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万水千山总是情

时间:2012/11/23 作者: 叶灵 热度: 74467

万水千山总是情

                       —谈中国诗词中的乡土情结

摘要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

         就是乡土情结。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流露在古典诗词中。这让我们得以切身体会到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以及它何以能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美不美,江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这应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理写照。从古到今,由此及彼,故乡情结都是中国人的一个重要思想特征,上至君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狐死必首丘,故乡安可忘”这是魏武帝曹操的思想;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准备次年封泰山,消息传出,并州的和尚道士及老人等一行人来洛阳上书,说太宗成就王业有赖于太原,希望太宗封泰山后,降临太原。太宗接见他们说“飞鸟过故乡,犹踟蹰徘徊;况朕于太原起义,遂定天下,复少小游观,诚所不忘……”(《旧唐书·太宗本纪》);周恩来成为国家领导人之后:“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转见《中国文化报》1997年7月22日)“鉴湖女侠”,浙江女杰秋瑾也;“越东女儿”,浙江子弟也。其间无一句不散发着强烈的地缘认同感和地缘自豪感。而如此例子举不胜举。

       来到赣州读书,总觉得这里的饮食不如家乡的,见到老乡便会情不自禁用方言交谈,心情甚好,这许是我的故乡情结吧。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没离开过家的人自是难以理解这份感情,而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很喜欢崔颢的一首诗《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我家住在南塘,你家住在哪里?听您的口音好像我们是同乡,所以停船相问。男子敦厚地答道:家住九江口,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中国历代思乡诗词不计其数,因为它最能打动中国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离骚》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张九龄 《望月怀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张谓《同王征君湘中有怀》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柳永《八声甘州》

        鸟近黄昏皆绕树,人当岁暮定思乡。

                —(清)崔岱齐《岁暮送戴衣闻还苕溪》

        中国是诗的国度,思乡诗便是数不胜数,中国人尤其是中国诗人更是感性。只要用心去读去品,便能感受到寓于那些诗中的浓浓乡情。乡土情结主要表现在思乡上,但又不仅仅是思乡。像周总理强烈的地缘认同感和地缘自豪感便不单单是这点。中国的乡土情结还表现在安土重迁、光耀门楣衣锦还乡、尊祖寻根,死后要叶落归根、保家卫国等思想上。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他带着江东八千子弟出来造反,结果无一生还,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毅然在乌江慷慨自刎。而“胜利者”的刘邦当了皇上,回到家乡,大摆筵席,宴请故人父老兄弟,狂歌酣舞,足足闹了十几天。“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就是刘邦当时的得意之作,载在诗史,流传至今。不管项羽刘邦谁胜谁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建功立业衣锦还乡。不只是他们,试问我们谁不想衣锦还乡,受人尊敬。立言立功思想对中国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清末诗人龚自珍仍说“青山青史两蹉跎”。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有生之伦,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鸟恋旧林,鱼思故渊,胡马依北风,狐死必首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有一种聊以慰情的迷信,还以为人在百年之后,阴间有个望乡台,好让死者的幽灵在月明之夜,登台望一望阳世的亲人。但这种缠绵的情致,并不能改变冷酷的现实(或因为战争、天灾人祸,或为了生计,或背负家人的希望,国家的安全振兴),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飘洋过海,谋生异域。然后思乡之情便又会滋生,这是不可避免的。虽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是总会感觉“月是故乡的明”。

         不可置否每个国家、民族的人都会有种乡土情结,但中国人的乡土情结却是根深蒂固的。何以如此?许响洪先生说这是中国的亲情文化导致的,亲情文化固有的主要特征是:

—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形态;

—家长管理、血缘维系的家族组织形式;

—天下一统,权威至上的意识形态;

—循规蹈矩、服从与安分的价值规范系统

                                                                                 —南海出版社 许响洪《九九归一·中国亲情文化》

        这些又将影响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远游求学,希望能入仕为官,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中国的经济模式,政治体制,传统思想以及教育体制一齐导致了中国人的乡土情结,也使中国多了些经典佳作。

       如今,“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会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消失。株守乡井,到老没见过轮船火车,或者魂丧域外,飘泊无归的现象,早该化为陈迹。我们应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还有足以自豪的祖国,屹立于现代世界文明之林。 ”柯灵先生道出了我的心声,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团结一致,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