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言情小说 玄幻推理 武侠小说 恐怖小说 成人文学 侦查小说 其他连载 小小说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鲁迅小说的讽刺特色(二)

时间:2012/4/7 作者: 梅开沃土 热度: 70201
  正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以一篇《狂人日记》小说揭露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封建统治者以仁义道德“吃人”的历史,小说以一个狂人的自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而后鲁迅先生陆续写了《孔乙己》、《药》、《祝福》、《明天》等小说,揭露封建制度,封建迷信对人们群众的毒害,向黑暗的旧社会发出了“呐喊”。揭露和批判所达到的深度及其现代意识,在当时以“鸳鸯蝴蝶派”和“封建复古思潮”盛行的文界炸响一声振聋发聩的春雷,以崭新的形式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以其独特的艺术和深刻的思想开创了他批判现实、改良人生的文学讽刺生涯,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
  
  鲁迅先生孩提时代就阅读了保姆长妈妈买的《山海经》,从远房的叔祖学读《鉴略》,少年时代在“三味书屋”接受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熏陶。绍兴自古以来是中国文化的发达之地,故乡历代多少爱国志士、学者文人的著作和有关文献激励少年鲁迅求知好学,初步奠定了鲁迅先生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后来在南京求学,鲁迅又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孔融“讥嘲笔调”,祢衡“以气为主”等魏晋文章的慷慨之风,对鲁迅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内心独白和《长明灯》中坚决要吹熄庙里自梁武帝点起的灯的“疯子”,既可见鲁迅的老师革命家章太炎的身影,也显见出“师心”的阮籍和“使气”嵇康愤世嫉俗反封建、反礼教、反王道的精神;《在酒楼上》中吕纬甫、《孤独者》中魏连殳,他们的身上拥有魏晋贤士相类似的孤傲不逊。鲁迅先后又辑校了《嵇康传》、《后汉书》等,后在北京潜心研究了中国古代小说,辑有《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等诸多古书,作《中国小说史略》。可以说,鲁迅先生已经透彻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用挑选的“拿来主义”批判、继承,从中国古代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养料,并发展了古代文化积极入世的战斗精神,以笔投枪直击封建社会腐朽的心脏。
  
  中国古代小说中寓讥讽者,魏晋已有,但很少,真正具讽喻意义的应该从明代后期的《西游记》开始,清代逐步成熟。但明末清初小说的讽刺意义并不深刻,没有蕴藉之深的讽刺作品,近代谴责小说虽有讽刺但属于谩骂之流,并且意义也不深刻。只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抨击科举制度,揭露封建社会政治腐败黑暗、道德的堕落腐朽,反思传统文化的意义成了讽刺小说的抗顶之作,深得鲁迅先生的欣赏。“故凡所有叙述,皆能在纸上见其声态,……在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1]”“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2]作家并不直接表露看法,通过人物的言行自然暴露丑态,通过喜剧性的人物形象揭露悲剧性的社会本质,鲁迅先生概之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3]。“戚而能谐”自然是指在笑声中浸入了忧愤,“婉而多讽”是指讽刺的意义蕴涵在真实客观的描写中。“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的─—写出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讽刺’是真实的,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事情。[4]”这也正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称赞的《儒林外史》是“秉持公心”、“公心讽世”[5]。这一点鲁迅自己也做到了,他继承并发扬了《儒林外史》写实的白描,语婉而不过甚其辞,但冷隽的叙述中却勾画出被讽刺人物的丑陋灵魂和社会弊端。
  
