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浮萍

时间:2006/5/20 作者: 楚燕 热度: 87282
    若涔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只要她高兴,或者心里藏了什么事,他可以对着房间里的雕花木窗大半天。或者沉默才是她把自己隐藏的方法。若涔在几个月前是不会这样对着窗的。她记得很清楚,母亲盘了个髻穿件紫红撒花对襟衫,把她置在膝盖上,给她唱只有自己才听得懂的儿歌:山上花,不足夸,一朵两朵任由它。开来开去红满川,只觉转瞬落铅华。朱廊玉阁满庭芳,只载富奢豪绅家。若涔却觉得花是不择领地胡乱繁衍的。唱着唱着,若涔有时就跌入了沉沉的梦乡。母亲的方额尖小巴也跑到梦里动人地笑。没唾着时,母亲会无端地问:“你最喜欢什么呢?”

    “家里阁楼上的书,一摞摞的,有很多好故事。”

    “还有呢?”

    “还有我们家的大房子,伙伴都说我家太漂亮了,说像大花园。先生要是看见就好了。”

    母亲走了。若涔第二天醒来的时候,阳光斜斜地照在雕花木窗上,暗色的沉漆,反透不出一点光彩。死样的安静。若涔对着屋子叫了几声,只有风吹动木窗蹉跎的声气,阳光又移过来,照在了屋里巴掌大一块地方。这一片就与那一片截然不同地鲜艳了起来。在亮色底下暴露无遗。雕花木窗还是安静地立在那儿,好比一个执着的维护这一方领地不遭蹂躏践踏的卫士。

    母亲是被硬逼着嫁过来的。她在河边提水,一个男子只是往这边溜哒而去,他的钟情的一眼,就打乱了母亲整个清贫乐道的梦。这样的女子,以往不知有几个,以后是否一直要这样继续下去。

    爹爹象征性地张罗访寻,心思早放在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外地丫头身上。她在身后扎一条粗的麻花辫,见着人的时候,总是给人很亲切舒服的感觉。若涔看着倒觉得有三分像母亲的。她是个极为聪颖的丫头,会写几个字,虽然写得并不好,但是对她这样一个自小做丫头的人来说,已经是彻底地不容易。她看到夫人绣的鸳鸯戏水的枕套时,暗暗地羡慕,竟也学得一般无二。红橙黄绿青靛紫,还有亮眼的金色,嵌在这枕套里,看得夫人也笑了。她看到若涔常对着雕花木窗,有时也停下来注意一会儿。若涔不自然地想:她在干什么呢?她还会走上前去抚摸木窗上刻画精镂的图案,回过身来,温暖地笑。这笑,又似乎在哪儿见过的。

    ——妈。

    轻微的声响,仿佛谁也没听到。她低头说:“小姐,我出去了。”

    “你等等!——刚刚是我想得多了。”

    那一年若涔十二岁。

    三年后沈家的家谱上多了一个名字,那是一个同她本人一样好看好听的名字:翠婉。若涔乍听到这消息饭都没吃,独自对着那面雕花木窗发愣。她进来了,走过去抚摸美丽朴厚的图案。若涔跑过去,甩开她的手:你干什么,出去,给我出去。

    翠婉一动没动。

    ——我叫出去你听到没有?!

    翠婉盯着那些美丽朴厚的花朵,很淡定而又泪光晶莹地笑了。她盯着那些画好久,然后慢慢地走出屋去。走到门口,回过身来,麻花辫在阳光下拂过,留下了一道异于金属的光泽。

    山上花,不足夸。一朵两朵任由它。开来开去红满川……只栽富奢豪绅家。

    婚礼那天,翠婉把头发挽了个髻。她穿了件亮红色旗袍,裙摆一直开到大腿中部,引起大家议论纷纷。旗袍上画了一对蹁跹的蝴蝶。若涔从自己房间走出来,看她亭亭地站在那儿。她的目光与她的相撞。她给了她一个很温暖的笑容。翠婉呆住了,脸上满是惊讶与受宠若惊。若涔转身回了房间,爹爹在后面叫她,又有翠婉的声音:“大概累了,你让她休息会儿。”若涔对着那面朴厚的蕴藏了无穷故事与隐忍的雕花木窗埋头大哭。

