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1日莫言先生获得“诺奖”到今天,各种媒体都在“狂轰乱炸”着“不多言”的莫言先生!不同层级的媒体访谈,已经让先生倍感疲惫!看来,近期先生要想消停,只有等从瑞典领奖回来以后了——而且很难说“莫言热”会在短期消散!
作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勤奋笔耕而首获“诺奖”的莫言先生,自“出名”以来,就一直不被“学院派”所接纳,主流媒体也鲜见对他有过中肯、直面的评价!充斥于耳的讨伐远远多于善意的文学批评!且不说他作品的内涵是如何的丰富而富有民族性,就其小说的标题和行诸于笔端的文字,就让那些死抱“正统”的“大家”倍感“汗颜”!犹如刚刚来到上海滩的吴老太爷,一看见歌女那雪白的大腿就“晕”了过去式的!——《丰乳肥臀》,多么刺激感官的字眼啊!只有对先生口诛笔伐,致其于死地才倍感后快!当《红高粱》被张艺谋排成电影,于1988年获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大奖至今,否定莫言先生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过!可是,这又应了那句“时髦”的话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假如莫言先生顶不住来自社会的各种压力,或辍笔经商,或致仕为官,那么,不仅没有了具有浓郁“高密”特色的系列小说的诞生,更不会有“诺奖”之花环,戴之于先生项上!先生获奖,乃中国真正文人之幸事!
收听或收看了一些媒体对莫言先生的访谈,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一,先生没有飘飘然,二,先生很惶恐,三,先生十分的谦逊!没有飘飘然,就是在先生看来,“诺奖”就是一个奖项,不必把它看得太重,否则,就失去了创作的动力;惶恐,就是面对不同媒体刨根问底的“采访”,不知如何应对!——因为“莫言”是自己所遵循的人生准则;谦逊,表明在中国,有很大一个作家群,他们的作品,都有冲击“诺奖”的实力,自己获奖,只是“运气”好于他人而已!先生的这些话语,看似平常,实乃折射出一个真正的中国文化人所具备的文人品质!在中国,“作家”如过江之鲫,自改革开放至今,那些“名家”,还有几人在笔耕,又有几人有超越自我的力作问世?在事事都讲“经济效益”的今天,我们的许多“大家”,已经很少有佳作奉献给读者了,反而蜕变为“文学青年”的“导师”,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坛的悲哀!
莫言先生获奖,全球华人都为之高兴!“莫言效应”,也将辐射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幸事;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喜事;对于莫言先生来说,就不一定完全是好事!面对媒体诸多的“采访”、“访谈”,别的不说,对先生的时间、精力,都是一个很难用“标准”去衡量的“得失”!我们的媒体,如果是真正关心、爱护莫言先生,就没有必要再去“炒现饭”了,给先生多留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先生有充沛的精力,去创作更佳的作品!我觉得,当一句话说了多次之后,就是废话了!先生不得不说的话,可以说;重复说某句话、某件事,完全没有必要!我们的媒体,只有舍弃娱乐大众的“得”,莫言先生才有可能静下心来写!真不愿看到,莫言先生成为第二个海明威、川端康成!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