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出生之前
一个女子,因为深爱一个男子,因此渴望生一个儿子,这是诗人米斯特拉尔想说的意思。同样,一个男子深爱一个女子,希望他们的女儿有一个美满的人生,这是诗人叶芝要表达的意思。两者的共同点是:天底下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一个孩子的诞生,对于父母是世界上最大的事情。从孩子出生之前的不安,到孩子出生之后的祈愿,所有的父母都是让孩子幸福,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看米斯特拉尔如何表达一个母亲的向往:
我想要一个儿子,是我的也是你的,
那时连我的骨头里都回荡着你的窃窃私语,
我的前额一天比一天更神采奕奕。
她想象中的儿子,有着耶稣一样的大眼睛,目光温柔,前额动人,双唇充满渴望。为了孕育这样一个杰出的儿子,她连死神也不畏惧。一个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这位母亲不怕,但她却担心一个小小的问题:
为了将他沐浴,我觉得阳光并不太强,
看看自己,我恨我的膝盖粗糙无光;
我神思恍惚,思绪茫茫,
自惭的泪水在我的面颊流淌!
这样动人的母亲的心思啊,居然为自己的容貌自惭形秽,她希望自己是完美的,能够孕育一个完美的儿子。现实生活中,父母在孩子出生之前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是否正常、健康,害怕孩子的身体有任何缺陷。而诗人的担心超乎常情,她追求完美。
晚年得子的叶芝,对女儿有更多的理性的构想。他在一个暴风雨之夜,静对着酣睡的女婴,向上苍祈祷。孩子还小,在未来的人生中会遭遇什么呢?暴风雨是一个隐喻,未来的人生不会是风平浪静的,而父母不可能永远为孩子遮风挡雨,那么祈求上苍,让女儿有能力自己去应对生活。看一个父亲的心思:
愿冥冥能赐她美丽,但是不必
美得令一个陌生人着迷;
或令她自己对镜时太沉醉,
这种女孩,生得太美,太美,
会幻想,美便是足够的目的,
遂丧失天赋的仁慈,甚至
流露真心的那种相知,
竟选择错误,永不能获得友谊。
女儿要美,但不要美得让人眼花,不要美得让她顾影自怜。叶芝的想法又是超乎常情的,一般的父亲可能会指望女儿越美越好,最好美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美得不计后果,但叶芝却请求上帝,不要让自己的女儿美得这么过分。太美了,美就成了人生的目的,会因此损害本性中的其他美好的东西:仁慈、坦诚、与他人平等交往的可能性,只懂得顾影自怜的人,会鬼迷心窍,会轻易丧失掉友谊和爱情。前车之鉴随手拈来:海伦不甘寂寞,引发特洛伊大战;维纳斯没有父亲为她操心,结果嫁给一个瘸腿的铁匠。相对于美貌,一颗慧心更为重要,仁慈比美貌更值得男人爱恋。他祈愿女儿快乐,像爱唱歌的红雀;他祈愿她的心里没有仇恨,不存偏见,性格安详,因为“温柔的心意便是天意”,足够抵御任何风刀霜剑;最后,他祈愿女儿许配一个如意郎君,不为时髦的傲慢所左右,本本分分喜结良缘。叶芝的祈祷,有许多是自己的经验,不仅是作为一个父亲,也是作为一个男人的经验,他的一生,苦苦追求一个美丽的女子而不得,所以对女儿如此语重心长。
孩子看什么就变成什么
带着父母的柔情蜜意和无限向往,一个孩子来到人间,开始他的人生。现在的问题是,是什么东西构成了这个孩子的特性?一个是基因,这个无法选择,剩下的全是自我选择的东西。一个人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是否降临人间,但是一旦降临人间,就开始了一系列选择。小时候的选择是被动的,长大后的选择就变成了主动的。在成长的过程中,到底有哪些事物影响了你,构成了你这个人?美国诗人惠特曼说:
有一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
他只要观看某一个东西,他就变成了那个东西,
在当天或者当天某个时候,那个对象就成为他的一部分,
或者继续许多年,或一个个世纪连绵不已。
成长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年幼的时候,我们可能浑然不觉,有些东西悄悄地改变着我们,每日每夜,为我们的内心添加了一些东西,比如,早开的丁香,某些鸟鸣,田野的幼苗,开满花朵的苹果树,三月的羔羊和母猪的一窝淡红色的小崽,路边游戏的男孩和女孩,母亲展示奇迹的餐桌,父亲粗声粗气的言谈,熟悉的家具,那些小心翼翼的猜想和五光十色的梦,山影上的夕阳,流浪远方的帆船……惠特曼用铺排的手法,列举了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他说:
