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好友聚餐,隔壁桌母女俩的对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小姑娘八九岁,一脸愁容地问坐在一旁的妈妈:“妈妈,运动会好累呀,回家就不用弹琴了吧?”她妈妈则一边熟练地剥着虾,一边安慰道:“乖宝贝,只练琴不会多累的。”
“可我今天真的不想弹。”小姑娘不死心。但是这根本没用,妈妈的脸上透着说一不二的威严,直接来了句:“好呀,那明天我就把琴卖掉!”这下小姑娘不说话了,只是垂下头扒拉着碗里的饭菜。在一场不太愉快的交流中,母女俩很快结束了这次用餐。
看著她们离去的背影,好友摇头苦笑:“至于吗,少练一次琴,就严重到要卖琴的地步了?”而我在这位妈妈身上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由得叹息:“我以前也不理解这样的母亲,可自从自己的孩子上了小学,我就感觉身不由己了。”
确实,回想女儿菲菲学琴的这一年,我每天都陪她练琴,监督她的手形、力度、节拍等是否标准,不仅对她连吼带哄,还得和她斗智斗勇,比上班都累。其间,菲菲不止一次问过我:“妈,我今天能不能不弹琴呀?”我也无数次回怼她:“可以,那你以后都不要学琴了!”其实不只是我,很多家长对学琴的孩子要求都很严格。我想自己既然和“大多数”父母一样,那应该没有错。
但是,好友了解到我这种想法后,反问我:“你感觉上班累的时候,不也偶尔翘一次班,去逛个商场、喝个咖啡,但这影响你的工作质量了吗?既然你都有疲倦的时候,那孩子为什么不能有懒散的时候呢?”
刚才还理直气壮的我,这会儿竟然找不出理由反驳她。是啊,我们懂得体谅自己,却忘了孩子也会有各种情绪。好友帮我支着儿:“菲菲平时练琴的时候,你可以适当加点创意,练习要张弛有度。最重要的是,该懒散的时候让她懒散一会儿,或许效果比你每次强硬地要求她会好得多。”
隔天,菲菲依旧懒洋洋地坐在钢琴边,我便假装为难地说:“今天真是抱歉,妈妈20分钟后有事要忙,所以得拜托你在20分钟内完成练习,可以吗?”菲菲一听,高兴得简直要蹦起来了,连称没问题。于是,我第一次发现菲菲也可以全神贯注地弹琴,腿不晃了,屁股也不乱动了。结果,菲菲不仅认真完成了练习,连每次我都得提醒她的手腕问题也解决了。
还有一次,我们回到家很晚了。菲菲一边打开钢琴书,一边自言自语道:“今天好晚,你可不能犯困啊。”在以往,我肯定脱口而出:“少废话,不许磨蹭!”然后我阴着脸,她噘着嘴,开始痛苦而漫长的练琴时光。但这次,我深吸了一口气,说:“今天确实挺晚了,前几天你练得还不错,停一天应该影响不大吧?”菲菲瞪大眼睛看着我,对突如其来的“赦免”不知所措:“妈妈的意思是我今天可以不练琴了?妈妈万岁!”
第二天,菲菲一放学就主动练琴,还提出不用监督,她保证会认真练习。过了一会儿,我削好水果给她送去,她却说:“妈妈,我这会儿正练得入迷呢,你放下就好,我一会儿再吃。”
原来,孩子的要求真的不高,他们也会有点小懒散。我们可以试着不去做霸道的“助燃剂”,认可孩子的小懒散。当他们厌烦或疲倦时,可以大胆地让他们停一会儿,撒个欢,跑个神,因为不久后,他们就会重新振作,走向更远的未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