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以前,职业画家的生活是稳定和安逸的。他们只要按照雇主的要求,按照固定的方法,凭借高超的绘画技巧,完成祭坛画或者肖像画就可以了。然而,伴随着欧洲启蒙运动的风起云涌,画家们的安稳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普通民众向腐朽专制的波旁王朝发起了进攻,代表绘画新思潮的德拉克洛瓦则向处于主导地位的学院派发起了挑战。因此有人说,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艺术,是浪漫主义先驱德拉克洛瓦与新古典主义的捍卫者安格尔之间的斗争。
斐迪南·维克多欧根·德拉克洛瓦1798年出生于沙朗通-圣莫里斯的一个外交官的家庭,母亲是路易十五时期御用宫廷细木雕刻师之女。他自幼喜爱音乐、文学和美术,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他成长的年代里,巴黎已经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来自欧洲各国的艺术家都聚集在巴黎的酒馆、咖啡厅,大家热烈地讨论一切与艺术有关的话题。
发现德拉克洛瓦的艺术天分并把他领进艺术之门的人是他的舅舅——J.H.里兹内,新古典主义的领军人物大卫的学生。里兹内把17岁的德拉克洛瓦送进当时最有影响力的皮埃尔·盖兰画室学习绘画。盖兰也是大卫的学生,但是他教出了两位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是其中之一。更加富于戏剧性的是,尽管学习了新古典主义严谨的绘画技巧,但因为迷恋鲁本斯(17世纪佛兰德斯油画家)画中强烈的色彩和喷薄的激情,热衷于表现感情的深度和力量,反对新古典主义那缺少热情的理性和过于圆熟的唯美,德拉克洛瓦最终成了学院派绘画体系的掘墓人。
1822年,年轻的德拉克洛瓦创作了最初的浪漫主义作品《但丁与维吉尔》(又名《但丁之小舟》),以对灾难的真实描绘,表达了对陈腐的艺术观念的批判,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争议。热烈的欢呼和愤怒的辱骂交织在一起,支持他的人为他的天赋折服,赞扬这幅画是“标志着一场革命的美丽的画”。
《自由引导人民》创作于19世纪30年代,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由于波旁王朝复辟,愤怒的市民拿起武器走上街头要为民主共和而战。一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国的三色旗,另一位叫阿莱尔的少年在把这面三色旗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桥头时中弹倒下。勇敢的市民没有因为政府的镇压而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斗争的信念。德拉克瓦洛被巴黎人民追求自由的无畏精神所感染,他畫了上百幅草图,最终确定了画面的构成形式。
《自由引导人民》笔触热烈、奔放,色彩对比强烈,气势磅礴,充溢着既悲壮又豪迈的激情。画家采用稳定有力且富于动感的三角形构图,克拉拉·莱辛在画中化身为头戴弗吉尼亚无边帽、身着古典服装的自由女神。她左手拿着一把带刺刀的步兵枪,右手高举法兰西三色旗。女神左侧是手持双枪的英雄少年阿莱尔,右侧戴礼帽拿长枪的绅士据说是画家本人(也有资料否定了这一说法),他后面的工人挥舞着长刀。一位受了伤的青年工人仰望着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似乎正在努力站起来。画面的左下角是一名牺牲了的起义者,在他对面倒卧着一名政府军士兵。女神的身后,是在她召唤下奔涌而来的平民战斗者,透过弥漫的硝烟,可以看见远处的巴黎圣母院……整幅画仿佛是一首战斗进行曲。
德拉克洛瓦擅长用理想化的艺术手法表现内心山呼海啸般的激情,仿佛一头怒吼的狮子,因此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雄狮”。他一生都致力于研究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和互补关系,被公认为是印象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他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直接影响了后来那些著名的画家:凡·高、塞尚、莫奈、雷诺阿和毕加索等人。
《自由引导人民》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同年,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并在卢森堡宫展出。之后的40多年中,法国又经历了数次政权的更迭,这幅画因为同时具备了“鼓舞”和“煽动”两种作用,而被反复摘了挂、挂了摘,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罗浮宫。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