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爷爷每天早晨起得都很早。起床后,他就生火做饭。从他家房顶上那柱灰色烟囱里冒出来的袅袅炊烟,在村后的山坡上一眼就能看得到。饭做好以后,他就帮助五奶奶穿衣服、洗脸、梳头,然后再扶五奶奶坐到桌前吃早饭。吃完早饭,他就刷锅洗碗,喂鸡喂鸭,清扫院落、大门口和围墙外面的空地。当这一切忙乎完毕,他就把那把结实的木头杌子搬到大门口,在靠墙根儿位置放好,接着把五奶奶小心翼翼地扶到杌子上坐下。随后他从院子里抱出各种树条,就开始一天的编筐编篓活计了。
五奶奶坐在杌子上,神情木木的,一天都见不到一个笑容。她的迷茫的眼神经常静静地瞅准某一个固定的地方,半天回不过神儿来。那神情,好像在出神地回忆一个遥远的勾人魂魄的往事。
听我娘零零碎碎地说,五奶奶过去是柳关镇上一个地主家的大小姐。她是下嫁给五爷爷这个穷秀才的。她的门上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穷地主。所谓地主,其实是五奶奶的爹娘平常省吃俭用,攒下了一些袁大头,在山坡上置下了几十亩薄田。那时候,五爷爷在柳关镇上念私塾。念私塾的五爷爷年轻时候拉得一手好二胡,就把五奶奶给迷住了。两个人结婚后,五奶奶一直就没有怀上孩子,直到四十岁光景,五奶奶的肚子里才有了景儿。老来得子,两个人自然喜不自禁。等五奶奶独自把孩子生下来,两个人就把这个孩子取名叫山子。在我们这个村子里,百分之九十都是周姓人家,都是从周家大支系里分出来的小支。按辈分,山子在他那一辈里大排行第十七,因此我们要叫他十七叔。
十七叔生下来,立即就成了家族中的掌上明珠。在五爷爷和五奶奶眼里,十七叔那真是他们的心尖尖儿呢,拿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十七叔小时侯也长得乖巧可爱,胖嘟嘟的小脸上,有两颗浅浅的胖酒窝;戴着一个黑色少爷帽,帽顶上还有一个小抓揪儿。左邻右舍的妇女们见了他,总要驻足逗弄他半天,从这个妇女怀里传递到那个妇女怀里,亲他的樱桃小嘴儿,逗他的粉红色脸蛋儿。因为五爷爷有一门拉二胡的独门绝技,四邻八乡遇上红白喜事,都要邀请他到现场演奏。五爷爷一旦受人之邀,就经常把不谙世事的十七叔带上,因此十七叔可以说年纪轻轻就吃过百家盛宴,看过千般热闹。
十七叔八岁那年,四爷爷这样终于狠了狠心,把他送到了柳关镇私塾先生那里,想让他从小读书识字。五爷爷年轻时念私塾,也是想考取一介功名,光宗耀祖,却不料清廷垮台,废除科举,五爷爷最终也没能中第。但五爷爷想,从个人发展前途考虑,无论什么世道,人要知书达理,就必须会识文断字。于是他把自己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十七叔身上了。然而,十七叔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哪里是块读书的料儿?哪里受得了私塾的清苦生活?因此他就经常逃学,晚上也不敢回家。由于十七叔冥顽不化,一旦逃学,他就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他的功课就学得一塌糊涂,经常捱私塾先生的戒板打。他那肉乎乎的小手掌经常被严厉的私塾先生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几天消不了肿。十七叔十三岁那年,终于有一天,他实在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就一把火点着了私塾先生房后的麦秸草垛。大火蔓延到私塾里,将私塾先生活活地烧死在卧室里。从此,十七叔就人间蒸发,怎么都找不着了。
十七叔失踪后,五奶奶就白天哭,夜夜哭,直到哭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十七叔失踪后,五爷爷就彻底戒了酒。他把自己那把得心应手的二胡也砸得粉碎,再也不到四邻八乡去帮忙了。
直到现在,五爷爷一直心存歉疚。他总觉得,是他害了十七叔,更是他害了五奶奶。
但日子还要继续过下去,于是五爷爷就把全部心思用在编筐编篓上了。
