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回到故乡的第七天。
作为土生土长的康巴汉子,洛桑离开理塘已有八年。那时的他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渴望,背着简单的行囊去了成都,在一家藏式餐厅当厨师。这些年,他从学徒做到主厨,尝遍了世间百味,却始终忘不了家乡的酥油茶和青稞酒。直到三个月前,父亲的一通电话打破了平静——母亲病重,需要人照料。
雨渐渐小了,洛桑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往家走。街道两旁的藏式建筑在暮色中泛着暖黄,经幡随风飘动,传来阵阵清脆的铃铛声。转过街角,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跪在玛尼堆前,双手合十,额头轻触地面。
是卓玛。
洛桑的心跳漏了一拍。卓玛是他青梅竹马的玩伴,也是他年少时懵懂的初恋。记忆中的卓玛总是扎着两条乌黑的长辫,笑起来露出两颗可爱的虎牙,眼睛像高原的湖水般清澈。后来他离开理塘,两人渐渐断了联系。没想到再次相见,竟会是在这样的场景。
卓玛起身时,目光与洛桑相撞。她愣了一下,随即露出微笑:“洛桑,你回来了。”
“嗯,回来照顾阿妈。”洛桑的声音有些沙哑,喉咙像被风干的牦牛肉堵住。八年的时光,卓玛出落得更加美丽动人,脸颊上的高原红让她看起来愈发娇艳。
“阿姨她。……”卓玛欲言又止。
“还在医院住着。”洛桑低头看着自己沾满雨水的藏靴,“医生说需要长期治疗。”
卓玛轻轻叹了口气:“这些年,你在外面一定很辛苦。”
“还好。”洛桑不想多说这些年的漂泊,“你呢?还在小学教书?”
“嗯,今年是第七个年头了。”卓玛的眼中闪过一丝温柔,“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感觉特别幸福。”
两人站在玛尼堆前,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洛桑得知卓玛还没有结婚,而卓玛也知道了洛桑在成都的经历。夜色渐深,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我该回去了。”洛桑打破沉默,“阿妈还等着我送饭。”
“我陪你一起去吧。”卓玛说着,从身后的背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桶,“这是我熬的牦牛肉汤,你带给阿姨尝尝。”
洛桑接过保温桶,触手温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两人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谁也没有说话,只有脚步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响。洛桑偷偷瞥向卓玛,发现她的睫毛上还挂着未干的雨滴,在路灯下晶莹剔透。
推开家门,屋内弥漫着藏香的味道。洛桑的母亲躺在床榻上,看到儿子和卓玛一起回来,浑浊的眼中闪过惊喜:“卓玛来了!快坐快坐!”
“阿姨,我给您熬了汤,您趁热喝。”卓玛走到床边,轻轻扶起老人,“这些年,您受苦了。”
“不苦不苦。”母亲笑着说,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打量,“看到你们在一起,我这心里啊,比喝了蜜还甜。”
洛桑和卓玛对视一眼,同时红了脸。这些年,他们各自经历了许多,但内心深处,那份年少时的情愫从未消散。
接下来的日子,卓玛经常来洛桑家帮忙。她会在放学后带着孩子们做的手工,给洛桑的母亲解闷;也会在厨房里帮洛桑打下手,两人一起煮酥油茶,烤青稞饼。渐渐地,洛桑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卓玛的到来,期待和她一起聊天,一起看夕阳下的理塘。
这天傍晚,洛桑和卓玛去后山采蘑菇。七月的高原,漫山遍野开满了格桑花,微风拂过,花香四溢。洛桑看着在花丛中穿梭的卓玛,突然想起小时候,他们也曾这样在草地上追逐嬉戏。
“卓玛。”洛桑喊住她。
“嗯?”卓玛转过身,发梢沾着几朵格桑花。
洛桑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这些年,我一直在想,如果当初没离开理塘,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卓玛的眼神变得温柔:“那你现在后悔吗?”
“后悔。”洛桑坦诚地说,“后悔没有早点回来,后悔错过了这么多和你在一起的时光。”
卓玛的脸颊泛起红晕,低头不语。洛桑走到她面前,握住她的手:“卓玛,我想留下来,和你一起照顾阿妈,一起守护这片土地。你……愿意吗?”
远处传来悠扬的牧笛声,格桑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卓玛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泪光:“傻瓜,我一直都在等你。”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身影紧紧缠绕。在这片纯净的高原上,一段被时光尘封的情缘,终于在风过理塘的这一刻,悄然绽放。
洛桑轻轻拥住卓玛,感受着她的温度。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繁华都市的霓虹,而是故乡的风,亲人的笑,还有眼前这个让他牵挂了八年的姑娘。
夜幕降临,理塘的天空繁星闪烁。洛桑和卓玛并肩坐在草地上,看着银河在头顶流淌。远处的寺庙传来阵阵诵经声,混着酥油茶的香气,编织成一首动人的情歌。
这是故事的开始,也是洛桑和卓玛新的人生篇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们的爱情将如同高原上的格桑花,历经风雨,依然灿烂绽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