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谨以此文,告慰远在天堂的继母,愿她永远快乐!
(一)
9月11日,是继母的祭日。
每年来继母的墓前祭拜,心中总是一片悲怆,镶刻在墓碑上的瓷像,虽然历经风雨的侵蚀,依旧那样安详、精神,一双微眯的眼睛始终深情地注视着我,仿佛透释着对我无尽的挂念,山风习习,不停地在耳际摩挲,仿佛继母喋喋不休地唠叨……
继母中等个头,胖胖的体型,一头花白的短发映衬着一副饱经沧桑的脸。性格象她走路一样,急嗖嗖地,脚板砸在地上“咚咚”作响。继母的嗓门特大,记得有一次,邻居家阿姨带着小孩来我家寒暄,继母忙不迭地拿来瓜子给她们磕,边吃边聊中,继母看见门外一头猪正摇头摆尾地朝晾晒的被单走去,猛然一声吆喝,吓得那猪儿调头便跑,待继母回头看看邻居家阿姨和小孩时,娘俩手中捧的瓜子儿撒了一地,正目瞪口呆地望着她,那情景,把继母乐得前仰后合,事后多少年,每当谈及此事,继母依旧按捺不住咯咯发笑。继母退休后酷爱锻炼,逝世前一个月,依旧养成着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清晨,刷完便盂后,便立在院内做起甩手操来,直甩得周身热气腾升,渗出汗珠。然后,便到早点小卖处,一口气吃下四个大肉包子。熟悉的人们都很难看出,继母一生竟动过三次大手术,一次眼睛白内障、一次子宫瘤、一次肠癌,其中最大最后一次手术是患肠癌,那是1972年的事了,手术进行了八个多小时,术后三十多年来,继母凭着乐观爽直的性格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走完了一生八十二年的历程。也许历经太多的大风大浪,继母对小病一直不放在眼里,乃至因患感冒引起咳嗽,最终拖成气喘难以进食,待全身出现浮肿后才不得已去医院就诊。逝世前的病因由肾衰竭导致全身功能衰竭。逝世前就像一盏即将耗尽的油灯,慢慢地燃烧,直至熄灭。
(一)
9月11日,是继母的祭日。
每年来继母的墓前祭拜,心中总是一片悲怆,镶刻在墓碑上的瓷像,虽然历经风雨的侵蚀,依旧那样安详、精神,一双微眯的眼睛始终深情地注视着我,仿佛透释着对我无尽的挂念,山风习习,不停地在耳际摩挲,仿佛继母喋喋不休地唠叨……
继母中等个头,胖胖的体型,一头花白的短发映衬着一副饱经沧桑的脸。性格象她走路一样,急嗖嗖地,脚板砸在地上“咚咚”作响。继母的嗓门特大,记得有一次,邻居家阿姨带着小孩来我家寒暄,继母忙不迭地拿来瓜子给她们磕,边吃边聊中,继母看见门外一头猪正摇头摆尾地朝晾晒的被单走去,猛然一声吆喝,吓得那猪儿调头便跑,待继母回头看看邻居家阿姨和小孩时,娘俩手中捧的瓜子儿撒了一地,正目瞪口呆地望着她,那情景,把继母乐得前仰后合,事后多少年,每当谈及此事,继母依旧按捺不住咯咯发笑。继母退休后酷爱锻炼,逝世前一个月,依旧养成着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清晨,刷完便盂后,便立在院内做起甩手操来,直甩得周身热气腾升,渗出汗珠。然后,便到早点小卖处,一口气吃下四个大肉包子。熟悉的人们都很难看出,继母一生竟动过三次大手术,一次眼睛白内障、一次子宫瘤、一次肠癌,其中最大最后一次手术是患肠癌,那是1972年的事了,手术进行了八个多小时,术后三十多年来,继母凭着乐观爽直的性格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走完了一生八十二年的历程。也许历经太多的大风大浪,继母对小病一直不放在眼里,乃至因患感冒引起咳嗽,最终拖成气喘难以进食,待全身出现浮肿后才不得已去医院就诊。逝世前的病因由肾衰竭导致全身功能衰竭。逝世前就像一盏即将耗尽的油灯,慢慢地燃烧,直至熄灭。
(二)
我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末期,清苦的年代里,母亲生下我四十天便因病离去,撇下嗷嗷待哺的我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长我14岁,二哥长我9岁,姐姐长我5岁,家边的老人说我命苦八字硬,生下一脚踢死娘。长大后,大哥对我说起这话,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我常想,母亲如果不生下我,兴许还可以多活几年。对此,我深感愧疚和不安。母亲一生过得极为艰辛,父亲那时虽是镇里领导,但薪水十分有限,为了养活全家,母亲常年给人家洗衣挣钱,三十多岁头发就已经花白。母亲一生没照过一张相,逝世后,父亲请来照相师傅,含着眼泪将母亲遗体抱放在椅子上,心中百感交集,伏在母亲身上泣不成声。为防止遗体下滑,自己躲在椅子后面拽住母亲长长的辫子,这样才使一张珍贵的照片保留至今。每当我望着母亲的遗像,想象那当时的情景该是何等的凄惨!料理完母亲后事,父亲还得去工作,面对养不活的一家子,强忍悲痛,只得无奈地托人把姐姐安排到一家五保老人抚养,将我送给了一家无子女的农户。
抚养我的农户一家三口,养父、养母和奶奶,居住在大山深深的皱褶里。村里十几户人家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坳不同的角落。那儿夜晚非常寂静,家家户户很少串门,孩子多的人家,太阳落山便闭门不让小孩溜出,为了节省灯油,一家子早早钻在被窝里。到了深夜,远处老林中不时传来一阵阵野狼的嚎叫。那叫声,划破夜空,直往孩子们骨头里钻,吓得个个将被头闷得死死。早起的景色就不一样了,小孩大都被大人从被窝里提出来,眯着惺忪的小眼,坐在门前看太阳懒懒地从远山的夹缝中升起,让阳光渐渐地洒在身上,慢慢温暖全身。当太阳挂上山顶时,家家户户开始热闹起来,孩子们精神了,玩蹦田、弹石子、躲猫猫,这时,缕缕炊烟从各角落缓缓升起,向漫天散去,吐出一股股生机。
村里唯独养母家例外,养母不能生育,门前缺少那份朝气和活力。依旧那么寂静,如一潭死水般。养母的家由奶奶掌管,奶奶很厉害,三寸金莲,走路一扭一拐,骂起人来手能点到人家鼻子。养母却不一样,很贤惠,整天埋头干活,很少说话,只有纳鞋底的麻绳拉得“吱吱”响,一声紧似一声。奶奶的嘴一天到晚基本架在她身上,养父听得厌烦时,干脆端起饭碗跑到门口吃。养母却默默承受着,低头将碗里饭粒一点点仔细地夹到嘴里,仿佛自己是全家的罪人。打从我来后,养母家开始泛起了涟漪,奶奶的态度好了许多,每天早上,抱着我坐在门前晒太阳,不时朝我“呵呵”几声。为了给我补充奶水,奶奶差养母抱着我到村里生小孩人家讨几口,自己一扭一拐地跟在后面,逢人便说:“他爷、他婶行行好,给孩子几口奶水吃,将来大富大贵,多子多孙啊!”回家的路上,还不时骂上养母几句:“死东西,木头人,连句好听话都生不出来”。
(三)
离养母家三十余华里的山脚下,便是父亲工作的镇政府所在地。那是个人流、物流相对集中的镇子,比起养母家的村子热闹多了。那儿有打电话的地方,有买东西的地方,还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口音。偶尔还可见到养母家那村里男人,担着大捆大捆柴火立在镇子三岔口,眼巴巴地等待买家。镇旁边有条大河,清澈的河水一年四季从露出的沙滩边流过,河边停了不少竹筏,山里的柴火、木材大都从这里装运上筏,然后,顺河而下,驶向远方。到了夏天,河滩上便出现一群群光身子的孩子在那里洗澡、嬉闹,其中少不了我的两位哥哥。
那时父亲工作非常忙。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百废待兴。全镇近十万人口,大都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不少人家居住在低矮的破草房里。父亲调镇上工作不到一年,天天走村串户,日理万机。两位哥哥尽管随他在一起,经常与父亲打不上照面,关照甚微。只得相互依靠,从小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衣服脏了自己洗,皱巴巴地穿在身上,一双“回力”牌胶底鞋,长年套在脚上,鞋上帆布由蓝色变成白色,帆布边磨得毛毛糙糙,向外翻露着。有时头发太长,无钱去理发,各自对着镜子比划着用剪刀自己剪,像狗啃似地,走在路上,熟人见到十分心疼,两人与叫花没两样。好心人找到父亲说起这一切,父亲才匆匆赶回家,每人塞点钱,打发他们自己去把头发重新理一下。
由于缺少父母管制,两位哥哥小时很顽皮。经常在学校与同学打架,不少学生家长遇见父亲便投诉,惹得父亲心烦意乱。有一次,二哥和几位玩伴学“吊颈”,自己做示范,找来一条麻绳,一头套在屋梁上,一头打了个活结套在自己脖颈上,哪知脚下凳子一下踩滑,要不是行人路过,及时救了下来,早就一命呜呼了。
艰难的日子过了一年多,好在继母跨进了我家门槛。
(四)
继母那时在县妇联工作。她和父亲的结合,据说是县领导做的媒。继母后来说,当时我家的情景令她寒酸,一个干老头子,拖带着一群小孩。她来我家,主要图父亲人好,有这点,她就知足了,没有跨不过的火焰山。
说起父亲人好,一点不假。从小到大,我没看过父亲发脾气。他批评人,总是变着法儿说,叫人既知道错了,又听着舒服,觉得在理儿。人们都喜欢与他谈吐,慢条斯理,关键处不时带点幽默,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正是因为这些,文革期间他没遭罪。仅有一次,造反派例行批斗他,上台前,他悄悄在脸上用墨汁划了一副眼镜,父亲从来不带眼镜,所以到台上后,台下人起哄:“走资派,摆什么样,把眼镜摘下来!”父亲不紧不慢地在脸上反复摘,佯装着急地说:“请问大家,我眼镜怎么能摘下来?”待大家仔细看清时,台上台下轰然大笑,批斗不了了之。多少年后,同事见到提起这事,都笑骂道:“老东西,当年耍了一个大滑头”。
其实,继母嘴上不说,心里是非常喜欢小孩的。同父亲结婚前几年,因患子宫瘤动了子宫切除手术,失去了生育能力。来我家后,首要事就是急着去看我。当看到我由于营养不足非常瘦弱时,继母心酸了,晚上回来辗转不能入睡,对父亲说:“明天我把孩子领回来!”