编筐编篓,关键在收口。编成的筐、篓、篮子、囤子好不好看,关键在最后一道工序——拧沿。拧沿要用粗细均匀的树条,拧成麻花状;边沿高度要一致;器具既成,树条尾部要在隐秘处白生生地裁断,以免剐扎衣物或皮肉。五爷爷做这个营生已经多年了,因此熟能生巧。他编出的家什,不但结实耐用,而且外形耐看,内行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我五爷爷的手艺。
按理说,五爷爷编了这么多年的筐呀篓的,手头上总该很宽绰吧?四邻八乡的人也都这么认为。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五爷爷的日子其实过得很拮据。主要原因是五爷爷这个人手散,手里抓不住钱。他兜里有钱了,就送人,因为他看不得邻居们受到什么委屈,心软得像菩萨。有的穷困人家买不起筐篓,他就干脆送给人家一个,不收一分钱。
前些年,我十七叔惹下的那个大祸端,是五爷爷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替他收拾的。俗话说,父债子还;到他家里,就变成子债父还了。那位私塾先生被烧死后,留下了一个患有支器官炎痨病的七十多岁的老爹,我们当地叫这种毛病叫齁病。他老娘十多年前已经过世了。这个得齁病的老人常年要靠药罐子养着,天天要喝汤药。事发之后,我五爷爷二话不说,就把这个老人背到了自家的西间炕头上,像孝敬自己的老人一样供养着。老人家整天没命地咳嗽,痰多,五爷爷就从柳关集市上买回来两个小巧的泥瓦罐,给他做痰盂。痰盂虽脏,但五爷爷每天都用手指耐心清理,把痰盂里的污物彻底清理干净,且两个痰盂替换着使用。夏天里,天热的时候,五爷爷就将老人背到墙外的树荫下,给他一把香蒲阔叶做成的大扑扇,让老人边乘凉边同他一起看牲口打滚儿,看来往的路人。身边摆上一把茶壶,一个茶碗,免得老人口渴。晚上睡觉之前,蚊蝇很多,五爷爷就将西间屋子用火绳熏一遍,将蚊蝇轰走。火绳是五爷爷自制的,是山里产的一种蒿草,晒干后扎制而成,夏天专门用来熏蚊蝇的。待到老人上来瞌睡了,五爷爷就将老人背到西间火炕上,小心将门扉掩好,怕惊动了老人睡安稳觉。如果在寒冷的冬季,五爷爷就会可劲儿地把西间土炕烧热,生怕老人家捱冻受凉。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有什么好吃好喝的,五爷爷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老人,并把这些好吃好喝的东西孝敬到老人跟前。但这个老人似乎有福不会享。就在他到五爷爷家的第十四个年头的那个冬天,他那剧烈的咳嗽声日渐衰弱下去。有一个痰盂也让他的胳膊肘一不小心蹭到地上打碎了。他的喉咙里细若抽丝般的声音渐渐微弱,突出的喉结上下滑动了几下,两腿一伸,就愉快地死去了。
在老人家去世之前,五爷爷就已经为他做好了准备。他用编筐编篓攒下的零用钱,在柳关集市上许裁缝那里,为老人家专门定做了一套高档的凡士林青布衣褂,算做寿衣;他还委托村里的郭木匠用柏木板为老人家量身定做了一口上等的厚棺材。棺材在几年前就已经做好,摆放在西间屋子的炕前,用一块透明塑料布遮盖着。老人家有时心血来潮,就会情不自禁地走向前去,用枯瘦的手掌去摸摸那口厚木棺材,心里就像吃了蜜饯一样,塌实而甜美。老人家去世以后,五爷爷披麻戴孝,扎制了纸马纸人纸轿子,为老人隆重出殡。这还不算,五爷爷还雇佣了一个当地有名的鼓手班子,一路吹吹打打,很体面地将老人家与他的老婆子合葬在了一座坟茔里。
从这以后,每逢清明节,或者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三,在当地人给先人上坟扫墓的日子,五爷爷都会细心地置办下冥钱、火纸、香烛和鞭炮,用篮子挎着,独自沿着乡间小路步行八里,来到老人家的坟前化纸焚香,口中念念有词;同时他也会给那被十七叔烧死的私塾先生化纸焚香,鸣放鞭炮,以示对他们的纪念和缅怀。
前些年,五爷爷用孝敬长辈的赤诚情怀,为私塾先生的老爹养老送终,花费了不少银两;另外,他还要整天伺候自己那个哭瞎了眼的老伴儿。一个人伺候两个人的吃穿住行,怎么可能攒得下钱呢?
