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打造永不消逝的数学童年

时间:2006/4/19 作者: 雪盈 热度: 63890
    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让我们的数学教育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为孩子们所关注、喜爱、认同和向往,我想,走出数学金字塔的神秘殿堂,摒弃数学古板、枯燥、令人敬而远之的严肃面孔,让数学真正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儿童,和“儿童文学”、“童谣”、“儿童画”、“儿童音乐”一样,在回归童年中寻求小学数学教育的真谛,这应该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选择。如果抓好了小学生的童年心理,注意把童年心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收到很好的成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思维热情
 
    数学从其源头看,本应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任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背后,总是凝结并积淀着人类漫长的数学探索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坚韧的步伐、一次又一次前进的脚步。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作为儿童,他们本身又是如此生机勃勃,充满思考与想象的激情。我们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儿童数学教育,不能只是“数学”(科学意义上的)与“教育”的简单结合,在教学中设法标新立异,创设有趣的、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情景,既能用学生期待的信息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热情。从某种意义上,她应该和童话、故事、谜语、诗歌一样,善于点燃孩子想象的火花、善于激活孩子思维的萌芽。
 
    例如,探讨“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很快被黑板上那个长达一米的巨大手印(这是我事先用白粉笔勾勒的)吸引了。“这是谁的手印?”一向调皮的张聪首先发问。问题一出,同学们哄堂大笑。因为谁都知道,没有谁会有这么大的手印,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不想,张聪又突发奇想:“不会是巨人的手印吧?或许,昨晚有个巨人走进我们的教室,不小心留下了这个大手印。”说真的,当时我还真为他出奇的想象力所深深折服,但同时也暗暗觉得好笑,心想,这么小儿科的事,谁都知道是不可能的。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并没有对此表示多少异议,他们反而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关于“巨人手印”的交流中来。“手印都这么大,那这个巨人该有多高呀?”“教室门这么小,他能走进我们的教室吗?”“如果真是巨人的手印,那么他的脚印该有多长呢?”……孩子们的探讨问题显然已经接近本课的学习。于是我决定就着他们的思路展开教学,并不失时机将自己的手按在巨人的手印上。也许是缘于一种情境的启发,学生们的议论再度升级:“老师,他的手印大约是你的五倍,他的身高会不会也是你的五倍?”“我知道怎么测量他的脚印了,因为手印的长度比应该和脚印的长度比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利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现在,我甚至能测算出这个巨人身体的每一部位的长度,比如嘴巴的长度,鼻梁的高度。”……于是,一场如何“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大探讨在孩子们的想象中拉开帷幕。
 
    二、促进认知,提高学习热情
 
    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完整的生命个体。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尤其是在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所积淀下的“前数学经验”,使得他们每个人的数学背景都是如此丰富而独特。我们可以称之为“街头数学”,或者是“民间数学”,但它们的存在至少对我们的数学教育提出一种崭新的要求与表达方式,那就是:唯有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才能真正和孩子们一起并肩看风景!
 
    课堂上,我和孩子们正在探讨“如何测量圆的周长”这一问题。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用绳子围,有的说可以在直尺上滚,也有的说可以将圆多次对折,然后量出小扇形的弧长再通过计算得出圆的周长……显然,孩子们的方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于是,稍作小结后,我决定进入下一板块的教学。不想,平时一向不善言谈的刘可飞同学站了起来:“老师,我还能用剪刀剪出圆的周长。”“什么,用剪刀剪出圆的周长?”几乎在同一时间,我和孩子们都将猜疑的目光投向了他。然而,他却不慌不忙地拿起一把略作加工的剪刀,从容地走上了讲台。“这是一把特制的剪刀,我在剪刀的刀刃上贴了一张标有刻度的小纸条,用这把带刻度的剪刀剪圆时,只要每剪一次,记下剪刀剪过的距离,最后再相加,就可以大约求出整个圆的周长了。这样,‘圆的周长’不就剪出来了吗?”……
 
    课后,我找刘可飞谈起这一想法的由来。他笑着告诉我:“还记得那天你要上公开课,让我帮你剪圆片吗?剪着剪着,便就突然联想到这上面来了。要说,那还真得谢谢那天的剪圆活动呢。”送走他后,我深深地陷入沉思。生活本身就是开放的,我们无法预设儿童的生活,也就势必无法看透和把握每个儿童的前数学世界。试想,如果没有“帮我剪圆”的经历,“剪出圆的周长”这一怪诞的想法又将从何而来?是生活丰富了儿童的世界,而儿童世界的丰富又拓展了我们的数学和教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的数学教育必将走向一个更为开阔的高原,数学课堂亦将走向一个更加开放、更加流动不居、更富理智挑战的崭新历程。
 
    三、多动多思,激活心理状态
 
    情感的产生虽然与生理上的激活状态密切联系,但必须通过人的认知活动的“折射”才能产生。“知之深则爱之切”,在教学中不能单纯灌输知识,而应多通过实验、通过启发、通过学生的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让其理解在知识中的思想和知识背后的必然联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中,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那是一年级的一次“观察与发现”数学探究活动,孩子们正围绕生活中的角展开交流。“薛老师——”上课刚几分钟,田茜就兴冲冲地找了过来。“我发现五角星上共有五个角,而且这五个角大小都一样。”“是共有五个角吗?”我在“共”字上加了重音。见我非但没有表扬,反而提出了反驳,她顿时来了劲儿:“怎么不是五个,你看,一、二、三、四、五。”边说还边数起来了。“再好好看看,别轻易下结论。”见我如此固执已见,她也没再作什么争辩,只是很不情愿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那节课,她那迷茫的眼神至今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两年后,当正式学到“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田茜又跑来告诉我:“薛老师,我现在才明白,五角星上其实不止有五个角,应该有十个才对,因为那里边还有五个向外张开的钝角呢,对吗?”我朝她笑了笑,“或许吧。”
 
    转眼到了六年级,或许是接触了更多有关平面图形方面的知识,她又一次找到了我。“薛老师,这回我终于明白了,科学地讲,五角星上有很多个角。因为,在它里面还有许多大于180度或360度的角,而这些角我们以前并没有去关注过。”
 
    说真的,我当时心理有一种强烈的感触,仅仅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是不够的,还应将欲望进一步激发成饱满的学习热情,使“多学”上升到“多思”。童年的数学应该五彩斑斓,充满想象的色彩。它瑰丽、神奇,富于想象力,常常能带领孩子走进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空间的数学世界。童年的数学又有它与众不同的逻辑和视角,她鼓励自我、张扬个性,充盈着对儿童独特数学思考的激励和肯定。童年的数学可以是直觉的、模糊的,它强调准确性和科学性,但同时也能包容错误与偏颇。它用一个宽阔的胸怀包涵着孩子们并不完整、科学、精确的数学思考,唯独怕自己的苛求磨灭了孩子们探索的激情与冲动。
 
    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的数学应是创设一种能从内心深处唤醒儿童沉睡的想象力和激情的数学。我们的数学教育应如同童话、诗歌和绘画一样,在儿童丰富的精神世界里,在童年的蓝天下,成为真正适合于童年发展,真正体现童年价值的数学教育!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