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突然之间,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就好像曾经经历过一样?
“似曾相识”的迷惘
某天午后,坐在电脑前,听着音乐、敲着键盘,恍惚间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很久以前,我就曾经听过同样的音乐,并坐在同一台电脑前,敲下了同样的文字。这样的感觉你是否也曾经有过?突然之间,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包括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接下来要发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
翻开文学作品,《红楼梦》里,贾宝玉在见到林黛玉的一瞬间认定林黛玉原是旧相识;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说:“我们都有一种偶然而生的感觉,觉得我们所说所做的是很久以前所说所做的事情,觉得我们很久以前曾被同样的面孔、同样的事物、同样的环境围绕,觉得我们很清楚接下来要说些什么,仿佛我们突然记起了这一切一样……”
这些都不是文学作品的夸张,也不是你有问题,这种感觉其实大部分人都会有,这就是“似曾相识之感”,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感觉。
调查显示,有2/3的成年人一生至少有过一次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有这种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待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地经历这种感觉。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
记忆碎片浮上脑海
其实,我们并未经历过这些事件或场景,但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是怎么跃入我们脑海的呢?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因为人们接收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例如,你去朋友家做客,你忽略了朋友家墙上的一幅油画,也就是说,主观上你不认为你看到过这幅画,但是实际上这幅画的信息已经被你的记忆库所记录。当你再次注意到这幅画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告诉你,你已经看过这幅画了。
制造“熟悉感”的信息可能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却是虚幻的。小说里描写的情形,或者是在电影、图画中看到过的相同的情景,当你的大脑在相似的环境下受到刺激,你潜意识里的信息就会被释放出来,进而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有时,根本不需要你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事件或场景,你的大脑会在特定情况下把一些记忆碎片加工成一个似曾相识的完整故事。
我们的记忆是分类存储信息的,声音、图像、色彩、情感、时间、气味……都存储在不同的地方,记忆再现是把这些要素提取后组合成完整的事件。如果在某些时刻我们触景生情,激活了大脑中一片片记忆碎片,可是在记忆提取过程中出了点问题,把储存在大脑中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记忆碎片混到了一起,瞬间再现了另一个完整故事,这偶然激活的“完整故事”与此情此景高度重叠,就使我們误认为是“似曾相识”。
大脑神经的错位
和心理学家的观点一致,脑神经专家也认为大脑记忆库里的信息来自我们本人,不过他们认为这种错觉是脑神经传输系统的短暂变化造成的。
脑神经专家认为,把“似曾相识”的感觉放入大脑的不是别人也不是什么超自然力量,而是我们自己。因为你所感受到的这些事件或场景,很可能就发生在0.1秒以前,而我们的大脑因“传输延迟”,反应不及,等反应过来时,油然而生了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从人的大脑结构来看,位于大脑左半球的颞叶部是一个资料汇总中心,它会排列我们获得信息的时间顺序,当某个器官(如眼睛)摄取到信息后,信息通过两条神经线路发送到颞叶部。其中一条为直达路线,另外一条要经过右脑,虽然负责传播这些信息的神经脉冲速度并不算太快(最多也就是120m/s),但因为我们的脑袋也就几十厘米,所以在这么短的路程中,两条线路的信号会几乎同时到达——这是正常情况。但在某些特殊的时候,比如在你没吃早饭、没睡午觉、通宵熬夜等精神高度疲惫、大脑处于混乱的情况下,绕经右脑的那条线路就发生了迟滞。在这小小的传输误差中,直线传播的信号已经到达颞叶部,并且被大脑处理整合放入了记忆库,这时,途径右脑的信号到达了,因此就会被认为是正在经历发生过的事情,从而产生了“似曾相识之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