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海天散文 似水年华 心灵感悟 天涯旅人 睹物思人 文化苦旅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岁月如歌

时间:2006/1/1 作者: 杨铮 热度: 74022
岁月如歌
  文 / 杨铮
    岁月有痕,岁月如歌。 
  不知为什么,我向来不喜欢照相。其实,我长的不赖。大抵还算周正。可最近,当我无意的翻开了一个发了黄的影集,看见几张同样发了黄的黑白照片时,我感觉,我错了。错了。甚至是后悔。我突然明白了,当初情愿不情愿,有意或无意的照了相,如今成宝贵的记忆。每个照片里,都分明的写着动人的故事。而那故事早已经凝固在那个特定的时空里。无比鲜活的人,无比可歌的事,无言的停留在照片上。每个人都真诚的看着你,象是在说:“你还曾记得我吗?是的,是我啊。” 
   那是一张六寸的集体合影,“第八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时光的隧道里,闪烁着无数的晶亮的星,走进公元1968年10月的时空隧道,快乐的青年们,正上演着狂热与崇拜。“史无前列”让所有的热血青年不知所措的加入了“革命”的浪潮。所有的才华,所有的激情,所有的追逐,都变成了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三忠于、四无限”。时代几乎是爆炸式的诞生了天才的词曲作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是“红太阳”的旋律。人们真的喜欢听,也更喜欢唱,那歌词确实饱含着深情,那曲调明快、抒情、热烈,激动着人们的心弦。“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的光辉。。。”“北京的金山上。。。”“向着北京致敬。。。”。大街小巷,学校工厂,所有的地方,都成了大舞台,所有的人都变成了舞蹈家。“忠字舞”随处翩然可见。是的,不可否认,人们的热爱来自对毛主席的爱,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这一点没有错,历史作证,中国人会永远铭记毛主席的伟大与不朽。噢,那是个狂热的岁月,是个如歌的岁。 
   照片上最前排,是宣传队的乐队成员,在当时,那是个让人好羡慕的上档次的乐队了。手风琴,扬琴,月琴,大低音胡琴,板胡,京胡,二胡,组笛,新疆手鼓。。。真的想不到,三十年过去了,照片依然清晰。我凝视着,端详着每一个熟悉的面孔。 
   是的,那个长的黑廋的是我们的老师,是宣传队里唯一的老师,“同一战壕里的战友”他姓陈,我们都很尊敬他,而后来,当我辗转当了中学教师的时候,居然成为了我的同事,他是一位出色的体育教师,我们有很深的特殊的感情。他半懂不懂的会几样乐器,在当时算是个高手了。他能演奏扬琴,二胡。我还记得他很喜欢演奏“广东音乐”。如“旱天雷”“雨打芭蕉”“良宵”和“二泉映月”等。我喜欢听“良宵”,就经常的请他演奏,他从不推辞,也因此,我便也很是喜欢“广东音乐”的细腻委婉的旋律。可不幸的是他已经早早的离开了我们,听到他的不幸,我很悲痛。于是,当天我从墙上摘下久违的二胡,动情的演奏了一首“江河水”,那是他最喜欢听我演奏的一首极其悲痛的曲子,他曾经给我提了很多的改进的意见,我没有忘记。 
   我的眼睛停留在那个手里抱着大低音胡琴的同学,我们都叫他“李福孩儿”其实他的年龄和我一样大,可就是很天真顽皮。大低音胡琴总是当“配角”,可好的曲子都少不了它,他的配角当的很出色,气氛烘托的很棒,红红的脸,小小的嘴唇,很讨人喜欢。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我一直不晓得他的发展。直到二十多年后,她的爱人领着孩子来找我,(当时我在当市内一所中学的校长)并悲痛的告诉我,我的同学已经在一年前病故。临终时,嘱咐爱人找我帮忙,一定好好的教育孩子上学读书。他是个很优秀的电工技师,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我听了万分的痛惜。想起我们在宣传队的一幕幕,心里很是难过。我便一口答应。让她放心,让我的同学安心。我能做的都进了最大的努力。当然也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我很想说的,是我的好友,志服。那个手里拿着二胡的同学。他长我几岁,很是有个大哥的风度,二胡拉的不错,人又很和善,我们从来没有间断过友情联络。他对我一往情深,总是非常的惦念我,我的每一步的成长都使他万分的高兴,都要特意的从乡下赶来向我祝贺。让我感激涕零。在宣传队的时候,他总是谦恭的向别人讨教,经常的自己练习,精心的校对每一个曲子,务必精益求精。让我感觉到了少有的实在。最近几年里,他的身体很不好。得了糖尿病,很是羸弱。可就是这样,他还是忘不了每年要专程的来我家里,要送些山珍野蔌,或者是粘馍馍,说是我们平素是难得吃到。