  《补天》里的女娲辛勤创造,炼石补天,女娲死后,她的嫡派在她的肚皮子上扎了寨并在旗上写下了“女娲氏之肠”,这里没有写下一个贬词,却把一群猥琐丑恶反动者的本质刻画出来了。《长明灯》里的四爷想占有“疯”侄子的房屋,却不露声色以过继自己孙子的借口说:“别人的儿子,可以白要的么?”贪财的心理自然勾描出来了。《肥皂》中四铭和《高老夫子》里高尔础这两个人物,对他们的讽刺也是通过他们自身行动的描写撕破了他们道貌岸然的外表,用勾灵魂的方法把他们“假道学,真流氓”的本质一针见血、毫不客气地揭露出来。来看作为封建复古派代表的四铭,反对新文化,反对学生自由,主张严办;在家里实行封建家长制度,俨然一位“尊长”。但是由见到讨饭的孝女,听两个无赖的话之后就无法摆脱淫邪的欲念,而后反复联想街头两个无赖的话,回家和太太讲了一遍,饭桌上借题发挥又一次讲到了“孝女”,被自己的太太揭穿他没有好心思后,他说“那话是光棍说的。”光棍无赖的话竟然让他如此念念不忘,当何道统、卜薇园来访,四铭再一次讲到了孝女和无赖的话,恰恰暴露了这位封建卫道士卑劣、肮脏的灵魂;同时光棍无赖的话也立即引起了这两位同事的心里共鸣。这一块肥皂洗去了“正人君子”道貌岸然的伪装,揭露出封建复古派肮脏卑劣的心理实质。而《高老夫子》中的高干亭整天和一群打牌、喝酒、跟女人的无赖瞎混;胡诌了一篇文章发表后就成了“名学者”,因骤慕俄国文豪高尔基将名字改为“高尔础”,他好像并不知道高尔基不姓高;抱着看女生的目的当了贤良女中的历史教员,而他的历史知识仅仅是从《三国演义》一类小说上看来的。小说通过高干亭备课、上课、打牌三幅画面暴露了这个不学无术、流氓本性的小丑。此外鲁迅先生还用了心理描写、喜剧性的矛盾暴露人物的灵魂。高干亭备课的功夫全在照镜子,总想到小时候爬树跌破的瘢痕,上课时给女生看到会看不起;他心里想上课应该威严,教科书要读得慢,看学生要大方;上课却落荒而逃,竟然撞在树枝上了;然而牌场上他应付自如,面前筹码渐渐增加……几下对照,高老夫子下流、丑恶的灵魂就勾描出来了。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描写却达到了“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6]”之功效。
  
  鲁迅先生还擅于从人物的衣着、神态、个性语言和环境烘托来加深讽刺的主题。赵七爷那件轻易不穿的竹布长衫,是他幸灾乐祸、阴险毒辣内心的外露,恐吓七斤的话语和放下又盘起的辫子,表明他遗老顽固又心虚内荏;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论调,是她落后保守、思想僵化不能正确判断的结果;而孔乙已到死都不肯脱下的那象征文人身份的脏旧长衫,记录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下的一个可怜又可悲的旧文人的末世命运,“多乎哉,不多也”,是他迂腐、无可救药的内心独白;啊Q的“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儿子打老子”是他健忘、妄自尊大的精神写照;赵太爷和啊Q签订的条约,是地主阶级欺压贫农贪婪本性的证明;七大人玩“屁塞”,是他腐败、品格低下的对应;祥林嫂瘦消不堪的脸黄中带黑,仿佛木刻似的,还有她手拄着那根下端开裂的竹竿,印证了封建礼教留给她的苦楚和迫害……鲁迅先生挑选生活中真实的细节以简练的笔墨,暗示出极强烈的讽刺效果。
  
  不仅如此,环境烘托讽刺的主题在鲁迅小说中也并不少见。《示众》没有完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只通过狗拖着舌头,乌鸦张着嘴喘气的一个盛夏一场围观示众的场面描写,以象征的意义讽刺了中国人充当“游戏看客”的劣根。《幸福的家庭》里的那个写作者身处在战乱时期,生活困顿,妻子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烦恼,孩子哭闹,但他却不面对现实,为了捞几文稿费,而是采取幻想的方式虚构出高雅的“幸福的家庭”,然而现实战乱的环境对他的空想来说就是最大的讽刺。如果说鲁迅先生用了轻松诙谐的笔调对那个写作者给予委婉的嘲讽,那么用在《明天》和《祝福》里的则是沉重的悲调了。单四嫂子在确乎她的宝儿死了后,只是感到屋子太静了,作品用了一节文字描写屋子太静、太空,却压着她喘气不得。这里的“静”分明就是旁观者的冷漠和不关心。“她是个粗笨的女人,想不出什么。[7]”那在这“静”的暗夜里单四嫂子还怎样生活?作品没交代下去,但我们却在《祝福》里找到了答案。天性善良,一生勤劳的祥林嫂经历了单四嫂子亡夫失子的痛,又受尽了人间的压迫和摧残,最终在鲁四爷家的“祝福”和鲁镇连绵不断的爆竹声中饿死街头了。祥林嫂惨死在鲁镇年夜一片祝福声中是对封建社会最透彻的揭露、对封建礼教最尖锐、最有力的控诉……
  
