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蒋清野主编,尊敬的陈文宣、陈晓洁、张大雁、张寒冰副主编:
你们好!你们的复函我都收到了。为了我的一篇小小的文章,你们三番几次的作了详细的指导,我实为感激,谢谢你们!
九月三日,我受我的学生黄姜吉会长的邀请,荣幸地参加了你们组织发起的【紫贝拾遗】一书的首发式,有那么多的人的叁加,场面是那样的隆重和热烈,我感到震撼,你们为文昌人贡献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餐,文昌人会感谢你们的,将来文昌的子孙后代也会记住你们为振兴文昌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文昌市文联、作协以及文化研究会多年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結果给你们做成了,这是一件大好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作为你们的同路人,除了为你们鼓气外,也想为你们的文化工程献出一点力,添砖加瓦,因而写了几篇不成样的短文,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请你们多多指点。下面,我想对我的两篇短文作一些说明。
第一篇【文中求学往事】,我按照陈晓洁老师的要求,作了一些小小的修改,基本上按照原貌。最后一节【政治风暴的前兆】只写文革爆发前文中出现的一些小震动,点到为止,让人们去思考,我不想多作解释,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二篇【文中教书往事】,我按照陈老师的要求作了一些适当的调整。八十年代初期的文中发生了很多的事情,我是见证人之一。那时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跟现在人大不一样,我们总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去看待那时所发生的人和事。例如,那时你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进文中读书,只要你有一点特权就可以,现在你即使花一万块钱也不一定进了文中。再如当时的文中语文教研组长黎辉仁老师,有钱也买不到烟抽,后来还是我为他解决了这个问题。那时老师的社会地位很低,根本无法跟现在相比,尊师重教是后来才提出来的。很多人看不起老师,即使是文中的老师也一样。我写的【两张戏票】就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如果是现在就不可能发生那样的事情了。
第二篇文章的写法跟第一篇不一样,我是采用小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当时文中所发生的一些人和事,而且是侧面的,不可能勾画出文中当时总的面貌,我做不到这一点。每个小故事只写一件事或是一个人物,力求简单扼要,不做过多的描述,但从中可以看出文中当时的一些痕迹。
【他也怕鬼】是写邹校长的,邹校长是我在文中最敬重的领导,他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关怀,我至今记忆在心,尽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但对他有负面的影响,还是删掉好。【两张戏票】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小故事,是否录取,请陈老师决定。
以上说法是否正确,请主编们指教。
祝【紫贝拾遗】越办越好
作者敬上
2017/11/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