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印象:健谈,亲切,稳重,平易近人,脸上总洋溢着笑容。或许是因为创业出身,陈金第身上感觉不到职场形式固化的气息,健谈的他总能在言语中展示出属于他的独特的幽默与风趣。不同于以往的被采访者,他总能有独到的见解,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臣服于他与众不同的魅力之下。
人物观点:知行合一,勇于尝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里要有所成长。要有足够的欲望与野心,当你渴望成功,就像渴望呼吸一样,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自己人生的追求,这就是源动力。
失败没有将你彻底地打败,最后我们才将这些那些杀不死自己的挫折,内化成强大自我的前进动力。
他是2008年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他也是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不到十年,从一股小溪流一路向前汇聚成一条大河。只因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有了明确的人生规划,内心勇敢而坚强,也因,他一步步的坚持,一路向前,不惧困难,才能一点点走向成功。
回忆创业点滴,珍惜美好当下
回忆起创业那些年的风霜雪雨,陈金第并不十分建议同学们选择创业,在他眼里,创业是一个高压行业,创业即是地狱也是天堂,并不是所有人都承受的起创业的失败。创业,一开始会很难,很苦涩,他说他的成功也许是运气的眷顾。与之对比下,他深刻体会到了世界的美好,校园生活的快乐。他明白了创业的痛苦经过沉淀最终会积累成幸福。
说实话,创业失败的概率太高,一般人承受不起创业的失败。创业失败那真的太多了,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正是由于创业失败导致一辈子翻不了身。曾经我自己也差点在创业这条道路上走偏,遇到过很多的困难,这些困难真可谓是创业过程中的家常便饭。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一路走来,一路坚持下来,正是那些挫折使我的内心变得强大,内化成我前进的动力。
记得有一次我去工地上销售产品,事先也和那个老板打过招呼,那时正好是夏天的正午,天气很热,可当我到工地上时,却连一瓶水都没给我喝。那个老板就跟我说了一个字:“滚”。那天我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嘲讽,觉得自己付出辛苦并为之努力的东西,在人家眼里却一文不值。那个时候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创业,自己当老板,开公司,拓宽产品销路。现在回想起来,还应感谢那次嘲讽,才成就了如今的自己,有了现在的高度。
创业使我陪伴家人的时间变少,让我很少能照顾到自己的孩子与父母。此外创业也有很多的外在因素会干扰我,使我很难前进。我认为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自身能力以外,还要有运气。也许是运气的眷顾,让我不至于在失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经过创业之后,我才真正的发现,原来世界是如此的美好。经历了创业的坎坷、挫折,我才懂得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经过创业也打磨了我自身许多的棱角,现在遇到的困难我觉得其实不算什么,创业让我的心态变得更好,看任何事情都淡定了许多,特别是我自身的抗打击能力变强了,这些也许是创业带给我的一些慢慢沉淀下来的幸福吧。
为母校做贡献,寻找“T字型人才”
陈金弟在创业成功后,仍不忘回报母校,他成为了青创杯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母校创新创业导师。他通过母校平台的对接,在培养母校学弟学妹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为自己的公司寻找人才。
组织青创杯比赛,一方面我是想通过学校的平台发现校内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也想为母校做点贡献,把自己现在的创业经历传授给东科学子们。
曾记得看过一部叫做《天下无贼》的电影,它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让我记忆犹新——“21世纪什么是最贵的?”毫无疑问,21世纪人才最贵。所以我也想在母校挖掘一部分优秀的人才。
我一直相信一点:想要创业成功,要么你创建一个团队,以公司化去运营;要么你加入一个优秀的团队,成为这个核心团队的一员,中间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未来的社会肯定是往这个方向走的。21世纪最贵的就是人才,那我该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在大学四年里,把我自己打造成所谓的人才。
在我眼里,未来的社会只有专业化才能走得更远。那时我毕业以后,去公司找工作、实习,为创业做准备,积累经验。但在我实习期间,我发现公司丢给我很多很复杂的任务,任务性质还会经常变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尽快的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并把这种应变能力打造的再强一些,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快的与公司相适应,相协调。
因此,我就想借母校这个平台,充分利用母校的资源,去挖掘我们公司正缺乏的“T字型人才”。即在某一个领域做的非常专业,非常突出的人。在自己的本领域达到90分,其他领域也要达到60分及以上。就好比现在我自己在市场营销这一方面比较专业,比较精通,但我也应对人事的管理以及产品的研发,还有他周边方面要有所涉猎,这样的话我才能在公司立足脚跟,才能更好的引领我的整个团队,也便于我与其他团队进行沟通。
就这样,我想在母校多发掘一些现代社会正需要的“T字型人才”,想让有创业想法的东科学子们在我的公司可以得到锻炼,我也要感谢母校让我有这个机会成为东科的创新创业导师,作为东科学子的我也更应为母校作出一点贡献。
