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感恩

时间:2018/3/6 作者: 联合凤凰 热度: 78800

  《傅雷家书》一九五四年四月四七的家书。孟积发中学时候初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工作二十多年后,再一次读到这一节时,顿时感到惶恐不安,内心的愧疚也不由得让孟积发如芒刺在身。


  这一段是这样的。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待朋友不能如此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吃亏,一个道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于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


  其次,你对时间的安排,学业的安排,轻重的看去,缓急的分别,还不能有清楚明确的认识与实践。这是我为你最操心的。因为你的生活将来要和我一样的忙,也许更忙。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所以有关这些方面的问题,不但希望你多听听我的意见,更要自己多想想,想过以后立刻想办法实行,应改的应调整的都应当立刻改,立刻调整,不以任何理由耽搁。”


  孟积发为什么对这一段如此印象深刻,而且有那么大的反应呢?说来话长。


  首先从孟积发读初中时说起。


  孟积发初中读的很不顺利。八十年代中期,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施行,考高中,是一个很难的坎。初中毕业,很少的学生学生能考上南湖县中,即南湖中学。


  孟积发老家在西塘,是一个地处苏皖交界两省三县的地方,地貌属于丘陵地带,缺少水源。所以,被称为南湖县的西南岗。


  小镇西塘中学,中考升学率很低。那时候能上学读书就已经很不错了,能考取重点高中或者考上师范,那都是祖坟冒青烟了。


  孟积发中考第一年没有考取。父亲找人,把孟积发送到南湖县城,进入南湖中学的初三补习班。


  寄住在张姨家。


  张姨是孟积发父亲孟祥明的同事。孟祥明在西塘镇农电站当会计,张姨是副站长。张姨的丈夫杨中石伯伯,是西塘镇的书记。


  西塘镇当时还叫西塘公社,因为土地多,多贫瘠,所以,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很不好。


  杨中石书记率先解放思想,把土地包产到户。西塘公社农民,在土地包产到户以后,激发出巨大的潜能,粮食生产成倍翻番,人们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邻的皖西省的中岗村,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村,实际上,南湖县西塘镇比中岗村施行包产到户时间更早。


  后来,许多年后,国家肯定了西塘镇的包产到户工作,在西塘镇建了一座包产到户纪念馆。


  这也是对杨中石书记当初工作的肯定。


  纪念馆建立时,杨中石作为历史见证人和主要决策者,名列邀请嘉宾之首。


  孟积发住在张姨家,开始了初三补习班生活。


  张姨住的房子,是南湖县的招待所,院子很大,房子很多,居住的人多是南湖县的部门工作人员。因为单位住房紧张,只好临时住在招待所。


  南湖县招待所是县里的招牌单位,省市领导检查工作,下榻地点都是在南湖招待所。


  那一年,当时的中央领导胡~总书记,到南湖县视察工作,就到了南湖县招待所。


  孟积发放学后,领导人已经离开了。有见过领导人的,正围在一起谈论着。


  南湖县地处洪泽湖之滨,盛产大米。南湖挂面是一大特产。地处淮河之滨的“天下第一酒流的”双水酒,是中国名酒。


  从后来的新闻照片上,孟积发看到了领导人在欣赏南湖特产。


  孟积发复读一年后,考的不是很理想。最后,考到南湖县双水中学。


  双水镇就是盛产名酒的那个小镇。


  双水高中是一所普通高中,升学率很低。学生考到那里,心中都是一篇灰暗,认为考大学无望。厌学情绪弥漫校园。


  孟积发不信邪。


  从初中开始,孟积发就通过阅读《雨花》《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文学刊物,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和文学的兴趣。


  高中伊始,便开始“两条腿走路”,一边是学习高中课程,一边是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拿大专文凭。


  考外国文学时,考场是在南湖二中,孟积发发现,同考场的有一位是双水中学老师,不过是教初中的,只是见过,并不熟悉。


  孟积发大量阅读,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自己肯定不会是个平庸的人。


  他排除校园弥漫的厌学情绪的干扰,只和几个同学交好,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学习和课外阅读中。


