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人物语言 一样也不能少
阎欣宁(作家,厦门文艺创作中心负责人):我写了三十多年小说,对于小说创作,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感觉。我认为小说创作的规律难以掌握,要找到捷径很困难。我很欣赏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好的语言,“五分之一浮在水上,五分之四沉在水下”,要做到这点非常困难,但是如果能做到就是非常成功的。虽然我们对小说的认知一直在变化,过去摸索出的路不可能一直走到底,但是情节、人物、语言这些小说的三要素是不会变的。情节就是要会讲故事、写故事,尤其是对初学者,情节相当重要,还有就是小说的结构也很重要,长篇小说的结构构造难于中篇小说,中篇小说的结构构造难于短篇小说。现在的学生都受过相当好的文字训练,但比较少运用叙述性的语言。我认为一般意义上小说要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举个例子,《三国演义》的框架比《水浒传》要大,但是细节的描写比不上《水浒传》细致,因为《水浒传》中运用了大量的白描手法,人物的神态、动作、对话描写得非常细,像描写武松过景阳冈的段落。还有,鲁智深的言语中的“洒家”之类的词,有很多我们到今天还在引用,这些语言的运用能让文章更生动,而不是像记流水账一样。
散文:留心观察生活 描写真实情感
黄静芬(作家,《厦门日报》编辑):我谈谈散文写作吧,因为散文的特点之一是非虚构性,要写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写好文章首先是要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好的文章,要想把细节写得栩栩如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得来。写散文要有细节,有了细节,就不用担心作文字数不够。其次,就是文章要有层次感,要清晰,有镜头感。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文章结构混乱,层次有问题。我觉得这层次应该像镜头一样,慢慢推近,再慢慢拉远。最后就是散文的语言也很重要,它有别于诗歌的精致简洁,也不像小说可以用大量的白描手法,散文的语言要有诗意上的美和弹性上的美,句子要讲究弹性。句子的弹性和诗意本身是一种驾驭文字的能力,所以文章写完后最好读一遍,读起来顺口,才能让别人读起来也觉得顺。我认为一篇好的散文要同时兼有语言上的美和思想上的知性美,同时体现出创作者丰富的心态,要能感动人。
话剧:有限的时空里表现冲突
曾纪鑫(作家,《厦门特区通俗文艺》主编):剧本的创作一般有三大块:第一块是戏剧剧本,第二块是电影剧本,第三块就是电视剧本。这个电视剧本和电影剧本呢,离我们比较远,我们就讲一下戏剧剧本的基本创作。戏剧,我们一般来说又分为两种,一个是戏曲,再一个就是话剧。这个戏曲就比如说我们闽南地区的高甲戏啊,歌仔戏啊,包括京剧啊这些都是戏曲。话剧是从西方引进来的。戏剧的历史呢,比小说、散文要晚一点。戏剧剧本的创作与小说、诗歌、散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小说、诗歌、散文只是一个文本的东西,但是戏剧剧本不是那样,它的目的就是要上舞台,要表演。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包括导演、演员、舞美、灯光等都要进行创作。
正因为戏剧与小说等的写作有不同,所以我们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心里就要有个底,要考虑这个戏是在舞台上演的,在编写一些人物、一些故事的时候你就要这样想,我这个人物是要在哪里活动,他要说些什么话,他要怎么样行动,所以在编剧的时候你就是个导演,要把你写的这些东西在脑海里想像一番。戏剧剧本的格式必须要有时间、地点、人物这三个要素。戏剧创作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要一个情境,我们在创作时必须考虑把这些人物集中在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里,所以就必须加入一定的情境。比如说这些人物的矛盾怎么发展,时间是在上午还是晚上等。再一个呢,就是要遵循戏剧创作的基本规律,就是要有冲突,一个戏剧要是没有矛盾,没有冲突的话,就够不成戏剧。戏剧的第三大特点呢就是语言,戏剧的语言也就是戏剧的对话,戏剧主要就是靠对话来支撑,很多戏曲里面除了对白以外还有唱,这个唱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戏剧又通过对话把人物的性格,把发展的情节,把故事,把所有的一些发生的事情,通过对话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所以对话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戏剧演出的时间有限,一般都是一个到三个小时左右,时间太长了观众会坐不下去,所以说有个时间限制。还有舞台只有那么大,这就有个空间限制,所以说戏剧比较单一。特别是像小剧场话剧,情节更要单一。
诗歌:插上想像的翅膀
