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一天,同事去参加儿子班级的阅读活动,回来后跟我们说,有一个男孩在做自我介紹的时候,说他自幼饱读诗书,上幼儿园时便读了《红楼梦》。她很好奇,一个不到6岁的孩童,是如何读《红楼梦》的。男孩解释说,是母亲读给他听的,如今印象不是那么深刻了。
前几日,我接到一个读者的电话。这是一位非常注重培养孩子读写能力的母亲,她向我们极力推荐她儿子的作品,并很自豪地说:“我儿子自幼便爱阅读、爱写作,在幼儿园时就读了50多本书,上小学后每年读近百本书,四大名著早已通读,《二战全史》之类的著作也已涉猎……”
又是一个自幼饱读诗书的“天才儿童”,在这些“天才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自幼陪伴孩子阅读的母亲。
无疑,这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母亲很清醒地认识到,在电子媒介时代,有读写能力的人会被推进一个充满新事物和新感受的世界。她们也像中世纪的清教徒一样,希望阅读能成为帮助孩子“对抗无知、亵渎和懒惰这三大罪恶的武器”。
但是,成人的功利化和成人读写能力的丧失严重影响了儿童的阅读。正如本期《你想让儿童读的和儿童想读的》一文中所说:“如果把科举和考试的因素去掉,也许自古以来,很多中国人不怎么爱读书,我们是一个非常追求实用的民族。”因此,孩子们的床头堆满了实用书籍和大部头的经典,“家长想的是给孩子增加技能点。家长把这些价值感满满的书买回家去,就好像给孩子戴上了新首饰”。
这种“新首饰”与儿童的性格特点是相悖的。“跟看电视相比,阅读算是一种有门槛的技能,得小心翼翼地培养”,儿童还没有掌握足够的“阅读态度”,可以来延迟相信他们所阅读的内容。尼尔·波兹曼说:“当人们在学习阅读时,是在学习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其中一个特点就是身体静止不动。自我约束不仅对身体是一种挑战,对头脑也是一种挑战。这种行为方式,儿童是很难学会的。”不仅儿童很难学会,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难以接受这种行为方式,他们日渐成为“成人化的儿童”。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儿童之所以好奇,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将要知道的东西;成人之所以有权威,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但是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信息公开的世界,许多成年人已经不能扮演年轻人的导师的角色,因此导致了一种危机,玛格丽特·米德称之为“信仰危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成年人读写能力的丧失。当家长跟孩子就“屏幕时间”讨价还价时,他们自己却沦为“低头族”,因此在读书这件事儿上,很多家长一不能以身作则让孩子爱上阅读,二无法帮助孩子选出他们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的需求必须根据孩子是什么,而不是将来是什么来决定。假如我们认同童年真正的本能和需求,待时机一到,成人生活的纪律和文化自然会出现在成长起来的儿童身上。”读书更是如此。“‘重要的书可以长大后慢慢读。对于小孩来说,最关键的是在他心中埋下热爱读书的火种!”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