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特纳奖入围艺术家作品展于2018年9月26日在英国泰特美术馆开幕。“特纳奖”以英国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特纳(J.M.W.Turner)的名字而命名,由泰特美术馆组织评选颁发,是英国著名的年度视觉艺术奖项之一,旨在鼓励年轻英国本土艺术家或主要活动于英国的年轻国际艺术家的新兴创作,以及扩展当代艺术和泰特美术馆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本届特纳奖的评委会由《艺术评论》(ArtReview)的艺术评论编辑奥利弗·巴森阿诺(Oliver Basciano)、巴塞尔艺术馆(Kunsthalle Basel)馆长艾琳娜·菲利波维奇(Elena Filipovic)、霍尔特—史密森基金会(HoltSmithson Foundation)执行主席丽萨·洛·弗夫尔(LisaLe Feuvre)和英国作家汤姆·麦卡锡(Tom McCarthy)组成。评委会主席由泰特美术馆馆长亚历克斯·法夸尔森(Alex Farquharson)担任。本届特纳奖和往届一样,评委会共推选出四位(组)艺术家入围,分别是:伦敦建筑与媒体研究机构“法证建筑”(Forensic Architecture)、移动图像和观念艺术家纳伊姆·莫哈艾门(Naeem Mohaiemen)、雕塑家和影像艺术家卢克·威利斯·汤普森(Luke Willis Thompson),以及雕塑家和录像艺术家夏洛特·普洛杰(Charlotte Prodger)。
本届特纳奖提名的四组作品都是影像作品,涉及人权和身份认同等议题,评委会主席、泰特美术馆馆长亚历克斯·法夸尔森表示,今年入围特纳奖的四位(组)艺术家通过影像媒介,向人们展示了四种全然不同的观察、审视世界的角度和手法。他认为,特纳奖一直是和这个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世界各个层面也都和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2018年特纳奖可以看作是泰特美术馆有史以来最具政治性的展览之一。在泰特美术馆,参观者首先会进入一个有四把软沙发的中央“客厅”,客厅的四扇门通向四个展厅。
其中,来自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法证建筑”近年来备受瞩目,这是一个由建筑师、艺术家、研究人员、调查记者、数据分析师、法律顾问、城市规划专家等十五位成员组成的团体,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艺术组合,而称自己为一个跨学科的“独立研究机构”。2010年,该机构由建筑师埃亚尔·威兹曼(Eyal Weizman)发起,旨在利用数字媒体时代大量的开源数据,包括智能手机图像、目击证人证词、卫星图像、数字录音设备和声呐等技术展开三维或四维的调查研究,协助国际法庭、人权组织及政治团体获取技术支持、收集相关证据,并服务于社会调查、政治分析及生态研究等领域。“法证建筑”认为,现代城市已成为战争和人权侵犯行为的多发地,这些行为大多可被摄像机记录下来。“法证建筑”利用数字技术对侵犯人权事件进行建模制图,并作为证据呈交法庭。继2015年特纳奖大奖授予Assemble小组后,“法证建筑”成为入围该奖项的第二个城市与建筑设计研究机构。“法证建筑”参加第十四届卡塞尔文献展的作品《77平米_9分26秒》,于2018年4月至6月在OCAT上海馆的展览“虚实莫测:抵抗真实的真实时代”中展出。影像《77平米_9分26秒》源于“法证建筑”对“2006年谋杀哈里特,约兹加特”的调查。2006年4月6日下午,二十一岁的哈里特,约兹加特在位于卡塞尔的一家地下网吧被枪杀。“法证建筑”使用虚拟和物理技术,重建了一个等比还原的、十余年前的枪杀案件现场。他们通过多个渠道收集官方的档案和相关资料,逐步拼凑出事件发生时的具体细节。