颜非(诗人,《厦门文学》编辑):诗歌创作是关于个人的创作,我就讲一下我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吧。诗歌大多都是要看“顿悟”的,有些人写了一辈子的诗也写不出什么东西,而有的人一下子就可以写出很精彩的诗句。诗歌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我的第一本诗集叫《水乡的天空》,比较唯美一点。现在受网络的影响,比较倾向于现实主义。我觉得诗歌的语言还是比较简洁干净的好,像我们刚开始学写诗的同学,我们就会感觉他的诗歌语言的不足。因为中学课本里面的那些诗歌最主要的还是古典诗歌,现代诗歌中比较多的就是第一代诗人写的一些诗。所以我觉得如果可以的话,大家也去看看第二代第三代诗人写的诗会比较好一些。
诗歌的想像是关于个人的一种独特的体验,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和大家的都一样,那你就缺乏一种个性。我觉得诗歌的创作跟环境还是很重要的,我记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海子卧轨,顾城的死,使社会上的人对诗歌或是诗人都有一种偏见和误区。在这种环境下,因为外界的看法和压力等等,很多人就会写不成诗。我觉得诗歌的写作除了阅读之外,还必须要跟一些优秀的诗人在一起,他们能够带动你怎么去写好诗。关于阅读这方面我还想补充一下,就是我们中学生别急于上网看网络诗歌和文学,还是应多读古典文学,古典诗歌,多读第二代诗人像北岛、舒婷、顾城等人的作品,经典的作品要多读才会品出好处。
日记:为生命和历史作证
宋智明(作家,《厦门日报》编辑):我来谈谈写日记吧。说起来很惭愧,我今年才开始完整地写日记。为什么我今年会触发起写日记这个念头呢?去年,我有个亲戚在打官司,官司打了一年,于是他便把他这一年来漫长的打官司的经历用日记全部写下来,完了之后,他回来把日记给我看。我看了之后心酸莫名,那是底层生活的实录啊!我就想,其实每天留给我们的有意义的事情是很多的。如果我们忽视了它以后,那你的这一天这一辈子就这么滑过去了。普希金说过:“生活匆忙,来不及感受。”日记这种东西是一种最透明的文体,当你记日记的时候是想着不给别人看,那你就会把你内心最真实的一面记录下来。
我特别想推荐一本与日记有关的书:《水岚村纪事:1949年》。2000年左右,上海复旦大学有个叫王振忠的教授,一次他去上海的一个旧书摊买书,买了一本很破烂的日记《詹庆良日记》,他发现这本日记的文字很浅白、文笔很稚嫩,看起来是个上过私塾的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写的。王教授感兴趣的是这本日记所处的年代,日记里记录的是1949年正月到1950年二月这一年的事,而这一年正是中国处于历史转折点、非常微妙的时期。这本日记最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写的,它的主人生活在江西北部婺源的一个偏僻乡村。像这种日记,在中国历史上还不多见。这个日记应该是那个孩子在念私塾时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本日记记录的都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像什么“我开门看到了青山”、“桃花开了,梨花开了”、“天晴下雨”等等,还有什么“家里的米不太够,大家都去买米”、“家里的茶叶和纸张卖不了好价钱”,都是这些细细碎碎的事情。王振忠教授用了大概5、6万字,根据日记里提供的这些零散的东西把背后的历史风云和风土人情充分展示出来。
这本书我看过以后,感慨非常之深,就是当年这个小孩子的无意中的写作,为我们保留了那个年代我们不容易看到的场景,我们所看到的以帝王将相的历史居多,这种民间的人民的真实的想法我们无法得知,但正是这个有心的人,他写了这么一本日记,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材料。我希望咱们广大的中学生能有意地留下一部日记,你可以选择你人生比较有意义的一年,认认真真地做好这一年的日记,对你个人生命的成长,对丰富国家的历史,都是很有好处的。在美国,他们就很提倡写自传,那自传的根据是哪些呢,就是日记。
陈蕾:我经常写散文诗歌,但总感觉语言不够美,没有灵气,请问如何使自己的语言更加优美呢?
阎欣宁:不管散文诗歌,还是其他文学形式,语言功底是一切写作的基础。《水浒传》中很多语言至今仍在被拿来人们调侃。鲁智深上山当和尚的一段,他过了几天没有喝酒吃肉的日子后,抱怨说:“这些日子口里淡出个鸟来了!”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可以用很多句话,但是都没有这个生动,有生命力。有一天我的儿子在吃饭的时候说到:“这饭油大盐大,好吃!”我虽然没听过这话,但一下子就感觉这话就应该是猪八戒说的,果不其然。什么人说什么话,语言经过提炼,能生动地反映一个人物的特色。
设身处地 描写心理
钟同学:我通常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感觉很难,如何提高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技巧呢?
曾纪鑫:描写一个人的心理,首先要知道这个人会考虑什么。你可以把自己的角色忘掉,转换成你要描写的对象,站在他的位子思考。乔伊斯著名的小说《尤利西斯》就是一部以人的心理活动描写为主的作品,很值得借鉴。
像讲故事一样写文章
叶同学:我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常会在中间卡壳,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黄静芬:写文章之前,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到底想写什么,要充分构思。比如写一个人,你就可以想想他的外貌、性格和特点,可以选择性地细细地描写。另外,我们要学会以讲故事的方式写文章,这样写,通常就不会卡壳了!
