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竞技体育不仅是身体、技巧的比拼,更是意志力的较量, “女排精神”不是喊出来的,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强化训练、一点一滴的艰辛付出凝铸出来的。郎平教练把“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于争先的顽强拼搏精神”传递给了女排队员们,薪火相传,代代不息,女排精神永远是振奋民族自信心的强大力量。(特约教师:鞍山市第六中学 何翠)
郎平有一个百宝箱,从里面掏出来的东西,都是中国女排的“宝”,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一根擀面杖
训练场上,郎平需要一根擀面杖。当队员放松的时候,她也要放松,助教李童就拿着那根擀面杖,给郎平的肩颈背部使劲按摩。在札幌比赛那几天连着下雨,阴冷天让郎平不好受,但除了那短短几分钟的按摩,其余时间,她仿佛忘了疼痛,亲自帮队员喂球、做示范。
经历过全身上下12次手术的郎平,从不将伤病带给她的痛苦展现在大家面前。对于自己的伤病,郎平坚强得像个“女汉子”,而面对爱将的伤病,她不止一次落泪。她说:“运动员才是最苦最累的人,她们治疗完还要上场打球,她们真正诠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本笔记簿
郎平有一本笔记簿,里面写着每一场球的作战方案。中国女排这次以3比0完胜美国队,球迷没有想到,对手更没有想到,连女排队员们也不敢相信。在北仑,郎平算好备战时间,专门拿出一周的时间,研究美国队,确定作战方案,再进行针对性训练。在札幌迎战美国队的前一晚,郎平在笔记簿里写下四个字——攻坚克难,并加了着重号,开准备会时她强调:“在发球的时候要想着你的队友,你的球发挥不出效果,你的队友要用多大的努力去拦,去防!”
连郎平自己都笑言:“对手不断在变化,逼着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一种信念
中国女排以3比0战胜塞尔维亚队后,记者问塞尔维亚队主教練特基奇,如果你们全主力出战,东京奥运会谁会是冠军?他斩钉截铁道:“冠军属于塞尔维亚!”
“特基奇这么说,您怎么看?”记者又将问题抛给郎平,她却说:“首先这个是疑问句,是没有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不做猜测。两强相对,临场应变很重要。这个不是数学,不是1+1=2。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也有可能弱者胜强者,所以这些猜测我不会做。”
郎平直言,东京奥运会才是最特别的比赛,“届时强手如林,这次我们没有遇到意大利队和最好的塞尔维亚队,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准备来提高自己”。
一份支持
东京奥运资格赛期间,巩俐和《中国女排》剧组,和中国女排同吃同住,每天在场边观察郎平的执教方式,并在笔记本上将每一个细节记录下来。巩俐演技再好,也需要到现场感受一下女排精神,融入到这支球队中去。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徐峥执导的《夺冠》篇,就是以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为背景。拍摄期间,郎平来到片场,以探班的形式支持徐峥的创作,分享自己作为运动员第一次获得奥运冠军背后的故事,并亲身示范打球动作要领。
在众多国人心里,郎平早已是女排精神的一个象征,鼓舞着人们像中国女排那样执着追求美好生活。郎平说:“我是女排精神的亲历者,更应当是传承者。”
“每一次站上赛场,就要升国旗、奏国歌!”郎平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上的每一句话,是如此朴素,却那么激荡人心。
彼岸花开摘自《新民晚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