发现成功的秘诀,分享过来人的经验
论及成功的标准时,他说到:“成功就是在经济上,岁宴有余粮;在年老时,谈笑有鸿儒;回顾一生,有精彩的往事。”在他眼中,理想式的成功是在梦想实现的同时,带来经济收入。在成功的道路上,要挖掘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源动力,渴望成功要像渴望空气一样,那么,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对我来说,成功的秘诀首先就是要有足够的欲望与野心,当一个人对成功的渴望就像渴望呼吸一样时,那么就说明这个人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在大学时期就告诉自己,欲望和野心这两样东西一定要有。或者说,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自己人生的追求,这就是源动力,它不会因为时间的转移而减退。当一个人做某件事情不感到累的时候,达到废寝忘食的时候,那么你就真正的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为之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有所成就,有所收获,才能走向成功。
就如古代诗人李白,喜欢喝酒,旅游,交友,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他功夫在诗外,并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天天闭门造车,这样一首好诗也写不出来。只有去看,去经历,这样才能写出好诗。
另一方面,你要懂得与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这样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记得在大学期间,刚开始我是所谓的一匹“独狼”,我行我素,不懂得团队的力量。后来我才真正发现在团队力量的指导下,你更能发挥自己的潜力,这就是俗话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同时你还要具备超强的自学能力,因为世界在变,知识在更新,你要去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你。
最后,我觉得在大学里要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的正确很重要,因为它决定着你未来的人生轨迹与方向。我曾经也不知道什么适合我自己,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也感到迷茫。但经过我的一位学长的指导,我渐渐地发现大学里首先应该去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要早点设立好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的目标所在。
坚持奠定成功,机遇铸就梦想
坚持与机遇的结合是陈金第走向成功、点亮梦想的最佳诠释。他抓住了机遇,做出了人生的选择,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他选择去义乌发展,在那里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开创了属于他的公司。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机遇真的很重要,一开始我选择去台州发展,可当地的人们把我“赶”了出来,他们把我当作外地人看待,而他们喜欢和本地人打交道。那里小农意识比较强,在那里我觉得自己创业成功的几率不大,对未来的前景有些迷茫,我就想找一个包容性强的城市发展。
后来我看到义乌市场的发展,再加上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支持,我就抱着去义乌试试看的心态,那时只要有机遇,我就拼命抓住,不断的尝试,就这样一步步的走了过来。
我之所以选择在义乌发展,是因为义乌在我眼里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而且那里也有很好的创业氛围。义乌精神包括“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这跟我们的校训“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特别像,都有很强的包容性。我想,义乌能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和它的包容性有关。这也是当初我为什么会选择来义乌的原因——起点低,包容性强,机会多。
成功的人,永远“在路上”
人生不在于掠取多少,而在于追求过程的美好与卓越。在谈及如今的成就时,他说到:“成功的人,永远在路上。”那些以成功自诩,出版自传的人,往往都已经“走进了坟墓”。
在我眼里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是最痛苦的:一是得到了你想得到的东西,即你想追求的东西得到了,觉得生活没有了动力。二是没得到你所得到的东西,觉得生活很压抑。
最开心的是一直“在路上”——就是一直在没有得到和得到之间。一直在路上,在路上的感觉是最好的。
永远在路上,享受在路上的感觉。正如马云所做的一样,他开创了阿里巴巴,成立电子商务公司,他喜欢和政府“谈恋爱,而不是结婚”,因为他体验并享受在路上的感觉。马云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一直走在路上。而那些以成功自诩,出版自传的人,在我眼里他们都已经“走进了坟墓”。
现在,我的目标也是让自己一直“在路上”走下去,享受在路上的感觉,并不断的前进。把我经历的挫折都变成我前进的动力,不断的追求我想得到的东西。
正如陈金第所说的那样,打不死我的必使我强大,他把他经历的挫折,一点点内化成前进的动力,不断积累经验,渴望成功,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浙海大东科校友学生总会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