    后来,翠婉仍旧跑前跑后的,她不再扎粗麻花辫了,但是一个精致的髻衬着樱桃嘴,很有点水灵。她给自己、若涔还有下人亲自缝制枕套,一丛丛细碎的竹,一扇扇精致的木窗望出去的整个宅子的远景,鸳鸯戏水,还有丰满娇艳的牡丹。她依旧叫她小姐。若涔呆在自己屋里的时候,要不就捧着书什么的——《牡丹亭》,《红楼梦》,要不就吹吹笛子。她会吹母亲常唱的那首儿歌,只是有几个音跑调。再有就是盯着窗上美丽得沉淀下来的花朵。笛子和花朵自是一般的颜色。翠婉闲着没事也来坐坐。她会同她讲小时候在老家奶奶给她买的一块香糕是怎样令她欣喜张狂。她跟夫人在一起的时候,夫人一边教她绣枕套一边谈的话。若涔发现母亲在翠婉的心中是如此的深刻,自己的心底现在只留几点涟漪。爹爹心中呢?若涔抓不住方向。翠婉听若涔讲故事,她觉得书是件彻底的好东西,藏了那么多精彩纷呈的世界。所以,她更努力地读书写字,告诉若涔去府里学堂念书时她可以写信去。坝头的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拍打着岸,将岸也拍成了小屋里木窗的颜色,沉重而单薄的记忆。

    可是那年水拍岸的声音却分明没那么响了,浅浅的下水处都可以淌着过去。虽然没人尝试过,但一米九的汉子或许可以走着到岸那边去。翠婉坐在锦绣的屋子里,想着邻居三大婶的唉声叹气和瘦得颧骨都突出来的样子,心疼得胃都难受起来。逢着天灾,偏又逢着人祸:漕总朱杏林隐瞒灾情,收受贿赂,又逾格浮收。乡民如果稍微有点积蓄,也被搜括殆尽。她家里吃穿是不愁的,供在温室的花朵经不着风吹雨打。翠婉却在枕头边劝过当家的,当家的说这灾情不知何时停住,我们又不是地方官怎么赈灾?她还想说什么,他一听就窝火了。她在家是没有地位的,充其量只是一只老鼠,点点滴滴地往外边一小碗一小碗地偷米。若涔从学堂捎信来,信里讲他们的先生金子泉,他穿件青布长衫,肚子里装满学问,只是总是很忙碌,不常给他们上课。他一来,大教室就挤满先生和学生。

    隔了几日,乡民纷起抗粮,集结一、二千人欲焚仓灭署。县令仓皇拦截。坝头的船排起了长龙,闪着微弱的灯光,只想用这点微弱燃起一把火来。翠婉在院门外一望,就想起了小时在家乡看赛龙舟的情形。奶奶拉着她的手,人们互相呼喊着、招呼着。有个人走过她身边:“嗬,小姑娘长得真标致。她一个劲往奶奶怀里躲。

    三大婶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翠婉,走,我们造反去。

    造反??

    朱杏林这个杀千刀的,他不让咱们活,咱们也不让他活。今天晚上就进城闹去。六、七百船的人还打不过他们不成?

    翠婉返身就往屋里走。“造反”这个词在她心里是陌生的,更何况她原也不用走到这条路上去。造反后怎么样呢?不征粮了,不纳税了?有饭吃了?赛龙舟时的热闹红火又在眼前浮起来,那是热情的让人兴奋的。这坝头整装待发的船上除了星点的灯光,还载着什么呢?把桥墩当作屋檐挡雨的小希在吧?经常撇到她家院门口等她一捧米的李田在吧?一把屎一把尿把姚大成拉巴长大,手都哆哆嗦嗦的成叔在哪儿呢?她打开了自己的首饰盒,胡乱地塞在葱绿的裤子内袋里,匆匆地跑到院门口。还没想好要不要去,三大婶颠颠地跑来,拉着她就上了船。

    这一船人中,她无疑是最光鲜的。桃红的上衣配葱绿的裤子,银坠子在耳旁晃来晃去。但谁也没有仔细看她。每个人都沉重而激动莫名地想着要进行的那一刻战争,他们不能冷却下来,一冷却,这六、七百只船将停在这里,灯光会逐渐熄灭。他们用自己的热情作马力,把自己的激动作星光,怀着欣赏璀璨的梦境。船只浮在水上好比数百双牢牢牵在一起的手,笃定、坚决、果敢地一直朝碧浪湖奔去。

