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篇小说《树》(完整版)

时间:2015/10/29 作者: 岽子 热度: 63334

谨以此文祭奠去世三周年的慈父

——题记

 

第一章

 

那一年,我五奶奶躺在土炕上生孩子的时候,我五爷爷正在亮马河下游八里远的柳关镇上赶集。他从集市上买回来一棵齐腰高的楂梨树苗子,栽在了东面院墙里侧的空地上。那天是五奶奶一个人把孩子生下来的。

当然,这个细节是后来我娘亲口告诉我的。

我记事的时候,五奶奶就变成一个瞎子了。

五爷爷和五奶奶家住在村子的最前头儿。这个村子不算大,有一百多户人家,面南背北。北面是一道起伏的山梁,村前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叫亮马河。亮马河是一条季节河,约有三十多步宽。每年夏秋季节,河水泛滥,经常淹没两岸的庄稼和村庄。村民们为躲洪灾,就将房子一步一步地往北盖,往高处迁移。几十年过去了,村里的房子就慢慢搬迁到北面的山梁上去了,只剩下五爷爷家的那处房子还孤零零地坐落在村前的一片空地上。当然,五爷爷家离村子并不远,约有一箭远的距离。

村民们整体往北搬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靠近亮马河的地方,水不好吃,懒水。不管井挖多深,井水总是与亮马河水持平。这说明那井水是通过松软的沙土从亮马河里渗过来的,常年不流动,就变懒了,喝起来有一股怪味。我爹在新家的院子里打了一口井,却是甘甜的泉水,村子里的人就经常到我家挑水吃。

当我摇摇摆摆地能够担起一担水桶的时候,我娘就经常吩咐我说:“岽子,去给你五爷爷家送担水去!”我也不推辞,就一小桶、一小桶地将井水从井底打上来,倒进大桶里,然后趔趔趄趄地挑下山坡,倒进五爷爷家的水缸里。有时候觉得挑一担不过瘾,就直到将五爷爷家的水缸挑满。当然了,在我往五爷爷家挑水的时候,我的背后总少不了那个小跟屁虫儿——我的小妹妹香子。不管我挑几趟,她一直就跟在我屁股后面,一路小跑,陪伴着我。

五爷爷家东墙外是一条土路,从村子里伸出,直通南面的大路。所谓大路,其实就是亮马河北大堤。从西面深山里出来去柳关镇赶集的村夫,用鞋底硬生生地将这畔河堤磨成了一条宽阔的路面。这条大路距离五爷爷家门口约有十几步远,每月农历逢二、逢七赶集的时候,山里的村民就会三五成群地从五爷爷家门前走过。他们有推车的,有背篓的,有挎篮子的,有背布袋的,带着山里产的干蘑菇、板栗、大枣、山楂、、柿子干、草药、兽皮等特产,到柳关集市上出售。走累了,他们就在五爷爷家门口坐下来,歇歇脚,抽上几锅旱烟,喝上几杯茶水,唠唠家常话儿。年岁多了,他们就互相认识了,也不见外。如果饿了,就在五爷爷家里碰上什么吃点什么;如果瞌睡了,就在五爷爷家那爿土炕上倒一会儿,睡饱了再赶路。动身之前,山民们总不忘从随身携带的筐子或布袋里捧出几捧花生、板栗、干枣什么的,让五爷爷和五奶奶尝尝;或者放下从集市上买来的几个甜瓜、几条鲅鱼、几个火烧、一包上等茶叶,等等。五爷爷这个人很爱面子,见人家撂下东西,就会赶忙起身,追上去,将东西塞回去。可是他这些年岁数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人家一溜烟跑远了,他追不上人家了,就坐下来望着人家远去的背影,直摇头叹气。

打我记事的时候起,五爷爷就一直在他家大门口编筐、编篓、编篮子。他编这些家什的时候,五奶奶就坐在靠墙根儿一侧的一张木头杌子上,也不插话,只是竖起一双倔强的耳朵听他们说话儿,脖子半天转动一下,一双盲眼好像定睛在了近处某一个地方。那把木头杌子似乎是五奶奶专用的,花梨木做的,木质坚硬,面板很宽,很厚实,四条腿粗壮有力,很沉,我和妹妹香子两个人才能抬得动。日子长了,那杌子不但没有变形蠹蚀,反倒让五奶奶的屁股将面板磨得油光可鉴。五爷爷编制筐篓这些家什是一把地道的好手。他把编好的家什在墙根儿处摆成一排,见谁从大路上经过,就让他捎带到柳关集市上卖掉。等人家赶集回来交钱给他的时候,却总少不了一番推让。五爷爷说:

“你若用钱就拿去用吧,我和老伴儿暂时用不上这闲钱。”

人家就说:“我家的日子过得殷实着呢,还是您老自己攒着吧。”

