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浮云一别后

时间:2023/11/9 作者: 读者·校园版 热度: 18713
聂尔

  

  20多年前,我在赵化中学读高中,理科成绩一塌糊涂,基本分不清物理和化学有什么区别,至于数学,则完全停留于勉强可以做四则混合运算的水平,可惜高考肯定不考四则混合运算。整个中学时代,潜意识里对理科拔尖者心存排斥。

  不过,章眼镜是一个例外。

  我和章眼镜同在一个距离最近的集市4公里远的偏远村落长大,高中以前各在乡村一隅求学,在半饥半饱中挣扎沉浮,几无往还,高一时突然发现分在同班,遂成同桌。

  这厮理科很有几分天赋,在这个收成好的年份考上个把本科院校的农村中学里简直是个异类。60多岁的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自认刁钻古怪的偏题,摇头晃脑地准备说出解题思路。平时木讷的章眼镜,突然变得耳聪目明,会在下面条理清晰地大声指出老师解题方式的各种繁复累赘,声称可以有3种以上简单明了的解题方法。老头儿是这所学校硕果仅存的两三个50年代的大学生之一,很有几分谦让之风,一般会鼓励章同学站起来说出他的思路。这个时候就是来自赤贫家庭的章眼镜大放异彩的时刻,他像个策动造反的农民领袖,每一颗青春痘都流光溢彩,差点没跳到课桌上去说出他的“施政纲领”。

  可惜好景不长,后来数学老师越换越年轻,好像也越来越容不得章眼镜的数学天分。在课堂上,我常常会在昏睡中被吵醒,擦干口水侧头一看,章眼镜面红耳赤,不知什么时候口吃也越来越严重起来,全无当初指点江山的气概。讲台上的年轻数学老师正在怒不可遏地斥责其种种不敬,大意是:你有能耐,你上来讲,老子好歹是上过几天自贡师专的!

  80年代末,不要说自贡师专,就是只招初中毕业生的富顺师范,在我们这群去趟县城都要对其繁华失眠半个月的穷小子眼中,都与北大、清华别无二致。因为考上之后都要转户口,跟城里人一样用粮本买1毛钱1斤的口粮;倘能混得再好些,甚至还可以像学校书记,讨个炎炎夏日都要穿皮鞋丝袜的女人做老婆。

  在这种气势磅礴的打击面前,章眼镜除了喉咙里咕咕地嘟哝几句,似乎并无多少收敛。在他看来,这些象牙塔里走出来的传道解惑者,在解题思路上执拗得像盲人骑瞎马,历经千辛万苦,使出浑身解数,方可以勉强摸得到胜利的一根毛,远不如他在须臾之间便能找到通天坦途。他总在愤愤不平讲台上的人为什么不能从善如流。到后来,课堂上的交锋变得越来越频繁,并且蔓延到了和理科有关的所有课堂,因为章眼镜天生就长有一颗装满定理公式的脑袋,总是会在电光石火之间找出一条终南捷径。有段时间,我甚至怀疑他早晚会成为华罗庚。

  18岁生日时,我读高二,豪气干云地请了一桌人在一个苍蝇乱舞的小饭馆庆贺从此成人。酒席上,10来个少年几乎是抢着喝光了七八斤红苕酒。酒至一半,章眼镜突然伏在桌子上大放悲声,哭得抽噎,众人愕然。他的哭很有特色,悲而不伤,条理分明,在哭腔中夹杂了叙事,大意是家境贫寒,兄弟尚未成年即辍学,父母供其读书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担心考不上大学,无颜面对家族中早对其父母举债供读不满的一干远亲近戚。搞得一桌人酸溜溜的,像被人在鼻梁上猛击一掌—都是一帮穷二代,家境大致相同。之后,每逢吃酒,他总是饮少辄哭,哭诉内容大略相同,只是后来偶尔掺杂了对某个公主般骄傲的邻班女同学的倾慕之意。慢慢地,大家便也习惯了,不复惺惺相惜。

