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中秋节 国庆节 春节 冬至节 端午节 七夕节 清明节 元霄节 重阳节 情人节 圣诞节 愚人节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记忆中的“马打滚”

时间:2016/9/15 作者: 流星雨liuxingyu 热度: 75903

  很小的时候,一到过节,奶奶就带着我去她的娘家做客。我家住在大山里,因交通不便利。奶奶的侄儿,也就是我的表叔,常常驾着马车来接奶奶。我们坐着表叔的马车,缓慢地行走在又陡又窄的山路上。山路两边是高山,或是悬崖,顺着山路,翻越几座大山,再往前走去,就到了表叔家。一到表叔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拴马的地方看马儿,表叔家除了驮我们的这一匹大马外,还有一匹小马,可爱至极。我在这里也知道了一些关于马的学问。譬如,马天生有打滚的习性,它们一般在劳作之后,躺在地上打个滚,表叔说这是为了化解一下疲劳,用尘土吸干身上的汗水,也是为了驱赶身上的蚊蝇,解除瘙痒,但有时候它们也是当成玩耍和游戏。当马打滚时,它会舒展脊柱和脖子以及腰部和两侧的所有肌肉,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灵活性。一匹健康强壮的马会有力地从一侧翻滚到另一侧,在这个过程中是不会站起来的,打完滚后会站起来小跑一下。总之,马打滚是马健康情况的一个指示和行为。反则,一匹不健康的马是拒绝打滚的。马为什么会打滚与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


  今天我要说的就是“马打滚”,这是咱们湘西一种健康的特色小吃。名字很有趣吧?北京有个“驴打滚”,咱们勤劳的乡亲们费尽心思把这种小吃叫“马打滚”。


  在穷乡僻壤的农村里,物资非常匮乏,糖果这类东西很少吃到。我的兄弟姐妹多,在那艰苦的岁月里,母亲便用一口石磨,充分利用时令食材,变换着模样做成不同风味的粑粑给我们吃。春节时有糍粑;清明节有蒿菜粑粑;端午节里有绿豆粽子粑粑;暑假里有包谷粑粑和老面馒头;中秋节里有炸油粑粑;重阳节里有猴儿树叶子包的糯米粑粑;秋收后有红薯粑粑。而“马打滚”似乎是唯一一种不受节气限制的粑粑,当然中秋时节也吃这种美食。这些都成了我们记忆里最深刻的美味。


  中秋节前后,母亲比较空闲点,便找来行头做“马打滚”。制作“马打滚”得分两道程序。首先是配制调料。用小火将黄豆炒熟后磨成粉末,再加入砂糖,白糖或者红糖都可以,多少以个人的口味而定,这就是调料。配制好的调料将其装进碗里备用。接下来是将糯米和粘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不同混合的比例让人吃在嘴里的口感是不一样的。将其用温热水浸泡6—12小时后,用石磨将其磨碎,磨细的均匀程度也是有讲究的,不要太粗,也不要太细。将磨出的米浆用布袋装起来,让米浆里面的水渗出来,待米浆比较硬后,就可以将米面放入干净的盆中。这时准备好炉火,烧开水后就可以将米面搓成汤圆大小,放入锅中煮。待所有的汤圆全部在开水中漂浮起来时,捞起煮熟的糯米团放进黄豆粉中,在调料里打个滚,均匀沾满黄豆粉,“马打滚”在母亲利索的操作下出炉了。等到放冷后口感才最佳,可我们哪里经得起这诱人的味道呢?所以每次都没等到冷透就会被我们抢光了。吃着如同元宝似的“马打滚”,满口黄豆未香,美味极了。


  圆鼓鼓的“马打滚”小吃似乎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做好以后放在黄豆粉中滚一下,就好像健康的马儿打滚扬起灰尘似的,又如同放债时的高利贷一样,到期不还利上加利,财富越滚越多,家庭美满幸福。


  我们家里有几丘水田在一个叫“猫沟”的地方,那里有一层层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离家里有一段路程,来去需要一个半小时的往返时间。每到春耕秋收的季节里,母亲为了节省时间,一清早迎着朝霞出门时,就将做好的“马打滚”带到田间地头去。到了中午时分,我们便把“马打滚”从瓷盆里拿出来作为中餐直接食用,不需加热等工序,既省时又方便。吃了几个淡黄的“马打滚”后继续干活,本来两天才能做完的事在一天之内顺利完工。黄昏时分我们踏着夕阳回到家里,不会有任何饥饿的感觉。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代里,母亲辛劳持家,无怨无悔,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制成美味。我们在美味里体验生活,感受如此绵长的幸福。


  读小学时,我和妹妹寄宿在学校里,母亲也会托小弟弟妹妹带来一盆子“马打滚”,一盆子“马打滚”还没放下来就被同学们一扫而光。大家吃着温润香糯的“马打滚”以后,一整天都有美美的饱足感。温暖的回忆里,总有母亲的身影,我们的童年才如此快乐。


  正是丹桂飘香时,桂花树上那丝丝缕缕金黄色的花香让我想起了香喷喷的“马打滚”味道,想起了勤劳质朴的母亲,想起了记忆深处的家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