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哈萨克的脊梁,大概非阿拜①莫属。
阿拜,19世纪哈萨克伟大的诗人思想家,他的诗作影响了一代人,他的思想。仍然在受到瞩目。对于我,谈阿拜也许还太早,但看了《阿拜之路》,我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阿拜就仿佛一盏远方的明灯,等待着我,召唤着我。
《阿拜之路》是另外一位大文豪木合塔尔为阿拜所做的传记,记录了阿拜的一生。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阿拜之路》却让我渐渐明白了“阿拜精神”,找到了属于哈萨克的脊梁。也许阿拜的思想与他忧民的感情,会让人认为他出生贫寒,身经穷酸生活,其实不然,这也许就是他的伟大之处。出生于名门望族,他的父亲库南拜是部落之首,拥有大地主的社会地位。但这样的生长环境,并没有让他变得娇奢,而是有了更多接触知识的机会。然而他的父亲,却是能那样的冷酷自私,有是很难想象,阿拜竟是他的儿子。这样的父亲,并没有让阿拜盲目敬佩,却使得阿拜更多更清楚的看到剥削阶级的无耻与下层人民的贫苦。他始终是清醒的,无论对于自己命运的掌握,还是对于是非的判断,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在无辜者被伤害时,他敢于批评;在亲友为利益厮杀分裂时,他敢于与邪恶较量;在父亲背离人道时,他敢于违父命而挽救仁义;在正义与亲情相对立时,他敢于选择正义。这就是阿拜,这就是阿拜的精神。他用自己的原则谱写了一曲曲正义的力量之歌。他是诗人,他更是为挽救自己民族而身的勇士。是他的诗语,一次次激励着贫苦人民的心,让他们看得清未来的景象。
19世纪末期的哈萨克,生存在沙俄的压迫,地主的剥削与无知的考验之下,然而这个古老的民族,却始终麻木于这样的生活。他们不懂得觉醒,就如清朝末年的中国人一样。这一切阿拜看在眼里,他的诗作无时无刻不在担忧民族的未来。他立志要改变这一现状,他积极接受流行于俄国社会进步的民主主义思,在诗歌创作中无情揭露和鞭挞封建宗法制的黑暗愚昧,热切呼吁哈萨克人民尽快觉醒,早日跻 身世界先进民族之列。他向自己的民族宣誓:为了做哈萨克的一名卫士,是哈萨克成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学会自己不懂得东西,加入先进名族的行列(《箴言录》)。
阿拜的担忧与拯救民族的心,并不是说说而已。在汲取了阿萨克民间文学的养分的基础上,有主动学习俄文,接受来自东方古典文学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以他特有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态度,在唤醒民族,拯救民族的道路上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深切的明白,诗歌对于人的塑造,他想用诗歌为药,来医治深受封建制度残害的哈萨克民族,去唤醒麻木不仁的哈萨克人。这与鲁迅先生颇有几分相似。
常年的草原生活成为阿拜诗歌最美的来源,也使得他的进步思想有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他的诗中常提到训鹰手,猎鹰,草原,太阳,星星。作为游牧民族的后代,他深爱这片热土,他也尊重从古沿袭的游牧文化,这使他的诗歌意境是那么美妙,然而他更重视科学,他知道古老哈萨克民族刚毅的灵魂和坚韧的性格中,缺少了一份前进的动力。他指出哈萨克之所以不能闪耀于众多民族之中的原因:我们哈萨克不能兴旺的原因,一是沾沾自喜,一是安于现状(《箴言·23》)。这就如鲁迅用锋利的笔触直抵中国人的软肋的勇气不谋而和。阿拜的精神,正以这样的姿态推动着哈萨克人历史的脚步坚定前行。
鲁迅先生曾在《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又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想阿拜就是哈萨克的脊梁,他身居上流社会,却总为劳动人民着想,他在正义与利益的抉择中,从来没有什么能挡住他为正义效劳的步伐,哪怕是亲情。他的一生都在用他充满力量的笔尖书写着一卷卷为民族而作的诗歌,这样的哈萨克人,有怎么不称他为“哈萨克的脊梁”。
注:阿拜·库南拜(1845-1904),是哈萨克伟大的诗人,思想家,民主主义者。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奠定人,他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开辟了哈萨克文学的新纪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