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华氏大厦 第二节 华氏大厦
23号这天,文力来到坐落在华新市区西南边的市科院。这里,位于西华山的山脚下,西面背山,南面临海,大门向东,北面临近多层高架桥,不仅环境优越,交通也很是方便。对这里,他已经很熟悉了,进出也是熟门熟路的。
在人事部报了到,办妥入职手续,人事部主任告诉他,院长和综合科学研究所所长凌波然,在院长办公室等他。辞别人事部主任,他上了两层楼,来到了院长杜伯钦的办公室。
凌波然,年约50岁,个高,健硕,不胖不瘦,剪一小平头,浓眉大眼的,胡子刮的干干净净,衣裳也穿得利利索索的。他比院长杜伯钦,年龄要大5岁,个子要高出半个头。他也没有院长那样的啤酒肚。
院长告诉文力,他的研究课题和蓝月的赞助款已经随他一同转入了市科院的综科所,他将组建一个特别公关小组,指定该项目由所长凌波然挂帅,同时指定文力为小组组长,叫他从全院各科研所抽调相关科研人员,进行“天山凌墟”项目的研究。文力答应周一一上班,就把项目的研究计划提供给科研小组。
星期天下午三点半,文力和邓明他们在华氏大厦六楼的茶厅里碰头了。邓明给他带来了华新市新闻信息中心颁发的绿色记者证。有了记者证,他可以在假期写一些见闻什么的,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这么快就批下来了?”文力接过记者证看了看。
“他们也有!”邓明又拿出两个,一绿一红,给李易和杨惠各一个。“不过,你那个好像有一点限制,只能在医疗卫生行业里进行采访写作。”邓明指了指李易手上那个证,向他解释。
李易说:“没关系,我懂!”
李易知道,华新市新闻信息中心,在审核申请记者证的人员档案资料时,会通盘考虑申请人的学习专业、所从事的行业工作,来颁发相应的记者证。
记者证分国境内和国境外两种,而国境内又分通证和本证两种,通证就是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能去做报道访问的证,是绿色的封面,又称绿证;而本证,就是持证人只能在全国各地本人所学专业的行业内,做访问报道的证,是枣红色的封面,因此也叫红证。
李易的证就是红证。因为他的专业相对于文力和杨惠的专业涉及面来说,要单纯的多,因此所发的证为红证。以后,他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时,就可以凭这个证,到全国各大医学院、医院去实地采访调查,并可查阅各类病例案例。
“亏得我以前,总是逼着你们写些见闻什么的,不然这次审证,不知道还得耽搁多久!”邓明略带着得意的口吻,向他们邀功了。
“是!,你有先见之明!从今天起,我们仨,轮流做东请你!今天就从力哥开始了!”杨惠白了邓明一眼。
“你们难道不应该么?”邓明乐得呵呵直笑。
“应该!应该!”李易端起茶杯,跟邓明碰了一下杯子,喝干了杯子里的茶。
“我提个议,咱们以后每个星期天聚一次,有事不能来的,提前告知。比如,加班、相亲什么的,提前告诉一声。”文力很认真地在说事,可是邓明却笑出了声。
“你笑什么?有那么好笑吗?”文力问他。
“嗯,非常好笑!加班,很正常;相亲,也很正常。据我所知,目前,这里,我们四个,好像就你有了对象。”
邓明一说,李易就笑了起来。“对!对!规矩是得先定好,免得到时候挨罚,还不知道为什么。”
“去!我什么时候定规矩是为了自己的!真是的,你们也太会扣理了吧!”文力对这两个家伙,狼狈为奸,故意取笑人,一点办法也没有。他看向杨惠,却见她也是似笑非笑的,只得作罢。
拿到第一个月的薪水,文力高兴极了,特地请妈妈到华新市最大,人气最旺的娱乐休闲中心——华氏大厦,度过了愉快的星期天。晚上,文力又叫来邓明、李易和杨惠,陪妈妈跳舞。
华氏大厦坐落在华中东路北最繁华的地带,紧靠中央广场,与华中西路北的新闻信息中心大楼遥遥相对。横穿全市中部东西方向的东西大街从它的正前门通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楼高二十四层,占地五十一万平方米,建筑造型颇具未来意识,声、光、电、磁的作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是市内独一无二的奇特建筑。它屹立在华新市才只有短短二十多年历史,却在华新市人心中如蟠龙一样占据着稳固的位置,成为他们心中的一座“华表”。
文力曾一度迷惑过,华新市人何以对本市的标志性建筑白鸽大厦记忆淡然,却反而对这座华氏大厦情有独衷?就说他自己吧,每逢休假,他就要到华氏大厦去一趟。如果没去,倒象欠着一件什么事没做似的。总之,潜意识里,仿佛人人都与华氏大厦有着某种关联。他不得不承认,华氏大厦具有非常奇特的感召力。
他尤其喜欢这里的茶厅,喜欢在这里品茶、闲坐,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或者看看书,或者想想心事,一边尽情享受这里独特的服务方式。
然而令他惊奇的是,每当茶厅里播放那首曾经使他和蓝月共同陶醉过的乐曲《荒原的黎明》时,他的脑子里就源源不断地冒出无数个灵感,很多他从未见过、有些甚至是他认为不可能的物件,包括它们的原理、设计、制作方法和工序,还有他过去进行的、正在进行的和将要进行的那些实验程序、操作步骤等等,都会突然闪现在脑海里。