见实在推让不过,五爷爷就很不情愿地把钱揣进布兜里,也不查数钱的多少。

其实,人家从五爷爷和五奶奶的穿戴上,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宽绰。在我的记忆中,五爷爷和五奶奶一直穿一身深灰色的粗制棉布衣裤。那衣裤用粗棉线纺织而成,经过一道蜡染工序;接头处很毛糙,清晰可见。他们的裤子最有特色,直筒的,腰部肥大;腰部是白色的,臀部和裤腿是深灰色的;腰部宽大处需折叠一下,然后用一根旧布条儿捻成的带子捆住。上茅房的时候,他们就将那条长布带解下来,挂在脖子上,或者搭在院墙上。因为他们上茅房的时候,我和妹妹经常站在茅房外看他们,那些细节就记在心里了。

五爷爷对村子周边山林里的树条子很有研究,哪种树条子能编成什么样的家什,什么季节去采伐,他都心中有数。亮马河边的细杨柳条,要在春天里砍伐,这时候树条柔软,粗细适中,容易褪皮。经过扒皮、揉搓、水洗、再揉搓等几道工序,一根根绿黄色的柳枝条就变成一根根粉白色、面条粗细的柳枝芯了。五爷爷篾刀挥动,柳条在怀里飞舞,三下五除二,转眼就可巧手成器,变成人家适用的饭笸箩或者针线笸箩了。棉槐条子和腊树条子要在秋后采伐。这两种树条子适合于编制篮子、篓子和囤子。每年入秋,他就把镰刀磨得锋快,插在肥大的裤腰上,到南山坳和北沟里采伐那些他所需要的树条子。有时候我爹爹也经常帮他采伐,帮他扛回家,沉到亮马河的一处水深的地方沤起来,以备冬季使用。这时候是我和妹妹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我们可以跟着他们进山,捉到很多的蚂蚱、螳螂、怪哉、油葫芦、蚕蛹等好东西,用细草梗串成串儿,拿回来在五爷爷家门前的火堆上烧着吃。五爷爷编制家什的边角余料,一是用来燎水喝,二是用来给我和妹妹烧地瓜、土豆和野味。这里的茶水一年四季不断,村里或者邻村的路人经过这里,五爷爷非要喊他们过来喝几杯茶水再走。村民们也不推辞,坐下便喝,边喝边唠家常和庄稼的长势,有时也唠唠一些山外的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大事。当然了,他们这些山里人谈起国家大事来,总是驴唇不对马嘴。五爷爷喝的茶并不高档,几乎一律是细碎的茉莉花茶;有时候也有几壶好一点儿的,但那多数是过路人送的。五爷爷喜欢喝茶,有高档一点的茶叶存在身边,他就睡不好觉,总要先把好茶拿出来与人分享完了,然后再独自喝那些劣质的茉莉花。一把歪嘴儿的陶罐形状的水壶,天天架在用几块石头垒起的火灶上,已经分辨不出模样了,像炭火一样焦黑;旁边是一把绿铁皮镂空外壳的暖水瓶,满身灰垢,也几乎分辨不出什么模样。有时候五爷爷也会给五奶奶倒上一杯茶水。五奶奶将茶杯端在手里,半天不喝一口,就凉了。五爷爷见五奶奶手里的茶水凉了,就站起身来,把那杯凉茶水一口喝干,再给她倒上一杯热的,让她端着。

原先,五爷爷家喝的是懒水,泡出茶来发苦,很难喝,但五爷爷能够耐心地喝下去。自从在北边山梁上打出了甜水井,他就改喝甜水了。村里有几个闲人,没事的时候就会转到五爷爷那里找水喝。喝过了,就会主动挑几担甜水倒进五爷爷家的水缸里。等我长高了,就带着妹妹香子,每天上午给五爷爷挑几担甜水,这好像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家常便饭了。

村里人如果需要什么家什,就会告诉五爷爷一声:“五爷,给我家编一副篓子。”然后告诉五爷需要多大多大的;或者说:“五爷,给我家编一个粮食囤子,但是眼前手头不宽绰。”五爷爷就会说:“等我编好了,你拿去用就是了,什么钱不钱的,老邻故居的住着。”等人家真的将家什拿走了,五爷爷也就淡忘了。但过年过节的时候,这家的女主人就会主动送来一笸箩鸡蛋、半袋子花生米,或者一大坨子年猪肉,算是对四爷爷的酬谢。

因为五爷爷长年在家门口编制家什,这里也就成了四邻八村问路的好地方。看见邻村认识或不认识的老农急匆匆地过来问:“五爷,看见我家的一头猪从这里过去了吗?”

“看见咧,沿着大路往东去了。”五爷爷遇见这种情况,总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朝着那头猪走失的方向指一指,心里好像比失主还要着急。

如果是村里孩子的妈妈来找孩子,问:“五爷,看见我家良子打这里过去没有?”

