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半路出家——权借三教话西游》之十四“春风化雨”

时间:2014/5/6 作者: 燕赵弘毅 热度: 89570

                   十四  春风化雨

  

    生活中常讲到一句话,叫“贵人相助”,街头相面算卦的最爱讲,你命中有贵人相助,以后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人生命中的贵人,不一定是大官大款,也不一定是佛祖菩萨,有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昨天在课堂上教育我们的老师,今天在岗位上教授我们的师傅,他说给我们的一句话让我们一辈子少走弯路,他教给我们的一项技术让我们终生受用,这难道不是贵人吗?或许他们就是我们命运中的佛祖菩萨。

  西游取经团队,前后十数载行程十万八千里,也不是天天都开战,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路上度过的。这一路下来,师徒一行主要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唐僧不但传授弟子佛法,还传授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西游记》第十六回“火烧观音院”:师徒路过观音院,一件袈裟引命案,孙悟空无知逞能,老方丈争强斗宝。

那方丈老和尚,也是一时卖弄,便叫人开库房,抬出十二柜,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

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

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的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

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行者道:“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取出袈裟。抖开时,红光满室,彩气盈庭。

——结果,行者不听师父良言相劝,一件袈裟,半盘赌局,引发一场惊天血案!唐僧讲得明白,显露珍玩宝贝使人心动邪念,也是一样罪过。孙悟空为此三打黑风山,东奔西走可谓是自讨苦吃。

《西游记》第五十回“遇难金兜洞”:取经团队路过金兜山,孙悟空远方化缘未归,猪八戒私闯民宅,看见人家有背心三件,不觉心生贪念,顺手牵羊盗取人财。

八戒道:“师父,这里全没人烟,是一所亡灵之宅。老猪走进里面,直至高楼之上,黄绫帐内,有一堆骸骨。串楼旁有三件纳锦的背心,被我拿来了,也是我们一程儿造化,此时天气寒冷,正当用处。师父,且脱了褊衫,把他且穿在底下,受用受用,免得吃冷。”

三藏道:“不可不可!律云:公取窃取皆为盗。倘或有人知觉,赶上我们,到了当官,断然是一个窃盗之罪。还不送进去与他搭在原处!我们在此避风坐一坐,等悟空来时走路,出家人不要这等爱小。”

八戒道:“四顾无人,虽鸡犬亦不知之,但只我们知道,谁人告我?有何证见?就如拾到的一般,那里论甚么公取窃取也!”

三藏道:“你胡做啊!虽是人不知之,天何盖焉!玄帝垂训云,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趁早送去还他,莫爱非礼之物。”

——那呆子不听,心生邪念贪图人财,结果又是一场大难,水火风沙惊地动天,直到佛道两家的最高领袖出面干涉,才平息战乱。佛门有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孙悟空初出茅庐,下东海闯地府,大闹灵霄殿推倒八卦炉,谁传授的本领,须菩提。二郎神杨戬,七十二变三只眼,梅山六圣啸天犬,他的师父是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小哪吒,火尖枪风火轮,三头六臂乾坤圈,他的师父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西游记》第二十四回“偷窃人参果”:唐僧师徒路过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子正好赶上有个高级会议要出门参加,临行之时吩咐两个小童,

大仙道:“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

二童道:“师父的故人是谁?”

大仙道:“他是东土大唐驾下的圣僧,道号三藏,今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

二童笑道:“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

大仙道:“你那里得知。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

——唐僧是谁不重要,重要的他是谁的徒弟,只有名师才能出高徒。

在小说里面双方一叫阵,先把师父的名号报出来敲山震虎,那叫“人的名树的影”。在团队生活中也是一样,先问你领导是哪位,不是给你面子,是给你领导的。有时候你自觉得把领导的大名报上去,就会好办事。因为正常的工作程序之外还有人情身份的关系,看不清的说是世态炎凉,看清楚的知道是人之常情。