如果说挣钱的门路,五爷爷还有一项独特的本领,那就是为别人写对子。在那个年月,在这贫困落后的乡下,四邻八乡里能够识文断字的人根本就没有几个。因此,每逢春节之前,或者遇到红白喜事的时候,前来求五爷爷写对子的乡邻总是络绎不绝。如果这时候五爷爷想挣几个零花钱活泛活泛,按理说也未尝不可。可五爷爷从不这么做。他把给人家写对子视为帮忙,帮忙怎么好意思收人家钱呢?
“那样做不厚道,我可不能那样做。”五爷爷总这么说,“那样做会丢先人的脸面哩。”
前些年,村里人遇到红白喜事来请五爷爷写对子的时候,因为碍于面子,他们总会请五爷爷登门去喝几杯淡酒;自从十七叔失踪以后,五爷爷就彻底戒了酒,几杯淡酒也都免了。
五爷爷写对子的时候,从不照着书本来写,而是根据当年国力盛衰、农事丰欠、人事练达等实际情况,先在肚子里打腹稿,待想成了,便一气呵成,出手成章。他写出来的对子不但平仄有致,朗朗上口,而且因为常年编筐编篓练就了右手腕上的力气,使得他写出的毛笔字笔锋苍劲雄浑,气象万千。左邻右舍的村民虽不认识字,但都夸五爷爷的对子写得好,耐看。墨迹很黑,笔画厚重,有力道。从柳关集市上买回来的对子,字淡,贴到房门上去,经过风吹日晒,不长时间就淡化了;五爷爷写出来的对子却不这样,字迹长时间不脱落,不变色,尤其是贴在门楣上的横批,到第二年张贴新对子的时候,依然簇新。
到五爷爷这里求他写对子的人,只要拿一张大红纸就可以了。笔砚都是五爷爷当年念私塾时用过的,但墨条需要五爷爷自己掏钱买。村里或者邻村的村民上门来求五爷爷写对子,他们都会将大红纸卷成细长的筒状,夹在腋下,袖着手,径直来到五爷爷家门前,见五爷爷正在大门口编制家什,就微笑着凑向前去,说:
“五爷,家中犬子要成家立业了,儿媳妇是邻村谁谁谁家的二闺女,烦请五爷帮帮手,写幅喜对子。”
这时候,五爷爷自然就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连忙拱手相庆:“真是恭喜了,那人家的二闺女可是个朴实能干的好帮手呐!你家那小子很有造化,娶了个这么勤快的好媳妇。”
五爷爷扑打掉身上的碎木屑,站起身,带客人走进院子,把手洗干净,将家里吃饭用的那张松木板做的八仙桌按放到院子里那棵大楂梨树底下,然后就开始裁纸、研墨、运笔。不一会儿工夫,对子就写好了。在笔迹未干的时候,五爷爷还会请人家喝上几杯热茶,抽上几锅旱烟。等到人家心满意足地将对子细心地卷起来,夹在腋下带走了,五爷爷也像自己终于帮了人家一个大忙似的,心里很是舒坦。
在一年一度的春节之前,前来求五爷爷写对子的人很多。在这时候,我和妹妹就成了五爷爷的小帮手。我们帮他研墨,帮他压纸,帮他抬对子。其他小孩子跟随他们家的大人前来,穿着崭新的衣服,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燃放爆竹,笑逐颜开。因此这里就成了孩子追逐嬉戏的乐园了。我和妹妹却忙得不亦乐乎。我俩将五爷爷精心写好的火红的对子,小心翼翼地抬着四角,在院落里的空地上、墙头上摆得横一张、竖一张的,满院落都是。
大年三十中午时分,站在五爷爷家望北面山坡上错落有致的村子,我发现家家户户都把鲜红的对子关在了门外。在正午阳光的朗照下,家家欣欣向荣,户户前程似锦,呈现出一派盎然的喜庆气象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