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杨牧的文字,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豆瓣上一位书友推荐他的散文集《搜索者》中的一篇/〈三代之前农家子〉。他说:杨牧的散文不关文采好,而且阐述的内容也很有层次感(通俗的说,就是他的作品都很有中国文人所追求的“意境”二字),他的作品包含哲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宗教,历史,自然……而作为一种创作手法的革新著作,杨牧的《年轮》却不同以往文学上的文体类划,既是诗,也是散文,可能还有小说叙述的味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杨牧在散文集《年轮》中首次将西方现代主义抒情诗风植入到散文体创作之中,因而形成了语体杂糅的“散文体诗”风格,这点和法国诗人阿洛伊修斯·贝尔特朗的作品《夜之加斯帕尔》和美国作家沃尔特·惠特曼的《草叶集》等大有文体上的靠近。如:第23页第三行:“让婴儿像香菇一般自然迅速的生长,生长在草坡上,让干净的阳光躧他们,干净的露水淋他们。”40页开头:“浸水的柳树,缓缓向波心滑去。”69页尾句:“有一种云吵闹无比,丹佛的雪是吵闹的,每一片都喧闹着往你身上扑;”……关于这类文字的基调在其著作的《叶珊散文集》中也常有涉猎。至此我也从杨牧的《年轮》中认识到“散文文体的变场”这一现代文学体态的演变,就好比中国古代的《诗经》、《楚辞》这类较散文化的文学体裁。可以说,杨牧是在借散文叙事的“隐喻之变”与“委婉之美”来表达他本人对现代文学,尤其是“诗”与包括散文之类的其他文体之间的相互融合,最终将修辞学中的“隐喻”引申、深化、扩大成为自己的象征系统。也印证了杨牧本人的观点:文学需要有“批判意识”,文学不是单纯的“诗”或者“散文”、“小说”的体裁划分;文学创作者要有自己的元素……
从语言发展的视角看,杨牧的《年轮》是对文学与人生多样性,跨文体写作,通过现实世界与虚拟时空之间“共性与异质”的阐释,为现代文学在构建人与社会、自然等客观场景下情感(理性和感性)借由文字延伸扩大“语域作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