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通过接受血的教训,在南昌城头打响了第一枪,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并通过艰苦卓绝地努力,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尔后,又取得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珍宝岛保卫战、对越反击战的胜利。解放军这些辉煌的战绩是我们的骄傲,但我似乎觉得被我们今天的军队是否也当做了包袱?
我的疑惑可能是没有道理的,但我怕的是有一些道理!
我们今天的军队不轻易打仗,虽然根本原因在于“保持战略定力”,并非不敢打仗,但怕打败仗的顾虑恐怕是有的!
你看,总是强调不轻易出手,认为一旦出手就必须制胜,是不是有避免打败仗、不能打败仗、害怕打败仗的心理和顾虑?
避免打败仗确实是任何军队都想追求的目标,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有胜有败是正常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支军队是每战必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是如此,只不过是胜仗多、败仗少罢了。
我们今天的军队如果真有这种包袱应该是不必要的!
可能我的顾虑过多了,我们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这个包袱,那为什么总不打仗呢?
敌对势力对我们的军事挑衅有没有?应该有吧?不但有,连侵入、侵略我领土,侵犯我主权的情况都有,而且不是一次、二次,是很多次,甚至于是经常的。军队是干什么的?是保卫国家的,是护卫国家各种权益的,为什么每次还不反击?
有时候寻求外交解决是对的,尽量避免冲突和战争,争取和平也是对的,但不能只寻求外交解决,千方百计地避免冲突和战争,该打的仗还是要打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总不打,就是不打,是不是多少有点怕打败的心理和顾虑?否认恐怕是不现实的,事实明晃晃地摆在那里,是不是?
所以我说,我们今天的军队确实有怕打败仗的心理和顾虑,恐怕是实际存在的!
所以在这里我专门要说,打败仗当然是军队的遗憾,但不见得是耻辱,因为具体问题须具体分析和对待。
如“狼牙山五壮士”史实中的战斗,如“八女投江”史实中的战斗,他(她)们所经历的那二场战斗确实是失败了,但他(她)们耻辱吗?不但不耻辱,他(她)们的光辉事迹还永载青史!
所以有时候,明知是败仗也是需要打的!
可以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如美军纠集了好几个航母群,在南海军演,却突然进犯我岛礁。我岛礁守卫部队很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打?还是不打?
打,肯定是全军覆没,因为敌众我寡,不打,只能是被缴械!
打,虽然是全军覆没,但彰显了我军队敢于保卫领土、视死如归的军人气概,谁敢埋怨这个败仗不应该打?
不打,虽然人保全了,却丢掉了军人应有的品质,给国家蒙羞!
是不是这个道理?应该是吧?
所以,我总是呼吁,该打的仗一定要打!
打败仗不怕,因为有时反而收获更大!
通过败仗,可以总结经验,败仗就会越打越少,应该是这样的吧?
当然,有些仗是可以败的,有些仗是不可以败的。
如在东海或南海,或在什么地方,面对敌对势力挑衅性质的进犯,打一仗又何妨?胜了更好,败了无所谓嘛,军队就应该是在胜胜败败的锤炼中,才能逐渐真正的强大起来!
而总不打仗,军队还会打仗吗?军事思想、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得不到实战的检验、锤炼,就等着打大仗,可万一大仗突然来临了,谁能保证军队肯定能打胜仗?
决定战争胜负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军队的整体作战效能。我曾写过一篇贴文,《我为什么总是呼吁该打的仗一定要打?》,举例子说,如再过50年,我们的国力和军力已经全面超过美军,海外军事基地都比美军多,两军如对决,我们就肯定能打败美军吗?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吃败仗的可能性可能更大!
因为我们的实战经验不足,军事谋略、军事指挥、兵员素质、系统配合,等等,等等,其效能肯定大打折扣,发挥不出来期待的效率,难道吃败仗不可能?
这时候要吃败仗就不同于平常了,国运的衰败恐怕是无法挽回的!
所以我呼吁,不要总是避开打仗,不要在平时怕打败仗,不要背上包袱。不但不要怕打仗,还要喜欢平时的打仗,还要利用平时的打仗进行锤炼!
只有通过平时实战的检验、锻炼,才能使军事思想出真知,才能使军事谋略炉火纯青,才能使各系统配合协调好,才能提高各级指挥员的临阵指挥能力,才能增强兵员的素质,才能检验、完善武器装备的性能,才能提高和保证人机配合的效率,才能整体提高军队的作战效能,才能保证在大仗来临时取得关键性战争的胜利!
那就期待我们的军队丢掉包袱,勇敢地去战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