五爷爷就抬起头来,很认真地给以答复:“看见了,和谁谁谁家的孩子进亮马河套里耍去了,已经过去有一袋烟的工夫了。”

如果看见牛、马、驴、骡子等大型牲口从大路上走过,后面没有主人跟着,五爷爷就断定这是走失的牲口。在这偏远贫穷的乡下,如果一家一户走失一头大型牲口,那日子就没法过了。这时候,五爷爷就会毫不犹豫地撂下手中的活计,赶忙起身跟上去。有时候五爷爷要跟出去好长一个时辰,甚至跟出去几里路,将牲口牵回来,拴在院墙东侧的几棵杨树上,等着失主前来认领。当失主真的来了,五爷爷总要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诫人家,要好生看住牲口,千万别再走失。好处费却分文不收。

 

第二章

 

五爷爷家院墙外的几棵杨树下,在夏初的时候是我和妹妹的精神乐园。在这里,年年都能从地下钻出一群群憨态可掬的知了龟,也就是蝉的幼虫。为了在傍晚时分捉知了龟,我爹给我和妹妹专门做了一个纸灯笼,木框结构的,四周裱糊上白纸,里面安放了一盏煤油灯。我在前面挑着灯笼,妹妹拎着一个泥瓦罐跟在后头,看见知了龟在树干上爬,我们就欢天喜地地将它捉进泥瓦罐里。泥瓦罐里装了一层浅水,防止知了龟爬出来,但关键是防止它蜕变为蝉飞走了。知了龟在水里上下翻卷,淹不死的。这也是当地百姓暂养知了龟的一种土办法。捉完知了龟回家,我和妹妹都激动得半天睡不着,做梦都想着那泥瓦罐里的知了龟爬走了没有。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从土炕上爬起来一看,知了龟还在泥瓦罐里爬动,我们也就放心了。如果知了龟捉得多,我娘就会放上油、盐和葱花,为我们炒上一盘;如果捉得少,我们就拿到五爷爷那里烧着吃。每次吃烧制的知了龟,妹妹都会把嘴巴子吃得一团黑。为了逗她玩儿,我还用食指小心地从她的嘴角引出几根胡须来。她也不拒绝,坐在那里耐心地等我给她画。我娘看见了,就在一边啧啧称赞道:

“哟——我家香子都吃成一个小馋猫儿了,还真是不害臊啊……”

妹妹便用双手捂住脸,装出一幅害羞的样子来。没成想,她手上的黑灰却将自己稚嫩的脸蛋蛋涂成了一个大花脸。

五爷爷东院墙外的几棵杨树下是一片空场地,每天早晨五爷爷都会用一把高粱头扎制的笤帚清扫一遍。从村子里出来或者从田野里收工回来的驴、马、骡子等牲口,都会习惯性地在这里打上几个滚儿,舒展一下筋骨。有时候,那些牲口打滚儿泛起的尘埃,几乎要将坐在旁边的五奶奶淹没。五爷爷这时会停下手中的活计,专心致志地看那些牲口打滚儿。如果哪头牲口由于身体疲乏一下子翻不过身子去,五爷爷就会在心里替它不住地使力气;等到这头牲口终于翻过去了,五爷爷也会如释重负般的替它长出一口气。

在炎热的夏夜,这里又是我们纳凉的好地方。每天吃完晚饭,我就扛起我爹给我们编制的草席走下山坡,来到五爷爷墙外占地方,妹妹在后面抱着枕头和床单。等草席一展开,我和妹妹就争先恐后地躺到上面去了。其他邻居家的小孩子这时候也会陆陆续续地来到这里。我们一起做游戏、捉迷藏,于是这里就变成我们玩耍的天地了。等五爷爷吃完晚饭出来,我们都会缠着他讲故事。五爷爷很会讲故事,而且讲完一个,还要再讲一个。他会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白蛇传》的故事,还会讲《三国》《水浒》《红楼梦》和《聊斋》……几乎什么故事都会讲。他每天晚上都讲到月白星稀,一片蛙声和蛐蛐鸣叫。事实上,还没等故事讲完,我们这些孩子就已经面向满天星斗,进入甜蜜的梦乡了。

由于村民们都搬迁到北面山坡上去住了,村前靠近亮马河的地方就倒出一大片空地。等大家把自己家的旧房子拆干净了,就在那里开垦出一方方菜园子来。傍晚时分,大家从田野里收工回来,都会到自家菜园子里侍弄蔬菜。这时候,谁家要用镰刀啦、镢头啦、水桶啦,都会到五爷爷家借用,五爷爷从不会拒绝;如果五爷爷凑巧不在家,他们就会先拿去用;等用完了,再送回来,放回原来的地方。这似乎已经成了村里人不成文的规矩。

过了繁忙的麦收季节,五爷爷家那棵枝叶繁茂的楂梨树就结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紫青色的果子。这些青果给了我巨大的诱惑,经常让我垂涎欲滴。那天,趁五爷爷上茅房的工夫,我捡起一块巴掌大的石头扔上去,想砸下几个青果子尝一尝。没承想,那块石头“哗啦啦”穿过楂梨树冠,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径直落进五爷爷家院子里去了。只听见一声瓮里瓮气的钝响,接着“哗啦”一声。我知道情况不好,赶紧拉着妹妹逃走了。

这时候,我听见从五爷爷家的茅房里传来了一句五爷爷的骂声:

