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入民户,知识宣传得民意
马岙街道办事处虞科长提到:“2015年农村的生活垃圾少,并且刚开始接触,因此垃圾分类的成效并没有太明显。后来就把试点区的垃圾集中起来,作为垃圾处理中心,而这样的模式到现在也一直在运作。试点就挑选其中的小自然区,然后每户发放两个垃圾桶,就是平常说的‘蓝灰’垃圾桶,分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主要街道上放置的也是便于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双色垃圾桶。”目前,分类垃圾桶已经进入到每户人家,为居民家庭垃圾的分类提供保障。
垃圾分类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宣传,马岙街道办事处会向社区街道的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不断潜移默化地带动全民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而且马岙街道办事处今年已经购入日处理垃圾量为1吨的机器设备,为开展更有效率的垃圾分类活动提供便利。垃圾分类的后期工作主要是挑选专门人员将回收的垃圾运输至垃圾处理中心,然后运往团鸡山,这也是团鸡山垃圾的主要来源之一。
评分制度落实处,居民竞争创佳绩
之后调研团行走至马岙社区进行实地查访。马岙社区的大学生村官李霞接待了调研团一行人,引导与讲解马岙社区各处的情况。作为全省首个“整镇整乡”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试点街道,马岙街道从今年5月起全力部署开展各项工作。建立健全了垃圾源头追溯、村民自律、计分奖惩等制度,实现了垃圾分类“见袋知主”,垃圾收集定时定点,检查结果张榜公布的制度体系,每月的评分会定时进行公告。
马岙村的村民林月珠说:“以前垃圾都是混在一起乱丢的,能自觉倒在垃圾桶已经算好了,有些人还乱倒在路边呢。你再看看现在,村里、马路上多干净,这里的百姓即使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他们对可堆肥、不可堆肥垃圾的区分标准都已经很熟了,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家进行‘可不可堆肥’的区别。”沿路走过,看到的都是美丽的风景,让人很难想象以前这里垃圾乱扔。从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以来,马岙社区街道就焕然一新,居民住户都会自觉分类不同的垃圾。从开展垃圾评比制度以来,每家每户都认真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垃圾分类处理得好会获得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量时,可前往超市换取物品,不同量的积分换得的物品贵重程度也不相同。由于竞争意识的存在,居民在进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也更加有干劲。
李霞村官表示,接下来会对垃圾分类进行慢慢的推广,毕竟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争取在推进过程中能提高百姓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以前垃圾乱扔造成的“蚊虫灾害”将会进行全面整治。现在的资源利用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垃圾经过垃圾处理中心处理过后生产出有机肥料,肥料也会根据居民积分的量进行发放,免费拿化肥这一优惠对农户的吸引力度较高,也在无形中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进程。
随后调研团参观了建造的垃圾处理中心。今年5月全新投入使用的马岙街道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占地面积0。7亩,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内设分拣室、处理室、出料室,并配备了价值30万元的绿色空间高效发酵天然有机垃圾处理机,每2至3天可产出约70公斤有机化肥,由约500公斤的可堆肥垃圾转化而成。可堆肥垃圾,堆肥处理,还山归田;不可堆肥垃圾,户集村收区运;建筑垃圾,铺坑铺路,填埋处理。针对不同垃圾,马岙清晰划分了处理方式,使得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也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
马岙街道社区自开展试点以来,居民主动参与其中,垃圾分类有效进行,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这为之后开展其他地区的试点提供正面范例,期待马岙有更好的发展,也期待舟山市有更美好的未来。
摄影:江自强、荘毓、费云翔
通讯员高梦蕾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