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他们发现这里是一块藏在深山之中的璞玉后,又经过了一番详细地考察。很快,对当地种烟的历史也就有了一个大概地了解:这个乡早在元代,就有了种烟的历史。原来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为了巩固边疆,特在此地设立兵营,以致当地的青壮年被大量征用、逼迫服兵役,大多数家庭因此长年遭受到伤病疾苦的折磨。为了减轻病痛折磨,当地人就从外地引进了一种具有麻醉、提神和安神作用的药用植物,即草烟。后来又发现草烟不仅便于种植,通过晒制后还非常容易储藏,便逐渐成为一种家家种植的家常植物,当地人称作邑内晒烟。一位老烟农说:“神农发现百草,其中就有草烟。再到后来,清王朝在这里设立居民交易场所,开辟墟场,草烟便作为一种重要的吸食商品兴起一时,号称北有杜康,南有晒烟。”
看见小陈一行人兴趣高,老人便给他们又讲了一个关于当地人种烟的历史典故:“说是在清朝宣统元年,当地有一户人家,为了提高种烟收益,就从外面请来一位师傅,在大街的尽头边开立了一家丝烟店。丝烟店在前面开店卖丝烟,后面则办丝烟坊生产丝烟,每天能够收入五千文铜钱。不想,附近一些居民看到丝烟店生意火爆,便纷纷效仿,一时间乡里烟店林立。当地销售不完,很多人又将丝烟拿到外地去销售,进行丝烟批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四邻远乡的丝烟集散地。
当地县衙的官员看到丝烟有效益,便开始乡里征收烟草税,据说一年能够征收白银四百两,外加银元十二块。后来,县政府经过在县城传教的一位洋教士牵线搭桥,还专门同洋人合办了一家洋人烟草公司,该公司的销售人员又从外国引进了“哈德门”、“强盗”两种牌子的国外品牌香烟,以及当时畅销全国的国产“白金龙”、“黄金龙”名牌香烟,逐渐垄断了城乡烟草市场。抗战爆发以后,“哈德门”、“强盗”等品牌香烟遭到了抵制,“白金龙”、“黄金龙”等国内名牌香烟,也因为内战烟厂倒闭由此退出了市场,造成城乡丝烟紧缺。不久,乡里烟商发现一些从外省逃难来的难胞懂得卷烟技术,便联合他们集资开办起手工卷烟厂,创办了“大同”、“共济”、“惠尔康”、“双喜”等知名度很高的卷烟厂,兴盛时期达到上百家。
到了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一些烟商看到解放军军纪严明,深受感动,纷纷开门营业,并把珍藏的“爱丽丝”香烟平价卖给解放军战士。但解放军战士个个纪律严明,坚持一块银元购买一条香烟,不占烟商便宜。再到后来,当地生产的卷烟、晒烟和烤烟都成了“割断资本主义尾巴”的不正当家庭副业,不过也遭到一些自吸自用农户的无声抵制,许多农户悄悄地自行种植烟叶,当地每年烟叶产量仍然可以达到十几吨。八十年代后国家开放搞活,正式颁布了《烟草专卖条例》,允许个体户经商烟草。乡政府开始引导大家发展香料烟生产,引进了一种叫做沙姆逊的烟种籽,据说是能够克服原烟叶生产日照少、烟质差等问题,逐渐取代了原烟种植,乡里人于是全部改为了种植香料烟。”
听完老烟农的故事,小陈不禁想了想:“根据史料记载,烟草生产确实是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唯一能够与白酒媲美的中国源远流长的一种独特的吸食文化,而且草烟发展素有“烟多、税多、收入多”之称,也能够给当地人脱贫致富带来相当快捷地致富门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