“哪个小兔崽子撇石头砸楂梨?这时候楂梨还没有长大哩!”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初春时节,五爷爷家的那棵楂梨树上就盛开了满树的楂梨花,雪白雪白的,香飘满村,引来成群结队的蜜蜂,嗡嗡嘤嘤地来采蜜。等到落英满地,树上又长出一层新绿。进入深秋,等树叶落净,就剩下满树紫褐色的楂梨了。这时候村民们会不请自来,帮着五爷爷家下果子。树上几个年轻人拿着竹竿往下敲;地下的妇女老太太,还有孩子们在下面捡。成筐成篮的楂梨摆放在墙根处。等楂梨全部下完了,五爷爷就让我和妹妹往村子里挨家挨户地送。这样,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就都能吃到五爷爷家的楂梨了。

因为自己做了错事,我和妹妹有好几天没有再到五爷爷家里去。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端午节。我扛了一把铁锨,让妹妹拎了一个篮子,便出了家门。我们想到亮马河里去捉鱼。这天云淡风轻,太阳朗照。我和妹妹下到亮马河里,趟着河水寻找鱼群。春雨过后,洪水退去,河水清冽可鉴。一群群河鱼,像离弦之箭,在河水中奔驰跳跃,像是给我和妹妹举行一个隆重的欢迎仪式。我们在一个水浅的地方停住了脚步。我指着面前一片宽阔的河床,然后在河床上指出一条虚线,大声告诉香子:

“我们就选这儿了!你负责搬运石头,摞在这条线上,我负责把水流引走。”

妹妹愉快地点了点头。

我俩分工明确,说干就干。我挥舞铁锨,挖开一条水沟,将河床上的水引入侧面一片低凹地带。然后与妹妹同心协力,在我划出虚线的地方修筑了一道沙石围堰。由于河水从水沟里引走了,河床上是松软的沙子和鹅卵石,不到一袋烟的工夫,那河床竟然全部裸露出来!宽阔的河床上,鲋鱼、花鲍子、山菜根子、鲫鱼、黄鳝等各种一拃长左右的小鱼儿,全部翻转了肚皮,在灿烂的阳光下蹦跳雀跃,银亮亮的一大片!

妹妹拍着手在河床上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好多的鱼!好多的鱼哟……”

下一个节目就是捡鱼了。一下子出现这么多的鱼,这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俩像鸡啄米一样,快速将满河滩的鱼儿捡进篮子里。一群群麻雀、燕子、喜鹊和沙鸥也争先恐后地飞过来凑热闹。我和妹妹轰走这一批,另一批又在附近的河床上降落。它们在河床上奔跑得风快,追赶着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儿,等追到了,便一嘴衔起,接着纵身一跃,扇动着翅膀飞走了。

我和妹妹快速地捡啊,捡啊……直到把带来的篮子捡得满满的,由我挎着;然后又捡了满满的一铁锨,由妹妹在后面托着。这一次,我们捉了足足有二十多斤鲜鱼啊!

当我俩兴高采烈地走进家门,妈妈和姐姐更是喜不自禁:

“天呐,你们这两个小东西儿,竟然捉回来这么多的河鱼,就连大人也捉不了这么多啊!”

于是她们怀揣欢喜,立即动手清洗鱼儿,清除鱼的内脏,然后放上花生油、生姜、大蒜和豆酱,做了一半锅。当时鱼香四溢,飘满低矮的小屋。我和妹妹围着锅台转来转去,心里美滋滋地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果实。

等河鱼焖好了,妈妈拿出一个大瓷碗,盛上满满一大碗,用一个白色的包袱皮儿兜住了,吩咐我说:

“岽子,把这个给你五爷爷家送过去,让你五爷爷和五奶奶也尝尝。”

我和妹妹拎着那一大瓷碗河鲜,飞也似的跑下了山坡儿。

五爷爷小心地将包袱皮儿打开,把鼻子伸进去,然后闭上眼睛,深情地说:“啊——好香的河鱼啊!”

这时候,站在我身边的妹妹急不可耐地炫耀起来。她说:“五爷爷,这是我和哥哥一起下河捉的,亮马河里有好多好多的鱼呢!”

五爷爷抚摸着妹妹的头,说:“你们两个小娃娃,可真有能耐哩。”

这时候,我却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五爷爷,对不起,那天是我撇石头砸楂梨,不小心将你家的水缸砸破了。”

没想到五爷爷却满脸堆笑,满不在乎地说:“好岽子,我早就知道是你干的,但我一直等着你亲口给我承认错误呢。既然你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以后只要改正了,就依然是个好孩子。”

妹妹这时候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嘟嘟囔囔地说:“五爷爷,我做的也不对。那天是我跟哥哥一起打楂梨,将你家水缸砸破的,我没有偷偷地告诉你。”

五爷爷“哈哈哈哈”地大笑起来。他一把将妹妹抱起来,用胡子扎了扎妹妹那稚嫩的脸蛋,然后说:“香子也是个乖孩子,以后改正错误就好了,我不会怪罪你们的!”