父亲叹口气,劝说:“孩子太小,你工作忙,哪有时间照顾?先别急,还是考虑成熟再说吧!”
继母没有听从父亲劝告。第二天起得特早,启明星还在天上眨巴着眼睛,山上的茅草挂满了露珠,当翻山越岭赶到养母家时,两条裤腿全都被露水打湿透了。养母家正吃早饭,继母说明来意后,奶奶将饭碗一丢,立马嚎啕大哭起来,两只小脚象两根鼓槌在地上不停地蹦跳着,双手将我死死地抱在怀里。突如其来的事儿,使继母感到困惑,满脸惊诧,但随即她清醒过来,养母家想占我为己有。继母顿时变了脸色,双方亮起嗓门不停地对峙着。一会儿,村里大人小孩围了一屋,满屋只有七嘴八舌地数落。
继母撇开人群,找来村里生产队长。生产队长姓葛,字大山。精瘦的个儿,褂子上袋总挂着一支新农村钢笔,古铜色的脸始终绷得象鼓皮,遇事不轻易露色,显得十分稳重,在村里极有威信。对于我的来历,他很熟,常利用到镇上开会向父亲汇报我的情况。现见继母又是县里干部,便将腰杆挺得直直。大声喝道:“干什么?干什么?都看热闹不上工?每人扣几分工。”话音未落,一群人跑得象贼似地。片刻,他抽来一张椅让继母落座,自己坐在一条木凳上,面对养母一家人,清清嗓,先从大道理入手,讲到厉害关系时,嗓门提得高高,手将桌子敲得“咚咚”响。养母一家人的火焰瞬间便熄灭了,一个个痴痴地看着队长两块嘴皮不停扇动,任凭细碎口沫象喷壶似地朝他们洒来。
多少年后,我才得知,那天双方僵持大半晌午,最后,养母家以索要五百元抚养费而告终。
五百元,这在六十年代初是何等昂贵的数字!为凑钱,继母立马返回借遍了所有熟悉的单位。当继母将钱摔在养母家桌上,天色已近黄昏。继母二话没说,抱起我便走,行程途中,在一农户家讨来一条绳索将我牢牢绑在身上。父亲带两位哥哥打着火把,在半路上接到我们的。当看到大汗淋漓的继母时,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正是因为这五百元的天价,从此之后,便和养母家断绝来往。后来得知,几年后,养母和奶奶相继去世,养父续妻后生下五个子女。针对这五百元钱的问题,闲暇时,两位哥哥和我分析,养母家当年的本意不是要钱是要留下我,那不是个贪财的人家,只是开海口将一军罢了,哪知继母就不信这个邪,反把自己将死了。
听父亲说,把我接回家的那一夜,他和继母没合上一下眼,继母一直守在我身旁,深情地注视着我,满脸阳光灿烂。第二天清晨,我醒来便要吃,父亲和继母想了很多办法喂我,而我“吧嗒、吧嗒”吃完后,依旧哭闹着,急得继母没办法,还是父亲突然想起我在养母家时,养母总是把我抱到村里生小孩人家讨奶吃,断定我的奶瘾上来了,可现在到哪儿讨奶吃呢?继母听父亲这样一说,赶紧将自己的奶头塞进我的嘴里。这一招果然奏效,我不哭闹了。继母看着我使劲地吮吸着她那没有乳汁的奶头,含着眼泪对父亲说:“这下可苦着孩子了”。天长日久,继母的奶头竟让我吮出血来。
(五)
我是一岁多回到家中的,会跟大人呀呀学语,喊“爸爸”、“妈妈”了。起初难以开口,总认定养父、养母为爸爸、妈妈,但过不了几天,熟悉环境后,马上就适应了。我小时候很漂亮,像个女孩子,嘴吧很甜,喊得继母整天乐陶陶的,对我十分疼爱。到了五、六岁依旧把我当女孩打扮,扎着一根“冲天炮”的辫子,穿着印花连衣裙,脸上还不时抹上胭脂。有一次,继母带我参加地区妇联会,那时我大概三岁多,许多带小孩的阿姨,叫小孩喊我“姐姐”,我忙拉阿姨到僻静处,裸出“小鸡鸡”给阿姨看,认真地纠正道:“我是哥哥,不是姐姐”,逗得阿姨呵呵大笑,逢人替我解释。两位哥哥见继母成天围着我转,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没好气地私下骂我“小地主”。每当这时,我便跑去向继母汇报,继母听后,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常对两位哥哥说:“弟弟还小,我对他关心多一点,你们可不要有什么想法啊!”
相比之下,两位哥哥当初虽然迫于父亲压力,嘴上喊继母为“妈妈”,但从心理和感情上一段时间很难接受。尤其是大哥,继母来我家时,他已经快到十六岁了。他是极不情愿认继母的。继母和父亲结婚那天,父亲单位腾出一间房,安上一张床,父亲在床上铺上干净的被子,新房便布置成功了。那天深夜,大哥从床上悄悄爬起来,蹑手蹑脚地走到新房窗口处,点燃一支爆竹,朝里面扔进去,“嘭叭”一声巨响,把父亲和继母顿时吓得够呛,自己跑回躲在被子里“咯咯”地笑了一夜。
然而,第二天早上,全家人一起吃饭时,父亲和继母却像昨晚没发生事一样,依旧那么平静地招呼着两位哥哥。饭前,继母给他们每人送了一双新鞋,看着他们穿上,然后,弯下腰,用手分别按了按他们穿上的新鞋,感到大小合适后,才笑眯眯地直起身来给两位哥哥盛饭。吃饭时,不停地夹好菜给大哥。对于昨晚发生的事,继母和父亲其实心里早揣测到,一定是大哥捣的鬼。父亲当时气得要去揍大哥,继母忙拉住,劝道:“孩子有那么大了,对我一时难以接受,应当理解。你如果去找他,反把矛盾加深了。别急,慢慢孩子们就会适应的。”父亲觉得继母说在理,便不再吱声。那天早饭,平日废话连篇的大哥没说一句话,埋头吃着饭,生怕抬头看上继母一眼,怀里像揣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精神气一点都没有了。
继母和父亲结婚不到一个月的一天,平日和二哥一道玩耍的小孩,急冲冲地跑来找继母:“不好了,你家老二被上街头那群小孩抓去,要当俘虏活埋!”
继母忙丢下手中活,随小孩风样似地朝事发地跑去。到地方一看,二哥被那群小孩埋在河沙里,只剩一个头留在外面。继母一面哭喊着二哥名字,一面用手使劲地扒着沙,待把二哥救出时,继母紧紧地搂住他,心疼得不停地哭着。原来,该镇上、下街头两群小孩,约到河滩上干仗,双方商定,哪方抓到俘虏便活埋。二哥是下街头孩子王,抓到二哥自然当活埋。
打从这事之后,二哥对继母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喊“妈妈”的声音也变得亲热、饱满起来,不像从前那样干瘪、苍白乏力。转眼春节来临,继母从县城里为哥哥、姐姐全身都做了新衣。节前,父亲和继母带着两位穿着崭新衣服的哥哥,翻山越岭去看姐姐,当看到哥哥、姐姐都穿着一新时,抚养姐姐的两位孤寡老人,激动地操着山里口音对他们说:“孩子,还是有妈妈好啊!”