这些都变成了那个孩子的一部分,
那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
他正在走,
他将永远天天向前去。
想一想,真是这样啊,给你一点阳光你就灿烂,洒一片月光你就神情迷离,某个女生投过来一个眼神你就浮想联翩。生活在海边的人,从小就认识海里的东西;而生活在山里的人,自然熟悉山里的东西;生活在这个时代,你自然会熟悉这个时代的东西。这些东西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不需要你特意去选择,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这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细节,悄悄地影响着你的内心,形成你这个人。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东西,都是我们不自觉地选择的结果。它来了我们就被动地接受了,这是我们一生的一个基本状态。
一个人选择自己的样子
然而更重要的是主动选择,成为你自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气质和对自身的期许,对生活的感应是不一样的,一声鸟鸣、一树花开、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你内心颤动,而别人却可能无动于衷。在相同的大背景下,你个人的细微的选择,决定了你不是别人。所以每一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所吸收到的能量是不一样的。这才是成长期的人生的真实状态。
一个孩子的内心,就像一潭清水一样,它能非常清澈地反映这个世界的天光云影。年纪大了,我们的内心盖上了茅屋,覆上了水泥,就不能正确地反映这个世界的本质了。我们老是固执己见,封闭自己的内心,像《皇帝的新衣》里,孩子眼中的皇帝就是没穿衣服,他就自由地说了出来。而其他人也都看见了皇帝没穿衣服,但就是不敢说出来,甚至不愿意相信皇帝真的没穿衣服。这是因为成年人的心灵已经受到了遮蔽、污染,不那么清澈地反映这个世界了。所以说,一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他每天都在成长。任何一件事物,都可能变成他心灵的一部分,那么反过来说,这件东西是不是也反映了孩子的一部分?这是一样的。因为孩子用心去体会这个世界,看到小松鼠在树上跳来跳去,他会想象,至少自己的心灵也跟着这个松鼠跳动。如果这个情景留在了孩子的心里,某一天它可能就会变成一首诗,或者是一篇抒情的文章。人生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这是人类一种本能的冲动。为什么要行万里路?因为谁都渴望有一个丰富的人生。漫漫长路,所有的风景都会变成我们记忆的一部分,这不是拍几张照片那么简单,而是你的内心体会到某个人、某件事、某个情境,你的生命就会变得有些不一样。
当你吹灭生日烛光
英国诗人希蒙斯致雷切尔的《一首生日诗》这样写道:
为你过的每一年,在你的蛋糕上
我们点一支蜡烛,
以标明这人人都能够做出的相当简单的进步;
然后,为检测你的勇气或给你确切地瞧瞧死亡,
还每年要你用你自己的气息吹灭各年的烛光。
每逢生日,难免惆怅和向往。生日的意义,小时候意味着一大堆礼物,长大了就成了一种仪式:让你有一个特定的时刻,回顾走过的路。吹灭蜡烛这个小动作,更深一步想,是吹灭你走过的每一年,亲眼瞧见死亡,令你更珍惜以后的岁月。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碑上写着:活过,爱过,写过。有同学说,自己的墓碑上只要写:活过,爱过,玩过。如果你每天都是吃喝玩乐外加一点爱的调料,有一天你突然回首平生时,会如英国诗人霍思曼所说:
无奈人有时也清醒,
也会东想想,西想想。
要是他们想,他们会
一双手紧勒在胸膛。
为什么你会心痛?就因为你在成长的日子里,只顾着玩了,你忘记了为自己的一生主动做点什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