    金子泉在傍晚得知消息,在学堂振臂一呼:“碧浪湖今晚百姓闹革命,想加入这个先进队伍的跟我来!”他把自己的两只手臂都举过了头顶,青布长衫的袖子褪至手肘部,手上青筋梗起。短短的二十分钟时间,已经组成了一只占学堂人数3/4的躁动队伍。这是一股剧烈的洪流,迅速地淌至碧浪湖畔。虽然碧浪湖的水还能沉载起这批船,但是一大股洪流的介入,无疑可以让船开得更快,浮得更高。碧浪湖是一个年轻的孟浪若奔的孩子,肆意地发泄自己的脾气。那么多的交谈,船只,微弱的灯,脚步声,经一大批匆忙赶来的学生的火把一照,经金子泉‘在那儿’的嗓子一喊,船里船外,浪里浪外,激情一片。

    若涔站在人堆里,一望就看到了衣着最光鲜打扮最漂亮的翠婉:她侧身站在三大婶旁边,耳环上的银坠子因为船的摇摆大幅度晃动。若涔眼睛连同思想都定格了,僵在那儿。她跟着队伍跌跌撞撞地往前走。那一刻发现母亲与翠婉的不同:母亲是沉静柔弱的,在一个清晨孤独地绝然离去。翠婉也是亲切的,但是她内里透着一种活泼,这种活泼甚而可以在这样的日子跟着三大婶他们出来!若涔不自主地往翠婉那边跑去,却怎么也挤不出那堵人墙,她叫‘翠婉’,溶在嘈杂的人声中,远远地盖了下去。翠婉当然不曾察觉,她只晓得岸上站着一大帮人,凭直觉她知道他们是一起的。的确,她和若涔本也是一家人。太守仓皇派兵弹压,并下令全城戒严。他也象金子泉一样振臂一呼:你们不要轻举妄动,官府不喜欢这样的百姓。好一个轻举妄动!包含了劝告、惩戒,他的全城戒严的实质和派兵弹压的武力。官场上的一套学问,再清楚没有地蕴藏在这四个字里。在一个太守的嘴里,成了再简单没有的道理和常理。

    僵持。

    整整四天。

    学堂先生金子泉和学生被遣送回校安心读书。六、七百只船在碧浪湖太守的眼皮底下。翠婉积极地掏出了身上的那些首饰,有人出去给大家购置食物。大家毕竟没有料到,船只会搁浅在这里,到了弹尽粮绝的程度。翠婉还是那么沉静地微笑,虽然这是她一件件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首饰。在这一场战争中,她不是旁观者。她的沉静或者也给他们一剂定心的良药。但是还是有人想到了病榻上的老母。瞬间这担忧像烟雾弹一般笼罩了大家的心绪。手松开了,话扯远了,心放松了。太守的声音仿佛一条小虫子爬进了心底:回去吧。

    金先生叹息的样子看在若涔眼里好像千万只蚂蚁在啃噬她的心。但过了几天,他的眉舒展了,话又多了。碧浪湖突然翻高的浪消失在一时的变奏中。若涔在这时收到翠婉的信,知道爹爹对翠婉很不满意。她赶回家看到爹爹坐在红木的大椅上,表情凝滞,翠婉呆呆地坐在左边,泪水不自觉地落下来,滴在葱绿色的裤子上。若涔走过去叫:爹爹。他这才缓了缓紧绷的面色,抬了抬眉毛:你来了。

    若涔扶住翠婉的手:“怎么了?”

    “我们沈家丢不起这个脸,她竟然跟着人家去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往这船里钻,天知道她会做出什么下贱事来!沈家祖祖辈辈没同官家惹过事抬过杠,结果一个填房想扯出一场大官司来。”

    ——爹。

    翠婉反握住若涔的手,泪水兀自掉下来:“三大婶让我去。那么多人想讨吃的。我们又没做什么事,官老爷也没认出我。”

    “没认出你?你这么往船上一站,四里八乡哪个不认识你?哪个人口风一漏,你保得准他不来我们这儿提人?”

    “我不怕。”

    “爹爹,你别吓她。有话好好说。噢,我们学堂发生了很多事,我要跟翠婉说说。这事由我跟她谈。以后不出去就成了。反正没啥事儿,这四里八乡没事,我们沈家那么大场面,就欺负到您头上来不成?”