释迦牟尼,释迦是种族,牟尼是圣人,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释迦族的圣人”。圣人也是人,但他是觉悟了的人,不但自觉而且觉他,普渡众情人人成佛。佛祖的亲传弟子不可计数,其中特别卓越的有“释迦十圣”,摩诃迦叶、阿难陀、须菩提、目犍连、议论第一迦旃延、阿那律、舍利弗、密行第一罗睺罗、富楼那、优婆离。

孔夫子,中华民族的圣人,和释迦牟尼是同一时代的人。孔夫子因材施教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后世尊称“万世师表”,不但是一方人一代人的老师,而且是普天下历代人的老师。所以两千多年来进私塾入学堂,要先拜孔夫子,无论王朝如何更迭,国家到时候都有祭孔典礼。孔圣人的亲传弟子当中优秀的有“孔门十哲”,教德智、习礼仪的有颜渊、仲弓、闵子骞、冉伯牛;懂经济、干外交的有宰我、子贡;搞军事、玩政治的有冉有、季路;通文学、明典籍的有子游、子夏,感情孔老师一个人包揽了西点军校的全部课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后面的那句更重要,“得其善者而从之,得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方面我学习,不好的方面我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是不好的人,不好的事,那也是一面观照的镜子,引以为鉴,“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好的需要褒扬学习,不好的作为反面教材。

西游取经是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始至贞观二十七年毕,共计一十四年;孔夫子周游列国是从公元前497年始至公元前484年毕,也是共计一十四年,两者并非巧合,实属作者费尽心机有意安排。

做老师,切忌误人子弟。国家把未来寄托于你,家长把希望寄托于你,学生把命运寄托于你,你肩担道义身负重托,可谓是任重道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你能够桃李满天下;一旦打开门,放出去一群野兽,那叫危害社会,就缺大德了!

大清康雍年间有一员名将,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一代奇才,二十一岁中进士,三十岁当巡抚。他曾经写有一副对联:不敬师尊,天诛地灭;误人子弟,男盗女娼。这个比《三字经》里的“教不严,师之惰”的批评可厉害多了。

《西游记》第十六回“火烧观音院”:唐僧师徒路过观音院,金池长老借看宝袈裟,本来说好明日归还,谁料想半夜就出手了。

却说那和尚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房灯下,对袈裟号啕痛哭,慌得那本寺僧,不敢先睡。

小幸童也不知为何,却去报与众僧道:“公公哭到二更时候,还不歇声。”

有两个徒孙,是他心爱之人,上前问道:“师公,你哭怎的?”

老僧道:“我哭无缘,看不得唐僧宝贝!

小和尚说,袈裟不是就摆在你面前吗,你解开看吧!

老和尚说,若教我穿一日,死也闭眼了?

小和尚说,那就多留唐僧师徒住几天,你多穿几天就是了。

老和尚说,到底不是长法啊,怎么样留得个长远之法?

有一个小和尚名唤广智,出头道:“公公,要得长远也容易。”

老僧闻言,就欢喜起来道:“我儿,你有甚么高见?”

广智道:“那唐僧两个是走路的人,辛苦之甚,如今已睡着了。我们想几个有力量的,拿了枪刀,打开禅堂,将他杀了,把尸首埋在后园,只我一家知道,却又谋了他的白马、行囊,却把那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岂非子孙长久之计耶?”

老和尚见说,满心欢喜,却才揩了眼泪道:“好!好!好!此计绝妙!”

——怎么样,师父不是好师父,为师不尊;徒弟不是好徒弟,越货杀人。这哪里是出家人,分明是一伙披着法衣的强盗,心口不一的刽子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有一篇名作《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干什么的,传授道理、教给知识、解释疑难的。既然都是来学习的,不论他的地位是高还是低,不论他的年龄是大还是小,道理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在,师之所存也”。

孙悟空第一次离队出走,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次事件,师徒二人究竟是谁对谁错?这段故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请看《半路出家——权借三教话西游》之十五“改往修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1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