 

第三章

 

五爷爷每天早晨起得都很早。起床后,他就生火做饭。从他家房顶上那柱灰色烟囱里冒出来的袅袅炊烟,在村后的山坡上一眼就能看得到。饭做好以后,他就帮助五奶奶穿衣服、洗脸、梳头,然后再扶五奶奶坐到桌前吃早饭。吃完早饭,他就刷锅洗碗,喂鸡喂鸭,清扫院落、大门口和围墙外面的空地。当这一切忙乎完毕,他就把那把结实的木头杌子搬到大门口,在靠墙根儿位置放好,接着把五奶奶小心翼翼地扶到杌子上坐下。随后他从院子里抱出各种树条,就开始一天的编筐编篓活计了。

五奶奶坐在杌子上,神情木木的,一天都见不到一个笑容。她的迷茫的眼神经常静静地瞅准某一个固定的地方,半天回不过神儿来。那神情,好像在出神地回忆一件遥远的勾人魂魄的往事。

听我娘零零碎碎地说,五奶奶过去是柳关镇上一个地主家的大小姐。她是下嫁给五爷爷这个穷秀才的。她的门上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穷地主。所谓地主,其实是五奶奶的爹娘平常省吃俭用,攒下了一些袁大头,在山坡上置下了几十亩薄田。那时候,五爷爷在柳关镇上念私塾。念私塾的五爷爷年轻时候拉得一手好二胡,就把五奶奶给迷住了。两个人结婚后,五奶奶一直就没有怀上孩子,直到四十岁光景,五奶奶的肚子里才有了景儿。老来得子,两个人自然喜不自禁。等五奶奶独自把孩子生下来,两个人就把这个孩子取名叫山子。

在我们这个村子里,百分之九十都是周姓人家,都是从周家大支系里分出来的小支。按辈分,山子在他那一辈里大排行第十七,因此我们要叫他十七叔。

十七叔生下来,立即就成了家族中的掌上明珠。在五爷爷和五奶奶眼里,十七叔那真是他们的心尖尖儿呢,拿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十七叔小时侯长得乖巧可爱,胖嘟嘟的小脸上,有两颗浅浅的胖酒窝;经常戴着一顶黑色少爷帽,帽顶上还有一个圆圆的小抓揪儿。左邻右舍的妇女们见了他,总要驻足逗弄他半天,从这个妇女怀里传递到那个妇女怀里,亲他的樱桃小嘴儿,逗他的粉红色脸蛋儿。因为五爷爷有一门拉二胡的独门绝技,四邻八乡遇上红白喜事,都要邀请他到现场演奏。五爷爷一旦受人之邀,就经常把不谙世事的十七叔带上,因此十七叔可以说年纪轻轻就吃过百家盛宴,看过千般热闹。

十七叔八岁那年,四爷爷终于狠了狠心,把他送到了柳关镇私塾先生那里,想让他从小读书识字。五爷爷年轻时念私塾,也是想考取一介功名、光宗耀祖的,却不料清廷垮台,废除科举,最终也没能中第。但五爷爷想,从个人发展前途考虑,无论是谁,无论什么世道,要知书达理,就必须会识文断字。于是他就把自己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十七叔身上了。然而,十七叔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是块读书的料儿?哪里受得了私塾的清苦生活?因此他就经常逃学,晚上也不敢回家。由于十七叔冥顽不化,一旦逃学,他就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他的功课就学得一塌糊涂,经常捱私塾先生的戒板打。他那对肉乎乎的小手掌经常被严厉的私塾先生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几天消不了肿。十七叔十三岁那年,终于有一天,他实在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就一把火点着了私塾先生房后的麦秸草垛。大火蔓延到私塾里,将私塾先生活活地烧死在卧室里。从此,十七叔就人间蒸发,怎么都找不着了。

十七叔失踪后,五奶奶就白天哭,夜夜哭,直到哭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十七叔失踪后,五爷爷就彻底戒了酒。他把自己那把得心应手的二胡也砸得粉碎,再也不到四邻八乡去帮忙了。

直到现在,五爷爷一直心存歉疚。他总觉得,是他害了十七叔,更是他害了五奶奶。

但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于是五爷爷就把全部心思用在编筐编篓上了。

编筐编篓,关键在收口。编成的筐、篓、篮子、囤子好不好看,关键在最后一道工序——拧沿。拧沿要用粗细均匀的树条,拧成麻花状;边沿高度要一致;器具既成,树条尾部要在隐秘处白生生地裁断,以免剐扎衣物或皮肉。五爷爷做这个营生已经多年了,因此熟能生巧。他编出的家什,不但结实耐用,而且外形耐看,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出自我五爷爷的手艺。

按理说,五爷爷编了这么多年的筐呀篓的,手头上总该很宽绰了吧?四邻八乡的人也都这么认为。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五爷爷的日子其实过得很拮据。主要原因是五爷爷这个人手散,手里抓不住钱。他兜里有钱了,就送人,因为他看不得邻居们受到什么委屈,心软得像菩萨。有的穷困人家买不起筐篓,他就干脆送给人家一个,不收一分钱。