  当时,孟积发父亲孟祥明身患重病,在省城宁江治疗了半年多,总算把命救回来了。


  家道中落,生活极其艰难。


  孟积发节衣缩食,甚至有一周是喝汤度日。


  高二的学长有在外学习艺术的,孟积发和同学向他打听外面的情况。


  了解到学艺术可以考大学。孟积发蠢蠢欲动。


  利用高一暑假,到省城宁江师范大学了解信息,学习专业知识。


  宁江师范大学的大三高材生廖永昌,人不仅长的帅,而且为人热心。听说孟积发准备学习专业,马上答应,我可以教你。


  孟积发真的相信缘分,与廖永昌的结识,就是一个缘分。


  孟积发跟着廖师兄练声练唱,学习音乐理论。


  师大音乐系经常会有演出的门票。廖永昌就带着孟积发一起去看演出。宁江人民剧场,宁江大剧院,宁江音乐厅,孟积发感受到艺术殿堂的神圣和高雅。


  高二暑假,孟积发又到宁江师范大学学习。


  过年后的三月份,是艺考的日子,孟积发报考了宁江师范大学,又坐车到黄海之滨的香城师范学院参加了校考。


  孟积发考完已考过,四月份回到了学校。


  学校的毕业照都已拍过,孟积发看着同学手里的照片,感概万千。


  学习又回到早起晚归的日子,做不完的练习,考不完的模拟试卷。


  高三的日子,就是与书与伴,与考为舞的日子。


  艺考合格通知书,一般是五月底就能寄到家或者学校。


  孟积发五月底没有接到通知书,也就打算不参加当年的文化高考了。准备复读一年,再重新来过。


  家里也需要孟积发。


  父亲孟祥明重病在身,不能干农活。六月初,正是午收最忙时候。


  孟积发每天拉麦子,晒麦子。天气逐渐热起来,无以解忧,每天带着收音机,在麦场一边干活,一边听新闻,听歌曲。


  时值北京学潮,每天收音机都是那方面的新闻。各地流言飞传。


  孟积发忧虑自己高考的事情。除了干活,听收音机,连话都不想说。


  时间到了六月底。


  一天,孟积发的父亲孟祥明的同事,到家中看望孟祥明,无意中告知一个消息。说在邮局看见一封孟积发的挂号信。


  孟祥明好快叮嘱孟积发,快速去镇上看一下,是不是你专业合格通知书的信件?


  孟积发骑上自行车,火急火燎,赶到西塘镇邮局。拿到挂号信,正是香城师范学院的专业合格通知书。


  孟积发回到家后,把情况告知父亲。


  孟祥明找到邮局,怒斥他们工作太不负责任了,怎么能把挂号信延误一个月不送达呢?当时也没有法律意识,如果有的话,当时就可以保留起诉他们的权利!


  父亲道,赶快赶到南湖去找杨中石伯伯,还有一周就高考了,看还能不能报名?


  下午,孟祥明拖着病重的身体,带着孟积发一起,坐车赶到南湖县教育局。


  杨中石从西塘镇书记调到南湖文教局担任书记。


  孟祥明把情况说明以后,杨中石道,这个邮局也太不负责任了。


  马上叫来负责高考的鲍大年主任,道,高考报名已经结束了吧,可是这是个特殊情况,能不能和省招办解释一下,这是邮局耽误了艺考通知书,不能耽误孩子前途啊。


  鲍大年主任马上组织材料,第二天就赶往省城宁江。


  孟积发和父亲回家准备迎考,一个多月没看书了,孟积发一边看书,一边准备物品,前往双水高中。


  七月七日高考,孟积发七月一号赶到学校。不浪费一切时间,把语数外,政史地复习一遍。


  七月七号,是万众高考的日子,孟积发又兴奋,又有隐隐的担忧。


  迈进考场,发挥自己的所能,做好每一道题。


  三天的高考,对于万众考生,是三天的考验。对于家长,是三天的考研。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孟积发大愚若智,跟着看不见的手,走完高考的日子。


