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情感小站 男生女生 毕业情结 爱情方舟 人物言论 教师文艺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笔触-7关于人体写生的注意事项

时间:2012/9/6 作者: 羽灿 热度: 335288

    周二下午的最后一节文化课是英语,下课前,董晓曼已经让大家进入自习状态。两个画室室长立伟和凌钢已经先去了专业课楼帮助美术老师做课前准备工作。此时,同学们的心多数已经跑到未来四天的绘画中。大家都知道高三上学期的专业课教学计划是:十月,人体素描;十一月,山西写生采风;十二月,油画创作;一月,画展。对余晖、立伟、凌钢来说都是又好玩又刺激的课。
    在班里,立伟的画画水平是数得上的,他任一画室的室长。与之竞争的还有一个是二画室室长凌钢。他俩能把关系混成既竞争又是哥们儿实在不宜。
    这凌钢是属于画画世家,从小就在北京市少年宫学美术班,绝对地童子功。凌钢的父母都是老北京艺术学院(后改名北京师范学院)毕业的,师从吴冠中。因此,从小凌钢就受到国画,西画双重熏陶。从小学到初中多次获得市、全国青少年绘画奖,什么《东方少年》《星星火炬报》上都刊登过他的作品。读附中前又开始学习画连环画,高一时居然在《连环画报》上发表,并震惊全校。
    那会儿余晖向凌钢要了一本有他作品的《连环画报》,回家反复揣摩。结果是服了!余晖发表的是一套四十幅图的连环画。用水粉插图的绘画手法,讲了一个抗战时日本孤儿被中国农民抚养的故事,取名叫《红棉袄》。余晖还打听出画这样的一套连环画,稿费高达800块。咂舌地赞叹:绝对的名利双收!由此,更加佩服这个二画室的室长。
    立伟则另有怀疑:“我要是有这样的爹妈,一样能靠画连环画赚钱。”
    余晖听出点端疑:“你的意思是说,不是凌钢他画的?”
    “我可没这么说,看手法的确像他平时速写本里的画风,但你能说他爹妈没帮忙吗?”
    余晖觉得有点道理。但那《红棉袄》毕竟是在《连环画报》上,与《噶达梅林》一并出版,那可是全国发行的最火的杂志了。余晖指着作者凌钢旁的注明——中央美院附中高一一班:“你看,把咱班也登上去了!”
    立伟说“算丫有集体荣耀概念。”
    高二时立伟经常找凌钢切磋连环画绘画技艺。凌钢不保守,立伟够聪明,很快立伟就在凌钢的帮助下画了一套版画风格的连环画故事《紫禁城 锦衣卫》。投稿虽然没被发表,但其中几幅被学校拿去参加中日青少年友谊绘画大赛,得了个银奖。
    当表彰信贴在布告栏里时立伟还真拿回一枚用锦缎盒包装的银牌牌。一面是中日文,一面是英文。立伟拿给余晖,让他翻译英文部分。余晖看了一眼说:“和正面中文基本一样”
    立伟捏起银牌,模仿电影里吹银元大洋的模样,吹了下。
    嗡……地一声,立伟听着咧了嘴。“虽然没凯吃(现金),但也算是银子……”余晖说:“你该给凌钢看看,毕竟是人家帮的忙”立伟也不鸡索,合上锦盒直奔二画室甩出话儿“没错,这军功章有我的一半,还有人家凌钢一半呢!”

    立伟和凌钢回到教室时下课铃还没响。两人拿了几张通知,问董晓曼能发吗?董晓曼接过来看了一眼,是张《专业课须知》反正马上就下课了,就点头准许。
    《专业课须知》是嘱咐接下来的美术专业课注意事项,由于画画要带的东西多而繁杂。专业老师每次要发张这样的纸条来提醒大家。顺便将一周四天的绘画课内容重点写在纸面。
    《专业课须知》
    人体素描——
    两课时日一张,共两张。
    材料要求——
    使用对开画板、画架;
    自带HB-2B铅笔、橡皮;
    统一领发对开素描画纸;
    教学要求:
    全身构图,注意男女结构特殊性,并追求皮肤质感;
    纪律要求:
    男生不得穿短裤和运动秋裤;
    严禁乱串画室。