这时,哥哥、姐姐站在那里,顿感周身暖洋洋地,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六)
不觉间,大哥初中毕业了。学校假期后,继母督促大哥报名上高中,可大哥死活不愿报名,无论怎么劝说,他都嚷着不想读书。继母气得将他硬拧到学校报了名。谁知上学后,他悄悄溜到老家表兄那里躲了起来。继母见他晚上放学没回家,急得挑着灯笼四处寻找。当得知大哥的去处后,继母长叹一口气对父亲说:“既然孩子真的不想读书,再逼要逼出事来,干脆送他去当兵吧!部队也是一个锻炼人的大学校”。
大哥参军离开家的那一天,继母抱着我早早地来到新兵集中地,帮大哥一边整理行装,一边不停地叮咛:“路上注意安全……到部队要听首长话……在部队要好好干……”唠叨间,大哥眼眶渐渐泛红起来,用牙咬住嘴唇朝继母使劲地点着头。到了大哥要集合的时候,继母的唠叨才打住。她抱着我,默默地立在欢送的人群中,目送着大哥排队、踏上汽车。当看到车子缓缓移动,渐渐远去时,继母再也忍不住了,将头埋在我的背上不停地抽泣起来。回家后,成天对父亲唠叨一句话:“不知孩子现在已经到达哪里了?”无尽的挂念,一直到大哥来信后,继母的心才安然落下来。
(七)
继母不是本地人,老家非常穷,70年代末我去过一次,仍然随处可见茅草盖起的房舍,墙壁是用泥巴堆砌起来的。在艰苦的环境里,继母从小就养成了敢想敢干、不受束缚的性格。过去女人提倡三寸金莲,继母也不例外。到了四、五岁,外婆就开始拿起长长的白条老布,一层层地将她的小脚裹起来,继母常常趁外婆不在便把裹脚布拆下扔掉。如此反复,时间一长,外婆拿她没办法,只好随她去,说她这样长大很难嫁人,继母偏不信这套。然而,长大后,却听信了家门口一位回家探亲的国民党军官太太天花乱坠地鼓动,羡慕地产生了脱离苦海,向往美好的念头。过几日,她便瞒着家里,悄悄地随那位太太远嫁给国民党一位排级军官。哪知幸福并未持续多久,灾难很快降临。随着刘邓大军挥戈南下,她就随丈夫逃亡到本地。没几月,丈夫在艰难中病死,撇下继母一人在外乡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直到本地解放后,继母的命运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她在土改工作队的影响下,毅然投身了革命,从此诀别了令她一生心酸的历史。
继母的性格,铸造了她泼辣的工作作风。有一年,本地闹水灾,她昼夜困在防汛大堤上。一天夜里,大堤出现渗漏,领导让她赶快通知群众上堤排险,她一手提着大铜锣,扯着嗓门边敲铜锣边喊边跑,群众赶来排除险情后,她手中的铜锣竟让她敲了一个大窟窿。
继母负责妇联工作。那时,干部下农村实行“三同”,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无论到哪里,继母总是把我绑在背上,劳动时便把我放在田埂上玩耍或放在吃住的农家和孩子们一道玩耍。我常常看到,继母挑着与农村妇女挑的一样重的担子,甩着臂膀相互比示着,田野上不时传来继母爽朗的笑声。有一次,一家农户的猪在公路上被汽车压死,开车的是县里一位领导的亲戚,许多农户围上来找他索赔,他不紧不慢地从兜里拿出“毛主席语录”,翻了几页后,郑重有词地念了起来:“最高指示:公路上压死猪不赔”。
农民们顿时楞住了,只好怏怏地抬着死猪往回赶。行了一段路,遇上继母,继母忙问:“猪咋了?”
农户说:“毛主席真英明呀,连公路上压死猪都有指示,谁叫我家猪往公路上跑呢!找死。”
继母问明情况后说:“你们呀,真糊涂。那位驾驶员欺负你们不识字”。
事后,继母便四处打听驾驶员的姓名、住址,要为农户论理索赔,讨回公道。身边同事忙劝住她:“他是县里××领导的亲戚,你还是少惹事的好”。
继母亮着嗓门说:“我不管他是谁家亲戚,一想到农民养一头猪多么不易,就是天皇老子我也想把这事摆平”。
继母找到那位驾驶员后,问:“毛主席语录上哪一条哪一段有关于公路上压死猪不赔的指示?”
那位驾驶员轻视地瞥了继母一眼,不语。
继母紧追一步说:“你如果不把这段指示翻出来给我看,你就是篡改毛主席语录,对毛主席不忠。”
那位驾驶员顿时吓坏了,忙说:“我没有说过这句话”。
继母气愤地拉着他的衣角:“走,找老百姓问问去!”
那位驾驶员慌忙往下一跪:“姑奶奶,求求你,饶我这一回吧!我今后再也不敢了。”
继母缓缓口气说:“你说这话要是上纲上线便是反革命。看你年轻,犯错误不值!好,今天我饶你,不过老百姓的猪你是赔定了!”
就这样,继母硬是从那里索回了赔款。农户感激地说:“要不是你主持公道,我们还蒙在鼓里呢!走,到我家吃肉去。虽是死猪但不是病死的。”
继母说:“谢谢你,大哥!只要你认为我处理得满意,我心里比吃啥肉都高兴!”
(八)
随着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展,继母的那段令她心酸的历史也被人抖了出来,先是贬到公社当妇联主任,没多久,大字报便贴满她住房两边。紧接着,继母开始戴上高帽子,挂上大纸牌站在公社对面马路上示众了。那时我还小,不知道继母犯了什么事,但纸牌上白纸黑子我记得非常清楚:“叛徒、内奸、反革命”,继母的名字被打了红“×”。每天清晨,继母和公社两位走资派叔叔都要挂上牌子准时去公路边立正站好示众。到了半晌午,我推着继母用竹竿为我做的独轮车,去公路喊他们回来吃饭。有天夜里,继母安排我早早入睡,到了半夜,她哭着回来紧紧抱住朦胧的我说:“孩子啊,我要不是为了你们,就不想活了!”
事后我才知道,继母那天晚上接受批斗。先是站在台上挂着牌子挨批斗,到了批斗高潮时,群情激奋,责令她跪在碎石子上接受批斗,不时有人跑到批斗台上踹她几脚,跌倒了还要她爬起来继续跪着。可怜的继母双膝盖上的皮全都跪烂了,鲜血和衣服粘在一起。那是个令我一生难忘之夜,我坐在床上,看着继母低头坐在小椅上,慢慢地撩起裤腿,一下一下小心翼翼地将裤子往上卷,眼睛里布满了泪水。我忙起身将水盆端过来,用毛巾沾水轻轻地帮她清洗伤口。我问:“妈妈,痛吗?”
继母咬着牙,摇摇头。
“是谁打你的?告诉我,我去揍他。”
继母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不语,转而又不停地抽泣起来。
父亲知道继母被批斗的事后,心情很沉重,十分焦急。那时父亲日子也不好过,职务没有了,列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但与继母相比,遭罪要轻得多。他白天不敢看望继母,生怕被人看见,让造反派抓住一起批斗。每次都和二哥一道步行几十里深更半夜敲门,敲门声很轻,不敢喊出声。活脱像解放前在敌占区工作的地下党。
继母每次见到他们到来,就像久别重逢一样,痛苦仿佛轻了许多。继母常问父亲:“他们说我是叛徒、内奸,你相信吗?”
父亲总是恳切地回答:“打死我都不会相信!你放心吧,事情终久会得到公正的澄清!”
父亲的回答继母不知听过多少次了,但她依旧愿意重复问听到父亲这样回答。在那样的环境中,父亲的回答对继母来说,无疑注入了一针针强心剂,更加坚定了她顽强地生活下去的决心。
在这煎熬的日子里,家中偏偏出现了一件令继母心急如焚的事来。一天,二哥学校校长遇见继母诉说:“你在这里挨批斗,你家老二却在学校批斗我,把我整的够呛!”
原来,二哥念完初中后,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们纷纷加入红卫兵组织,自发成立了红卫兵造反司令部,二哥任学校造反司令部副司令。听到这消息,继母心里犹如雪上加霜。她与父亲商量,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这样下去。继母忙去打电话找二哥,谎称父亲病危,把二哥骗回家中后,继母开导说:“你现在还小,不懂事,不知造反带来个中结果。五八年,乱发言论的,最后都逃不脱戴上右派的帽子!”
二哥没好气地说:“我造的是走资派的反,与那时发表反动言论有根本区别。”
继母反驳道:“你父亲出身贫农,为党辛辛苦苦地工作,这些你是知道的,现在也被列为走资派,你说这反造的对吗?”
二哥无语。
晚上,继母和父亲商量:“孩子念书是念不成了,参军年龄还不够,干脆送孩子去工厂学徒吧!呆段日子再说,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呢!”
父亲赞同地说:“这事你现在不好出面,就让我去办吧!”
待父亲将二哥安顿好后,继母心里才宽慰下来。
大概过了一年多时间,继母的问题正如父亲预料的那样得到澄清。继母又开始从事妇联工作了。上班那天,继母起得特早,深情地注视着东方的日出,情不自禁地唱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她感到:天,依旧那样蓝;太阳,依旧那样红!
(九)
继母上班不久,征兵工作开始了。她毫不犹豫地替二哥报了名。可在体检时,二哥的身体各方面都合格,就是体重轻了点,这下继母又急了,成天缠着前来征兵的部队首长,央求他们无论如何把孩子带走。部队首长被继母的精神感动了,加上他们对二哥各方面条件都非常满意,终于破例将二哥录取。
送走了二哥,继母的心里感到非常失落,常常独自坐在那里发呆。父亲劝她:“你不是想孩子们都有出息吗?你看老大当了几年兵进步多了。”
继母说:“话虽这样说,理是理。可叫我一下适应,难啊!”
