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诵夜书屠正山巧驱盗贼订合同徐苟三状告刁财
屠财主请来闵郎中,以联相试,不想苟三对答如流。屠财主方知徐苟三非等闲之辈,对徐苟三不敢有丝毫怠慢。
一天,徐苟三见屠财主在墙壁边沿钉木板,觉得有趣,忙问何故。屠财主不由长叹一声,道:“徐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这一带出了个神偷,常掏墙打洞盗窃财物,从不失手,人们便给了他个绰号叫贼鼠头。老夫这样做,无非是为了提防他。”徐苟三不觉笑道:“一个贼鼠头,把你们吓成这样。一定是你们太吝啬,不愿花钱养猫,才使得贼鼠头到处肆虐。”屠财主道:“我们这里打更的、守夜的花钱雇人法都使尽,他却仍照偷不误。”徐苟三道:“真有这样的事?那好,得空时徐某给你题一首《猫啸》吓吓他如何?”屠财主道:“徐先生休要取笑,怕是《虎啸》也无济于事……”说罢,照常让工匠们沿着墙壁加钉木板。
这天午后,徐苟三走进学馆,屠家几个子孙们早等候在那里准备听先生讲课。徐苟三刚刚将《三字经》翻开,一句“苟不教”没诵完,忽见一只老鼠从墙洞里钻了出来。徐苟三觉得有趣,不觉随口念道:“伸出头来。”那老鼠见有人说话,忙将头缩回到洞里。徐苟三见了又道:“缩头乎哉!”老鼠只听见人说话,并不见有人追过来,只得伏在洞口探头探脑地听动静。徐苟三又道:“伏而听之。”见老鼠不跑,徐苟三便轻轻地走了过去。老鼠听见脚步声,吓得从墙边一溜烟跑掉了。徐苟三觉得有趣,不由拍掌笑道:“靠墙而溜之焉!”
屠财主的大儿子屠正山不明白徐苟三在说什么,忙问道:“先生,您刚才教的课书上怎么没有?”徐苟三这才知道自己走了神。猛地想起昨天同屠财主说过的《猫啸》一事,不由急中生智,将桌子一拍,对众学童道:“今天讲的就是书上没有的课,叫《猫啸》,一定要用心温习,明天一早来背。如果背不熟,小心屁股!”
学童们怕背不出来先生打板子,只得连夜温习。刚刚这天晚上,盗贼贼鼠头上屠财主家来偷东西,正巧屠正山在背诵徐苟三白天说的《猫啸》。贼鼠头将墙打穿个洞,才将头钻进来,忽然听见屠正山在里面道:“伸出头来!”贼鼠头不由吃了一惊,忙将头缩了回去。这时,又听屠正山道:“缩头乎哉!”贼鼠头想,他既然发现了自己,为什么不追出来?于是蹲在墙洞里想看个究竟。这时又听见屠正山道:“伏而听之!”贼鼠头听得句句真切,以为被发现,赶紧退了出去。又听见里面道:“靠墙而溜之焉!”贼鼠头以为有人追来,抱头鼠窜了。
第二天早晨,屠财主起来一看,墙打了个洞,而家里却没丢失一件东西。想起昨晚儿子温习功课时背诵的那几句话,知道盗贼是被儿子吓跑的,心想:这位徐先生果真厉害,教书还能防盗驱贼。
一来为了表示对徐苟三的敬重,二来为了摆阔气,屠财主除将徐苟三吃饭的菜碟由小碟改成大碟不算,每顿由四碟一汤变成了五碟一汤。屠财主以为如此盛情款待,徐苟三不会再有什么话说了,常在一旁洋洋得意地问道:“先生这如何、先生那如何?”不外乎是想得到徐苟三的赞誉。徐苟三明白屠财主的意思,于是在一旁客套道:“这样不好,那样不好……”意思是要屠财主不要这样。可屠财主以为徐苟三不满意,赶紧由五碟一汤换成六碟一汤,碟中的菜也由青菜萝卜换成豆腐鸡蛋,后来又换成鸡鸭鱼肉……可是,无论他怎样更换,徐苟三仍旧“这样不好、那样不好”。
屠财主见徐苟三始终没有一句赞誉的话,心想你虽是我儿子的先生,却一身的寒碜相,难道是什么大富大贵出身不成?因此问道:“不敢动问徐先生家里祖上是何营生?”