前些年,我十七叔惹下的那个大祸端,也是五爷爷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替他收拾的。俗话说,父债子还;到他家里,就变成子债父还了。那位私塾先生被烧死后,留下了一个患有支器官炎痨病的七十多岁的老爹,我们当地叫这种毛病叫齁病。他老娘十多年前已经过世了。这个得齁病的老人常年要靠药罐子养着,天天要喝汤药。事发之后,我五爷爷二话不说,就把这个老人背到了自家的西间炕头上,像孝敬自己的老人一样供养着。老人家整天没命地咳嗽,痰多,五爷爷不但隔三差五地到给他抓药,还从柳关集市上买回来两个小巧的泥瓦罐,给他做痰盂。痰盂虽脏,但五爷爷每天都用手指耐心清理,把痰盂里的污物彻底清理干净,且两个痰盂替换着使用。夏天里,天热的时候,五爷爷就将老人背到墙外的树荫下,给他一把香蒲阔叶做成的大扑扇,让老人边乘凉边同他一起看牲口打滚儿,看来往的路人。在他身边摆上一把茶壶,一个茶碗,免得老人口渴。晚上睡觉之前,蚊蝇很多,五爷爷就将西间屋子用火绳熏一遍,将蚊蝇轰走。火绳是五爷爷自制的,是山里产的一种蒿草,晒干后扎制而成,夏天专门用来熏蚊蝇的。待到老人上来瞌睡了,五爷爷就将老人背到西间火炕上,小心将门扉掩好,怕惊动了老人睡安稳觉。如果在寒冷的冬季,五爷爷就会可劲儿地把西间土炕烧热,生怕老人家捱冻受凉。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五爷爷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老人,并把这些好吃好喝的东西孝敬到老人跟前。但这个老人似乎有福不会享。就在他到五爷爷家的第十四个年头的那个冬天,他那剧烈的咳嗽声日渐衰弱下去。有一个痰盂也让他的胳膊肘一不小心蹭到地上打碎了。他的喉咙里细若游丝般的声音渐渐微弱,突出的喉结上下滑动了几下,两腿一伸,就愉快地死去了。

在老人家去世之前,五爷爷就已经为他做好了周密的准备。他用编筐编篓攒下的零用钱,在柳关集市上许裁缝那里,为老人家专门定做了一套高档的凡士林青布衣褂,算做寿衣;他还委托村里的郭木匠用柏木板为老人家量身定做了一口上等的厚木棺材。其实那口棺材在几年前就已经做好,摆放在西间屋子的炕前,用一块透明塑料布遮盖着。老人家有时心血来潮,就会情不自禁地走向前去,用枯瘦的手掌去摸一摸,心里就像吃了蜜饯一样,塌实而甜美。老人家去世以后,五爷爷披麻戴孝,扎制了纸马纸人纸轿子,为老人隆重出殡。这还不算,五爷爷还雇佣了一个当地有名的鼓手班子,一路吹吹打打,很体面地将老人家与他的老婆子合葬在了一座坟茔里。

从这以后,每逢清明节,或者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三,在当地人给先人上坟扫墓的日子,五爷爷都会细心地置办下冥钱、火纸、香烛和鞭炮,用篮子挎着,独自沿着乡间小路步行八里,来到老人家的坟前化纸焚香,口中念念有词;同时他也不忘给那个被十七叔烧死的私塾先生化纸焚香,鸣放鞭炮,以示对他们的纪念和缅怀。

前些年,五爷爷用孝敬长辈的赤诚情怀,为私塾先生的老爹养老送终,花费了不少银两;另外,他还要整天伺候自己那个哭瞎了眼的老伴儿。一个人伺候两个人的吃穿住行,怎么可能攒得下钱呢?

如果说挣钱的门路,五爷爷还有一项独特的本领,那就是为别人写对子。在那个年月,在这贫困落后的乡下,四邻八乡里能够识文断字的人根本就没有几个。因此,每逢春节之前,或者遇到红白喜事的时候,前来求五爷爷写对子的乡邻总是络绎不绝。如果这时候五爷爷想挣几个零花钱活泛活泛,按理说也未尝不可。可五爷爷从来不这么做。他把给人家写对子视为帮忙,帮忙怎么好意思收人家钱呢?

“那样做不厚道,我可不能那样做。”五爷爷总这么说,“那样做会丢先人的脸面哩。”

前些年,村里人遇到红白喜事来请五爷爷写对子的时候,因为碍于面子,他们总会请五爷爷登门去喝几杯淡酒;自从十七叔失踪以后,五爷爷就彻底戒了酒,几杯淡酒也都免了。

五爷爷写对子的时候,从不照着书本来写,而是根据当年国力盛衰、农事丰欠、人事练达等实际情况,先在肚子里打腹稿,待想成了,便一气呵成、出手成章。他写出来的对子不但平仄有致,朗朗上口,而且因为常年编筐编篓练就了右手腕上的力气,使得他写出的毛笔字笔锋苍劲雄浑,气象万千。左邻右舍的村民虽不认识字,但都夸五爷爷的对子写得好,耐看,墨迹很黑,笔画厚重,有力道。从柳关集市上买回来的对子,字淡,贴到房门上去,经过风吹日晒,不长时间就淡化了;五爷爷写出来的对子却不这样,字迹长时间不脱落,不变色,尤其是贴在门楣上的横批,到第二年张贴新对子的时候,依然簇新。