  将讽刺的意义蕴藉在真实客观的描写中,面向广阔的社会和人生,深刻反思传统文化,使鲁迅小说的讽刺取得了比吴敬梓《儒林外史》更高的成就。这是他对中国文化透辟的结果,也和他吸收、借鉴古代文化的精髓是分不开的。
  
  绍兴历来也是中国戏曲最为发达的地方,不仅艺术水平很高,而且也有不少具有反抗精神的剧目,少年鲁迅不仅爱看,还上台串演过“义勇鬼”。戏曲舞台“插科打诨”的“二丑”艺术,在后来的《故事新编》中被鲁迅发展成了“油滑”穿插在古今交融的故事之中,成了这八篇小说最具讽刺的特色。戏曲传统“二花脸”艺术在舞台上穿插一些笑料,起到讽刺、烘托气氛的作用,把它应用到小说的领域,实在是鲁迅先生的独创。《故事新编》中的故事是古已有之,鲁迅先生只是“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8]”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和现实主义结合的手法,稍以漫画式的夸张,穿插了“油滑”的喜剧性对比人物,籍以对现实世界的讽刺和鞭挞。《补天》中女娲正待点火补天,穿插了古衣冠含泪的小丈夫说:“裸裎淫佚,失德蔑礼败度。……”讽刺了封建卫道士的虚伪和龌龊;《理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忙于治水,文化山上的学者悠闲自在,诽谤禹、甚至说禹是条虫;洪水荒灾连年,考察大员们忙于观光,说灾情并不重,粮食也不缺,而且还有维他命和饮料补充;这种古今交融的“油滑”把现实社会中那些不关心人民疾苦,荒淫无耻的官僚阶层作了无情的批判,同时也讽刺了一些文人学者滑稽无聊和乡民的愚昧、奴性,进一步从正面歌颂了禹的实干精神。而《奔月》里的羿和禹一样是个勇敢的英雄,但他身边却有逢蒙这样的小人,穿插逢蒙这个小人,鞭挞了生活中那些冒充“英雄”,放暗箭的社会群丑。《铸剑》则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复仇的色彩,小说不仅揭露了暴君的残虐,而且通过晏之敖、眉间尺两个复仇者形象呼唤新生的力量起来反抗。这在当时意义非常。《采薇》对现实中盲目的正统观念给予了嘲笑,也对封建“王道”政治的虚伪作了揭露。穿插了一个漫画式的文人“小丙君”,打着“为艺术而艺术”的旗帜,实质上就是卖身投靠“王道”的小丑,“讥讪朝政”就不是“安分守己”的“良民”,这里借这个小丑的形象,讽刺那些向统治阶级卖身投靠帮闲文人的无耻。《非攻》一面讽刺了墨子的“兼爱”,写他两脚磨破制止了一场战争,但回国却遭搜捡还进不了城,一面穿插说空话的曹公子对空谈家作了辛辣的讽刺。《出关》和《起死》都采用了漫画夸张式的手法,讽刺了孔子的“柔道”,批判了“无为而不为,结果一无所为”老子的消极哲学,穿插了账房和书记先生对社会上的市侩文人作了无情的鞭挞。讽刺了庄子“彼一亦是非,此一亦是非”,而且借庄子“做人要圆滑,做神也不必迂腐”一言,讽刺了当时那些通融圆滑、自命超然的“第三种人”。在那样战乱的时代,鲁迅先生借戏曲的“油滑”给这些历史人物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借古讽今,具有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它的思想和内涵远远超出了今天的戏说和Q版的无稽之谈。
  
  鲁迅小说讽刺深刻隽永的意义是其思想和艺术的统一,不仅超出了以前和同时代的作家,而且取得了古往今来的最高成就。这不仅是鲁迅透彻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果,也和他广泛借鉴、吸收外国文化有一定的联系。
  
  -----------------------------------
  
  [1]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9》,第35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9》,第35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6》,第22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鲁迅,《什么是讽刺》,《鲁迅全集6》,第32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6》,第22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6》,第22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7]鲁迅,《明天》,《鲁迅选集》,第一卷,第4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8]鲁迅,《故事新编·序言》,《鲁迅全集2》,第34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