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是长时间没有写些什么了,但是,脑海里翻腾的回忆经常有促使自己有提笔的冲动。或许是自己比前段时间安逸了些,或许是工作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许自己的心神还在荡漾;或许。……。总之,心境起伏不定,难以沉静下来。一年多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不超过两个星期,都要开车带母亲到出生地,郧县城溜达一圈,内心潜在的在追寻着什么?隐约的感觉到在寻找儿时初萌的感觉……。人生如梦,时间如穿梭般的流逝,作为长孙,儿的记忆时是快乐的,穿的、吃的、玩的,在祖辈们、叔、姑、辈们的呵护关爱中度过。灯芯绒的小棉袄、头蹄肉、小皮球、油条、酱油豆腐脑。舅父是个杀猪匠,他们杀猪的的程序记忆在心,几个小伙子把活猪逮住,按到,锋利的长刀从咽喉部位捅进去,在木盆里面放些盐水,接住从刀眼喷出的鲜红的猪血,很快地凝固成了血块;从杀死的猪脚腿处用刀跳开个小口子,再用一个小竹筒插进去,杀猪匠和配合的小伙子们轮流吹气,一会的功夫,疲塌的大肥猪像一个皮球鼓鼓的,放到一个很大的木盆里,在猪的毛皮上浇上滚烫的开水,用生铁刮子刮,很快,白亮诱人的肥猪,使围观的人眼前一亮。一般到这个时候,剖肚开膛,起下水,清肚利肠,卸头剁脚,边角余料,大锅里煮着,没有等到熟透,都被围观看热闹的人抢个精光。作为城里来的小客人,不会抢,也抢不了,好玩,热闹,新奇……。特殊的小人物,自然有人关照,脂肪多的成熟的快,那么,连接在猪乳头附近的自然被人们理解为上品,对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小孩来说,享受这种待遇应该是很高的了,不过好吃难消化,肥油留腻,好客的乡村人,使这个乳牙气未消的,乳臭未干,在享用猪乳肉的同时,第一次享受到“好吃难消化”的滋味,在以后的好几年的时间里,看到肥肉就恶心,想呕吐,我弟弟也享用过这种待遇,不过,他的反应比我更厉害,尽管生活水平不好,生活上的油水也很少, 但年都有好多年敢不吃肥肉,还是到住在到郧阳中学上初中时,我逼着他才开始慢慢的接受吃肥肉。好多年以后,大约是上初中时候,舅父带着他们村子里的一般人到我家,午饭时父母有事不在,为了招待好客人,用了九毛钱,难得的到食堂买了三份一大铁鉢子粉蒸肥肉,不一会他们三下五去二的就抢着吃的一干二净,不过,这个时候内心里两种滋味,怎么没有给我留一块,唉,看来我做了一件成熟大人人该做的事情。想一想,吃肥猪肉的历史,你的好心、好意、不一定对方能够消化;无心、无意,对方可能感觉会舒服;想给对方的东西,不一定适应对方;用自己的感觉,来对待他人,往往适得其反;在这里也说明一个道理:好坏对是是否适应自己,适应才好。人在社会上,找到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当然,每个人从出生,到上学,踏入社会,经过好多的事情,不总结,不会知道,不体会,不会明白,不感悟,不会清醒。怎么是自己能够尽快、很好的适应社会,经历和历练,体会和感悟,分析和总结,才会慢慢的使自己做到逐步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人生……找到适应自己的东西。哲理都是在我们生活的每个事情,每个细节里面,信马由缰,跟着感觉走是一种活法,慢慢的体会品味,也是一种活法,一般都是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才开始琢磨,人生就那么几十年,而且,真正能够使每个人经历的事情也是非常有限地。因此,读书阅事为先,历事品味次之。真的希望早点明白这些道理,但大多数人略有些体味时,一般都是到了半百以上!可谓人生苦短。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论生活在什么社会环境里,学会使自己能够从被动适应,到主动主适应,多看书,多观察,多琢磨,言易慢,行已看,心易善,再习惯…….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希望不要每一道理都等到自己经历后才有感悟才明白!
生活中从来没有一个标准公式来判断是非。很多时候,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你要懂得,人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智慧,不盲从、不偏激、不妄自菲薄,用它来指导眼前的生活,对自己的内心真诚,这才是靠近幸福的捷径。我们的心灵应该时刻感觉到他人的真诚,时刻怀感恩之心;时刻忏悔自己;时刻不忘掉学习;时刻牢记心宜善、言宜慢,人多本性是从善的,也谓:人之初,性本善,心相近,息相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