    余晖和董晓蔓的几次见面基本都是在景山公园里。那种偷偷地感觉,让他感到亲近和兴奋。
    在故宫后门,董晓曼拿过余晖手里的《专业课须知》不解地问:“为什么,要男生不得穿短裤和运动秋裤?”
    余晖坏笑不答……
    “说嘛……”董晓曼摇着余晖的胳膊做撒娇状,余晖享受着得意之情。
    “不说,算了!不听了!”见软的不行,董晓曼来硬的。其实她也喜欢和余晖撒娇耍赖的感觉,以前这招都使给弟弟董晓毅。但上大学后,已经很久没和长大的弟弟使这些招数伎俩了。
    没想到余晖还真吃这一套,接了招儿 “我说了,怕你骂我。”
    “啊?”余晖的话董晓曼更激起兴趣。
    余晖老实交待:“我们是第一次画人体,我听学长们说高三的人体课是全裸,他们说……他们说第一此见全裸的女模特,男生的那儿……会……会硬的。所以……”
    余晖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董晓曼的反映。董晓曼忽然听明白了,红了脸低头说:“讨厌!知道了。”
    董晓曼从余晖那里知道了很多关于他们这个艺术学校的特殊性。什么男女比例失调,文化课专业课失调……包括为什么一个不到30人的班,竟然有三个“班长”?余晖很愿意讲解这些因为所以。
    “我们不但有三个班长,还有独立的三个教室呢!文化课大教室,就是咱们上英语、语文、政治课的地方。而对面画室楼,是画画的地方。画画嘛会占地方的,我们是十五个人一个教室还很挤呢。下回我带你去参观下。”
    “才不用呢,我自己能去。”
    “你也不能随便去!画室楼是不让随便乱串的,一是里面东西多,二是很多课是非艺术专业不公开的,比如——人体”
    董晓曼听到“人体”时,吐了吐舌头。

    借聊天,董晓曼了解到很多学校的情况。比如说学校有个乐队,在市里拿过奖。第一批队员给乐队起名叫“野百合”后来大家一直沿用这个名字。能加入乐队的同学都有乐器上的一技之长。要演奏贝斯,电吉它和架子鼓。立伟已经从后备混到了主唱。每天放学,都能听到他扯着喇叭嗓在喊:“我走过你身旁……姑娘!”声音大时一定是边上有女生崇拜地观摩。
    董晓曼说:“大学生也没你们能折腾,你们就是学习上太不上心了,要是学英语也能搞个课外小组多好?”余晖摇头说:“没戏,以前英语杜老师高过一个课外组,我参加了,但一共也没几个人报名,你琢磨琢磨,谁想下了课还学习啊?”他把“还”字加重了长音。
    “也是,学英语有时候是很枯燥。没办法让大家感兴趣。”
    董晓曼从书包里掏出随身听还给余晖。“明天你们又该画画了,其实你们可以一边听英语一边画画。”
    “别逗了,那才真是一心二用。画画听音乐一是放松,再者能找感觉,画画是要感觉的。这个你不懂。”
    “哎呦喂,我还不懂了?谁小时候跑我那让我给他录课文?录单词?”
    “姐,我错了!您懂,您最懂了!什么你不知道啊?”余晖嘴上喊姐,心里却在想:你懂什么呀?你知道我现在最想做什么吗?我最想……不,不能再往下想了!
    随身听里被余晖塞进邓丽君的磁带《南海姑娘》,那是他们俩买机器后一同挑选的。余晖摘了一个耳机塞进董晓曼耳朵里。耳机线将两人的脑袋拉得很近,余晖历时嗅到从女孩儿身上散发出的香味儿,那味道令他神驰。他用眼睛盯着女孩的脖子,一丝绯红挂上董晓曼脸颊。
    余晖想不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这个姐姐有好感的,是从她给她弟弟接尿?还是给自己补习英语?反正随着长大,他越来越喜欢去董晓曼家,而目的已经不是找她弟弟了。那时候,每当余晖从学校回来,看见她一楼窗户里透出温暖地灯光,他就能感觉到灯光下董晓曼的存在。
    有时候余晖也会坐在那灯光里,和董晓曼一起听《邓丽君》的日语歌曲。虽然很多歌词是日语,但那纯情的、至性的、温馨的歌声,与他们每个人的内心发生着美妙共振。董晓曼听得沉醉而专注,一手拄着写字台托着腮,一只手在纸上随意写画着。在朦胧的台灯下,思绪独自随着旋律在富士山和东京港之间飘舞。余晖尝试着也跟着她去飘……也就从那时起,余晖明白了音乐是什么,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听邓丽君,惊叹世间怎么会蕴藏了如此动人心醉的天籁之音?
    那时候,社会上还曾批判过邓丽君,说是资产阶级的迷迷之音。而听歌的人都会染上黄色的非份歹心。他问董晓曼:“你不怕染毒吗?”董晓曼说:“多经典,这么好听的歌怎么会有毒?”后来余晖觉得自己定力不够,一定是染毒了。因为每当到董晓曼家,自己就心猿意马。在董晓曼面前会天南地北地胡喷。
    直到有一年的夏天,余晖扒在董晓曼的窗户看见女孩几乎赤裸着躺在床上。那一刻,他的眼睛停在雪白的文胸前定格,一条浴巾虽然搭在胯间,但裸露的部分足以令一少年深度中毒。
    就如同此刻,两人如此进距离的呼吸,足以能听到对方的心跳。
    董晓曼淡定地摘下那一只耳机说:“这样听没效果,你怎么挑了一盘这么老的歌?”余晖说:“因为经典!所以好听。是你说的。”
    “我说的?……没有吧,不过的确是很经典!真的好听。”董晓曼不记得自己还曾经对余晖说过这样的话。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246938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