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经典图酷 听听音乐 星座常识 娱乐新闻 影视在线 文学动态 幽默笑话 影视评论 原创剧本 励志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型史前史戏曲《城头山》编剧陈述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剧本创作) 热度: 32112
■ 刘京仪 常德市文化艺术研究所

  洞庭湖滨澧阳大平原上城头山的考古发现,证明了6500年前先民们的真实存在。“中国城市之祖,世界稻作之源 ”的考古成果,确立了华夏文明又一光辉的里程碑。它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青铜甬道上,写进我国大、中学课本中。

  2005年,国家印制了《城头山遗址》(包括“彩陶曲腹杯”等精美陶器)的特种邮票向全世界公开发行。

  我们无法了解新石器中晚期城头山先民们在与洪水搏斗,与猛兽搏斗,与入侵异族搏斗、与一切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中,是怎样生存下来,并且创造了稻作灌溉、制陶、酿酒、牧养、编织、舟楫远航、集市贸易、祭祀、乐舞等等令今人难以想象的史前文明。无法了解那曾经屹立在长江中游澧阳大平原上功能完备的巍峨古城是怎样建造起来的。

  对此,编剧的把握是:

一、时间

城头山城存在了两千年,历经了四次大规模筑城,距今4000年夏禹治水时期,突然不明原因地消失。出土文物涵盖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个文化时期。这在一个舞台剧中是难以表现的。只能截取筑城初期这一时间段来承载故事。

二、语言

表现先民们生存的艰辛,创造发明的智慧,原生态又在发展中的思维方式、精神追求及情感表达等,语言无疑是最重要的载体。先民们的语言无从可知,观众接收信息又不能有审美隔膜。因此只能用今天和史书的语言(但规避有特指年代和特定涵义的成语)来表述故事。

三、巫文化的运用

巫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起源,这已是世界人类学不争的共识。公元前8000年(一说一万年)伏羲氏创造八卦,成为远古最早最大的“巫”(以此发展的《易经》与古印度的《吠陀经》,西方的《圣经》,代表阿拉伯文化的《古兰经》成为世界四大文化元点)。后黄帝轩辕氏创造《归藏经》,炎帝神农氏创造《易山经》,周文王、周公、孔子进一步完备了易学体系,及至屈原,他们都是最早的大巫。《易经》因而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见《中国读书大辞典》)。

  巫文化所蕴含的八卦易理、阴阳五行等哲理思维,是远古先民对大自然由恐惧、敬畏到认识、解释,进而利用、征服的高智慧结晶。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宗教、哲学、天文、地理、数学、军事、医药学等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发生、发展,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及情感生活(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说他就是从“伏羲八卦图”中受到启示而发明了二进位制、进而催生了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的问世——全国政协委员、易学大师张其成教授讲座征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告诫干部遵纪修身时也引用了《易经》中“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之句。

  城头山考古发现的多处大型祭祀遗址,充分证明了巫祀活动是城头山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考古专家们也多次论证:筑城需要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这种力量,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历史条件下,只能来自巫师(巫文化的践行与传布者、远古时代的智者与先民的精神引领者)及其所领导的巫祀活动。城头山东西南北四门的精确定位,包含了八卦、五行风水学,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城》剧以讴歌生命意志,讴歌劳动与创造智慧、讴歌人民与英雄为主干结构的同时,以巫文化为辅线,以巫师和部落英雄为主要人物来铺排情节、展开故事。

  《城》剧中巫文化的主要内容有1,巫祀:先民们每事必祭的活动。2,巫医巫药:治病救人凝聚民心。3,巫梦:丰富对人物潜意识情感揭示的艺术手段。4,巫乐:以八卦为谱入乐,以巫乐伤人、救人的功能(如今日之噪音伤人,美乐赏心怡人、延年益寿一般原理)演绎善恶对抗来推动戏剧情势的发展并最终完成主题。

四、剧旨

学界主流观点认为,人类文化的终极关怀是人性、人格的建立与提升。《城》剧在体现先民们顽强生存、智慧创造物质成果的同时,更从精神层面表现了他们趋善向德的人本性追求。女主角巫玉坚守巫道使命与神性的完美,与被仇恨和野心扭曲了人性的么姆最后在巫乐的善恶决斗中同归于尽,表现了对理想人性(剧中以“神性”指代)的呼唤与捍卫。而么姆对男主角高阳一再地忌恨迫害,则预示了王权(当时、也是很长历史时期人权的最高体现)取代神权的历史发展趋势。城头山城两千年的辉煌历史也就寓意其中了。

五、特别细节

1、神牛的设置:主要为表现“太阳神的子民”猎人部落险恶的生态环境及他们驯化野兽的勇猛力量。也丰富了舞台艺术的呈现张力。(至于神牛的通灵性已是常识,勿用解释的了。)

  2、疯老汉:交代了先民部落的前史、部落间互相斗杀又常遭野兽侵害的惨烈生存状态。刻划文字的出现,作为“先知的预言”,给城头山修城的现实必然趋势,带来一个超自然力的契机提示,也给全剧多一点空灵意韵。(刻划文字所本,为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8000年前的契刻符号,较安阳殷墟的甲骨卜辞早4000年。)

  “城市之祖,稻作之源 ”,兼备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大文化气象。而巫文化的联袂入戏,更使大型史前史戏曲《城头山》建立起了一种大文化视角。对民族文化大奇葩巫易八卦运用的狂放恣肆、大胆夸张也使《城》剧别具一种艺术大写意的浪漫意韵。因此,“大文化视角,大写意手法——一个艺术版的城头山”即《城》剧的定位与定义。

  巫文化的文艺演绎尚少成例,涉足戏剧舞台,更是全新的尝试。从文本到舞台呈现,亦大有难度。唯望相关领导部门多多重视、支持,并就教方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