  和我一样,章眼镜的落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我始终认为,是理科方面的禀赋害了他。他终日沉湎于钻研一些疑难杂题,像孔乙己醉心于写“回”字一样不厌其烦地演算和推理。关键时刻,被偏废的文科像个忍辱负重的刺客一跃而起击中了他。而我则以数学30多分的成绩毫无悬念地落榜。

  当年秋天,带着父母卖秋粮置下的盘缠,章眼镜来到富顺县城五虎山上的一家补习学校,成为高四学生。一周后,架不住家人软硬兼施,我也插进了这家补习学校人员庞大的文科班,与章眼镜不同班,他理我文。同为乡党,且有一年同桌之谊,我和他在距学校一公里外合租了一间10来平方米的民房,开始了近半年抵足而眠的同居生活。

  补习的一年里,章眼镜在理科方面依然是风生水起,连出租屋四周的农民都晓得这个眼镜男娃数理化好生了得,对面楼房一退休老太婆常常备下好饭好菜请他打牙祭,顺便帮她那打球比读书多的小儿子补习功课。到后来,县城一方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交通局长的夫人也打听到这个眼镜男娃厉害,他又成为这家人的座上宾—给局长不喜读书却对江湖恩怨了如指掌的儿子补课。我常常回忆起这个情景,在西湖畔,局长大人狭小的四合院官宅里—彼时的官场还不时兴购豪宅,也不流行拼豪车,这位局长常年骑一部本地人称“马马丁儿”的小排量摩托车,每次回家,车屁股喷出的黑烟萦绕湖边经久不散—局长夫妇总是慈眉善目地坐在木质沙发里看黑白电视,在他们目光所及,章眼镜不厌其烦地给那个留着郭富城发式的初中生讲勾股定理,眼镜片时不时被日光灯反射出睿智的光芒。旁边餐桌上,则摆着一桌让人垂涎欲滴的好饮食。

  风光的背后,其实我知道,他和我一样对未来可能的变数充满了期待、焦灼和恐慌,有时甚至是绝望。

  1992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富顺县城降下了几十年来最厚的一场冬雪。晚上,我和章眼镜踩着吱吱作响的积雪走回出租屋,我们破天荒地谈起了理想。他说读十几年书,家中欠下一屁股债,一家人的希望全部系于他一身,今年无论如何必须考走,哪怕是退而求其次的师范,好像还夹杂了些“考不上毋宁死”之类的豪言壮语。说了会儿,他又哭了,这回没有喝酒,他只是默默地抽泣。搞得我也很难过,转而谈雪。

  受他的影响,我开始空前认真地考虑自己的前途和未来。雪后不久,我便搬离出租屋,另择住处,过起了黑白颠倒的生活,每晚看书至四五更,鸡鸣方息,恶狠狠地狂补了高中三年问题少年时落下的学业。因此,便较少与章眼镜打照面了,只是周六还相约一起回家。临近高考,他便是一副越来越凝重的神情。

  夏天,高考成绩揭晓。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我踉踉跄跄地撞上了线,章眼镜却不可思议地以线下100多分落榜了。

  转眼秋天,我去成都西郊读了一所不入流的学校—几年前已被兼并,校名也改得面目全非,当年古木参天的校门口现在建了一座巨大的高速公路立交桥,远远望去,学校躲在立交桥后,猥琐得像一家经营不善的乡镇小工厂。

  最初,和章眼镜还有些尺素往还,知道他在家人的万般哀求下举债回到了补习学校继续复读,只是意志更加消沉,也不怎么与老师在课堂上论争高下了。我们习惯在信封里夹带一支香烟,末尾还要力透纸背地写下“握手”二字,象征我们不寻常的有着浓重江湖气息的友谊。

  一直以来,我相信人的命运就像一本编年体史书,白纸黑字载明了人生在某年某时将会发生什么事,好运抑或不测,无论努力与否,终究无法扭转命运业已写定的安排,所以我常常对命运充满敬畏之情,尽管这厮时常调戏于我。

  来年夏天,我在成都惊闻章眼镜竟然以比前一年更低的分数再次落榜,我愕然。再后来,听说他离家出外打工,之后便不再有音讯往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