到五爷爷这里求他写对子的人,只要拿一张大红纸就可以了。笔砚都是五爷爷当年念私塾时用过的,但墨条需要五爷爷自己掏钱买。村里或者邻村的村民上门来求五爷爷写对子,他们都会将大红纸卷成细长的筒状,夹在腋下,袖着手,径直来到五爷爷家门前,见五爷爷正在大门口编制家什,就微笑着凑向前去,说:

“五爷,家中犬子要成家立业了,儿媳妇是邻村谁谁谁家的二闺女,烦请五爷帮帮手,写幅喜对子。”

这时候,五爷爷自然就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连忙拱手相庆:“真是恭喜了,那人家的二闺女我认识,那可是个朴实能干的好帮手呐!你家那小子很有造化,娶了个这么勤快的好媳妇。”

五爷爷扑打掉身上的碎木屑,站起身,带客人走进院子,把手洗干净,将家里吃饭用的那张松木板做的八仙桌按放到院子里那棵大楂梨树底下,然后就开始裁纸、研墨、运笔。不一会儿工夫,对子就写好了。在笔迹未干的时候,五爷爷还会请人家喝上几杯热茶,抽上几锅旱烟。等到人家心满意足地将对子细心地卷起来,夹在腋下带走了,五爷爷也像自己终于帮了人家一个大忙似的,心里很是舒坦。

在一年一度的春节之前,前来求五爷爷写对子的人更多。在这时候,我和妹妹就成了五爷爷的小帮手。我们帮他研墨,帮他压纸,帮他抬对子。其他小孩子大多是跟随他们家的大人前来的,都穿着崭新的衣服,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燃放爆竹,笑逐颜开。因此这时候这里就成了孩子追逐嬉戏的乐园了。我和妹妹却忙得不亦乐乎。我俩将五爷爷精心写好的火红的对子,小心翼翼地抬着四角,在院落里的空地上、墙头上摆得横一张、竖一张的,满院落都是。

大年三十中午时分,站在五爷爷家望北面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村子,我发现家家户户都把鲜红的对子关在了门外。在正午阳光的朗照下,家家欣欣向荣,户户前程似锦,呈现出一派盎然的喜庆气象来。

 

第四章

 

五爷爷家的屋檐下住着一窝小燕子。夏天的时候,我和妹妹在屋檐下玩耍,听见从燕窝里传出“叽叽叽”的雏鸟叫唤声,于是我们找来一根长竿子,准备把燕窝捅下来,看看燕窝里一共住着几只小燕子。正当我们要往下捅的时候,却被五爷爷发现了。他严厉训斥我们道:

“快住手!那窝小燕子是一窝小生命哪,你们可不能把它们糟蹋了!”

过了些日子,我们又在潮湿的屋檐下嬉闹的时候,突然发现在不远处有一只光溜溜的小动物在蠕动。我们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雏燕。那雏燕长着一个大大的肚子,肚子上布满条条暗红色的血脉;翅膀虽然长出来了,但羽毛还没有生出来;眼睛也没有睁开,嘴角处呈鲜嫩的蛋黄色。它闭着眼睛“叽叽叽”地叫着,像是在呼唤它的妈妈。我一把就将雏燕从地上捡起来,放在手心里仔细把玩。妹妹看见可爱的雏燕,就跑过来跟我抢夺。五爷爷听见我俩的吵闹声,就背着手走过来看个究竟。当他看到我手里拿的是一只雏燕时,脸上立马就严肃起来。他大声呵斥道:

“岽子,燕子是一种益鸟,你可不能拿着玩儿。你把雏燕拿走了,你知道它的爹娘会有多伤心吗?——赶快给我!”

我只好悻悻地站在那里,把藏在身后的雏燕乖乖地交到了五爷爷的手上。

五爷爷接过雏燕,用手掌小心地托着,然后找来一把梯子,费力地爬到梯子顶端,佝着腰把那只雏燕原封不动地放进燕窝里去了。

五爷爷家的院墙是用泥土夯成的,因为年久失修,早已经淋成了狗脊。院墙本来就不高,如今已东倒西歪,只有半米光景了,站在院子里能够看到墙外的四周。在围墙的低矮处,五爷爷摞上了一些破缸旧瓦和石块。茅草从破瓦片和石块底下倔强地探出头来,仰望着外面多彩的天空。在靠近东墙的位置,五爷爷几十年前栽下的那棵楂梨树已经长得有一搂抱粗了。繁茂的树冠,笼罩着整个院落。农人说得好,树大招风。每年春夏季节,从黄海海面上吹过来的强劲的东南风,将这棵楂梨树慢慢地刮歪了,树干往西北方向微微倾斜。那楂梨树下隆起的青绿色的树根从东墙地基下伸展出来,裸露出地面。年复一年,树根慢慢地掀垮了土墙,五爷爷不得不用一些石块堵住了那个缺口。

大概在1948年腊月里的一天,我和妹妹正在五爷爷家的院子里玩耍,突然听见从大路上传来“嘀嘀”的喇叭声。穿过低矮的短墙,我们发现从西面山坳里开过来一辆草绿色的吉普车。那吉普车穿越了一个涣散的羊群,扬起一缕雪白的烟尘,正风驰电掣地朝这边赶来。当吉普车开到五爷爷家门前,便嘎然停下,从车上跳下来三个穿着绿军装的解放军。其中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壮汉腰束皮带,腰间挂着一支短枪。他跳下车以后,就径直朝着正在墙根儿下晒太阳的五奶奶奔过来。在距离五奶奶几米远的地方,那壮汉就“扑通”一下跪下了,然后大喊一声:

“娘——我是山子呀!”

