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凭栏论世 乱弹八卦 佳作赏析 讽刺幽默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港囧》一部半喜剧的半文艺片

时间:2015/10/7 作者: 木空 热度: 88033

  放假前,寝室聚会,吃了晚饭,估摸着没什么事儿,就去看了电影。百度糯米上查了场次,就预定了8点半的《港囧》,对于“囧”系列,本多少记忆感受。倒是晚上回去与人qq聊天,问我感受,回味咀嚼之后,倒觉得《港囧》是一部半喜剧的半文艺片。讲述一个中年老男人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游走、寻找和回归。

 “囧”系列延续的是喜剧路线,这毋容置疑。《人再囧途之泰囧》已经开启了徐铮加王宝强式的幽默,区别于周星驰“后现代无厘头”的风格,区别于王朔家庭式喜剧的鸡毛蒜皮,更区别于冯小刚加葛优式的贺岁型风格……“囧”得有吸引力:贯穿了逗比、屌丝、苦逼的现代小人物的无奈和境遇,渲染了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境遇,可“以小见大”说得简洁清明。但“囧”系列必定也不同于香港“许氏”喜剧中在小人物的嬉笑怒骂、小丑跳梁式的捧腹后的对冷峻的社会的审视、人性的思考;当然,也区别于大鹏“屌丝男士”的忽悠着“东北二人转”味道的重口味幽默;也不同于“万万没想到”系列学生气质类型的“走上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的宅男似的意淫。

  这也许跟导演徐铮有关,记得对他有印象是从《春光灿烂猪八戒》和《李卫当官》开始。细细说来,从《西游记》开端,剥开里面的孙悟空、猪八戒、哪吒等等每个角色都能独立成剧了,而在众多的“二师弟”中,唯一能让人记忆深刻的,徐铮这个“光头”八戒算一个。即使他围在嫦娥、小龙女、七仙女等一众“女神”中间,既不会让人觉得讨厌,反而会被他的调皮、幽默所挑逗,也会被他的勇敢、真诚所动情。同样是“聪明绝顶”的喜剧演员,刚开始的徐铮跟张卫健、葛大爷比起来,虽然还稍欠点火候,可从“囧”系列出山,这局面变了,“徐式”幽默开启了新境界,其中“磨刀”之功,只有“八戒”自知了。

  倘若以《泰囧》本身标准来定义喜剧,那么,《港囧》顶多算得上半个喜剧。也许是有了之前的成功和井喷式的票房,这次,徐导想有点自我表达,影片除了包贝尔拿着DV把一家人当做纪录片采访对象的楞傻,以及口中念叨的“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不合时宜的格言警句,以及徐铮赶着见二十年前的初恋(杨伊)途中“铁头套”的摘下和带上的反复剧情,其余元素,算不上搞笑成分。哪怕增加徐铮锃亮的脑袋和包贝尔天外来“声”也无济于事。而从整体而言,那种折腾、翻滚式的“热幽默”变少了,仿佛刻意在寻找一种静谧的、慢悠悠的冷幽默。

  如果作为一种尝试和突破是无可厚非的,作为增加商业元素和力求创新的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也正是这过分追求“全方位、立体感”的思想表达,反而有些喧宾夺主。而其中大学课堂生活开启全片,让人有“致青春2.0”的错觉;拍摄纪录片暗含的谋杀案,让人有脑洞重开“第二条线索”的神秘感;一连串香港经典歌曲的“串烧”让人回忆起香港的“流金岁月”;王晶、“石榴姐”等一大票熟悉面庞的出镜和“古惑仔”拍摄现场,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对“港片”的致敬的温馨;在徐铮面对生活的挣扎和解脱、走进初恋的文艺和清新、以及与蔡家人的“敌对”中关于“约炮”、“整容”、“生孩子”等等,都像一个中年老男人的倾诉和对现实社会的直接反应。