那年春节,剩下父母和我三人过的。大年三十晚,继母做了一桌菜。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继母将灯罩擦得透亮。吃饭前,我们坐在桌前听父亲致词:“今年我们家可喜可贺。一是孩子妈又重新开始工作了;二是老二光荣地参军入伍。”
继母接过话茬对我说:“今晚过年,我们都说吉利话,可不许乱说啊!”
我点头称好。可吃着、吃着,看见油灯上灯罩有点歪,便对继母说:“你看那灯罩。像不像你批斗时戴的高帽子?”我那时确实不知这话吉利还是不吉利。
父亲忙用眼睛瞪着我。可继母拍着我的肩膀哈哈大笑起来,继而父亲也跟着笑了起来。我认为这话很吉利,高兴地得意忘形,直拍手。
(十)
姐姐在山里农户家呆了十二年。抚养她的一对孤寡老人,待姐姐疼爱有加。姐姐的生活费和学习费都是继母定期送去。不是继母不想接姐姐回来,每当看到老夫妻俩那样疼爱姐姐,寸步不离、相依为命的样子,想到他们膝下无子女,生活无依靠,到了嘴边的话儿便强咽了下去。特别是到了老爹爹逝世后,继母基本上取消了短期内把姐姐接回来的念头。直到有一天,继母听说那家在张罗给姐姐找婆家时,便耐不住了,马不停蹄地跑到县里找劳动部门,死缠硬磨好几天,终于要了一个招工名额,当天连夜打着火把赶到姐姐那里,把姐姐接回来招了工。
姐姐在县一家轴承企业工作,很勤奋,工作没两年,便提拔为车间主任。继母非常高兴,逢人别夸。还不时对我说:“你看姐姐多有出息,要好好向姐姐学习。”记得有一次,姐姐不小心,腿部被车间生产下来的废铁屑划了一个大口,鲜血如注,送到医院后,继母慌慌张张地赶到,心疼不已。为了照顾姐姐,继母向单位告假,变着法儿烧炖一些营养滋补的东西给姐姐吃。待姐姐伤口愈合时,继母看到姐姐走路一瘸一瘸的,心里又担心起来,害怕伤势会给姐姐今后行走带来负面影响。于是,她每天坚持搀扶着姐姐,在医院过道里来回行走,姐姐住院十多天,继母没离开半步。直到姐姐伤口痊愈,没有任何后遗症后,继母那颗悬挂的心才放了下来。
(十一)
我小时上学很聪明,但花花点子颇多,爱贪玩,学习不踏实。因此,少不了继母的责备,甚至挨打。两位哥哥把我总结,我小时有三多:即吃得好的多,穿得好的多,挨骂挨打的多。记得有一次,我逃学邀几位同学去打乒乓球,继母知道后,气得将我的乒乓球拍砸得稀碎,然后,少不了一顿揍,余气未消,继母让我写份检讨,跪在毛主席像前大声念。特别是1972年,继母患肠癌去省城医院动手术,那时,我刚上初一,由于失去管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并将继母的工资私自领取,买了一些供自己玩耍的东西。继母回来知道后,躺在床上,无力地朝我举了举手,继而又慢慢地放了下来,两眼泪水象涌泉似地往外流,她使劲用手绢不停地擦着,却怎么也擦不干,嘴里一遍又一遍地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我不是心疼钱,你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
我当时虽在一旁抽泣,但真正领悟个中道理还很朦胧。但当看到继母的肚子上那长长的伤口,象条毒蛇潜伏在上面时,我顿感无限愧疚,失声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我做错了,对不起!”我跪下趴在床头不停地检讨着。那情景,终身难忘!
继母动完手术后,组织上安排编外修养。父亲也调到县城农业部门工作,担任农业科研所领导职务。我和继母随父亲居住在一起。农业科研所位于县城郊区,方圆六、七里,一条长长的河流环抱四周,中间是一块块整齐的田地。到了春天,举目望去,四处都是绿油油的景象,微风吹来,散发着股股清新的气息;随着秋季的来临,田野上便是金色的海洋,一片片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随风摆动着沉甸甸的头颅,一浪泛起一浪,好一番波涛汹涌的气概;四周长长的河流中,饲养了大量品目繁多的淡水鱼,到了发水季节,稻田里、河埂上,随处都能抓到鲫鱼、鲢鱼、乌龟、甲鱼之类,那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既充满了欢乐,又可以抓回来痛吃几日。
到了我上高一的时候,继母便要求我在学校放暑假期间,参加义务劳动。每天,随农业科研所的工人一道上班,手把手地跟着学割稻、插秧、耕田。一天晒下来,皮肤火辣辣的痛,渐渐脱除一层死皮,变得黝黑起来。傍晚劳动回来,继母总是烧上几盘好菜慰劳我,说些鼓励话。到了第二天,不管我愿不愿意,又是硬逼着我去上班。我当时想,兴许是对我乱花钱,铺张浪费的惩罚,因此,不管多累,我都咬牙坚持着,心中常带几分憎恨,想象着如果母亲健在不会这样对待我。现在看来,正是这份生活的积累,我经受住了知识青年下放农村劳动锻炼的考验,经受住了参军入伍后,部队摸爬滚打的考验,更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不易,给我今后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十二)
随着我长大成人,越来越感到父亲和继母真是天赐良缘。从外表看,父亲体型偏瘦,而继母偏胖。从性格上说,父亲不善言谈,办事谨慎,而继母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家的许多事都是继母唱主角,父亲唱配角。我常笑他们,演相声可谓最佳搭档。当继母和我们相互间发生矛盾时,父亲总是拐弯抹角地将继母的意图传输给我们,有时还添油加醋地加以完善,使我们相互间很快消除了误解和隔阂。在我们婚姻问题上,两位兄长由于当时在部队服役,每次回来探亲时间短,接触地方少,都是继母牵线搭桥,从谈恋爱到结婚一手操办。而我和姐姐的婚姻属自由恋爱,继母之初非常不悦,相互间发生了不少争执,父亲便从中周旋,终于使继母慢慢地接纳了姐夫和我的妻子。继母也常常取笑父亲:“我这性格一根肠子捅到底,孩子们我得罪了,你倒做了好人”。父亲这时总是讪讪地笑。
其实,父亲并不是无条件地服从。他常对我们说:“无论是单位,还是家庭,小事要讲风格,大事要讲原则。”记得有一次,父亲和继母在单位分房的问题上放生矛盾。继母坚持父亲退休后单位要按标准盖套新房,因为其他和父亲资格相等的老同志都是这样办的,而父亲坚持单位有许多空闲房,新房与旧房住进去是一样道理,不应给单位增加负担。双方这样僵持着,最后,父亲斗气跑到同事家去吃饭,吓得继母四处寻找,待把父亲找回后,继母什么气也没有了,笑嘻嘻地听父亲不停地开导。
父亲年轻时,由于操劳过度,患有严重胃病。到了秋冬季节,病情便会逐渐加深,直冒酸水,整个冬天火檀(瓦制品,内装炭火,取暖用)不离手。为了根治父亲胃病,继母除在饮食上精心调剂外,走访了不少名医。当听说产牛的胎盘,对医治父亲胃病有特效时,继母经常到附近乡村,四处打听产牛的信息,将胎盘弄回来,亲自动手洗干净,烹烧得香喷喷地,闻之便会使人生馋。父亲的病情竟随着吃下胎盘数量的增多,慢慢地好了起来。看到父亲体重和饭量一天天增加,继母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常对我说:“看看,你父亲又长胖了!”
(十三)
我小孩是在家中出生的。记得妻子临产那天,继母早早地熬了一大碗红参汤,端来看着妻子喝下,说是增加体力的。然后,随父亲一道焦急地坐在门外,整整一晌午,两人没离开半步。到了中午时分,孩子出世了,当接生奶奶将小孩抱去送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是个男孩时,他俩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忙不迭地站起来,各自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塞进小孩的包裹里。满月那天,哥哥、姐姐都来恭贺,全家坐满一大桌,继母草草地吃完饭,抱起小孩给左邻右舍看。孩子长的白白胖胖的,的确令人十分疼爱,个个都夸孩子长得象她,继母听罢,更加兴奋地将脸紧紧地贴在孩子身上,不停地亲吻着。
小孩从小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上学后淘气,我和妻子每次打他,他便大声哭喊,不一会,父亲和继母同时赶到,继母一面将身体挡住小孩,一面用手使劲地擂我几捶,嘴里不停地责骂着。我顿感好气又好笑,想象当年我小时候继母可不是这样,隔一代人居然将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全部改变了。记得有一次,小孩玩电脑游戏,逃学了,学校老师电话告知我们,我骑着自行车满街电脑游戏厅找,当把孩子找回家,妻子气得给他一顿猛揍,那天继母不在家,回来知道后,看到孩子身上一道道伤痕,无言责备妻子,晕头转向地跑到亲戚家伤心地痛哭起来。
(十四)
父亲是在73岁逝世的。逝世那天晚上,继母哭了整整一夜。父亲火化后,继母好多天将父亲常用的毛巾按照父亲习惯搭在桌子上。那几日,继母象落了魂似地见到我们便说:“你爸昨晚回来过,你看那毛巾动过了。真的,是来过了。”
父亲逝世时,许多亲朋好友送来了祭礼,其中也包括我和哥哥、姐姐单位的同事。按照家乡习惯,家里花了不少钱设宴答谢他们。没几日,继母便把我们召集开了一个家庭会议。继母说:“你们单位同事以及各自亲朋好友送来的祭礼,你们在账本上抄回去,有钱有物领回去,你们找机会还给人家,人情不能欠!”接着,继母亮开账本,将父亲逝世期间经费开支情况念了一片,然后,合上账本说:“这笔帐,我算了一下,你们父亲逝世后补发的工资和丧事费足够开销了,你们都不宽裕,不要你们负担。你们过好日子,我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父亲逝世后,继母仿佛换了一个人似地,从来没有向我们发过脾气,遇事常和我们小心翼翼地商量。星期天和节假日,习惯地到我们家次数也多了起来。这家有什么事、那家有什么事,她在从中当起了联络员。过去,我和哥哥、姐姐对继母的脾气有所看法,私下议论不少。自从父亲逝世后,我们议论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从心底产生了崇敬和爱戴。父亲健在时,每逢春节和节假日,全家人都是到父母那里渡过的,大人、小孩挤得满满一屋,乱乱纷纷,其乐无穷。现在,我和哥哥、姐姐相互争抢着接继母,不让增加她任何劳累和负担,总想让她安安静静地渡过愉快的晚年。
(十五)
继母生病住院那天,把我叫到身边说:“我知道我这病很难治好,可能要去见你父亲了”。我忙打断她的话:“不就是气管炎吗?说的那么严重!”