  农活是做不完的。夏日的农村,锄草,施肥,收割……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一天早晨,孟积发和家人正在吃早饭的时候。


  张会东大哥来到了家里。带来一个让全家人欣喜若狂的消息。


  孟积发被香城师范学院音乐系录取了。文化分在南湖县所有音乐考生中,排在第一名。


  张会东是杨中石爱人张姨的侄子,孟积发在南湖复读住在张姨家的时候,张会东大哥从部队专业到南湖上班,也住在张姨家里。这次是特地为孟积发送大学录取通知书的。


  父亲孟祥明露出慈祥的笑容,母亲高兴地流出了眼泪,大姐孟楠楠激动的跳了起来。


  孟积发内心激动万分,眼角湿润。


  双水高中,当年文科班考取了两名大学生,一位是孟积发,一位是学美术的。


  孟积发后来成为双水高中的骄傲,一直是双水高中老师教育学生的榜样。


  孟祥明非常高兴,准备开学前,放一场电影,庆贺孩子孟积发高考及第。


  大姐孟楠楠说,我一直认为弟弟一定能考取大学,接到通知书的头一天夜里,做梦梦到弟弟被大学录取了。


  母亲道,一定要感谢杨伯伯,幸亏在文教局,帮你报了名,要是没有杨伯伯,你报不了名,哪有今天呢?一辈子不能忘记人家。


  孟积发暗暗发誓,一定不能忘记杨伯伯张姨,用一生回报他们。


  大学的日子是新鲜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孟积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孟积发被分配到洪泽湖畔的滨湖中学任教。


  一年后,南湖中学缺少艺术教师,孟积发调到了南湖中学。


  工作以后,孟积发时常到杨中石伯伯家去,看望杨伯伯和张姨。聆听他们的教诲。


  工作五年后,孟积发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没平静几天,便乱成了一团糟。


  多年后,孟积发反思自己的婚后生活,恰如《红楼梦》中的一节。那人表现,跟金桂无异。


  “那时金桂又吵闹了数次,薛蟠有时仗着酒胆,挺撞过两次。持棍欲打,那金桂便递身叫打;这里持刀欲杀时,便伸着脖项。薛蟠也实不能下手,只得乱了一阵罢了。如今已成习惯自然,反使金桂越长威风。又渐次辱嗔宝蟾。……近见金桂又作践他,他便不肯低服半点。先是一冲一撞的拌嘴;后来金桂气急,甚至于骂,再至于打。他虽不敢还手,便也撒泼打滚,寻死觅活,昼则刀剪,夜则绳索,无所不闹。薛蟠一身难以两顾,惟徘徊观望,十分闹得无法,便出门躲着。金桂不发作性气,有时喜欢,便纠聚人来斗牌掷骰行乐。又生平最喜啃骨头,每日务要杀鸡鸭,将肉赏人吃,只单是油炸的焦骨头下酒。吃得不耐烦,便肆行海骂,说:「有别的忘八粉头乐的,我为什么不乐。」薛家母女总不去理他,惟暗里落泪。薛蟠亦无别法,惟悔恨不该娶这「搅家精」,都是一时没了主意。于是宁荣二府之人,上上下下,无有不知,无有不叹者。”


  孟积发遇人不淑,心力交瘁,除了上班,下班便躲起来不出门。


  后院起火,家庭纷争,孟积发连父母那里都去的少了,亲戚朋友更是不好意思照面。


  时间一长,流言蜚语便多了。“不懂事,”“活该”“自找的”“不孝之子”“忘恩负义”……


  孟积发有心无力,加之读书太杂,食古不化,成了半吊子书生,对于人情世故,一概不懂。


  躲进小楼成一统。


  在此读到《傅雷家书》中的一段时,深有感触。


  爱,要说出来!


  恩,要报答。


  要行动。


  可喜的是,一切都在进行中!


  2018年3月4日于湖畔联合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