我突然意识到,今天可真是天降鸿运——我十七叔在失踪二十多年后,今天终于回来了!我看见十七叔在距离五奶奶几米远的地方先是磕了几个响头,然后快速膝行到五奶奶跟前,双臂搂住五奶奶的腰部,把头埋进了五奶奶的怀里,泣不成声。

五奶奶先是像个木头人儿一样,仰着脸,一双盲眼斜视着天空。待她意识到是山子真的回来了,便用一双瘦骨嶙峋的拳头敲打着十七叔的脊背,两行浑浊的眼泪也从她那干瘪的眼窝里滑落出来:

“你这个不成器的孩子呀!这些年,你可把娘想死了啊——”

这是我平生听五奶奶说得第一句话。

亲眼目睹了眼前的一幕,五爷爷也像做梦一样。他撂下手中的家什,慢慢站起身来。他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孩子一样,不住地搓着布满老茧的双手,也不说话,脸上挂满无可名状的复杂表情。

十七叔在五奶奶怀里哭完了,就转过身来,朝着五爷爷连磕了三个响头。五爷爷连忙迎上前去,将十七叔扶了起来。

十七叔回来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立刻传遍了全村。村民们放下手中的活计,纷纷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热闹。两个军纪严整的解放军战士,怀抱冲锋枪,一边一个站在五爷爷家大门口的门楼下。他们看见络绎不绝的乡邻前来看热闹,也不阻拦,只是微笑着,不住地向老乡们敬着标准的军礼。

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村民们纷纷带来了自家仅有的一点稀罕东西:有苹果,有板栗,有花生和干枣等;妇女们则带来了鲜鸡蛋、小咸鱼、腌肉、米酒等。在我娘的张罗下,几个办事麻利的妇女立即生起火来,开始做饭了。

从十七叔与相邻们一遍一遍的讲述中,我用耳朵断断续续地拼凑出了十七叔这些年的大概经历:那天晚上,他放火烧了私塾以后,就沿着亮马河堤往下游走,清晨的时候到达了黄海边上。他偷偷解下一叶小舢板船的缆绳,跳上船,顺着海岸一路往南划;饿了,就将舢板船找个僻静处泊下,钻进人家的庄稼地里偷啃人家的萝卜、地瓜、西红柿等。他白天黑夜地划,划了大概有十多天,才在浙江沿海上了岸。然后他一路乞讨,经过江西、湖南等省份,流浪了大半年的时间,后来到达了广东。凭借他念过几年私塾,认识几个字,他就很顺利地进入了一个免费的军校。军校毕业后,他就开始了南北征战的戎马生涯。他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参加了平江起义,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参加了百团大战,后来又跟胡宗南的部队周旋了好几年。前几天,他刚指挥部队攻下了济南府;这几天,他们的部队又将国民党几万人的杂牌军围困在了莱芜战场。趁总攻还没有正式打响,距离老家又较近,粟裕司令员特批准他回家看一眼已经二十多年未见面的爹娘。假期只有三天,后天就要返回部队前线了。

十七叔与乡亲们多年不见,有唠不完的话。他们边吃边喝,一直唠到凌晨时分。吃完早饭,十七叔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他用军人特有的命令般的口吻对五爷爷说:

“我走了这么多年,院子里那棵楂梨树都刮歪了,你也不去直一直。今天你不要干其它事情了,花点工夫把它扶正了吧。”

五爷爷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顺从地答应了下来。他先是削尖了几根木桩,斜刺着楔进东墙外的空地上,然后找来几根粗麻绳,一端系在木桩上,一端绑在楂梨树上部的树干上。他将绳索一根根地慢慢收紧,拉直。但折腾了一上午的时间,楂梨树仍然纹丝不动。中午,五爷爷又抡起䦆头,在楂梨树西侧刨起土来。他奋力将刨出来的树根截断,以减轻树干东拉的阻力。但直到傍晚时分,楂梨树的倾斜度依然没有丝毫的改观。

这时候,十七叔默默走向前来。他语重心长地告诫五爷爷道:

“爹,算了吧,树大了,你是矫正不过来的。这就像我小时候,你娇着我,哄着我,把我给宠坏了。等我长大了,你怎么能改正得了我身上的毛病呢!因此说,我那时候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五爷爷似乎听明白了十七叔让他花费一整天徒劳无益地矫正楂梨树的深刻用意。他的鼻子里陡然感到一阵酸,两颗滚烫的老泪也迅速地滚落了下来。

那是幸福的泪,是悔恨的泪,还是自责的泪?似乎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全文完)

 

                                    2015年10月23日 初稿

                                    2015年10月29日 二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4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