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你学生时代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收到高中母校学妹的信息时,我正扛着三脚架,从东配楼跑到2号楼,站在明德湖旁,一边修改采访提纲一边准备去机房剪片。这里是中国传媒大学,又是一年毕业季,校园里的白杨树郁郁葱葱,我站在斑驳的树影里,恍惚想起高三那些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的日子。
“整个学生时代,我最难忘的就是,经历了两次高考,一路辗转,跨越大半个中国,终于抵达了这里。”
01
记得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每次自我介绍,都会被问起:“是《捕蛇者说》里的永州吗?”我的故乡湖南永州,是一个在地图上都难找到的小城市,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它唯一有名的,大概就是《捕蛇者说》。
在这样一个地方,我还念一所普通高中,整个高中一本率不超过百分之五。那种环境下,我每天浑浑噩噩,准备混个高中文凭,唯一的兴趣就是给校报写点新闻稿。
一直以来,我都对新闻非常感兴趣,我喜欢采访,喜欢挖掘信息,喜欢那种剥开真相的感觉。但是我也明白,我的成绩连一本都上不了,根本不敢想去念新闻。
一切的转变是在高二文理分科,我随大流选了理科。这时,班主任把我叫进了办公室。“为什么不读文科,将来读新闻学。”班主任问我。他说他看了我的文章,角度新颖,用词精准,很有天分。我胆怯地低下了头,我说我考不上。班主任对着我说,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只要梦想够大,现实其实不算什么。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我手里攥了一本柴静的《看见》。
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个黄昏,夕阳的余晖洒进了落地窗,仿佛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命。
02
我花了几个晚自习读完那本《看见》。我看着柴静走访汶川大地震,直击非典第一线,去各种事故现场,用自己的笔和眼睛,探寻真相,不断发声。
对于当时十六岁的我来说,第一次感觉到了震撼。后来,我了解到,柴静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而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学专业,属于王牌专业。去中传的想法,就在那一刻萌芽。
高二一开学,我重新选了文科。我把北京地图贴在了课桌上,用红笔,将中传勾出来: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去那里,不管付出多少。那时的我,怀着一腔赤诚,丝毫没有预料到未来会有多少艰难险阻。
刚进入文科班,我就发现我的文综特别差,基本属于吊车尾的水平,地理58,历史29,政治28,三门加起来刚过一百。我拿到这个成绩,难过了好几天。中传在我们这里,去年最低投档线是607,我这个分数,连线都挨不到。于是,整个高二我都在恶补文综。很多人跟我说,文综只需要背。然而,我熬了无数个清晨和夜晚,背出了一本本厚厚的辅导书,我的文综依旧很烂,我永远会混淆那些历史事件,我永远算不出时差和洋流。
我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复习资料堆满了桌子,头发开始大把的掉,精神很难集中,常常是背出这个,忘记那个,然后一遍一遍责怪自己,每天都躲在被子里偷偷掉眼泪。到了高三后期,我甚至连宿舍都不愿意回,整天趴在课桌上背文综。尽管我已经非常努力了,成绩却依旧是末尾。我那时经常做题到睡着,梦见自己高考失败,就大汗淋漓地惊醒。
03
过大的压力,直接导致我的第一次高考以失败告终。
537分,只比一本线多7分。家里替我报了一所本地的师范。八月份的时候,我收到了那所师范的录取通知书。我看着上面陌生的字眼,明晃晃地刺痛了我。离开家的前一天,我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翻看高中的笔记,翻到了那本《看见》。那上面的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布满我的笔迹。那是我高三的时候,每次遇到难熬的事情,我都会在上面写点东西,给自己加油打气。
我眼睛涌入潮湿,直到翻到最后一页,那是柴静的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无数的回忆飞进我的脑海里,那个立志要去中传的黄昏,那些熬夜背书的夜晚,那些夏天闷热教室的午后。我要去中传,我是因为它而出发,怎么能半路就妥协返航呢?那一刻,我抱着书,蹲在地上,痛痛快快哭出声来。
我决定重新回去读高三,不在永州,在长沙。这当然是遭遇了巨大的阻力,但是这一次,任凭谁来劝说,我都坚持要复读。因为我超了一本线,长沙的一所重点高中愿意让我插班复读。我什么行李都没带,只带了那本《看见》。
学校靠近湘江边,我还记得我去的那天碰上十一国庆假期,橘子洲头在放烟火。我看着满天绚烂的烟花,告诉自己,梦想,一定会如同这些烟火一样,绚丽地照进现实。
这一次补习,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急匆匆地扎进题海里。恰恰相反,我花了几个晚自习梳理了上一段高三失败的经历。心里压力过大、学习缺乏规划、目标不清晰、作息不科学 我一个一个问题写下来,并制定了处理方法。
重点高中的惯例是每周两次小考,每月两次大考,几次考试下来,我发现自己文综依旧很差,但这一次,我不像以前一门心思扑在文综上,我决定扬长避短而不是取长补短。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我的语文和英文要特别拔尖,我的数学保持125以上,至于文综,能做到多好做多好。于是,我调整时间分配,语数外占据我的白天,而文综安排在了早晨和夜晚。对于文综,我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笼统地背书,而是细分里面的内容,建立知识框架,用重点词串联知识,效果比我死记硬背好太多、
整个补习前半年,我的成绩缓慢提升,但是我丝毫没有觉得焦虑,因为我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目标清晰,脚踏实地。补习后半年,长沙进入漫长的雨季。随着高考逼近,我的学习时间也延长了,这个时候,基本上是冲刺阶段。我把那些重点难点都圈出来,一点一点啃。无数个晚自习,我在刷题,望着窗外的大雨,疲惫涌上来,我就停下笔,翻一翻那本《看见》,心里重新翻涌着力量。
高考前一个月,我放弃了密集地刷题,开始翻看课本,用课本的例题将所有知识串联起来。我才开始明白,原来所有的高考真题几乎都源于课本,所有的招式都由课本发散开来。
第二次高考时,我明显比第一次更沉着冷静。发卷的前几分钟,我闭上双眼,无数的回忆涌上心头。我把眼眶里的潮湿逼了回去,告诉自己,要全心全意答题。走出考场那一刻,长沙结束了漫长的雨季,第一次停了雨,放了晴。
两个月后,我终于拿到了来自北京的录取通知书。看着信封上中传的校徽,我第一次那么感谢自己,感谢自己一再坚持,从永州到长沙,再到北京,一路怀着赤子之心,不断往前走,走到北方以北,梦想的彼岸。
只要梦想够大,现实对你,根本不值一提。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