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经典图酷 听听音乐 星座常识 娱乐新闻 影视在线 文学动态 幽默笑话 影视评论 原创剧本 励志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喜看绿洲发新芽——音乐剧《天使合唱团》观后感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海(剧本创作) 热度: 34576
■ 王祖皆 总政歌剧团

  喜看绿洲发新芽
——音乐剧《天使合唱团》观后感

  ■ 王祖皆 总政歌剧团

  目前中国原创音乐剧最薄弱的两个环节,一是一度创作,也就是剧本创作和音乐创作薄弱;二是理论评论滞后,基于此,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国音乐剧协会主办了音乐剧创作与理论人才培训班。这个班上的学员周建清邀请我观摩湖南株洲的音乐剧《天使合唱团》,并向株洲要了十多个工作证让班上部分同学来看这个剧,看了这个剧,很是感慨,如果早知道,这个剧就可以纳入培训班的课程内容,大家学习研讨,这就是个活教材。

  我真没想到,音乐剧《天使合唱团》的创演水平大大超出我的想象,我原来没有这么高的期望值,因为现在很多原创音乐剧比较差,再那么搞下去,音乐剧名声都要被败掉。我非常肯定这部音乐剧,因为它是一部典型的把故事情节和歌舞完全整合在一起的叙事音乐剧。音乐剧有很多类型,大家最推崇的还是叙事音乐剧,它把讲故事与歌舞很好地整合在一起,不是歌管歌、舞管舞、戏管戏。所以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音乐剧协会对《天使合唱团》的创演成功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真诚的感谢,因为该剧为中国原创音乐剧迈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

  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呢?

  首先是选准了题材。出品人徐瑛和肖鸿斌等人慧眼识珠,选择获得了人民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邓一光的小说《你可以让百合生长》,将它改编成音乐剧,这个精准的题材选择奠定了作品的成功,徐瑛是个大剧作家,他有这个眼光,也使这部剧具有了坚实的文本基础。我参加过很多评奖、评选,凡是评不上的,主要问题大多出在文本身上,文本不行,其它力气都白花了。

  《天使合唱团》是一部舞动青春、舞动生命、反映青少年成长的校园励志剧。国外在这方面比较成功的音乐剧,如《名扬四海》,讲的是艺术学校的故事;美国的《摇滚学校》也是讲的校园故事。《天使合唱团》这部剧可贵的是关注了社会现实,触及了社会问题。现在有很多作品引不起社会的关注和观众的共鸣,主要有两大弱点:一是脱离现实、脱离时代;二是脱离群众,就是搞小圈子里的东西,孤芳自赏,自娱自乐,老百姓听不懂。而《天使合唱团》面对社会现实,触及了社会问题,最后矛盾冲突又得到了非常合理的且不概念化的解决,用音乐来解决,所以当全台演员唱出“春天不远,星星不远,点亮梦想,我想要飞,我可以飞……”的时候很打动人,很振奋人心,给人一种正能量,这正能量恰恰是我们时代、我们国家所需要的,这是很可贵的。

  其次是选对了主创。编剧董芳芳,年轻,还是个外语翻译,翻译过很多作品,自己也会创作,她不仅懂戏,剧诗也写得非常漂亮,是根据情境和人物来写剧诗的,她是在为音乐写戏,这是非常可贵的。作曲刘岳,才华横溢,音乐充满动感、充满活力,时尚而通俗,他是用音乐来承载戏剧的。我们通常分析音乐戏剧作品的好坏,主要就是看其是否用音乐来承载戏剧,而音乐承载戏剧要完成很多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刻画人物,二是引发动作,三是营造气氛,四是形成结构。音乐要传递三大信息:情感信息、文化信息、秩序信息,这方面作曲家刘岳都做得很好,他是在为戏写音乐。其实音乐戏剧概括成最简单的话,就是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音乐性是音乐戏剧需解决的主要矛盾。《天使合唱团》这个戏好就好在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下了功夫。在导演易立明的统领下,舞台各艺术部门通力合作,使这台音乐剧具有了整体的艺术美。音乐剧是一门综合艺术,现在有很多剧都有缺陷,有短板,综合艺术往往是减法艺术,这个部门减一点,那个部门减一点,最后就不是好东西了,而《天使合唱团》这个剧的各部门都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来增色添彩,能看出导演的整体把握能力相当强。

  再次是选好了团队。演出结束后,徐瑛就已经讲了很多关于团队、关于主创、关于株洲市政府对株洲音乐剧艺术的大力支持。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是在原来株洲市花鼓戏剧团和歌舞剧团基础上合并改制而成,挂牌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剧团管理严格,人气很旺,这符合音乐剧的状态,音乐剧要求演员激情四射,老气横秋是做不好音乐剧的,而这里恰恰聚集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演员。选好了团队,形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才能战胜种种困难,创造奇迹。湖南曾经是中国歌剧的绿洲,1990年11月全国歌剧观摩演出和歌剧座谈会就是在株洲市举行的,当时株洲推送的剧目《从前有座山》就是他们的歌剧代表作,到了新世纪,在哈尔滨的歌剧调演中,株洲选送的《沥沥太阳雨》也非常出色。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是具有创演音乐戏剧传统的团队,是具有强烈的音乐戏剧情结的团队。为什么我说选对了团队呢?因为没有这种团队,没有这种基础,要想做出好的音乐剧是不可能的。今日真是“喜看绿洲发新枝”,我要再次向你们表示由衷的祝贺!

