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祭奠去世三周年的慈父
——题记
第一章
那一年,我五奶奶躺在土炕上生孩子的时候,我五爷爷正在亮马河下游八里远的柳关镇上赶集。他从集市上买回来一棵齐腰高的楂梨树苗子,载在了院墙里侧的空地上。那天是五奶奶一个人把孩子生下来的。
当然,这个细节是后来我娘亲口告诉我的。
我记事的时候,五奶奶就变成一个瞎子了。
五爷爷和五奶奶家住在村子的最前头儿。这个村子不算大,有一百多户人家,面南背北,北面是一道起伏的山梁,村前是一条蜿蜒的小河,叫亮马河。亮马河是一条季节河,约有三十步宽。每年夏秋季节,河水泛滥,经常淹没两岸的庄稼和村庄。村民们为躲洪灾,就将房子一步一步地往北盖。几十年过去了,村里的房子就慢慢搬迁到北面的山梁上去了,只剩下五爷爷家的那处房子还孤零零地坐落在村前的一片空地上。当然,五爷爷家离村子并不远,约有一箭步的距离。
村民们整体往北搬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靠近亮马河的地方,水不好吃,懒水。不管井挖多深,井水总是与亮马河水持平,这说明那井水是通过松软的沙土从亮马河里渗过来的,常年不流动,就变懒了,喝起来有一股怪味。我爹在新家的院子里打了一口井,却是甘甜的泉水,村子里的人就经常到我家挑水吃。
当我摇摇摆摆地能够担起一担水桶的时候,我娘就经常吩咐我说:“岽子,去给你五爷爷家送担水去!”我也不推辞,就一小桶、一小桶地将井水从井底打上来,倒进大桶里,然后趔趔趄趄地挑下山坡,倒进五爷爷家的水缸里。有时候觉得挑一担不过瘾,就直到将五爷爷家的水缸挑满。当然了,在我往五爷爷家挑水的时候,我的背后总少不了那个小跟屁虫儿——我的小妹妹香子。不管我挑几趟,她一直就跟在我屁股后面跑,一路陪伴着我。
五爷爷家东墙外是一条土路,从村子里伸出,直通南面的大路。所谓大路,其实就是亮马河北堤。从西面深山里出来去柳关镇赶集的村夫,用鞋底硬生生地将这畔河堤磨成了一条宽阔的路面。这条大路距离五爷爷家门口约有十几步远,每月农历逢二、逢七赶集的时候,山里的村民就会三五成群地从五爷爷家门前走过,他们有推车的,有背篓的,有挎篮子的,有背布袋的,带着山里产的蘑菇、板栗、大枣、山楂、草药、兽皮等特产,到柳关集市上出售。走累了,他们就在五爷爷家门口坐下来,歇歇脚,抽上几锅旱烟,喝上几杯茶水,唠唠家常话儿。年岁多了,他们就互相认识了,也不见外。如果饿了,就在五爷爷家里碰上什么吃点什么;如果瞌睡了,就在五爷爷家那爿土炕上倒一会儿,睡饱了再赶路。动身之前,山民们总不忘从随身携带的筐子或布袋里捧出几捧花生、板栗、干枣什么的,让五爷爷和五奶奶尝尝;或者放下从集市上买来的几个甜瓜、几条鲅鱼、几个火烧、一包上等茶叶,等等。五爷爷这个人很爱面子,见人家撂下东西,就会赶忙起身,追上去,将东西塞回去。可是他这些年岁数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人家一溜烟跑远了,他追不上人家了,就坐下来望着人家远去的背影,直摇头叹气。
打我记事的时候起,五爷爷就一直在他家大门口编筐编篓编篮子。他编这些家什的时候,五奶奶就坐在靠墙根儿一侧的一张木头杌子上,也不插话,只是竖起一双耳朵听他们说话儿,脖子半天转动一下,一双盲眼好像定睛在了近处某一个地方。那把木头杌子似乎是五奶奶专用的,花梨木做的,木质坚硬,面板很宽,很厚实,四条腿粗壮有力,很沉,我和妹妹香子两个人才能抬得动。日子长了,那杌子却也没有变形蠹蚀,反倒让五奶奶的屁股将面板磨得油光可鉴。五爷爷编筐编篓这些家什是一把地道的好手。他把编好的家什在墙根儿处摆成一排,见谁从大路上经过,就让谁捎带到柳关集市上卖掉。等人家赶集回来交钱给他的时候,却总少不了一番推让。五爷爷说:
“你若用钱就拿去用吧,我和老伴儿暂时用不上这闲钱。”
人家就说:“我家的日子过得殷实着呢。”
见实在推让不过,五爷爷就很不情愿地把钱揣进布兜里,也不查数钱的多少。