    沈老爷被她这么一堵,倒也真讷讷地说下上话来。总之,他想安生地过日子,拥着些锦缎华服、绫罗绸缎就好。为什么无事生非地去捅娄子?被若涔这么一说,心下定了不少,既然没什么大事,教训过了也就算了。翠婉还是个年轻人,不是吗?从这一点来京,翠婉是幸运的,幸运在她的青春美貌给人的诱惑力上,她的年轻、美丽和沉静,似乎是天然地砌在她四围的保护墙。但在另一个层面上,翠婉又是不幸的,不幸在她的青春貌美给了她那么多审视欣赏的眼光,终有一天,用高门宅院、身份与仆人订了一个华丽的脚镣。

    “翠婉,那天,我见到你了。”若涔说完,下意识地看了下暗红色的雕花木窗。在午后的光景下,它也显得有些沉旧了,但风韵犹存。

    翠婉好久都没说话。碧浪湖不甚汹涌的水和那一大堆躁动的人,星星点点的灯火,推啊推啊地窜入了她的记忆。让她的脸庞重又现了青春的生气。

    “我们被先生领着去那儿,结果我就看到了你。”

    “——我这么做对吗?”

    “对啊。先生说太可惜你们就回去了,时间太短促了。”

    “——可是你爹反对。”

    爹爹在若涔脑中跳过时她皱了皱眉:“他也有错的时候,但他是为你好,不想你出事吧。”她刚说完连自己的尾音也抓不住,甚至不敢去看若涔的美丽的眼睛和信任的表情。若涔第二天匆忙回校,走出大门回头望了一下,门上两个沉金色的铜环和一把厚重的大锁斜斜吊着,经了许多年风吹雨打,光阴雕琢,也不见有什么实质性的损坏和腐蚀。

    在家中彻底失了地域的翠婉,由于若涔的离去更显孤单。她有时在老爷想不起她时独自坐在若涔的房间,对着古朴美丽的雕花木窗渭然无语,她摸着自己绣的细致的雕花木窗望出去整个宅子远景的枕套,就看到了夫人对她笑的样子。当初要不是因为她,老爷会全心全力地找夫人吧。但是如果真找到了,夫人会开心吗?时间久了,她都学会了自顾自地对着窗子说话,窗外偶尔风吹过的声音和几声秋虫的鸣,都恍然是夫人的耳语。直到有一天,被仆人撞见,私底下疑惑她是不是疯了,又将这个消息风传千里。

    翠婉依然如旧地操持家务,依然给老爷沏茶倒水,依然像一个普通丫头的样,依然每个月定期给若涔写信然后盼回信。所以若涔突然地没有写信来对她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她整天想着信,她暗地里困惑:难道她生病了?还是忙得连写信的空闲也没有?又或者托信的人在半道上出了事?

    若涔的确是把她给忘了。翠婉没见到街道上雄赳赳气昂昂的先遣军,他们像强盗似地收缴了警察局的枪支弹药,又封存厘卡局的金银钱款。又像亲人似地和风般地微笑,和悦地与人交谈。又像个台柱子那么地能言善演,这天演剧,明天开讲。把个小小的碧浪湖围了个结结实实,欲推波助澜地把浪喊到人心窝里去把路直铺到天上去。她只要看一眼这番场面,她也会把信抛之脑后的。金子泉的笑容是经过寒冬萧索后乍现的春光,明媚中略带沧桑。他说,总有一天的,这些先遣军不仅仅在城市,也要出现在农村。若涔在床上一遍遍地思索这话,怎么也睡不着,干脆打了手电给翠婉写信,那封信她写了整整六张纸,她跟她讲金先生的言语和笑容,先遣军的态度与小剧,府署前‘欢迎光复’的白旗,每个人在学堂、食堂高声的言论,她提到新编的小剧《远方》。在那部戏里,她一直眺望着远方美丽的麦田和那个熟悉又模糊的背影,说:离我而去的,我必要追赶。哪怕有一天累死在这境地,也还有你远方的梦。

    那时老爷的眼里彻底没有了翠婉。不知道是若涔的信让她盼得苍老了、蹉跎了,还是小欣的走入让她再也不起眼。小欣并不是很好看,但透着一种乖,是那种藏着心机的乖,对人亲切地笑,是暗带城府的笑。她那天撞见若涔房里的翠婉,担心地对老爷说:“她疯了,她一个人在房里说话,我有时想会不会是太太……她实在像极了太太。”