继母喘口气说:“我病我知道。”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扎带着霉味的百元钞票,对我说:“这是我住院的药费,也是多年积累下来,共一万三千元,你把握着支付。”说着,继母深深地叹口气,气喘吁吁地说:“我这一生,最大遗憾,是没有等到小孙子考上大学……”
继母逝世前,全家人都在场,一个个带着焦急的心情,无奈地望着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紧贴床沿,抚摸着她那带着浮肿、扎满注射针眼的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伤感,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妈妈,你醒一醒!”
这时,我惊奇地看到,继母在咽气的刹那,竟从那布满皱纹的眼里,渗出一滴泪花……
我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末期,清苦的年代里,母亲生下我四十天便因病离去,撇下嗷嗷待哺的我和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长我14岁,二哥长我9岁,姐姐长我5岁,家边的老人说我命苦八字硬,生下一脚踢死娘。长大后,大哥对我说起这话,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我常想,母亲如果不生下我,兴许还可以多活几年。对此,我深感愧疚和不安。母亲一生过得极为艰辛,父亲那时虽是镇里领导,但薪水十分有限,为了养活全家,母亲常年给人家洗衣挣钱,三十多岁头发就已经花白。母亲一生没照过一张相,逝世后,父亲请来照相师傅,含着眼泪将母亲遗体抱放在椅子上,心中百感交集,伏在母亲身上泣不成声。为防止遗体下滑,自己躲在椅子后面拽住母亲长长的辫子,这样才使一张珍贵的照片保留至今。每当我望着母亲的遗像,想象那当时的情景该是何等的凄惨!料理完母亲后事,父亲还得去工作,面对养不活的一家子,强忍悲痛,只得无奈地托人把姐姐安排到一家五保老人抚养,将我送给了一家无子女的农户。
抚养我的农户一家三口,养父、养母和奶奶,居住在大山深深的皱褶里。村里十几户人家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坳不同的角落。那儿夜晚非常寂静,家家户户很少串门,孩子多的人家,太阳落山便闭门不让小孩溜出,为了节省灯油,一家子早早钻在被窝里。到了深夜,远处老林中不时传来一阵阵野狼的嚎叫。那叫声,划破夜空,直往孩子们骨头里钻,吓得个个将被头闷得死死。早起的景色就不一样了,小孩大都被大人从被窝里提出来,眯着惺忪的小眼,坐在门前看太阳懒懒地从远山的夹缝中升起,让阳光渐渐地洒在身上,慢慢温暖全身。当太阳挂上山顶时,家家户户开始热闹起来,孩子们精神了,玩蹦田、弹石子、躲猫猫,这时,缕缕炊烟从各角落缓缓升起,向漫天散去,吐出一股股生机。
村里唯独养母家例外,养母不能生育,门前缺少那份朝气和活力。依旧那么寂静,如一潭死水般。养母的家由奶奶掌管,奶奶很厉害,三寸金莲,走路一扭一拐,骂起人来手能点到人家鼻子。养母却不一样,很贤惠,整天埋头干活,很少说话,只有纳鞋底的麻绳拉得“吱吱”响,一声紧似一声。奶奶的嘴一天到晚基本架在她身上,养父听得厌烦时,干脆端起饭碗跑到门口吃。养母却默默承受着,低头将碗里饭粒一点点仔细地夹到嘴里,仿佛自己是全家的罪人。打从我来后,养母家开始泛起了涟漪,奶奶的态度好了许多,每天早上,抱着我坐在门前晒太阳,不时朝我“呵呵”几声。为了给我补充奶水,奶奶差养母抱着我到村里生小孩人家讨几口,自己一扭一拐地跟在后面,逢人便说:“他爷、他婶行行好,给孩子几口奶水吃,将来大富大贵,多子多孙啊!”回家的路上,还不时骂上养母几句:“死东西,木头人,连句好听话都生不出来”。
(三)
离养母家三十余华里的山脚下,便是父亲工作的镇政府所在地。那是个人流、物流相对集中的镇子,比起养母家的村子热闹多了。那儿有打电话的地方,有买东西的地方,还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口音。偶尔还可见到养母家那村里男人,担着大捆大捆柴火立在镇子三岔口,眼巴巴地等待买家。镇旁边有条大河,清澈的河水一年四季从露出的沙滩边流过,河边停了不少竹筏,山里的柴火、木材大都从这里装运上筏,然后,顺河而下,驶向远方。到了夏天,河滩上便出现一群群光身子的孩子在那里洗澡、嬉闹,其中少不了我的两位哥哥。
那时父亲工作非常忙。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百废待兴。全镇近十万人口,大都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不少人家居住在低矮的破草房里。父亲调镇上工作不到一年,天天走村串户,日理万机。两位哥哥尽管随他在一起,经常与父亲打不上照面,关照甚微。只得相互依靠,从小养成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衣服脏了自己洗,皱巴巴地穿在身上,一双“回力”牌胶底鞋,长年套在脚上,鞋上帆布由蓝色变成白色,帆布边磨得毛毛糙糙,向外翻露着。有时头发太长,无钱去理发,各自对着镜子比划着用剪刀自己剪,像狗啃似地,走在路上,熟人见到十分心疼,两人与叫花没两样。好心人找到父亲说起这一切,父亲才匆匆赶回家,每人塞点钱,打发他们自己去把头发重新理一下。
由于缺少父母管制,两位哥哥小时很顽皮。经常在学校与同学打架,不少学生家长遇见父亲便投诉,惹得父亲心烦意乱。有一次,二哥和几位玩伴学“吊颈”,自己做示范,找来一条麻绳,一头套在屋梁上,一头打了个活结套在自己脖颈上,哪知脚下凳子一下踩滑,要不是行人路过,及时救了下来,早就一命呜呼了。
艰难的日子过了一年多,好在继母跨进了我家门槛。
(四)
继母那时在县妇联工作。她和父亲的结合,据说是县领导做的媒。继母后来说,当时我家的情景令她寒酸,一个干老头子,拖带着一群小孩。她来我家,主要图父亲人好,有这点,她就知足了,没有跨不过的火焰山。
说起父亲人好,一点不假。从小到大,我没看过父亲发脾气。他批评人,总是变着法儿说,叫人既知道错了,又听着舒服,觉得在理儿。人们都喜欢与他谈吐,慢条斯理,关键处不时带点幽默,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正是因为这些,文革期间他没遭罪。仅有一次,造反派例行批斗他,上台前,他悄悄在脸上用墨汁划了一副眼镜,父亲从来不带眼镜,所以到台上后,台下人起哄:“走资派,摆什么样,把眼镜摘下来!”父亲不紧不慢地在脸上反复摘,佯装着急地说:“请问大家,我眼镜怎么能摘下来?”待大家仔细看清时,台上台下轰然大笑,批斗不了了之。多少年后,同事见到提起这事,都笑骂道:“老东西,当年耍了一个大滑头”。
其实,继母嘴上不说,心里是非常喜欢小孩的。同父亲结婚前几年,因患子宫瘤动了子宫切除手术,失去了生育能力。来我家后,首要事就是急着去看我。当看到我由于营养不足非常瘦弱时,继母心酸了,晚上回来辗转不能入睡,对父亲说:“明天我把孩子领回来!”
父亲叹口气,劝说:“孩子太小,你工作忙,哪有时间照顾?先别急,还是考虑成熟再说吧!”