曾鹭翔:我的文章语言比较华丽,也曾尝试写些诗歌,可是叙述故事我就觉得比较困难,请问如何解决?
黄静芬:我建议你学着说故事。有的人很容易就能绘声绘色地讲一些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你也可以尝试多和同学讲讲故事,讲完就记录下来,这种记录就特别传神,当然,还要注意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转换。
借用经验 丰富阅历
王珉:我也常常写诗歌散文,但感觉自己对诗歌才智枯竭,平时在挖掘铺垫的时候无方向可循,而且人生阅历浅,很难有深层的思考,如何改进?
颜非:这个同学说的问题,大家在刚刚开始写诗的时候通常都会遇到。我们能直接体会到的生活有限,就应该多思考,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获得间接经验,比如读书,还有与老师或其他人交流。对于间接获得的经验,要在内心多思考,丰富自己的思想,再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
刘同学:当老师给我们一个作文题,而这个是我没有经历过的事情,那我该怎么写好呢?
宋智明:我们要学会借用他人的经历,同时注意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比如写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那么爸爸有没有经历过呢?妈妈又有没有经历过呢?我们可以通过家人,通过社会完善自己的经历,然后再动手去写。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作文的训练不一定都是笔头上的,我们也要学会在心里训练。比如看到一个小小的场景,我们就可以在心里设想事情的进程。
寓真情于华彩
王同学:我的文章语言华丽,但老师说不够实在。我试着写得实在点,可感觉像白开水,没有味道。于是我又试着前半篇文章华丽地描写,后半部分朴实地描写,感觉又不连贯。请问如何结合华丽与朴实呢?
曾纪鑫:首先谈华丽词汇的积累,这可以靠背诵语文课本,同时还要记下课外阅读时遇到的好句子,以后就可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但是只有华丽语言而缺少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像一座外表很漂亮,但是里面没有装修的房子。写实在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通过想象。当代作家写历史小说,写的都是几百甚至上千年以前的故事,他们根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怎么办﹖这就靠想像,靠环境,靠背景。把自己融入当时的场景,调动自己的情感,看自己在当时会如何想,如何做。在华丽的词藻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像给这座房子装修,使其内外都好看!
精心观察 景亦有情
李扬扬:我十分喜欢写作,对议论,叙事等体裁都有足够的兴趣,一天写两三篇我都乐此不疲。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是我帮小兔子洗澡后,想帮它烘干,结果把它的毛烤焦了,写的时候我自己都觉得有趣。可是对写景写物兴趣不大,我想问如何培养对这类文章的兴趣?
宋智明:写作中不能单为写景而写景,而是要融情于景。中国讲究“天人合一”,作家描写景物是为了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是情景交融的典范,它的情节很简单,就是老人在海上的斗争,它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描写大海的变化多端,在这个环境下老人的活动才显得有意义。海明威还有另外一部作品,《永别了,武器》,结尾部分也是反复描写雨景。当男女主人公在战争中历经千辛万苦才聚在一起,女主人公却因为难产而死去。她临死前,外面一直在下雨。整个雨景和人物命运紧密结合,离开雨,情节就没有这么悲哀,离开这个情节,雨也变得普通。
黄静芬:我没有办法让你喜欢去写景物,但是我可以教你如何去写。比如写雨,你就可以搬个凳子坐着看雨,把你观察到的雨景写下来,这雨是大的还是小的,风是怎么刮的,雨线是直的,还是斜的,是砸下来的还是飘下来的等等。你还可以去看山,这山早上是什么样的,中午什么样,黄昏又是什么样的,都有不同。用你自己的语言把它如实下记下来,这是最基本的训练。但是山水是有感情的,你不能光写山水的家谱,你还要把它们的精神也写出来,比如这座山给你宁静的感觉,那座山很大气。
有感而发 无需拔高
蓝斯:我喜欢诗歌,也尝试写一些,但是老师觉得我的诗没有高度。可是我觉得写诗仅仅是为了表达当时的感受而已,为什么总要提升高度呢?
阎欣宁: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现在初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学生写作的自由有多大?小学生还比较单纯,也很听老师的话,写作自觉遵循老师提出的主题思想和模式,而初中生写作对自由的要求更高,要求冲破被束缚的能量也更大。现在的语文教学还是应试教育,在初级训练阶段,这种模式也算是必需的,因为你还是要考大学。而当你是为自己写作,而不是为分数而写作时,你的自由就无限大。这就好比孩子对压岁钱如何支配的自由是很有限的,年龄越低,你花钱的自由越小,你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盯住你,你怎么可能随便花钱。而当你开始挣工资,你就完全可以自由支配了。
(文字整理 黄碧梅 田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