    对,翠婉真的像极了太太。收到若涔的信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她捧着信就旋到了若涔房里压在了枕下,到了晚上无事才跑来看信。信是那么厚,里面的道理好比难懂的甲骨文,看得见雏形,看不清内容。她一个晚上都在边看边想,心底有一种朦胧的意思:至少她是快乐的,只要她快乐就好。

    小欣在翠婉端茶时不小心跟她碰了一下,茶盏在茶几上翻下来,小欣忙着去捡:对不起,对不起啊。然后又拿来扫把去扫。翠婉重新沏了茶,走到刚刚打翻茶盏的地方,脚下一滑,连人带茶几一起朝前扑去。小欣赶紧去扶,扶不住,两人双双倒在地上。老爷过来看到这一幕,忙着去扶小欣,翠婉的眼泪大滴大滴砸着地面。她爬起来,呆呆地看着他们。小欣愣了下就去拾破碎的茶盏,翠婉说,我来,我来。小欣说,我来也一样。看看她,又看看老爷。翠婉心底禁不住颤抖了一下。

    阁楼上的书一摞摞堂皇地放着,只有翠婉想到给掸掸灰尘,也偶尔翻几下。若涔赶回家的时候,天正下着雪,她急匆匆地拍门,进屋就喊:“翠婉,翠婉我回来了。爹爹,我回来了。”翠婉奔跑着去开门,若涔的圆脸冻得通红,戴着一顶咖啡色的帽子,连伞都没有撑,手里抱着那么大一个包裹,气喘吁吁地对着她微笑。翠婉慌忙接过包裹,没想到那么重,差点掉在地上,若涔用手环住她的腰:“走,咱们回房去。”

    爹爹也慌忙赶出来,在厅堂碰上了。笑得让人有些心酸。‘爹爹’,若涔慌忙叫道。小欣的声音就插了进来:“小姐,您可回来了,老爷日思夜想的就是您啊。”若涔先时激动,方才注意到她。她定了定神看向翠婉,见她低头摆弄衣角。一时间,堂里四个人,任何一个都没了声响,各自琢磨心事。

    若涔拉着翠婉就走,对小欣说,你待会儿给我送杯茶来。凭直觉她就不喜欢小欣。刚坐定,她就说:“翠婉,你糊涂啊!”好长一阵,两人谁也不说话,不自觉地去看雕花木窗,暗色的沉漆,斑驳的有无穷暇想的空间与人事。

    ——对了。我带了好多书。还有金先生上课的摘记。金先生实在太棒了,他上课能旁征博引……

    那年的冬天出奇地冷,可是翠婉的脸上倒是红扑扑的,她手脚又麻利勤快起来了,这一点是小欣比不上的。闲着时,或者跟若涔聊天,她又开始绣枕套,她给若涔绣红枫叶,这种颜色又不是一墨色的红,她绣出了层次感,当然不是顶好,毕竟只是尝试之作。若涔喜欢得都叫出声来了。翠婉经常想,要是能永远这样也挺好,不过她也知晓,在若涔的心中藏得下的不是这所大宅子,藏得下的只是那面雕花木窗的怀想和沉重铜环关不住的想法。

    “你也别去争了,争一个,又来一个。我要去那边,到时我来接你,你等我,我一定会回来的。”若涔偷偷地留给她几句话,又转身对和她冷战了几天的爹爹:“我走了。”她踏出门时没有一丝的犹豫。爹爹的阻挠反对囚不住她,她是去定了北平,她的心思缜密与刚强,使她的生命有了一种不平常的亮色。

    若涔一走,翠婉就病倒了,小欣目中无人俨然自己才是少奶奶。若涔整整四个月杳无音信,她一个人忙碌,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后来她写信告诉翠婉她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自己的感觉一时都说不清。“我总有一天要来接你,你等我,你一定要等我。”这给了翠婉极大的鼓励,她捧着信纸,喃喃地说:“我等你,我一定等你。”