继母没有听从父亲劝告。第二天起得特早,启明星还在天上眨巴着眼睛,山上的茅草挂满了露珠,当翻山越岭赶到养母家时,两条裤腿全都被露水打湿透了。养母家正吃早饭,继母说明来意后,奶奶将饭碗一丢,立马嚎啕大哭起来,两只小脚象两根鼓槌在地上不停地蹦跳着,双手将我死死地抱在怀里。突如其来的事儿,使继母感到困惑,满脸惊诧,但随即她清醒过来,养母家想占我为己有。继母顿时变了脸色,双方亮起嗓门不停地对峙着。一会儿,村里大人小孩围了一屋,满屋只有七嘴八舌地数落。
继母撇开人群,找来村里生产队长。生产队长姓葛,字大山。精瘦的个儿,褂子上袋总挂着一支新农村钢笔,古铜色的脸始终绷得象鼓皮,遇事不轻易露色,显得十分稳重,在村里极有威信。对于我的来历,他很熟,常利用到镇上开会向父亲汇报我的情况。现见继母又是县里干部,便将腰杆挺得直直。大声喝道:“干什么?干什么?都看热闹不上工?每人扣几分工。”话音未落,一群人跑得象贼似地。片刻,他抽来一张椅让继母落座,自己坐在一条木凳上,面对养母一家人,清清嗓,先从大道理入手,讲到厉害关系时,嗓门提得高高,手将桌子敲得“咚咚”响。养母一家人的火焰瞬间便熄灭了,一个个痴痴地看着队长两块嘴皮不停扇动,任凭细碎口沫象喷壶似地朝他们洒来。
多少年后,我才得知,那天双方僵持大半晌午,最后,养母家以索要五百元抚养费而告终。
五百元,这在六十年代初是何等昂贵的数字!为凑钱,继母立马返回借遍了所有熟悉的单位。当继母将钱摔在养母家桌上,天色已近黄昏。继母二话没说,抱起我便走,行程途中,在一农户家讨来一条绳索将我牢牢绑在身上。父亲带两位哥哥打着火把,在半路上接到我们的。当看到大汗淋漓的继母时,感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正是因为这五百元的天价,从此之后,便和养母家断绝来往。后来得知,几年后,养母和奶奶相继去世,养父续妻后生下五个子女。针对这五百元钱的问题,闲暇时,两位哥哥和我分析,养母家当年的本意不是要钱是要留下我,那不是个贪财的人家,只是开海口将一军罢了,哪知继母就不信这个邪,反把自己将死了。
听父亲说,把我接回家的那一夜,他和继母没合上一下眼,继母一直守在我身旁,深情地注视着我,满脸阳光灿烂。第二天清晨,我醒来便要吃,父亲和继母想了很多办法喂我,而我“吧嗒、吧嗒”吃完后,依旧哭闹着,急得继母没办法,还是父亲突然想起我在养母家时,养母总是把我抱到村里生小孩人家讨奶吃,断定我的奶瘾上来了,可现在到哪儿讨奶吃呢?继母听父亲这样一说,赶紧将自己的奶头塞进我的嘴里。这一招果然奏效,我不哭闹了。继母看着我使劲地吮吸着她那没有乳汁的奶头,含着眼泪对父亲说:“这下可苦着孩子了”。天长日久,继母的奶头竟让我吮出血来。
(五)
我是一岁多回到家中的,会跟大人呀呀学语,喊“爸爸”、“妈妈”了。起初难以开口,总认定养父、养母为爸爸、妈妈,但过不了几天,熟悉环境后,马上就适应了。我小时候很漂亮,像个女孩子,嘴吧很甜,喊得继母整天乐陶陶的,对我十分疼爱。到了五、六岁依旧把我当女孩打扮,扎着一根“冲天炮”的辫子,穿着印花连衣裙,脸上还不时抹上胭脂。有一次,继母带我参加地区妇联会,那时我大概三岁多,许多带小孩的阿姨,叫小孩喊我“姐姐”,我忙拉阿姨到僻静处,裸出“小鸡鸡”给阿姨看,认真地纠正道:“我是哥哥,不是姐姐”,逗得阿姨呵呵大笑,逢人替我解释。两位哥哥见继母成天围着我转,把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没好气地私下骂我“小地主”。每当这时,我便跑去向继母汇报,继母听后,反而哈哈大笑起来。常对两位哥哥说:“弟弟还小,我对他关心多一点,你们可不要有什么想法啊!”
相比之下,两位哥哥当初虽然迫于父亲压力,嘴上喊继母为“妈妈”,但从心理和感情上一段时间很难接受。尤其是大哥,继母来我家时,他已经快到十六岁了。他是极不情愿认继母的。继母和父亲结婚那天,父亲单位腾出一间房,安上一张床,父亲在床上铺上干净的被子,新房便布置成功了。那天深夜,大哥从床上悄悄爬起来,蹑手蹑脚地走到新房窗口处,点燃一支爆竹,朝里面扔进去,“嘭叭”一声巨响,把父亲和继母顿时吓得够呛,自己跑回躲在被子里“咯咯”地笑了一夜。
然而,第二天早上,全家人一起吃饭时,父亲和继母却像昨晚没发生事一样,依旧那么平静地招呼着两位哥哥。饭前,继母给他们每人送了一双新鞋,看着他们穿上,然后,弯下腰,用手分别按了按他们穿上的新鞋,感到大小合适后,才笑眯眯地直起身来给两位哥哥盛饭。吃饭时,不停地夹好菜给大哥。对于昨晚发生的事,继母和父亲其实心里早揣测到,一定是大哥捣的鬼。父亲当时气得要去揍大哥,继母忙拉住,劝道:“孩子有那么大了,对我一时难以接受,应当理解。你如果去找他,反把矛盾加深了。别急,慢慢孩子们就会适应的。”父亲觉得继母说在理,便不再吱声。那天早饭,平日废话连篇的大哥没说一句话,埋头吃着饭,生怕抬头看上继母一眼,怀里像揣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兔,精神气一点都没有了。
继母和父亲结婚不到一个月的一天,平日和二哥一道玩耍的小孩,急冲冲地跑来找继母:“不好了,你家老二被上街头那群小孩抓去,要当俘虏活埋!”
继母忙丢下手中活,随小孩风样似地朝事发地跑去。到地方一看,二哥被那群小孩埋在河沙里,只剩一个头留在外面。继母一面哭喊着二哥名字,一面用手使劲地扒着沙,待把二哥救出时,继母紧紧地搂住他,心疼得不停地哭着。原来,该镇上、下街头两群小孩,约到河滩上干仗,双方商定,哪方抓到俘虏便活埋。二哥是下街头孩子王,抓到二哥自然当活埋。
打从这事之后,二哥对继母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喊“妈妈”的声音也变得亲热、饱满起来,不像从前那样干瘪、苍白乏力。转眼春节来临,继母从县城里为哥哥、姐姐全身都做了新衣。节前,父亲和继母带着两位穿着崭新衣服的哥哥,翻山越岭去看姐姐,当看到哥哥、姐姐都穿着一新时,抚养姐姐的两位孤寡老人,激动地操着山里口音对他们说:“孩子,还是有妈妈好啊!”
这时,哥哥、姐姐站在那里,顿感周身暖洋洋地,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六)
不觉间,大哥初中毕业了。学校假期后,继母督促大哥报名上高中,可大哥死活不愿报名,无论怎么劝说,他都嚷着不想读书。继母气得将他硬拧到学校报了名。谁知上学后,他悄悄溜到老家表兄那里躲了起来。继母见他晚上放学没回家,急得挑着灯笼四处寻找。当得知大哥的去处后,继母长叹一口气对父亲说:“既然孩子真的不想读书,再逼要逼出事来,干脆送他去当兵吧!部队也是一个锻炼人的大学校”。
大哥参军离开家的那一天,继母抱着我早早地来到新兵集中地,帮大哥一边整理行装,一边不停地叮咛:“路上注意安全……到部队要听首长话……在部队要好好干……”唠叨间,大哥眼眶渐渐泛红起来,用牙咬住嘴唇朝继母使劲地点着头。到了大哥要集合的时候,继母的唠叨才打住。她抱着我,默默地立在欢送的人群中,目送着大哥排队、踏上汽车。当看到车子缓缓移动,渐渐远去时,继母再也忍不住了,将头埋在我的背上不停地抽泣起来。回家后,成天对父亲唠叨一句话:“不知孩子现在已经到达哪里了?”无尽的挂念,一直到大哥来信后,继母的心才安然落下来。
(七)
继母不是本地人,老家非常穷,70年代末我去过一次,仍然随处可见茅草盖起的房舍,墙壁是用泥巴堆砌起来的。在艰苦的环境里,继母从小就养成了敢想敢干、不受束缚的性格。过去女人提倡三寸金莲,继母也不例外。到了四、五岁,外婆就开始拿起长长的白条老布,一层层地将她的小脚裹起来,继母常常趁外婆不在便把裹脚布拆下扔掉。如此反复,时间一长,外婆拿她没办法,只好随她去,说她这样长大很难嫁人,继母偏不信这套。然而,长大后,却听信了家门口一位回家探亲的国民党军官太太天花乱坠地鼓动,羡慕地产生了脱离苦海,向往美好的念头。过几日,她便瞒着家里,悄悄地随那位太太远嫁给国民党一位排级军官。哪知幸福并未持续多久,灾难很快降临。随着刘邓大军挥戈南下,她就随丈夫逃亡到本地。没几月,丈夫在艰难中病死,撇下继母一人在外乡过着十分清苦的日子。直到本地解放后,继母的命运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她在土改工作队的影响下,毅然投身了革命,从此诀别了令她一生心酸的历史。
继母的性格,铸造了她泼辣的工作作风。有一年,本地闹水灾,她昼夜困在防汛大堤上。一天夜里,大堤出现渗漏,领导让她赶快通知群众上堤排险,她一手提着大铜锣,扯着嗓门边敲铜锣边喊边跑,群众赶来排除险情后,她手中的铜锣竟让她敲了一个大窟窿。
继母负责妇联工作。那时,干部下农村实行“三同”,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无论到哪里,继母总是把我绑在背上,劳动时便把我放在田埂上玩耍或放在吃住的农家和孩子们一道玩耍。我常常看到,继母挑着与农村妇女挑的一样重的担子,甩着臂膀相互比示着,田野上不时传来继母爽朗的笑声。有一次,一家农户的猪在公路上被汽车压死,开车的是县里一位领导的亲戚,许多农户围上来找他索赔,他不紧不慢地从兜里拿出“毛主席语录”,翻了几页后,郑重有词地念了起来:“最高指示:公路上压死猪不赔”。
农民们顿时楞住了,只好怏怏地抬着死猪往回赶。行了一段路,遇上继母,继母忙问:“猪咋了?”