徐苟三当即回答说:
“徐某府弟,竟陵徐湾;
人丁兴旺,成千累万。
七里菜园,十里柴山;
千根柱头落地,
七十二个天井,
六十四个火头军。
风扫地,月点灯,
左转右转自关门。
吃水占了半边江(缸),
两只丫艘拖盐吃,
一天进两个大宝。”
屠财主一听,惊得目瞪口呆,再也不敢在徐苟三面前问这问那装富摆阔了。
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的岁末。看看年关逼近,徐苟三要回去过年了。屠财主对徐苟三的话总难相信,待自己的儿子屠正山送徐苟三回去时,嘱咐儿子顺便将他的家底摸一摸。为什么自己照顾得这样周全,他还说“这不好、那不好”。
屠正山将徐苟三送了回来。到离家还有十来里路的时候,徐苟三看见树林里落下许多被风吹断的枯树枝儿,忙叫屠正山帮忙拾柴禾。屠正山不明白先生是什么意思。先生要拾,他不得不拾。在离家还有六、七里地的时候,徐苟三又要屠正山帮忙挖野菜……太阳落土的时候,二人终于走进徐湾。徐苟三朝前面一指,说声:“到了!”便走了过去。屠正山抬头一看,哪是什么高楼深院?原来是用高梁杆夹的壁儿、剪字木架支起的一间破茅屋,里面百孔千疮,夜里能观天象,下起雨来到处漏。扫地不用扫帚,照明不用灯盏。装水用的是破了半边的水缸,吃油盐全靠两只鸭子生蛋换来。屠正山这才明白先生原来是这方的一家贫家小户。尽管如此,眼前的情形同先生那天在酒桌前说的一丝不差,对先生过人的才智屠正山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屠正山回来时,徐苟三将他送到湾口,语重心长地说:“正山,我们师徒一场,你可别小看了这‘贫穷’二字。却不知‘自古白屋出将相’?往后需当勤奋苦读。汗牛充栋、学富五车,全装进肚皮里,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屠正山记住徐苟三的话,回去后发愤读书,后来应试高中,成为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受到一方百姓的赞颂,那都是以后的事情。
徐苟三觉得在外面教学馆不能照顾家里,第二年他没有去绣林。刚好谢财主的大儿子谢大芤正为自己的弟弟谢小芤请不到私塾先生犯愁。听说徐苟三从外面回来,忙将他请了去。
谢财主见大儿子谢大芤从外面带回个先生,高兴极了。他仔细一看,只见这先生青布长衫,嘴角含笑,原来是徐苟三。想起那回耕田换工的事,谢财主不觉直抽凉气。徐苟三见谢财主在一旁发愣,不觉笑道:“徐某还不到十岁的时候就当过先生,教过周老爷的儿子周冬,一个时辰就教会了他一套交际应酬的话,难道你看不起?”
“呃,哪里、哪里,这样好的先生,怕是打着灯笼火把也难找呢……”谢财主不得不假惺惺地将他迎了进来。徐苟三道:“听你这口气好像对徐某不放心似的。为了往后两不相亏,我们不妨先订个合同如何?”谢财主忙道:“要得、要得,老夫也正有此意,就请徐先生代劳一下……”
于是徐苟三提笔挥毫,很快将合同书在纸上,当即念道:“无鸡鸭也可,无肉鱼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学钱一文,不可再要白银五十两。”谢财主一听正中下怀。但他还是不放心,又将合同拿去找个识字的帮忙看了看,和徐苟三说的一字不差,这才在合同上签字化押,各取一份藏好。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桌上只有一碗萝卜、一碗青菜,徐苟三没有吭声。后来一连几天都是这样,徐苟三不由用筷子敲着盘碟唱了起来:
“青菜、萝卜,萝卜、青菜;
天天的青菜、萝卜,顿顿的萝卜、青菜。
也不知这顿顿的萝卜、青菜何日了,
天天的青菜、萝卜哪日休……”
谢财主在一旁只当没听见似的洋洋得意、一声不吭。
下午,徐苟三便用这段顺口溜当课程教给谢小芤。谢小芤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学别的东西总难记住,学这段顺口溜却一背就会。谢小芤跟徐苟三学了几天,谢财主心里猴急不过,巴不得儿子一天就变成个学究,趁徐苟三不在的时候问道:“这些天来,徐先生都教你学了些什么?”谢小芤便照徐苟三教的那段顺口溜诵道:
“青菜、萝卜,萝卜、青菜;
天天的青菜、萝卜,
顿顿的萝卜、青菜……”
谢财主不由骂道:“蠢得屙牛屎,难道就没学会点别的?”谢小芤被逼急了,不由道:“你天天给徐先生吃的是青菜、萝卜的饭菜,他怎不教这青菜、萝卜的书?”
第二天早晨,徐苟三没有来。谢财主正要差人去找,却见县衙的钱班头手持文书前来传他,原来徐苟三将他告了。谢财主随钱班头来到县衙,只见堂前放着一碟青菜、一碟萝卜。刚好衙门又来了一位姓傅的新知县。傅知县见将被告传到,当即升堂审问。谢财主也不含糊,忙从袖里掏出约据对傅知县道:“青天大老爷在上,这是徐苟三同草民订的合同,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无鸡鸭也可,无肉鱼也可,青菜萝卜不可少。学钱一文,不可再要白银五十两’,草民正是按照合同秉章办事,望老爷明察!”
正是:一张约据两分明,有理无理堂前定。不知这场官司谁输谁赢,请听下回分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