住若干大事,把必须由他直接管的事情处理好,就算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君主了。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那恐怕说的是小事。大事却糊涂不得。
大事不糊涂和小事不妨糊涂一点,是可以结合在一起。如果事无巨细,都要搞得十分清楚,那人就活得太累。累一点或许没什么,但容易造成两种后果:一是严重损害身体,最后连大事也无法管了;二是大事小事混在一起平均下劲用力,大事也难以搞得特别好。
诸葛亮盛年病逝,就是心太细,大事小事都要管,罚二十军棍以上的事都要亲自过问,也就是难得糊涂。当然,他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实人活一世,大事一定不能糊涂,小事则不妨看穿些,糊里糊涂地过得去也就行了。如果什么都要较真,恐怕我们就很难承受这种人生的压力。
大事不能糊涂,这是人生的真理;小事难得糊涂而不妨糊涂些,这也是人生的真理。
把它们合起来,就是我们的处世之道。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