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QQ”的故事 第五章 春的旋律 2、爱人,别离开我! 卷三 魂销老工厂 书信二

时间:2015/5/19 作者: 云生 热度: 90047

 

                                          书信二  致茹筠

                                           

    茹筠,按照你们工厂里的按排,今天陪我参观工厂的,是一位高级工程师,也是负责工厂技术工作的副厂长,叫周儒臣。参观前,静怡曾向我详细介绍了他的情况。

    茹筠,周厂长认识你,只是你在这里工作时,他还是一个普通职工,是个摘帽右派,不爱和人打交道,所以和你接触不多。他个子细高,皮肤白静,文雅瘦弱,却风度翩翩,一幅知识分子的派头。他很精神,浑身充满活力,也很健谈。他见到我很高兴,因为毕竟是咱们的学友。他是五十年代从青岛大学毕业的,应该是咱的老前辈了。他在学校学的是橡胶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在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工作。那时,在单位,他年经气盛,自命不凡,老觉得自己在学校是高材生,不受重用,空有抱负,宏图难展,结果,常和领导对着干。五七年反右时,他被打成右派,赶回老家种地去了。他的老家在洹滨县洪河屯,属郊区,离城不远。他是在老家结的婚,成的家,爱人也是农村的,那年头,城里的女人谁敢嫁给右派当老婆。64年落实政策时,他摘掉右派帽子,从农村抽回城市,进入橡胶厂工作。二年后,文化革命开始了,他又成了批斗对象。他这一生历经坎坷,受尽磨难,变得性格内向,木纳寡言,犹如看破红尘,只想过与世无争的日子。他也真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张珏进厂时,他的妻子病故还不到一年,他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过活,大的刚刚高中毕业,在家呆着,找不到工作,小的才11岁,还在上学。那时,不要说工作,他的生活都是问题。

    茹筠,你知道吗,张珏进厂后不久,就亲自带着厂里的领导班子,到他农村的家里去看望他。那时,看到他家里空荡荡的,除了吃饭、睡觉用的东西,什么也没有,那凄凉的样子,让人落泪。回到工厂,张珏给工会主席下了死命令,三个月必须解决他的家庭问题:一、厂里要给他安排住房,不能让他天天往农村跑。二、工会要给他当红娘,找个老伴,帮他照顾孩子,让他安心工作。三、厂里要给他的大孩子安排工作,让他生活能过得去。四、要解决他的“农转非”问题。张珏在厂领导班子会上,当着工会主席刘玉玺的面,说他是“国宝”,放着这样的人才不用,简直是暴殄天物,还说,这是政治任务,完不成,工会主席你就别当了。

    周儒臣年轻时就才华横溢,功底深厚,64年进厂后,曾把自己的专业拾起来,想干一番事业,只是后来又开始了文化革命,才死了心。他是我国建国后培养的第一批重事橡胶专业工作的人才,别看他混得不咋样,他当年的同学、同事,可都是我国橡胶工业界、企业界的有名人物。现在,张珏对他这样器重,他决心要搞好工作。那时,他二话不说,领着张珏和厂里的科技人员,在全国各地跑起来。带他们到北京第二橡胶厂、青岛第六橡胶厂参观、学习;到国家科学院、橡胶工业研究所求援;从北京设计院请专家来厂里“会诊”,结合本厂生产、工艺、设备、厂房四落后的状况,制定了《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总体规划》。工厂改造分为三期,时间为五年。一期工程为建设产品综合生产楼,三层六千平方米,彻底改变工艺布局不合理状况,同时,对工厂的旧有车间进行改造;二期工程为建设炼胶大楼,面积四千平方米,达到微机控制全自动化,使生产能力从八百吨提高到三千吨;三期工程为综合服务大楼(就是那个拐角大楼),即可当招待所,又可当工厂的综合服务大楼。

    茹筠,最让周厂长想不到的是,张珏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当时,工厂实行厂长负责制,他组阁成立领导班子时,竟然将周儒臣这个摘帽右派,提拔为负责工厂技术工作的副厂长。周儒臣是一个老式知识分子,他知恩图报,具有知识分子“士为知已者死”的美德,所以,也就跟着张珏一起,为这个工厂拼起命来。

    去参观工厂车间的路上,周厂长说:

    “84年秋天,橡胶厂《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总体规划》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第一期工程正式动工,拆旧建新面临着工程浩大的搬迁任务。那时,张珏和领导班子成员吃住在工厂;厂里所有干部都是半天办公,半天劳动;厂里的工人利用下班时间、星期日休息时间,划片分工,进行义务劳动。一个月下来,工厂投工3200人次,拆迁旧厂房1800平方米,清理建筑垃圾1900平方米,没用国家一分钱。如果说进厂半年多的考察、摸底、制定《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总体规划》,还是战役前的准备,完成拆旧建新搬迁任务,就是他们进行工厂改造打的第一仗。一仗下来,你们厂里的职工,都知道张厂长不是吃素的,是个来真格的人。”

    周厂长向我详细介绍了你厂的《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总体规划》,我感到这个规划确实完美至极,毫无瑕疵,如能实现,工厂的规模和远景,比我们北京燕山橡胶厂要好多了。周厂长向我介绍这个规划时说,这个规划的制定,有着现实基础,可以说是时代的产物。

