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周六,雷雨天,最高温34℃
傍晚时分,远处,传来阵阵雷声。午睡微醒的稚儿,莫名地说了句,我叫风雨声。很愕然。
我知道儿子在幼稚园里学过孟浩然的名作《春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那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
但屋外的雷声轰隆作响,莫非他听着雷声有感。
晚饭时,看着捧着小碗在一口一口嘬着的光头,有意无意地问他,为啥叫风雨声,他嘟囔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无语。
刚出生时,我唤他“十全小子”,也呼他“丑丑”,那时他全然没有反映,反正也搞不清啥意思。
后来家人对他的叫法有好多种,喊他“丑丑”的是老爸、叫他“小大头”的必定是老妈、呼他“宝宝”的是爷爷、叫他“毛毛”的是奶奶、称他全名的都是喜欢宠爱他的伯伯、姑姑、叔叔、舅舅、姨妈、哥哥和姐姐,当然还有他的外公外婆,包括隔壁邻居等等。各种称呼喊法,他全盘接受和响应正确,未见一丝厌烦和叛逆。
叫法太多,也未到要用学名的时候,自己秀一把未尝不可,也是自己的个性,我释然。
行将三周岁,会给自己命名了,且还是个蛮哲理的名,我欣然。
不知他真否感悟隆隆的雷声夹带着的风声雨声,吹落了多少花儿?不知他是真的喜欢将醒未醒的生活的真趣?既然给自己起了“风雨声”的名儿,且就用了吧。毕竟在那静谧的夜里,或长或短的雨声会给人无数如烟似梦般的想象;毕竟那落叶片片的雨后,或晨或暮的景色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但用“风雨声”为自己命名,显然是文学功底不够。以老爸的感悟,改个字,曰为“风雨生”,也算学回“卧龙生”的取名样儿。作别名、作笔名或曰为号,皆可。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