“法证建筑”也因其在第十四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的展览以及四场个人展览而获得2018年特纳奖提名。在泰特美术馆展览现场,“法证建筑”的影像作品《瞬间的漫长将持续》(The Long Duration of a Split Second)源于2017年在以色列村莊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影像描绘了一段不断爆发的暴力景象,一道闪光和枪声、警车和一个不断鸣起汽车喇叭的战区,在黑色屏幕上被放大、分析。真实的镜头配上计算机模拟,对混乱情况的仔细分析和重建,使得官方记录成为一种假象。2017年1月18日,当时数百名以色列警察试图清理一个未被认可的村庄——以色列南部内盖夫地区的贝都因村,导致两人死亡。一位摄影纪录片记者当时就在事发现场,并拍摄记录了九十五个视频。无论是在作品《瞬间的漫长将持续》中,还是在更大的现实环境中,通过影像、文本、照片和模型来重建事件和时间线,组成了这个赤裸裸世界中的一部分。特纳奖评委会认为,“法证建筑”开辟了一种找寻真相的新范式,用全新的视角来更深刻地展示与人权侵犯有关的种种行为证据。他们对建筑学技术的运用,以及对过往事件的复原,都极具创新性,充满智慧,并能对改善社会公正做出重大贡献。在2018年11月9日开幕的上海双年展上,“法证建筑”带来的作品《阿约钦纳帕项目》(Ayotzinapa Project)也占据了重要位置。《阿约钦纳帕项目》调查、取证和解码了2014年墨西哥西部阿约钦纳帕师范学校中学生被当地警方绑架事件,以抽丝剥茧的方式道出重重尖锐的社会问题。2018年11月揭晓的比斯利设计奖(Beazley Design Award)也将总设计奖暨年度最佳数字化设计颁给了“法证建筑”。
第二位入围艺术家纳伊姆·莫哈艾门,1969年生于伦敦,之后在孟加拉国长大。目前莫哈艾门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他的艺术生涯始于2001年至2006年在纽约参与的图像收集工作,该工作旨在引导人们关注“9·11”之后的穆斯林和阿拉伯人所遭受到的攻击。他的作品包括电影、装置作品和采访文章,涉及二战后的跨国左派政治、去殖民化的遗留问题,以及抹除和改写政治乌托邦记忆的行为。莫哈艾门因其在第十四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的展览以及个人作品展而获得2018年特纳奖提名。他拍摄的短片作品借由自己家庭的创伤,探索了后殖民身份、移民、流亡和避难等问题,受到特纳奖评委会的青睐。
在泰特美术馆展览现场,看完莫哈艾门的两个视频,《的黎波里航班取消》(Tripoli Cancelled,2017)和《两次会议和一次葬礼》(Two Meetings and a Funeral,2017),总共需要三个小时。在九十三分钟的《的黎波里航班取消》电影里,一名孤独的乘客被困在雅典2001年关闭的埃利尼肯废弃机场。他已经在那里待了十年。除了机场本身的现代废墟,伊朗裔希腊演员瓦西里·库卡兰尼(Vassilis Koukalani)是唯一的主角。他表演的滞留旅客或在坡道和大厅徘徊,或在候机室里游荡,总是一根烟在手,酒吧里总成列着软体饮料,他在那里和自己的影子交谈。在2016年电影《机场》中,导演约翰·阿科姆弗拉(John Akomfrah)使用了同样的机场,同样永久取消的航班和散满垃圾的停机坪。在电影中,被放逐的旅行者给妻子写了一封假想的信,假装自己是飞行员,和一个穿成乘务员的假人模特亲热。这是一个非常细腻的悲情时刻。《卫报》评论员艾德里安·西勒(Adrian Searle)认为,无论是莫哈艾门,还是阿科姆弗拉,人们对受困的感知都是相似的。莫哈艾门在接受《卫报》采访时也提到,他想拍的只是一个关于孤独的电影,但当电影上映时,难民危机已经全面爆发。这可能造成观众对此产生关于难民问题的隐喻,但这并不是他的创作意图。莫哈艾门的第二部影片,八十九分钟的三频视频《两次会议和一次葬礼》聚焦在孟加拉国的意识形态转变的关键时期。影片大部分的素材来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伊斯兰共同体和没有结盟集团之间举行的会议,其间穿插着采访和评论。所有自负的、尖锐的、充满激情的、狡猾的世界各国参会人,以及他们的手段和姿态,都令人着迷,也让人充满了讶异。影片里还包括了阿尔及尔的体育竞技场、满是卡片索引文件夹的废弃房间和书店。莫哈艾门的视角侧重于事物的终结和失败的理想。
第三位入围艺术家卢克·威利斯·汤普森,1988年生于新西兰奥克兰,目前在伦敦从事电影和表演工作,调查少数族群社区的待遇和暴力相关问题。他的作品跨越了电影、表演、装置和雕塑等领域,讲述了阶级、种族和社会不平等、制度暴力、殖民主义和强迫迁徙的创伤历史。三十岁的汤普森是今年最年轻的提名人,他凭借戴蒙德·雷诺兹的三十五毫米黑白无声的影像《自画像》(Autoportrait)获得2018年特纳奖提名。影片源于2016年发生的事件——雷诺兹的男友在明尼苏达州被警察开枪击毙,坐在男友边上的雷诺兹立即用手机拍摄,用脸书(Facebook)的直播功能上传网络。这件作品自去年在伦敦Chisenhale画廊的艺术家在英国的首场个展中被第一次展出以来,人们对它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
