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让我再回忆这篇文章的创作经历时,我能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迷茫。彼时临近毕业,论文压力大,写作也遇到瓶颈期,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太好,父母帮我请了短假,将我带回老家休养。熟识的编辑发来邀约,希望我能以自身经历写一篇稿子,说说对未来的憧憬。
起初我很抗拒,因为当下的自己找不到方向,对选择不知所措,对关心歇斯底里。后来,祖父跟我说,去走走吧,去看看不同的地方,去见见不同的事物。于是就抱着散心的态度参加了支教,或许是和当地孩子的相处让我意识到,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被克服,也没有什么东西是无法去告别的,就放下了迷茫不安,放平了心态,最终写出了这篇文章。
关于写作这件小事
说起喜欢写作这件事情,我是后知后觉的。回忆起小时候,父母最爱带我去的地方就是书店,他们各自去翻阅自己所需要的工具书,而任由我在书架中间寻找,偶尔看见封面精美或我感兴趣的书籍便购买回家,哪怕有些书籍内容其实远远超过我当时的理解范围。
对于他们来说,与其让我一下子读懂书本的内容,他们更倾向于培养我阅读的兴趣。
大概是父母这样的思想影响了我,我坚持买书,坚持看书,不断地借此沉淀,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决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刚刚结束高考。
班里的同学相约着毕业旅行,我也不例外,而就在毕业旅行的终点站,厦门,我意外看到沙滩上即将被海水冲刷消失的四个字:再见,再见。
我不由自主地开始想象这四个字背后的故事,以及可能写下这四个字的人的身份,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故事的大体框架。当晚回到家,我就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手写出了第一篇小说,隔天,我兴致极高地将稿子发到某杂志的征稿邮箱里。
结果,石沉大海。
后来我又陆陆续续投了不少故事出去,多是以失败告终,编辑的退稿信息大体不离这样几个关键点:情节太过平淡、人物没有特点、衔接不够顺畅……
我感觉到失望,也开始反省自己,于是,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写作方式需要改变。
实际上,散文的写作方式灵活,它不会受到情节连贯性的限制,比较自由,而小说相反,它讲究情节的起承转合,讲究内在联系,讲究逻辑顺畅,同时你还要明确主角与情节之间的情感叙述。
举个例子,你想写一篇女孩与猫的故事,你要有意无意地制造悬念和冲突点,例如猫和女孩之间的认识来源可以是一个悬念伏笔,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而猫与母亲或父亲之间的碰撞则是一个冲突点,吸引读者想要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也就是说,无论在写任何题材以前,心里一定要有一个文章的大概框架,当你明确了开头、经过、发展、高潮与结局,接下来的写作一定能变得非常顺畅。
渐渐地,我的作品通过率变高,也获得了一些编辑的夸奖,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虽然还是会因为退稿而变得情绪低落,可当看见自己的故事变成铅字出现在纸张上,心里便翻腾出细小的喜悦,支持着我继续坚持写作。
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喜欢写作,我是后知后觉的,可这后知后觉的心情在时间里不断沉淀积蓄,最后变成难以割舍的生命的一部分。
直至今天,我还是保持着一个星期至少阅读一本书的习惯,尝试着接触不同的人,去听他们身上所遇见的不同的经历,将自己的想法叙述出来,只要有一个人认同,心里就能感受到温暖。
我不敢说自己已经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写作者,但是我愿意一直靠着这个目标前行,希望热爱文字的你也一样,能发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且不断努力坚持下去,到那时,你再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你一定会发现,这沿途的风景开满了鲜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