    小欣有时亲自给她送饭来,把饭放在离床那么远的桌子上,然后就跑来跟她搭话:你是为什么要到老爷这儿做丫头的?老爷又为什么看上你的?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小姐又写信来了,写了些什么啊?你和小姐感情很好啊?她是个话闸子,打开了合不拢。然后又讲老爷是喜欢我哪一点啊,我哪件事做得好,哪件事还不够啊,街头哪个人夸我美啊。翠婉被说得力气也没了,食欲也没了。小欣一个人唱了那么久的独角戏,饭自然凉了,然后热乎地说:“哎哟,你看你不吃都凉了,我替你热热去。”

    ——不用了,反正我也吃不下。

    她就‘噢’一声去了。三大婶有时倒来看她,只是弄不清为什么每次来都得看小欣的脸色。她算什么东西?又没长个狐猸样还装什么狐猸?三大婶偷偷地揣两个鸡蛋来,翠婉拉住她谈若涔:她总有一天会来接我的,真的。三大婶说,闺女,我信,我懂。我们命苦,没过上好日子,都指着孩子了。

    若涔有天托人寄来的信里只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出走》,讲的是一个女孩毅然从殷实的家里出来闯荡社会的故事。后来若涔又来信跟她讲学习的造纸技术,怎样打浆、烘干、施胶,怎样印刷。若涔说其实造纸就像生小孩,一切准备停当了,纸也就造好了,虽然辛苦繁忙,但看着纸造出来以后内心是禁不住的喜悦和欢愉。造纸也好比革命,这个过程中有阻力,污秽和牺牲。在造纸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断纸,糊网和恶臭污染,但是造出的纸却洁白馨香。造纸和印刷的存在,是民族文化史得以传承的载体。文字的产生,是造纸和印刷得以升华的武器。

    然后,翠婉就陆续地收到文章。《眼泪》、《萤火虫儿》、《湿手巾》等等。文字是沉静的,一如这碧浪湖的水,一如这大宅院的作息制度。但这沉静中藏着如火的热烈。翠婉知道,这是若涔的文章,平静无波下涌浪滔天,幸而她是学了几个字,能看懂若涔心底的世界。若涔是她的孩子,一个全新的、灿烂的、美丽的她心中的星子。她已经提不起笔写字了。事实上她能把信写完也没人送信了,下人都倒向小欣去了,若涔又在那么遥远的北平。二年了,她的病也不见好,老爷只来了两三次,老爷来了,小欣也就跟来,两人就一起结伴走了。她就只有一直一直地盼若涔的信,盼星星盼月亮似地。若涔用那种热烈跟她讲她看到摸到的第一台新闻纸机,由压力流浆箱到网部,到真空吸移装置,到逆纸压榨,经第一道、第二道压榨直至烘干部,经压光机到卷纸机。机器隆隆地响着,那么多圆形辊筒有节奏地转动,纸在上面经过了一阵子的磨砺直至成型,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的壮观,是我第一次受之以感染的热力!她是心底的图腾,是我用笔的骄傲。

    翠婉不懂这些。她只是满足地看着信。小欣抢了她手中的信,她发疯地从床上一跃而起,用尽这辈子全身的力气把信夺了回来。小欣不可置信地望着她,对她说:翠婉,我告诉你,你会后悔的!!

    我不会,翠婉笑着想,她已经没有力气。谁都知道她死了。她拥着奢华的梦境:若涔会来接我的!可惜她等不到了。她用她整个生命与所有的勇气来等她这个奢华的梦境。原本于她而言是无所谓希望,无所谓失望的。只是谁给了她清朗的盼望?谁赋予了她无限的快乐?她是一片在树枝尖上摇摇的黄叶,看着自己掉下来,像死灰似地笼住整个秋天的凉。她恋着那个孩童的笛声,一声一声一丝一缕吹进这单薄的厚度里。

    隆隆的机器是为翠婉而唱的悲凉的送葬曲。若涔拿着翠婉绣的枫叶枕套,看那深深浅浅的红,倒觉得绣得有几分像母亲的。她提笔给翠婉写信,写她新学的知识,里面还有新出版的一篇文章《重生》。写一个原本没书读的孩子,怎样地辗转经人扶助,又受人欺骗、侮辱,后来又找到生命方向的故事。结尾写道:信仰是不会灭的,希望的歌永远在唱。她告诉翠婉:翠婉,你等我,终有一天,我会来接你的。我们两个在一起。你一定要等我。为你自己,也为我。

    山上花,不足夸,一朵两朵任由它。开来开去红满川,只觉转瞬落铅华。朱廊回阁满庭芳,只认富奢豪绅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