泰特美术馆展览现场,放映着他的三组三十五毫米的胶片装置作品,《自画像》(八分五十秒,2017)、《制服的墓地》(Cemetery of Uniforms and Liveries,九分十秒,2016)和《人类》(Human,九分三十秒,2018),探索了人性和人性的表现方式。他的三组无声影像都投射在一面巨大的墙上,而不是屏幕上。影像的倒影在地板上跳动,就像史蒂夫·麦昆:的某些电影在画廊放映时一样。在这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电影的物理性,巨大的投影仪在黑暗中发出咔嗒声,一环环胶片在盒子里转动。
《制服的墓地》影片一开始描绘了布兰顿(Brandon)——多萝西·“樱桃”·格罗丝(Dorothy “Cherry” Groce)的孙子,格罗丝于1985年在布里克斯顿的家中被警察射杀。片中还有乔伊·加德纳(Joy Gardener)的儿子格雷姆(Graeme),加德纳于1993年在蹲尾区(Crouch End)的黎明突袭中死亡。格罗丝和加德纳的后代都面对着镜头,他们眨眼,看着镜头,既不动也不说话;深色皮肤,白色衬衫,薄膜般的亮光;漂白的高光,冷峻的色调,严肃的表情。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地面对我们。之后出现的是戴蒙德·雷诺兹(Diamond Reynolds),她在脸书上直播了她的男朋友被枪击的过程。汤普森与雷诺兹也合作拍摄了一幅自画像作品。照相机稍微移动了一下,展示出四分之三的侧面肖像。比起前两个人近乎静止的肖像,她显得更具移动性,似乎迷失在她的思索、悲伤、低声沉吟的歌词中。在这三张脸上,可以看见悲伤、愤怒和指责,观众被夹在了摄像机投射的影像和投射在他们身上难以言喻的复杂感情之间。
在彩色影片《人类》中,汤普森仔细描绘了已故英国艺术家唐纳德·罗德尼的皮肤雕塑,这是罗德尼在患镰状细胞贫血症时,把自己脱落的皮肤用缝纫针固定起来制成的。这座雕塑像一座房子,小巧、抽象又坚实,易碎,半透明,模糊不清,就在观众面前转动,在“墙壁”上看到的人体组织,像条纹大理石一般散发着光泽。
第四位入圍艺术家夏洛特·普洛杰,1974年生于格拉斯哥,她的实验电影曾多次获奖,此次因在卑尔根艺术馆展出的两部实验电影获得2018特納奖提名。她主要从事动态影像、雕塑、写作和表演。她的作品探讨了关于LGBTQ群体的身份认同问题。普洛杰使用便携式摄像机和iPhone拍摄电影,构建了一系列复杂的叙事,探索了身体、风景、语言、技术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普洛杰凭借去年在挪威卑尔根美术馆(Bergen Kunsthall)的个展“BRIDGIT/Stoneymollan Trail”获得特纳奖提名,评委会称赞她在影像中如绘画般的细致处理方式,展现了人群的身份认知、经历和孤独感。她入围的作品《布瑞吉特》(Bridgit,三十三分钟,2016),作品名字源于古爱尔兰神话中的女神,艺术家跨时一年仅使用智能手机拍摄,最终剪辑为半小时的自传体式的单屏视频,以个人视角,探索了身体与器械的结合与延伸。摄像头与身体紧密相连,成为她的眼睛,并记录下她的运动和静止,如她躺在沙发上时脚的影像,收音机在背景里播放的音乐;她的猫被灯迷住了,T恤扑倒在敬热器上,爱丽丝·柯川的音乐飘了进来;她与她的朋友在朗读日记和小说;她在溪流中涉水,站在渡船甲板上,地平线像呼吸一样起伏,石头矗立在田野里,都包裹在灰色与绿色相间的苏格兰乡村之境中。
所有这些影像都伴随着普洛杰日记中的十段摘录,她谈到了自己的性取向问题,在养老院的工作以及麻醉的经历,还有站立的石头、古代神灵的名字、长久流传的名字和我们赋予自己的名字,以及当我们迷失在大自然中或被麻醉时的感觉。普罗杰通过自己的画外音,将个人轶事、日记摘录和文学作品混合在一起。《艺术论坛》(ArtForum)评论员艾瑞卡·巴尔索姆(ErikaBalsom)认为《布瑞吉特》以普洛杰的方式,将生命丰富而复杂的片段连贯起来,形成其自传体式的叙事,它是文学性的、抒情的、坦诚的,既是个人作品,也是分析个体之于世界的一种尝试。特纳奖评委会主席、泰特美术馆馆长亚历克斯,法夸尔森认为普洛杰的作品展现了在人们生活之中无处不在的智能科技,也可以叙述艺术家的内心感知,以及展现个体世界与外部社会的联结关系。
在2018年12月4日晚于泰特美术馆举行的颁奖礼上,普洛杰获得了2018年特纳奖的殊荣,并获得2.5万英镑的奖金,其余三名(组)艺术家各获得五千英镑的奖金。2018年特纳奖入围艺术家作品展持续到2019年1月6日。普洛杰的作品将代表苏格兰参加2019年第五十八届威尼斯双年展。普洛杰的获奖作品是否在启示我们也可以用手机、影像的方式来记录生活,完成我们的个人叙事?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