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中国举行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北京马拉松领衔五十余项大小赛事,北京、重庆、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悉数举行,衡水湖、黄果树、六盘水等旅游胜地也不甘落后。粗略一算,全国每十天就有一场半国际马拉松比赛,恐怕没有哪一项运动的赛事有如此的密集。如果算经济帐,除了各省的省运会,累积起来的马拉松赛应该是各项赛事中开支最大的了吧。
然而,纵观全年的马拉松赛。凡是重要点的,都是非洲国家的选手占据前几名。跑到半程之后,第一集团中往往就没有了中国人、黄种人甚至是亚洲人的面孔。妻子老是责备我不喜欢体育运动,却喜欢看赛事转播。她哪里知道,我主要是看中国运动员的飒爽英姿,看中国人在与外国人的对抗中拚搏、超越、独占鳌头!电视直播也只关注第一集团,对中国运动员的状态不屑一顾。比赛没结束,前几名出来了,转播也就结束了。镜头中,清一色的黑种人,索然无味。
查一下马拉松全国最好成绩,任龙云在零七年的北京马拉松就跑了二小时八分多。再追溯上去,胡刚军在九七年就跑了二小时九分多。女子方面,孙英杰零三年也跑了二小时十九分多。现在,赛事这么密集,又有若干年了,我们再有谁男子进入二小时十分之内,女子进入二小时二十分之内?恐怕男子十五分以内,女子三十分以内都再也没有谁染指过。
开支这么大,冠军奖金只有区区几万元,人家非洲穷啦,当然满足。中国的运动员,养尊处优,只要出名,人怕出名猪怕壮,接个广告做个代言人就有好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入帐。区区几万元,何足挂齿,塞个牙缝还少。
提升不了成绩,提升城市形象也行,这可能是各个城市各个旅游胜地举行马拉松比赛的初衷。北马的“尿红墙”是提高了知名度,但那是反面的。外国选手来中国比赛,人生地不熟,本来不想也不敢去尿。即使去尿了,也是中国人带去的。
运动成绩要靠先进的技术和刻苦的训练,也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所说的“苦干加巧干”,而且是“苦干”在前面。不提倡“苦干加巧干”的精神,光是场面大、赛事多,是无济于事的。如此下去,要提高成绩,就象一场“马拉松”,不知要到猴年马月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