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经典图酷 听听音乐 星座常识 娱乐新闻 影视在线 文学动态 幽默笑话 影视评论 原创剧本 励志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时间:2025/10/23 作者: 宋家园 热度: 726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在这些年,我基本是不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在家里看电视,也是基本上不看影视剧的,因为片子大都太烂了。如古剧片,大都是戏说,商场片大都是尔虞我诈,家庭片大都是勾心斗角,有什么看头?在热播《甄嬛传》之际,我听宣传说挺好,就看了一下,结果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并写了“《甄嬛传》是一棵大毒草”的剧评。

  前几年过国庆节,孩子去影院看了电影新作《我和我的祖国》,回来后说感动得哭了2个多小时,力劝我们老俩口也去看一看,我说就是不看,好不到哪儿去。怎奈孩子说得天花乱坠,或许真有了好电影?最后还是去看了。

  实事求是地讲,这部影片确实是近年少有的好影片,似乎也可以说是唯一的好影片,好在哪里呢?就是可以称为主旋律的好影片,而且手法有创新。

  在这些年,可构成主旋律的好影片根本就没有,或许有,只是我没有看到,当然所说不包括那些传统的红色影片,那些老影片虽然老,只要电视里播我就看,就是可惜看不到新的好片子了,据说曾有抗美援朝的剧作,可为什么不播放呢?

  回到《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的话题,虽然肯定是好影片,但瑕疵也有不少。

  如描写新中国成立升国旗的事儿,硬伤不少。

  毕竟是刚建国嘛,百废待兴,电动升国旗如果装置不保险,手动就可以嘛,用不着非要追求电动不可。即使非要电动,也不可能那么麻烦,虽然通过影片彰显了主人公的爱国精神和工作劲头,但也暴露了笨拙,即使那时候条件差,但也不至于糟到那种程度,所以似乎有过分渲染的成分。

  如描写原子弹成功爆炸有些人的贡献那场戏,可选择的素材和手法很多,却拼了个男女情之图来衬托,似不为最佳,因为其细节的描写并不令人信服。

  如女排夺冠那场戏,失真就更大了,在1984年,电视虽然没有普及,但也不是那种情况。

  我家是个普通的工人家庭,我买电视是在1977年,是电子管黑白的,在那时,邻居确实很少有电视,一到晚上,都来我家看电视了。也就2年后,晶体管的电视就有了,我就换作晶体管的电视了。到1984年,老百姓家有没有电视绝不是那种情况,何况是在大上海。

  在网上查,“1985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 生产大国”,即使电视仍然没有普及,也不是电影中所描写的那种情况。

  如对香港回归当年的描写,可大书特书的素材有的是,却专门选择了还是升国旗的时刻把握一事,不免有些在同一部电影里创作选材的重复。

  如对奥运会门票一事的题材处理,仍然没有逃脱诙谐的手法,诙谐本是可以的,但应当分什么题材,在细节上应当把握好诙谐的程度。

  至于最后两个故事,我不禁在看时有些睡着了,老伴推我,问我怎么还打起了呼噜?因为看那样的电影创作实在是让人困倦。如女飞行员确实是好样的,但细节的描写没有什么好的创新,让人提不起兴致看。如那两个男孩偷钱就是犯罪,那个老者为他们开脱的本意虽然是好的,但却是不妥的,教育和挽救失足青年办法有的是,影片的选择是错误的。至于描写跟航天事业发生了联系,令人莫名其妙?

  当然,对一部好电影不必太吹毛求疵,但我不认为我的所评是吹毛求疵,而是中肯的评价。还当然我的所评还有一个动机,就是提醒有些编剧和导演们,在这些年,你们似乎已经不会拍好电影了,偶尔拍部好电影,虽然应该得到称赞,但你们有些不当的手法在烂电影中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了,改改很难,建议请再仔细想想,主旋律的经典剧作应该怎样创作才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