农户说:“毛主席真英明呀,连公路上压死猪都有指示,谁叫我家猪往公路上跑呢!找死。”
继母问明情况后说:“你们呀,真糊涂。那位驾驶员欺负你们不识字”。
事后,继母便四处打听驾驶员的姓名、住址,要为农户论理索赔,讨回公道。身边同事忙劝住她:“他是县里××领导的亲戚,你还是少惹事的好”。
继母亮着嗓门说:“我不管他是谁家亲戚,一想到农民养一头猪多么不易,就是天皇老子我也想把这事摆平”。
继母找到那位驾驶员后,问:“毛主席语录上哪一条哪一段有关于公路上压死猪不赔的指示?”
那位驾驶员轻视地瞥了继母一眼,不语。
继母紧追一步说:“你如果不把这段指示翻出来给我看,你就是篡改毛主席语录,对毛主席不忠。”
那位驾驶员顿时吓坏了,忙说:“我没有说过这句话”。
继母气愤地拉着他的衣角:“走,找老百姓问问去!”
那位驾驶员慌忙往下一跪:“姑奶奶,求求你,饶我这一回吧!我今后再也不敢了。”
继母缓缓口气说:“你说这话要是上纲上线便是反革命。看你年轻,犯错误不值!好,今天我饶你,不过老百姓的猪你是赔定了!”
就这样,继母硬是从那里索回了赔款。农户感激地说:“要不是你主持公道,我们还蒙在鼓里呢!走,到我家吃肉去。虽是死猪但不是病死的。”
继母说:“谢谢你,大哥!只要你认为我处理得满意,我心里比吃啥肉都高兴!”
(八)
随着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开展,继母的那段令她心酸的历史也被人抖了出来,先是贬到公社当妇联主任,没多久,大字报便贴满她住房两边。紧接着,继母开始戴上高帽子,挂上大纸牌站在公社对面马路上示众了。那时我还小,不知道继母犯了什么事,但纸牌上白纸黑子我记得非常清楚:“叛徒、内奸、反革命”,继母的名字被打了红“×”。每天清晨,继母和公社两位走资派叔叔都要挂上牌子准时去公路边立正站好示众。到了半晌午,我推着继母用竹竿为我做的独轮车,去公路喊他们回来吃饭。有天夜里,继母安排我早早入睡,到了半夜,她哭着回来紧紧抱住朦胧的我说:“孩子啊,我要不是为了你们,就不想活了!”
事后我才知道,继母那天晚上接受批斗。先是站在台上挂着牌子挨批斗,到了批斗高潮时,群情激奋,责令她跪在碎石子上接受批斗,不时有人跑到批斗台上踹她几脚,跌倒了还要她爬起来继续跪着。可怜的继母双膝盖上的皮全都跪烂了,鲜血和衣服粘在一起。那是个令我一生难忘之夜,我坐在床上,看着继母低头坐在小椅上,慢慢地撩起裤腿,一下一下小心翼翼地将裤子往上卷,眼睛里布满了泪水。我忙起身将水盆端过来,用毛巾沾水轻轻地帮她清洗伤口。我问:“妈妈,痛吗?”
继母咬着牙,摇摇头。
“是谁打你的?告诉我,我去揍他。”
继母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不语,转而又不停地抽泣起来。
父亲知道继母被批斗的事后,心情很沉重,十分焦急。那时父亲日子也不好过,职务没有了,列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但与继母相比,遭罪要轻得多。他白天不敢看望继母,生怕被人看见,让造反派抓住一起批斗。每次都和二哥一道步行几十里深更半夜敲门,敲门声很轻,不敢喊出声。活脱像解放前在敌占区工作的地下党。
继母每次见到他们到来,就像久别重逢一样,痛苦仿佛轻了许多。继母常问父亲:“他们说我是叛徒、内奸,你相信吗?”
父亲总是恳切地回答:“打死我都不会相信!你放心吧,事情终久会得到公正的澄清!”
父亲的回答继母不知听过多少次了,但她依旧愿意重复问听到父亲这样回答。在那样的环境中,父亲的回答对继母来说,无疑注入了一针针强心剂,更加坚定了她顽强地生活下去的决心。
在这煎熬的日子里,家中偏偏出现了一件令继母心急如焚的事来。一天,二哥学校校长遇见继母诉说:“你在这里挨批斗,你家老二却在学校批斗我,把我整的够呛!”
原来,二哥念完初中后,学校停课闹革命。学生们纷纷加入红卫兵组织,自发成立了红卫兵造反司令部,二哥任学校造反司令部副司令。听到这消息,继母心里犹如雪上加霜。她与父亲商量,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这样下去。继母忙去打电话找二哥,谎称父亲病危,把二哥骗回家中后,继母开导说:“你现在还小,不懂事,不知造反带来个中结果。五八年,乱发言论的,最后都逃不脱戴上右派的帽子!”
二哥没好气地说:“我造的是走资派的反,与那时发表反动言论有根本区别。”
继母反驳道:“你父亲出身贫农,为党辛辛苦苦地工作,这些你是知道的,现在也被列为走资派,你说这反造的对吗?”
二哥无语。
晚上,继母和父亲商量:“孩子念书是念不成了,参军年龄还不够,干脆送孩子去工厂学徒吧!呆段日子再说,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呢!”
父亲赞同地说:“这事你现在不好出面,就让我去办吧!”
待父亲将二哥安顿好后,继母心里才宽慰下来。
大概过了一年多时间,继母的问题正如父亲预料的那样得到澄清。继母又开始从事妇联工作了。上班那天,继母起得特早,深情地注视着东方的日出,情不自禁地唱起:“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她感到:天,依旧那样蓝;太阳,依旧那样红!
(九)
继母上班不久,征兵工作开始了。她毫不犹豫地替二哥报了名。可在体检时,二哥的身体各方面都合格,就是体重轻了点,这下继母又急了,成天缠着前来征兵的部队首长,央求他们无论如何把孩子带走。部队首长被继母的精神感动了,加上他们对二哥各方面条件都非常满意,终于破例将二哥录取。
送走了二哥,继母的心里感到非常失落,常常独自坐在那里发呆。父亲劝她:“你不是想孩子们都有出息吗?你看老大当了几年兵进步多了。”
继母说:“话虽这样说,理是理。可叫我一下适应,难啊!”
那年春节,剩下父母和我三人过的。大年三十晚,继母做了一桌菜。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继母将灯罩擦得透亮。吃饭前,我们坐在桌前听父亲致词:“今年我们家可喜可贺。一是孩子妈又重新开始工作了;二是老二光荣地参军入伍。”
继母接过话茬对我说:“今晚过年,我们都说吉利话,可不许乱说啊!”
我点头称好。可吃着、吃着,看见油灯上灯罩有点歪,便对继母说:“你看那灯罩。像不像你批斗时戴的高帽子?”我那时确实不知这话吉利还是不吉利。
父亲忙用眼睛瞪着我。可继母拍着我的肩膀哈哈大笑起来,继而父亲也跟着笑了起来。我认为这话很吉利,高兴地得意忘形,直拍手。
(十)
姐姐在山里农户家呆了十二年。抚养她的一对孤寡老人,待姐姐疼爱有加。姐姐的生活费和学习费都是继母定期送去。不是继母不想接姐姐回来,每当看到老夫妻俩那样疼爱姐姐,寸步不离、相依为命的样子,想到他们膝下无子女,生活无依靠,到了嘴边的话儿便强咽了下去。特别是到了老爹爹逝世后,继母基本上取消了短期内把姐姐接回来的念头。直到有一天,继母听说那家在张罗给姐姐找婆家时,便耐不住了,马不停蹄地跑到县里找劳动部门,死缠硬磨好几天,终于要了一个招工名额,当天连夜打着火把赶到姐姐那里,把姐姐接回来招了工。
姐姐在县一家轴承企业工作,很勤奋,工作没两年,便提拔为车间主任。继母非常高兴,逢人别夸。还不时对我说:“你看姐姐多有出息,要好好向姐姐学习。”记得有一次,姐姐不小心,腿部被车间生产下来的废铁屑划了一个大口,鲜血如注,送到医院后,继母慌慌张张地赶到,心疼不已。为了照顾姐姐,继母向单位告假,变着法儿烧炖一些营养滋补的东西给姐姐吃。待姐姐伤口愈合时,继母看到姐姐走路一瘸一瘸的,心里又担心起来,害怕伤势会给姐姐今后行走带来负面影响。于是,她每天坚持搀扶着姐姐,在医院过道里来回行走,姐姐住院十多天,继母没离开半步。直到姐姐伤口痊愈,没有任何后遗症后,继母那颗悬挂的心才放了下来。
(十一)
我小时上学很聪明,但花花点子颇多,爱贪玩,学习不踏实。因此,少不了继母的责备,甚至挨打。两位哥哥把我总结,我小时有三多:即吃得好的多,穿得好的多,挨骂挨打的多。记得有一次,我逃学邀几位同学去打乒乓球,继母知道后,气得将我的乒乓球拍砸得稀碎,然后,少不了一顿揍,余气未消,继母让我写份检讨,跪在毛主席像前大声念。特别是1972年,继母患肠癌去省城医院动手术,那时,我刚上初一,由于失去管制,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并将继母的工资私自领取,买了一些供自己玩耍的东西。继母回来知道后,躺在床上,无力地朝我举了举手,继而又慢慢地放了下来,两眼泪水象涌泉似地往外流,她使劲用手绢不停地擦着,却怎么也擦不干,嘴里一遍又一遍地用颤抖的声音对我说:“我不是心疼钱,你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
我当时虽在一旁抽泣,但真正领悟个中道理还很朦胧。但当看到继母的肚子上那长长的伤口,象条毒蛇潜伏在上面时,我顿感无限愧疚,失声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我做错了,对不起!”我跪下趴在床头不停地检讨着。那情景,终身难忘!
