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山家里却显得有些忙碌,进入四月,石青山的父亲就把房东头的煤棚扒掉,准备好了沙子、水泥、木头和砖等盖房子所需的物资,然后请来泥瓦匠在房东头另接出一个偏厦,把东屋里原来的东西挑选了一下,石青山能用的就留在东屋,剩下的东西全搬到了偏厦,把东屋留给石青山做新房。他可不想让儿子一辈子生活在县城,以后有机会他一定要把儿子办回城。
石青山几次阻止都被他父亲拒绝了,原因就是做父母的必须这么做,那个东屋就留给他做新房,石青山赌气说他肯定不回省城结婚,要结也在县城结,他不回省城。他的父亲说他一天不回来住东屋就空闲一天,反正他们老两口就住偏厦。
石青山和王春梅说了,两人一起劝也被婉言拒绝,王春梅劝石青山别拦着了,这是父母的心意,如果硬拦着会伤了二老的心,房子先空着,等咱在县城买个房,把婚姻一结,再让二老搬回东屋,石青山觉得有道理,就不再拦着。
两人安心在县城上班,时间就在两人平静的上下班和父母的焦急的等待中缓慢地流逝着,两人的婚期原定于下一年的国庆节,石青山的父母催着结婚,就把婚期提前到下一年的五月一日,婚礼很简单,他们不想太铺张了,一来形势不允许,二来也觉得没有必要,就结个婚,重要的是以后怎么把日子过好。
婚礼是在石青山父亲家举办的,结婚那天,石青山和王春梅把各自的工友请来,又请了双方家庭的亲属及要好的同学,专门通知了原来知青点的全体人员,在自家院子里摆了五桌酒席,没有司仪和鞭炮,双方父母简单讲了几句话,正式开席,石青山和王春梅挨个人敬了一圈酒,接受着各种祝福,婚礼简单却不失隆重,直到太阳偏西,人们才渐渐散去。
唯独留了一桌,那就是一起下乡的知青那桌,当年的知青一个都不少,齐刷刷地坐了一桌,在县城上班的也专门赶回来,石青山和王春梅挤着坐在桌边,大家没让他俩坐下,张宇首先拿出一个用线绑好的苹果,站上一个凳子用手拎着苹果,指挥大家把两人推到苹果两边,张宇调整着苹果的高度,让两人的嘴正好对着苹果。
“你们两人同时咬苹果,祝愿你们以后平安幸福。”说完给大家递了一个眼神,大家心领神会,一起簇拥着两人往苹果前推,张宇故意把苹果摆来摆去,两人的嘴便不时地亲到对方的脸,王春梅的脸红得象苹果。
两人咬了半天也没有吃到苹果,最后石青山一把抓过苹果,两人分别咬了一口算是过关,大家嘻笑着,这是多么熟悉的笑声呀,当年的知青点里的笑声和这多么相似,弹指一挥间,四年的知青生活已经成为了过去,如今人已各奔东西,也都有了不同的生活,大家回忆着知青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慨良多。
华灯初上的时候,大家意兴阑姗,从石青山家出来后又都聚到李东家,李东去供销社买了点熟食和几瓶啤酒,李东的妈妈又炒了几个菜,一伙人又坐在李东家边吃边聊。
从石青山家出来的时候,由于是石青山和王春梅大喜的日子,春宵一刻值千金,就没有让他俩跟过来,大家闲聊的时候才注意到这是他们这伙人里第一个结婚的,而且一下就是俩人,几个人互相开着结婚的玩笑,大家在闲聊中知道李东正在处对象,张宇和孟菲年底也结,李海洋的女朋友是大学同学,面临分配,保不准能分到一起,所以,只好暂时处着,其他人还都是独身,用他们的话就是不想在县城找对象,他们的心没离开过城市,以后还是要把家安在市里,离父母近,离自己的根近。
几个在县城上班的人就住在李东家的客厅,第二天回的县里,这一次聚会大家明显感觉人都有变化,尤其是思想,都似乎越过了懵懂,逐渐归于成熟,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过程,越早经历越早得益,他们不后悔下乡,因为那个非常时期,即使留在城里也上不了学,整天象个二溜着似的满大街串,说不定会沾染更多的陋习,所以,他们一半是欣喜一半是惆怅。
国庆节的时候,张宇和孟菲也结婚了,借此机会大家又聚了一次,这一次大家的变化更大,李海洋已经毕业,分在了市里的一家化工厂,而他的对象则被分到了另一个城市,俩人只好无奈地分手,李海洋说这些时候泪流满面,他说分手是女朋友提出来,她还感谢他给了她两年的关心和爱护,希望他把她忘了,妈的,这能忘吗?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李红梅还有一年毕业,她说她想做老师,或许还会回村里支教,那里的孩子太需要接受现代知识教育了,她不准备长期留在农村,她只是想去支教,她舍不得城市,她更适应不了农村,她只想为农村建设出一份力。
县城里上班中除了赵金华准备在县城安家外,王强也到了县城干起了搬运工,石青山结婚返回县城后他就主动放弃了这个工作,回来快半年了,一直在找工作,不找工作的时候就是捧着书本看,他说他以后绝对不会再离开城市,哪怕一辈打零工,如果机会好,他还会考大学,他相信社会是需要知识人才的,以后再找个城里的老婆过个城里百姓的日子就成。
刘跃进工作的化肥厂已经要倒闭了,工资已经有两个月开不出来了,他正打算不要那份工作,自己回城找工作,他可不想做一辈子工人,他要找找关系,最好能谋个一官半职的。
赵金华处了一个男朋友,是县机关的,人很帅,家里也富裕,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了,所以,她不再想回城里的事了,只想安心在县城生活一辈子,再生俩个孩子,相夫教子。
曾经的一起奋斗过的知识青年再一次聚首,这一次是从农村回到城市,以后的几十年,正是这样一批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就连他们中的几个人也都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行走在经济大潮的风口浪尖。
这是怎样的一群人呀,曾经激情飞扬,豪情万丈,曾经无畏地冲在革命战线的最前沿,当时是多么的风光无限。也正是这样一群人,在革命浪潮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和摧不垮的精神,他们也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和意志自由行走在经济潮头。多少年以后,这一代主载了社会的主流,在各个领域都成为了先锋。(待续)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