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任江东领袖之时,就有称霸天下之心。鲁肃秘说帝王之业,甚合他的心意,所以他不顾张昭的反对而重用鲁肃。
同时他对鲁肃表示,这个帝王之业还不是他能做到的,他只是希望能把江东治理好。他也从不对其他臣下谈及他的这个志向。
直到几十年以后,他已成就了帝王之业,他才谈到鲁肃当年的劝说,把这定为鲁肃的首功。
孙权给人的感觉是深沉,深藏不露,没有十分明显的特点。他从不故作惊人之举,或故发惊人之语。但他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使人由衷地叹服,使他的强敌曹操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是以平常心做不平常的事。
也就是说,他把“天下舍我其谁”和“我本平常”这两种思想和心态完满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十分健全的精神状态。
人有大志,这是好事。但如果由此成为自大狂,而自我神话,那就非常可笑了。
“天下舍我其谁”的正确含义是什么?并不是说,地球没有我就不会转动了;或者说,这个世界的统治者注定是应该由我来担当的……等等。这是错误的理解。而是说,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其他任何个体都无法取代的价值,我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应该充分把它表现出来。
“我本平常”,就是恰当地估计一个人在世上的地位: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恰当地估计人与人竞争的严酷性:他人未必不如我。在人人都有竞争得胜的可能性这一点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不过是这平等家族的一员。
这样,“天下舍我其谁”和“我本平常”本来就是人生在世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两个方面。惜乎哉人们往往把它们分割开来,以为非此即彼、互不相容。
法国哲人和文豪萨特曾说,在他那里,既有一种天才的优越感,又有一种与常人无异的平等感。他不觉得这里面有什么矛盾。看来他也达到了人生的这一境界。
他曾写了在文字上特别讲究的作品,如《恶心》和《词语》,后者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晚年说,文学的极致不是用尽心思摆弄文字,而是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东西,最好的东西就是朴实。
我一直想给孙权的作风和个性作一个归纳,萨特的话启发了我:这就是朴实。
以平常心做英雄事,既不张狂,又非浅薄,而是朴实。
在我看来,这就是人生最高境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