     茹筠,你知道,我国从建国时起,一直到八十年代,都是生活在票证时代。那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各种票证。票证种类繁多,有粮票、布票、油票、棉花票、肉票、糖票、豆制品票……那时,一票难求,票证就是人们的“命根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国家优先发展轻工业产品,对轻工业实行了六个优先的原则:一、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二、挖潜、革新、改造措施优先。三、基本建设优先。四、银行贷款优先。五、外汇和技术引进优先。六、交通运输优先。当时,你们洹滨市被国务院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各种“国企”遍地开花,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例如:自行车厂生产的“飞鹰牌”自行车,与永久、凤凰、飞鸽等全国名牌自行车一样,享誉全国;火柴厂是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基地,工厂生产的“工农牌”火柴誉满亚洲,遍销东南亚;彩色玻壳厂生产的“洹彩”牌玻壳,支撑着全国电视行业;化学厂生产的“豫珠”牌尿素,远销全国各地;还有,制药厂生产的“麦迪霉素”,电池厂生产的“金钟”牌电池,卷烟厂产生的“金钟”牌香烟……茹筠,你知道吗,那是八十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是我国“国企”的黄金时代,所以,你们厂制定的《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总体规划》,切实可行。

      随后,周厂长领着我参观了你们厂的产品综合生产大楼,练胶大楼,这些大楼就是按照《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总体规划》建造起来的。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由钢筋、水泥堆积起来的高大建筑,用来按装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非常合适。车间高大、宽敞、明亮,那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流水线,比我们工厂里的高级多了。茹筠,你知道,解放前,咱们国家几乎没有橡胶机械制造业,解放后,咱们国家橡胶企业的生产设备,除了少数几个民营橡胶厂留下的从英、美、日等国进口的橡胶生产设备外,大都是从前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等国家进口的,那些开炼机、密炼机、压延机、硫化机等设备,技术落后,效率低,生产环境极差。六、七十年代,我们燕山橡胶厂也曾从西方一些国家,引进了一些四辊压延生产线,先进的成型机、硫化机等设备,但到了现在,那些设备都已过时,而且,变得陈旧不堪。这几年,我们燕山橡胶厂虽然从国外引进了许多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但由于盲目引进,追求“洋大全”,工厂消化不了,成为摆设,成为工厂的沉重负担,把工厂也给拖垮了。

    茹筠,在参观新的炼胶大楼时,我发现,你们厂安装的密炼机炼胶生产线,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生产技术消化吸收后生产出来的,这些设备安装、调试、信号联络等工作比较容易,在厂家和工厂技术人员的努力下,能很快投入了生产,产生效益。例如:密炼机为益阳橡胶机械厂生产的,挤出压片机为沈阳橡胶机械厂生产,胶片冷却装置为天津橡胶塑料机械厂生产的,上辅机为德国布勒公司生产的炭黑、油料、胶料自动输送、称量系统等。综合生产大楼的一、二层是胶管生产车间,引进的生产线,也都是国产的。有年产180万标米夹布胶管生产线一条;年产60万标米埋吸胶管生产线一条;橡胶布压延生产线一条。大楼三层为编织管车间,引进的针织缠绕胶管生产线,是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专门我厂研制的,我不清楚,张厂长怎样能把这套设备搞到手。这套设备,在当时,属国际先进水平。

    茹筠,参观工厂原有的传动带车间时,周厂长向我介绍,车间原来的设备,由于传动带成型需要反复贴合以达到所需层数,又是手工操作,所以劳动强度极大,现已改用先进的四辊压延机组,压延精度、生产效率、自动化控制水平都能满足生产高等级输送带的要求。新的四辊压延机组,供胶采用销钉冷喂料挤出机,成型选用先进的恒张力合幅成型机,硫化设备选用大型平板硫化机,都是国内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

    茹筠,你们厂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流水线不仅先进,而且,能正常生产,是因为你们厂在引进这些设备的同时,也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周厂长说,“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有了再先进的生产设备,没有人会使用也是不行的。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外部世界的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潮水般涌入咱们国家,为了弥补文化革命耽误的时间,弥补文化革命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我国掀起了“学习潮”。那时,高等教育恢复了正常(咱俩就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毕业生),成人教育也流行起来,人们到“五大”(工大、夜大、电大、刊大、函大)去学习,成为了时尚,公园里、广场上、电车上、道路旁,就是在各种娱乐场所,也都是搬着书本,大“啃”特“啃”的人。当时,你们工厂的职工也掀起了学习热潮,针对这种情况,工厂制定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

    一、内部挖潜:对工厂科室、车间、班组里的大量自学成才人员,进行合理使用和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这些人才,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参加五大学习,取得了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他们虽然没有正规大学的文凭,没有职称,但他们却是工厂各个关键岗位上的骨干。为了调动这一部分人才的劳动积极性,工厂将对他们实行企业“内部技术职称制”,享受“国家技术职称”规定的技术人员的待遇。《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总体规划》实施的当年,经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工厂通过技术考核,择优聘任了14位有内部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其中高级工程师二人,为周儒臣、郭改立;工程师二人,为原来的二位技校生;经济师、会计师各一人;助理工程师三人;其它为技术员。工厂按照有关规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待遇:其中有五位解决了住房困难,三位办理了农转非。同时,工厂还规定,具有助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可订阅两份与专业有关的技术杂志。正是这部分人才,使工厂的《企业建设和技术改造总体规划》能够正常实施,使老工厂进行改造时,翻旧变新,得以成功。

    二、外部引进:在自主培养的基础上,工厂适当选送技术骨干人员,到对口的大专院校和有业务关联的大型企业培训深造,和省内外大专院校、职业高中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为工厂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同时,还从全国各地招聘技术人员,并从大学、中专、技校毕业生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招收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迅速提高了工厂职工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

    茹筠,参观结束后,望着那些高大、宽敞、明亮、整洁的车间,望着那些一排排先进的生产线,望着那些在生产线上有条不紊、熟练操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望着那些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我清楚了,你们工厂为什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变得日益强大,不可战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