其实,人家从五爷爷和五奶奶的穿戴,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拮据。在我的记忆中,五爷爷和五奶奶一直穿一身深灰色的粗制棉布衣裤,那衣裤用棉线编织而成,经过一道蜡染工序;接头处很毛糙,清晰可见。他们的裤子最有特色,直筒的,腰部肥大。腰部是白色的,臀部和裤腿是深灰色的;腰部宽大处需折叠一下,然后用一根旧布条捻成的带子捆住。上茅房的时候,他们就将那条长布带解下来,挂在脖子上,或者搭在院墙上。因为他们上茅房的时候,我和妹妹经常站在茅房外看他们,那些细节就记在心里了。
五爷爷对村子周边山林里的树条子很有研究,哪种树条子能编成什么家什,什么季节去采伐,他都心中有数。亮马河边的细杨柳条,要在春天里采伐,这时候树条柔软,粗细适中,褪皮容易。经过扒皮、揉搓、水洗、再揉搓等几道工序,一根根绿黄色的柳枝条就变成一根根粉白色、面条粗细的柳枝芯了。五爷爷篾刀挥动,柳条在怀里飞舞,三下五除二,转眼就可巧手成器,变成人家适用的饭笸箩或者针线笸箩了。棉槐条子和腊树条子要在秋后采伐,这两种树条子适合于编制篮子、篓子和囤子。每年入秋,他就把镰刀磨得锋快,插在肥大的裤腰上,到南山坳和北沟里采伐那些他所需要的树条子。有时候我爹爹也帮他采伐,帮他扛回家,沉到亮马河的一处水深的地方沤起来。这时候是我和妹妹最高兴的时候,因为我们可以跟着他们进山,捉到很多的蚂蚱、螳螂、怪哉、油葫芦、蚕蛹等好东西,用细草梗串成串,拿回来在五爷爷家门前的火堆上烧着吃。五爷爷编制家什的边角余料,一是专门用来燎水喝,二是用来给我和妹妹烧地瓜、土豆和野味。这里的茶水一年四季不断,村里或者邻村的路人经过这里,五爷爷非要喊他们过来喝几杯茶水再走。村民们也不推辞,坐下便喝,边喝边唠家常和庄稼的长势,有时也唠唠一些山外的八竿子打不着的国家大事,当然他们这些山里人谈国家大事来总是驴唇不对马嘴。五爷爷喝的茶并不高档,几乎一律是细碎的茉莉花茶;有时候也有几壶好一点儿的,那多数是过路人送的。五爷爷喜欢喝茶,有高档一点的茶叶存在身边,他就睡不好觉,总要先把好茶拿出来与人分享完了,然后再独自喝那些劣质的茉莉花。一把歪嘴儿的陶罐形状的水壶,天天架在几块石头垒起的火灶上,已经分辨不出模样,像炭火一样焦黑;旁边是一把绿铁皮镂空外壳的暖水瓶,满身灰垢,也几乎分辨不出模样。有时候五爷爷也会给五奶奶倒上一杯茶水。五奶奶将茶杯端在手里,半天不喝一口,就凉了。五爷爷见五奶奶手里的茶水凉了,就站起身来,把那杯凉茶水一口喝干,再给她倒上一杯热的。
原先,五爷爷家喝的是懒水,泡出茶来发苦,很难喝,但五爷爷能够耐心地喝下去。自从在北边山梁上打出了甜水井,他就改喝甜水了。村里有几个闲人,没事的时候就会转到五爷爷那里找水喝。喝过了,就会主动挑几担甜水倒进五爷爷家的水缸里。等我长高了,就带着妹妹香子,每天上午给五爷爷挑几担甜水,这好像已经成了雷打不动的家常饭。
村里人如果需要什么家什,就会告诉五爷爷一声:“五爷,给我家编一副篓子。”然后告诉五爷需要多大多大的;或者说:“五爷,给我家编一个粮食囤子,但是眼前手头不宽绰。”五爷爷就会说:“等编好了,你拿去用就是了,什么钱不钱的,老邻故居的住着。”等人家真的将家什拿走了,五爷爷也就淡忘了。但过年过节的时候,这家的女主人就会送来一笸箩鸡蛋、半袋子花生米,或者一大砣子年猪肉,算是对四爷爷的酬谢。
因为五爷爷长年在家门口编制家什,这里也就成了四邻八村问路的好地方。看见邻村认识或不认识的老农急匆匆地过来问:“五爷,看见我家的一头猪从这里过去了吗?”
“看见咧,沿着大路往东去了。”五爷爷遇见这种情况,总会停下手中的伙计,站起身,朝着那头猪走失的方向指一指,心里好像比失主还要着急。
如果是村里孩子的妈妈来找孩子,问:“五爷,看见我家良子打这里过去没有?”
五爷爷就抬起头来,很认真地给以答复:“看见了,和谁谁谁家的孩子进亮马河套里耍去了,已经过去有一袋烟的工夫了。”
如果看见牛、马、驴、骡子等大型牲口从大路上走过,后面没有主人跟着,五爷爷就知道这是走失的牲口。在这偏远贫穷的乡下,如果一家一户走失一头牲口,那日子就没法过了。这时候五爷爷就会毫不犹豫地撂下手中的活计,赶忙起身跟上去。有时候五爷爷要跟出去好长一个时辰,跟出去几里路,将牲口牵回来,拴在院墙东侧的几棵杨树上,等着失主前来认领。当失主真的来了,五爷爷总要千叮咛万嘱咐人家要好生看住牲口,千万别再走失,好处费却分文不收。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