  如此说来,《港囧》偏向于文艺片了?NO!这顶多只能算得上半个文艺片。

  我想说整部电影有很大赵薇的“影子”——也许,作为主演和朋友,电影中应该有赵薇的“声音”。电影开始算是从大学课堂开始的:徐铮饰演的徐来,在台上十分文艺的发表了自己对于梵高画作的看法,而他直眼勾勾看着的初恋杨伊自然也是“文艺女青年”出场,在台上发表一通油画方面的自我观点,典型的“郎才女貌”型。而这刻赵薇饰演的蔡菠,说起她是管理系来蹭课的,为了她家的“大地内衣”来瞄设计师,而80年代颇有才华的文艺男徐来进了他的视线。纵然,之后课堂上聊徐来裤子忘了拉拉链、赵薇拿着大哥大的“土豪”场面,强调喜感。可电影后面对于徐来依旧想着去普罗旺斯开“画廊"、揭示当年蔡菠为了徐来放弃去香港大学交换生的资格,都深深烙下了赵薇“致青春”的印记,据此,电影中深情而经典的香港老歌运用也应该与赵薇那中骨子里的“文艺”、言语中的“青春回忆”分不开。

   整部电影不得不提香港经典老歌。我个人以为:这些老歌的响起并没有破坏电影整体风格,也没有冲突喜剧本身。当陈百强《偏偏喜欢你》唱起,吻合了那种文艺男女的小清新、小温情;当“哥哥”张国荣的《当年情》、《倩女幽魂》悠悠而飘来,每一个字都是为了回忆和回忆;而当黄霑的《沧海一声笑》和《上海滩》的经典歌声响起时,就纯粹是为了配合喜剧“笑果”了……直到电影尾声,还是经典的香港老歌来收束,足可见,赵薇的“影子”之大之深、“声音”之鸣之远。

  《港囧》算不上纯粹的喜剧片,也算不上纯粹的文艺片(爱情)。真正应该算是一部半喜剧的文艺片。

   回归到《港囧》本身,作为导演,徐铮的“影子”和“声音”应当更深、远。从电影节奏切换而言,电影可以追求在片刻的喧嚣中立刻就回到安静、在文艺的春光中一下子就变到“徐式"幽默,在悠悠的歌曲和暖暖的青春回忆中立刻回到现实中一个中年老男人苦逼、维系和挣扎。尽管在音乐和画面中添加了香港电影的元素,但也算数得上符合“港囧”之“港”了。而在少了“宝宝”王宝强的喜剧风格后,徐铮与包贝尔演对手显得不很契合——总觉得幽默有点粗糙、凹凸的隔膜感,仿佛包贝尔放荡、“突袭”的笑声是一种“笑”是喜剧的一面;那冷冷的脸、皱皱的眉、亮亮的脑袋都彰显了徐铮无奈、苦逼、那“在希望的曙光临近时突然月食出现”式“冷幽默”也成了喜剧的另一面,但就整体喜剧效果而言,电影给人以脱离感。

  当然,电影里疯狂追逐的场面依旧“笑”声四起、包贝尔对于记录片梦想执着的傻萌逗比依旧“有料儿”、赵薇“自我形象破坏”更是“笑果”十足、香港一票客串演出的“港普”也不自觉地变成“包袱”了……等等等等,都成了徐铮之下的幽默元素。

当然,《港囧》毕竟是商业片,是冲击票房新纪录的“宠儿”,故而,“微信”、“化妆品”等广告插入也是必不可少,其手段方式不会太生硬、太直接。在一个中年老男人依旧怀有再遇当年的初恋的“冲动”、仍然不愿意放弃青春梦想和文艺的初心、依然挣扎在事业、家庭、责任、选择的挣扎边缘……

  这一系列元素的递增,都在佐证一个道理:徐来,无非是想证明他的青春岁月确实存在过;无非是在20年未见的初恋女友面前,用一个“吻”的未完成来宣誓,其实现在的状态维系才是最适合彼此的;无非是在危险的玻璃吊台上,面对左右的两个女人,说明他已经从文艺的“油画世界”和唯美的青春走进了平凡的“胸罩事业”和琐碎的家庭;无非是在徐来和菠菜一起掉下摩天大楼后,救生垫上洒落的七彩的颜料与向往中普罗旺斯的画面一般,一切真相大白,爱的真谛如沸水煮茶般瓣开,就此戛然而止,也算有味道。

  于是乎,《港囧》用幽默在说一段关于青春的回忆、用老歌在紧攥那些“熟悉面庞”老去的流金岁月。文艺的爱情是一半,杂味的搞笑是一半,但两半足可以契合成一个滚动的圆。不停地、不停地向前滚,当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唱起,有关于青春回忆、现实理想、爱人、亲人、家庭、社会……因为偏偏喜欢,过多的阐释和注解都显得多余,闭上眼、安静地就会有偏偏喜欢的倾向了。

  《港囧》就是一部半喜剧半文艺的中年老男人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游走、寻找和回归。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