其实不值钱,不过是让我们尝一尝罢了。我是理解的,我知道,他主要是来看看我,看看我们的家。今年五月份,他给我打了电话,说不日就到我家来,说一定要我和他来个二胡齐奏,“北京有个金太阳”。并且告诉我,他最近买了一把旧二胡,很是有味道,要我看一看,音色如何。我听了着实的高兴,真的,我已经有多年没有上心的演奏过二胡了。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工作的缘故。可他却对二胡情有独衷,真是让我无比的钦佩。那天,他真的来了。我在楼上老远的看见他背着那把宝贝的二胡,朝我家兴冲冲的走来。我们足足的玩了一天,我用钢琴为他伴奏,用京胡和他扮角色演奏京剧。总之,快乐着快乐,我们感觉又回到了从前。 
   噢。后面的有三排,那当然就是演员的全部阵容了。 
   照片上所有的人都乐的了不得,那当然。我想起来了,那是我们在全县汇演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大家的心血没有白费。自然是乐其乐了。我的好友奉尧比较的得意,他是我们队的大“导演”,很是有些创编的天才,那个岁月里,颂扬是主旋律,所有的创意都是围绕着表达人们对毛主席的无限的热爱和感激。他创编的舞蹈极具民族特色,朝鲜族,藏族,新疆维吾尔族。。。。他都可以熟练的掌握其舞蹈的语汇和其精髓,贴切的,自然的,把歌曲的情境表现出来。我还记得那个由“不敬青稞酒啊,不打酥油茶啊,也不献哈达!唱上一支心中的歌儿,献给亲人金珠玛!”创编的舞蹈。男女两列从两边晃晃悠悠的上场,给全场的观众特别的认象,立刻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奉尧是我的挚友,三十多年了,我们一直亲密的交往,无话不谈,我们也经常的回忆那段岁月,便要唱上几句,心里年轻了许多。还有张翠,照片上,要属她乐的最厉害了,我想起了她的格外脆亮的嗓音,在当时,是无与伦比的。她会唱好多的歌儿,尤其能唱像样的评剧,是宣传队里的“角”了。领唱,独唱都是她的事儿。我最欣赏他唱的“雪山顶上”,我想,即便是和彭丽媛相比,也并不逊色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她的嗓子坏了,当我们同学会的时候,她不再唱了,可她唱那首“雪山顶上”时的魅力依然在大家的记忆中跳动。噢,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叫绍艳的女同学了。那个特别活泼的,滑稽的,“假小子”。她总是在休息的时候耍“活宝”,直逗的大伙肚皮疼了才算完事。她喜欢扮演老头,带上假胡子,弯腰驼背的。我们都非常的喜欢她,不仅如此,她是个很善良的人,热情的人,她是“坤”的好友,后来“坤”成了我的爱人。我老是忘不了她的戏剧化的参与。坤,也是宣传队的成员,她不爱说话,很有涵养,没有事的时候喜欢打毛衣,手套,或是用钩针织些装饰品,手艺确实很棒,她喜欢跳舞,舞姿极其优美,天生的红红的脸,好长的睫毛,闪动着双眼,很是魅人。两条又黑有长的大辫子,在身后荡来荡去的,很是洒脱妩媚。后来曾有人逗我说,一定是你们在宣传队就搞上了。我是无法辩白了。其实,那个岁月里,我们很是封建,算起来一共说过两次话,而且有一次乃狭路相逢,不得不问候几句的。用小品里的话说:缘分啊,缘分了。是的,现在看。坤,当初确实是出众美丽,而现在仍然是满年轻,风韵尤存,不减当年了,呵呵。 
   好棒的宣传队啊!在方圆左右的很是有名气的。有相当一段的时间里,我们的演出排的很满,前来邀请的确实不少,每每激动着我的心弦。往往是台上演,台下唱,好个火爆的场面啊!那时,我们风华正茂,热血沸腾,青春勃发,激情涌动。感觉青春无悔。是的,现在我们都明白,“史无前列”给我们的国家,乃至民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可以说是灾难。然而,要说最悲哀的,那算是我们的“老三届”了。我们那时正年轻,有的,只是火热的心,忠诚的心。我们在燃烧自己,青春在那个岁月里凝固了。可,我们想起来要问,代表一个时代悲剧的“伤痕文学”告诉了我们什么?时代回答了我们什么?当我们走进具有象征情调的“老三届”和“青年点”饭店时,看到黄色的背包,红色的语录本袋。。。。我们没有更多的谈起不幸和痛苦。而是,激动的描述那个岁月的那份纯洁的感情,真实的经历,也会齐声的唱起“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你的光辉思想永远指航程。。。。” 
   照片上的笑脸,永远的停留在那个时代,那个让我们陶醉的时刻,为了抹不去的记忆,我自己录制了一盘“红太阳专集”可以播放三个小时,一九九六年的五一节,我自己在家里足足的唱了两天,录了两天,我心满意足了。当同学聚会时,我会放给同学们听。大家边听边唱,至午夜都不愿离去。 
   噢,照片记录了岁月,岁月如歌。不是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