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等大臣犹豫不能决,而孙权心中已有主意,于是单独召来深知他心意的周瑜,在母亲面前作了决定,拒绝送人质。
此时孙权二十岁。
六年后,孙权力排众臣投降的意见,作出赤壁抗曹的决定。
到了四十岁,为对付刘备的进攻,孙权向魏国称臣;曹丕又要他送儿子当人质,否则就要出兵征讨。孙权仍然没有送,虽然当时吴国的处境危险万分。
送人质就意味着真正的臣服和投降。孙权不会有这种选择。
后来的选择是以前的继续。孙权的决心在二十岁时就下定了。
人生苦短,立志在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若不早立人生奋斗的目标,就会错过为数不多的重大机会和际遇;到时候再想回头,悔之晚矣。孙权若非早有大志,群臣建议投降时,他也许就胡里胡涂应允了。这样,历史上出现的,将是另一个孙权。
而要选准人生目标,就要对自身的个性、特长、适于发展的方向等等有清楚的认识。
这归根到底还得靠自己来把握。因为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特别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股创造冲动,那股指向某一特定目标的强烈冲动,只有本人能够深切体会得到。旁人说三道四,指手划脚,虽可参考,不足为凭。
二十岁的孙权,不要说曹操没有把他当回事,就是他的部下,除周瑜、鲁肃一、二人外,也都未能了解和认可他成就帝王之业的志向。
他只能暗自下定决心。
恰恰是在一件事情还看不出有什么成功的可能时,立定志向才需要有过人的胆识。看来早立人生大志向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当然,随着时势的推移,一个人年轻时定下的奋斗目标会有所修正和变化,但基本的东西不应改变,这就是当初确定的大致努力方向。否则人生就是一场失败。
人生不应该是一场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早立人生大志向,立准人生大志向,并始终不渝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进。
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比赛,起步太晚就必定落后;没有确定的方向,漫无目的地四下乱跑就更无成绩可言。
愿我们的青少年朋友早立人生大志,在人生起跑线上率先起步!
愿我们的中老年朋友在人生中途不改少年初衷,沿着既定的方向坚持跑下去!
待到跑至人生顶点,回头一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时,你就会感到,人生是多么惬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