只要他在自己的研究中遇到难题,他就渴望能到华氏大厦的音乐茶厅里去休息一下。只要去了,难题就会随着音乐不断而豁然开朗。因此,他常常在茶厅里一坐就是半天,有时休长假,他几乎每天都泡在茶厅。因为经常向侍应生借笔和纸用,侍应生几乎都认得他了,每见他来,送上茶水的同时也为他送上笔和纸。
华氏大厦是日本一家跨国实业集团分公司的驻地,近几年来,华氏以华氏大厦为中心,向南辐射,在市南郊建立了自己的微电子工业小区和化工小区,生产的产品畅销世界各发达国家。由于华氏在日本和世界经贸圈里的特殊地位,日本在华新市特设了领事馆,以保证包括华氏在内的日本企业,在华新市的经贸利益不受损害。因此华氏与日本官方也有着一层特殊关系。
邓明说:“我负责制片的电视节目《社会视点》,已被华氏买断了版权和黄金广告时段,全年广告费一亿元人民币。”
华氏对节目质量要求甚高,从创意构思到节目的排版布局,从内景外景、主持人的表现表述、节目的整体包装,甚至于片花与间隔音乐,他们都要求一丝不苟。节目每周首播一次,每次60分钟,一周重播两次,每次分四个黄金时段滚动播出四次。
为保质保量完成节目,所有《社会视点》节目摄制组成员每周轮流出去采访。邓明自己既要负责外采,又要负责内勤,还要负责每期节目的选题审定,制定采访计划,应付日常工作中的组织协调等等,每天忙得晕头转向。
节目开播后的第二天,邓明接到华氏打来的紧急电话。他们提出五点修改意见。以后,每周都有类似的电话打来,邓明别提有多窝火了。在那些日子里,邓明没有一个好脸色,脸上什么时候都阴沉沉的。
一天,借着点酒性,邓明在文力面前下了一泼“雷阵雨”,那个伤心劲儿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可是第二天天一亮,邓明就又脚踏着风火轮忙开了去。直到这两天才看到他脸上多云间晴,文力估计他的节目八成得到华氏的默认了。
“还以为华氏是个落地桃呢!”邓明说。
“你拣了落地桃,人家还怎么混哪?”李易接上话茬。
他现在是华新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内科专科医生。他是在邓明的连番打击和挖苦下,才放弃到新加坡去发展的。在文力的授意下,他现在正在追求杨惠。杨惠现在是华新市安全局的一名刑警,有案子的时候,李易常常见不到她的影子,李易常为这事向文力和邓明诉苦。好在他有为爱献身的勇气和决心,否则的话文力可真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要不你节目的收视率能上去吗!听说部里还批准你的节目上星了,澳大利亚国际广播公司也想买你节目的播映权?”文力说。
“是啊!他们已经发函来了,台里正在做准备。”邓明答道。
“他们办节目的思路和咱们办节目的思路,确实有很大不同。都知道财经与政治谁也离不开谁。但是,能够始终站在非常客观而又中肯的立场上来看待财经与政治问题,那个度能够把握得如此恰到好处,也只有你现在这个节目了。既抓到了点子上,又丝毫不带有任何偏见,这一点,连我爸也是非常肯定的。所以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是我啊,会好好感谢华氏的!”
自从在日本与蓝月一别,她便如石沉大海,音讯全无。任文力在心中千万次地想念,也没有丝毫回音,甚至连梦里她都未曾造访过。文力为此忧郁重重。
昨天,他在《华新日报》二版二条的位置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黑玫瑰”再现江湖,德国著名电气专家伊文博士神秘失踪,现场除了一朵奇异的黑色玫瑰花外,没发现任何可疑迹象。据博士家人回忆,博士失踪前那天很晚才回家,简单收拾了几件衣物,说是要出趟远门,此后便一去不复返。国际刑警迅速立案侦察,却没找到任何线索,因此侦破无从下手。警方为此大伤脑筋。
看到“黑玫瑰”这个名字的时候,文力闪念之间,突然想到了蓝月,但他随即就否定了这个想法。不过他很奇怪,怎么几月来所发生的事都与玫瑰花有关呢?难道真的只是巧合?他回忆起蓝月的一些话:“你知道我是谁吗?说出来会吓着你的!…要是你知道我是谁了,你就不会这样想了!…”文力心想:“她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
算算和她分别又有两个月了,他既不知道她在哪里,也不知道她在干什么。回想起她倚靠在他怀中的情形,他的心内便涌起阵阵温情。“此刻,她真的一点感觉也没有吗?”他的心仿佛被利器刺了一下,有点疼。看着桌上的笔和纸,蓝月的身影又浮现于他的脑际。他拿起笔,拧开笔盖。
《一池秋夜月》
清光漫漫风儿轻,
秋霜剪剪似流萤,
不知道你在何方,
是否也像我相思长?
流水绵绵向远行,
落花凄凄难留情,
不知道你的心意,
是否也像我空忧伤?
望断天涯何处寻?
只想化作云,飞到天边。
但愿能与你长相守,
风雨中,寒冬里,与你相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