继母动完手术后,组织上安排编外修养。父亲也调到县城农业部门工作,担任农业科研所领导职务。我和继母随父亲居住在一起。农业科研所位于县城郊区,方圆六、七里,一条长长的河流环抱四周,中间是一块块整齐的田地。到了春天,举目望去,四处都是绿油油的景象,微风吹来,散发着股股清新的气息;随着秋季的来临,田野上便是金色的海洋,一片片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随风摆动着沉甸甸的头颅,一浪泛起一浪,好一番波涛汹涌的气概;四周长长的河流中,饲养了大量品目繁多的淡水鱼,到了发水季节,稻田里、河埂上,随处都能抓到鲫鱼、鲢鱼、乌龟、甲鱼之类,那是我最向往的日子,既充满了欢乐,又可以抓回来痛吃几日。
到了我上高一的时候,继母便要求我在学校放暑假期间,参加义务劳动。每天,随农业科研所的工人一道上班,手把手地跟着学割稻、插秧、耕田。一天晒下来,皮肤火辣辣的痛,渐渐脱除一层死皮,变得黝黑起来。傍晚劳动回来,继母总是烧上几盘好菜慰劳我,说些鼓励话。到了第二天,不管我愿不愿意,又是硬逼着我去上班。我当时想,兴许是对我乱花钱,铺张浪费的惩罚,因此,不管多累,我都咬牙坚持着,心中常带几分憎恨,想象着如果母亲健在不会这样对待我。现在看来,正是这份生活的积累,我经受住了知识青年下放农村劳动锻炼的考验,经受住了参军入伍后,部队摸爬滚打的考验,更懂得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不易,给我今后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十二)
随着我长大成人,越来越感到父亲和继母真是天赐良缘。从外表看,父亲体型偏瘦,而继母偏胖。从性格上说,父亲不善言谈,办事谨慎,而继母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家的许多事都是继母唱主角,父亲唱配角。我常笑他们,演相声可谓最佳搭档。当继母和我们相互间发生矛盾时,父亲总是拐弯抹角地将继母的意图传输给我们,有时还添油加醋地加以完善,使我们相互间很快消除了误解和隔阂。在我们婚姻问题上,两位兄长由于当时在部队服役,每次回来探亲时间短,接触地方少,都是继母牵线搭桥,从谈恋爱到结婚一手操办。而我和姐姐的婚姻属自由恋爱,继母之初非常不悦,相互间发生了不少争执,父亲便从中周旋,终于使继母慢慢地接纳了姐夫和我的妻子。继母也常常取笑父亲:“我这性格一根肠子捅到底,孩子们我得罪了,你倒做了好人”。父亲这时总是讪讪地笑。
其实,父亲并不是无条件地服从。他常对我们说:“无论是单位,还是家庭,小事要讲风格,大事要讲原则。”记得有一次,父亲和继母在单位分房的问题上放生矛盾。继母坚持父亲退休后单位要按标准盖套新房,因为其他和父亲资格相等的老同志都是这样办的,而父亲坚持单位有许多空闲房,新房与旧房住进去是一样道理,不应给单位增加负担。双方这样僵持着,最后,父亲斗气跑到同事家去吃饭,吓得继母四处寻找,待把父亲找回后,继母什么气也没有了,笑嘻嘻地听父亲不停地开导。
父亲年轻时,由于操劳过度,患有严重胃病。到了秋冬季节,病情便会逐渐加深,直冒酸水,整个冬天火檀(瓦制品,内装炭火,取暖用)不离手。为了根治父亲胃病,继母除在饮食上精心调剂外,走访了不少名医。当听说产牛的胎盘,对医治父亲胃病有特效时,继母经常到附近乡村,四处打听产牛的信息,将胎盘弄回来,亲自动手洗干净,烹烧得香喷喷地,闻之便会使人生馋。父亲的病情竟随着吃下胎盘数量的增多,慢慢地好了起来。看到父亲体重和饭量一天天增加,继母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常对我说:“看看,你父亲又长胖了!”
(十三)
我小孩是在家中出生的。记得妻子临产那天,继母早早地熬了一大碗红参汤,端来看着妻子喝下,说是增加体力的。然后,随父亲一道焦急地坐在门外,整整一晌午,两人没离开半步。到了中午时分,孩子出世了,当接生奶奶将小孩抱去送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是个男孩时,他俩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忙不迭地站起来,各自从口袋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塞进小孩的包裹里。满月那天,哥哥、姐姐都来恭贺,全家坐满一大桌,继母草草地吃完饭,抱起小孩给左邻右舍看。孩子长的白白胖胖的,的确令人十分疼爱,个个都夸孩子长得象她,继母听罢,更加兴奋地将脸紧紧地贴在孩子身上,不停地亲吻着。
小孩从小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下长大。上学后淘气,我和妻子每次打他,他便大声哭喊,不一会,父亲和继母同时赶到,继母一面将身体挡住小孩,一面用手使劲地擂我几捶,嘴里不停地责骂着。我顿感好气又好笑,想象当年我小时候继母可不是这样,隔一代人居然将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全部改变了。记得有一次,小孩玩电脑游戏,逃学了,学校老师电话告知我们,我骑着自行车满街电脑游戏厅找,当把孩子找回家,妻子气得给他一顿猛揍,那天继母不在家,回来知道后,看到孩子身上一道道伤痕,无言责备妻子,晕头转向地跑到亲戚家伤心地痛哭起来。
(十四)
父亲是在73岁逝世的。逝世那天晚上,继母哭了整整一夜。父亲火化后,继母好多天将父亲常用的毛巾按照父亲习惯搭在桌子上。那几日,继母象落了魂似地见到我们便说:“你爸昨晚回来过,你看那毛巾动过了。真的,是来过了。”
父亲逝世时,许多亲朋好友送来了祭礼,其中也包括我和哥哥、姐姐单位的同事。按照家乡习惯,家里花了不少钱设宴答谢他们。没几日,继母便把我们召集开了一个家庭会议。继母说:“你们单位同事以及各自亲朋好友送来的祭礼,你们在账本上抄回去,有钱有物领回去,你们找机会还给人家,人情不能欠!”接着,继母亮开账本,将父亲逝世期间经费开支情况念了一片,然后,合上账本说:“这笔帐,我算了一下,你们父亲逝世后补发的工资和丧事费足够开销了,你们都不宽裕,不要你们负担。你们过好日子,我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父亲逝世后,继母仿佛换了一个人似地,从来没有向我们发过脾气,遇事常和我们小心翼翼地商量。星期天和节假日,习惯地到我们家次数也多了起来。这家有什么事、那家有什么事,她在从中当起了联络员。过去,我和哥哥、姐姐对继母的脾气有所看法,私下议论不少。自从父亲逝世后,我们议论的次数越来越少,渐渐从心底产生了崇敬和爱戴。父亲健在时,每逢春节和节假日,全家人都是到父母那里渡过的,大人、小孩挤得满满一屋,乱乱纷纷,其乐无穷。现在,我和哥哥、姐姐相互争抢着接继母,不让增加她任何劳累和负担,总想让她安安静静地渡过愉快的晚年。
(十五)
继母生病住院那天,把我叫到身边说:“我知道我这病很难治好,可能要去见你父亲了”。我忙打断她的话:“不就是气管炎吗?说的那么严重!”
继母喘口气说:“我病我知道。”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扎带着霉味的百元钞票,对我说:“这是我住院的药费,也是多年积累下来,共一万三千元,你把握着支付。”说着,继母深深地叹口气,气喘吁吁地说:“我这一生,最大遗憾,是没有等到小孙子考上大学……”
继母逝世前,全家人都在场,一个个带着焦急的心情,无奈地望着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紧贴床沿,抚摸着她那带着浮肿、扎满注射针眼的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伤感,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妈妈,你醒一醒!”
这时,我惊奇地看到,继母在咽气的刹那,竟从那布满皱纹的眼里,渗出一滴泪花……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