  该剧有这么好的基础实在不容易,大家都在呼唤、期盼能把这部剧做得更好,我就将看完演出后个人还不是很满足的地方提出来,以供接下来再度打磨时参考。不是很满足的地方主要有:

  一、戏剧推进不够快,稍有重复和絮叨的感觉。皮还太厚了点,矛盾冲突推进不够快。

  二、音乐很好,很时尚,很有动力,但是音乐的风格、样式以及强弱对比还不够,整部剧都在一种亢奋的、热烈的情绪当中,最好能有静得下来的地方,能有所舒缓的地方。“垃圾宝贝”唱段的全剧贯穿使用,还有“馊主意”的调皮诙谐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常好。但是此剧要想成为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作品,那么还需要精心打造经典唱段。

  因为,音乐戏剧作品成功不成功在剧本,流传不流传在音乐。虽然一部优秀的音乐剧作品不完全以唱段流行与否作为唯一的标准,比如桑德海姆的《伙伴》它是一种另类的概念音乐剧,不可能要求它流传,但是一般来说,一部音乐剧能不能从词到曲写出流传的唱段关乎到这部音乐剧作品能否在音乐剧历史长河中存留下来的命运,观众有时候会忘记他们所看过的音乐剧的剧名、内容、情节,而精彩的唱段会让他们记起重要的戏剧人物和戏剧情节,这也是音乐的力量和音乐的魅力所在。我认为能流传的唱段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短小的,能被一般群众广泛传唱,我把它叫做短歌或者抒情短歌,比如“北风吹”、“洪湖水浪打浪”、“红梅赞”、“小草”等,大家都能哼唱的。另一种就是能被大家喜欢、欣赏,在音乐会、大奖赛上能被专业歌手演唱,被音乐院校当做声乐教材而保留下来的那些核心唱段(或称咏叹调),比如“今夜无人入睡”、“晴朗的一天”、《猫》中的“回忆”等,大家都会唱是不可能的,但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喜欢听。当然天上不会掉馅饼,要想写出这样的唱段就必须要调动作曲家、剧作家、作词家的全部积累,潜心研究、挖掘寻找、精心打造才有可能,这种努力是最艰辛的,但也是最有价值的。这次音乐剧创作及理论培训班请我的爱人张卓娅来讲课,她讲课的题目是《〈芳草心〉创作回眸》,当时“小草”是选上要准备进京演出后才写出来的,开始一直写不出想要的,词作家快崩溃了,我是从一堆写废了的稿子中发现了“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这几句,这种感觉对了,后来大家就顺着这种感觉你一句我一句完成了这个作品,事后想想,这是最有价值的事。

  我认为,真要让《天使合唱团》留得下来,传得久远,还需要下些功夫。“垃圾宝贝”、“馊主意”都很好,但是这两首抒情短歌单纯度不够,还是太复杂,传唱难度大;核心唱段又显得不够饱满,不够充分,还没到淋漓尽致的程度,所以在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再加强,因为本剧作曲家完全有这种才能,又有这么好的团队和基础,这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只是时间问题,先把它立起来,立起来以后下一步得精心打造。

  三、音响问题。个人觉得此剧音响开得太大,不是戏剧的音响,而是歌舞晚会的音响。主演兰小柯和兰大宝姐弟俩唱演俱佳,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演唱时有些用力过猛,其实不要开得太大,太喊。激情和控制是一对矛盾,要激情,没有浓度是不行的;但是时时又要有控制,会不会控制体现你的水平、能力和修养,因为这样演唱才有美感。这个剧里好多地方用三分之二的力即可,有的地方甚至用二分之一的力就够了。喊和唱是有区别的,因为用力过猛、太喊,气息就跟不上,浮起来了,就会导致两个致命伤:一是会影响音准,二是会影响音质。唱歌动听容易动人难,动人主要得在深度挖掘音乐、表现情感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气力上使多大劲,是要把音乐更细致地表现出来,才会动人,不是喊就能动人的。

  衷心希望该剧主创能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不要光听专家的意见,还要多听领导、群众的意见,要在专家、群众、领导三者之间找到融合点,而这三者之间最重要的是群众。音乐剧是带有都市文化特点,带有商品文化属性的艺术,是最具有规模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前景的一种艺术,所以群众永远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该剧找准问题后可以边演边改,使其日臻完美,为打造中国音乐剧的原创品牌,为开拓中国音乐剧的娱乐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蒋晗玉】

  (作者系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