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看电影,愈看愈乏味、无感,甚至一度以为是不是经历多了而情感平淡了。直至今日观《驴得水》,内心稍起波澜,想一吐为快。
故事梗概是民国三十一年的某一偏远农村学校,以校长为首的四名教师为掩盖吃空饷一事编造一系列谎言,瞎折腾一番后,最终谎言被揭穿,丑陋的人性赤裸裸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孙校长是“吃空饷”的始作俑者。他貌似很有“教育情怀”,希望用这笔钱通过发奖金的方式能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受教育。所以对于驴得水老师的收入分配,他是要求专款专用的。当听到一曼说假牙费,服装布料费时,很是不满。一曼继续报告谈到校长费用时,立马被孙校长打断了。可见,孙不但不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甚至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他所谓的“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默认并支持一曼提出的“睡服”以争取铜匠入伙,拉走了一脸懵逼的周铁男,而对裴魁山矢口否认不知情裴与一曼的关系。这些都可以看出,孙校长真正的“老司机”。但是全片看下来,对他又不会有太深的厌恶。一曼是孙从城里救出来的,孙适时地阻止了裴对一曼的继续羞辱,孙要求一曼“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出来,什么也别听,什么也别管”以此保护一曼。人性如此,虚伪与真诚并存!
周铁男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收获了大批粉丝,他真诚,对孙佳的喜欢,青涩更显单纯。他霸气,站队一曼,怼裴魁山、怒铜匠,敢与特派员叫板。直到在枪口低下死里逃生,这一切似乎都变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恐惧,对生的渴望,跪下去的周铁男,不铁了,不硬了,认怂了。为了活命,他只能眼看着一曼被士兵羞辱,自己喜欢的对象被逼与铜匠结婚。对于孙佳的嗤之以鼻,他激动地辩解“我先要卧薪尝胆,等我以后有了能力有了权力...”。换句话说,先跪着,有能力了再站起来把人打趴下,是么?先当狗,再做人,是么?听着像那么回事实则非常可笑的逻辑!跪着的躯体,撑不起站着的灵魂吧!有人说周铁男是所有角色中变化起伏最大的。我不赞同。霸气是他,懦弱也是他。未经生死,看不透人性而已!
裴魁山和铜匠是最令我鄙视的,以受伤者的姿态堂而皇之的做着伤害他人的事。裴对一曼有感情,但算不上爱。当一曼“睡服”铜匠之后,裴内心充满厌恶乃至憎恨。他的报复,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最恶毒的语言羞辱曾想要守护的人。我觉得,真爱过的人,是不忍说对方“不是”的,可以离开,但不伤害!裴的“分手”并不体面,而铜匠的行为简直恶俗!铜匠与一曼有“一夜”,但“情”无从谈起。面对一曼把自己当成“牲口”,他的确很受伤。他将自己的“受骗”归结于没受过教育。这当然只是他的说辞罢了,教育与人品没有直接关系。他的愤怒,主要是由于他做男人的希望破灭了。从他撒泼的老婆可以看出来,铜匠在家里处于“跪”着的状态。他体验了一曼的温柔与风情而恋恋不忘,他以为自己被爱,以为自己很man。现实的落差,使得他走向了极端。所以,他比裴更无底线的报复一曼。铜匠是极自私的,听到可以去美国时,他可以“死而复生”,他理所当然地与孙佳成婚。一切,他只为自己。人无操守则无敌,这种人,我躲!
对于一曼,剧情并未直接交代她之前的生活。从裴魁山的谩骂中稍微了解她是被孙校长从城里带来的,也可以说是被救来的。影评中许多人同情一曼。我觉得大家同情的是电影中的一曼,若站在现实层面,许多人都没那么大气,正义凛然的吧!一曼于裴的“随心所欲”,与铜匠的“睡服”,都出于自愿,至始至终,她只付出身体,没有感情。女人最初都是纯情的,即便是阎婆惜,当初不也钟情于宋江一人。从纯情到放荡,她一定遭遇了什么。但是,心有向往,生活不苦!所以我并不同情一曼,一个不把自己当回事,自暴自弃的人,别人不会尊重你。
孙校长、周铁男、裴,他们一系列作为,让墙壁上“学做人”三个字显得那么讽刺。只有孙佳例外。孙佳就是一个小孩,但正因如此,她才坚持事实。所有人选择继续撒谎、不断圆谎时,她要坦白,这是“诚”。大家都害怕拆穿的后果,她却写信揭发,“天又不会塌下来”,这是“勇”。周铁男强调胳膊拧不过大腿,孙佳始终认为正义一定会到来,这是“信”。她的人物设定,让我们对人性失望减少了几分。
针对影片中特派员的种种行为,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边远地带尚有如此苟且不堪作为,那么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该烂到了何种程度!美国人的出现并没有使学校生活变好,孙佳向往的也不是美国,而是延安。所以,我认为影片的表达除了人性之外,还有政治。抗战时期,能挽救中国的,不是国民党统治下的国民政府,也不是美国人,只能是在大后方真正抗日的共产党、八路军。剧末的彩球在阳光下耀眼夺目,中国的前途也会如此。我们大有希望,希望就在延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