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国美术史新论(一)

时间:2023/11/9 作者: 艺术当代 热度: 18941
彭德

  

  

  

  中国美术内涵

  四千多年前,大禹治理洪水,涉足的地域按照九宫格的模式分为九个区域,统称九州,后来成为中国的别名。九州中央的豫州,地处中原,也被称为中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皆中国人民所喜好”,中国指的正是中原。更早的记载,比如《左传》提到中国,共计七十六处,主要是指东周都城洛阳。洛阳位于黄河中游,地处中原之中。当时所谓的国,即帝王施政与治军的城邦。国家大事在于祀与戎,祀指祭奠天地祖宗,希望得到保佑;戎指打仗,用于自卫或扩张。汉武帝和唐太宗毕生致力于开疆拓土,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大,涵盖的民族越来越多。中国这个具有时空和内含弹性的概念,后来泛指在中原及其周边建都的大一统国家。本文所称的中国,依照约定俗成的认识,指的是远古九州及其周边地区。

  美术这个词,是20世纪初年日本学者用汉语翻译fineart杜撰的术语,意指悦目的造型艺术。比如大村西崖在1901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史》,内容涉及书法、绘画、雕塑和工艺四门,形态侧重悦目的作品。作为最早介绍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专著,它使得美术这个新词在中国被广泛采用,对中国的视觉艺术考古、研究、出版、创作、评论、教育产生的影响沿袭至今,牢不可破。本书既照顾这个约定俗成的狭义概念,也照顾这个概念的外延,即美术特指静态的、追求完美、讲究技术的视觉艺术形态。

  (一)美术与方术

  中国远古最显赫的创世者,首推伏羲。相传伏羲在黄河和洛水发现两种出土文物,即河图与洛书,进而成为治理中国的文化图符。伏羲这个名号,按字面意思推测属于牧羊人。伏羲的羲与美术的美、善恶的善、仁义的义(義),都是中国文化的关键词,都有共同的字根:羊。作为神话人物,伏羲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可是古往今来的中国人都自称炎黄子孙。双方的来源和关系,史学界和考古学界还没有找到达成共识的证据。史载伏羲生于甘肃天水,葬于河南淮阳。淮阳朝东南方向行走三百多公里,一马平川,直达凌家滩文化遗址。凌家滩地处安徽省含山县,那里出土了一批公元前3000—前2500年的玉器。其中有一只中空的玉龟,里面放置一枚玉版,被定名为含山玉版。玉版中部小圆和大圆之间的八个圭形纹饰,学者们一致认为表示东、西、南、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大圆外四角的四个圭形纹饰应当表示四维。四维与八方,同司马迁《史记·龟策列传》“四维已定,八卦相望”的记载吻合。考古学家据此推测玉版应是早期河图或八卦图。玉龟和玉版并置,表明两件玉器应为占卜工具,是古代文献“大龟负图”“玄龟负书”“元龟衔符”的直观显现。玉版出现的时间,接近有关文献记载的伏羲时代。玉版上的图符,贴近伏羲发现的河图以及他设计的八卦。八卦,夏商周三代易学的主词,而易学是中国古代文化、政治、学术的源头,也是美术内涵的源头。史载从伏羲到黄帝到尧、舜、禹到周文王,远古河图作为文物,不断被发现,以至到了春秋中期,孔子曾经感慨道:河图再不出现,我一生就这样了结了啊!含山玉版的中心纹样,考古报告称为八角星纹,本书命名为五方八角纹。五方指正中的四方形,内含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同历代帝王共同遵守的五行学有关。五行学是数千年中华帝国的政治操作系统,而,易学八卦是文化解释系统。两者在数理上很难匹配,却被这个玉版上的中心纹样兼容了。

  伏羲及其配偶女娲的造像大量出现,以人头蛇身连体的构图最为典型。在这类图像中,通常都是女娲手持画圆形的规,伏羲手持画方形的矩尺。规和矩实为中国方术的标志。方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潜科学和伪科学的总和,包括星相学、相地术、相人术、相禽兽术、式法、象占、杂占、筮卜、养生术、房中术、巫蛊、厌胜等方技和术数,涉及天文、地理、气象、水文、灾变、历法、测绘、耕种收藏、生老病死、家庭、饮食男女、社会、国家、战争等等。在中国先民的认知中,掌握了方术和土地的独立社区才被视为文明的国度。大禹治水时,中国有上万个方国。商代甲骨文称国土周边的文明之邦叫方,如人方、鬼方、羌方、土方、龙方等,总共一百多个。这些方国的王族,原本是炎黄民族的前身或支裔,或同炎黄民族有过婚姻关系。所谓方国,是指懂得和运用经时济世的方术的国家。在特定的语境中,方是国的代称,方术可理解为广义的治国之术。

  甲骨文的方字是会意字,即手持矩的人。商代甲骨文的矩,横写为“工”,竖写为“H”。掌握方术的人叫巫。商、周时期的巫字,有时写为?,即两个工字的垂直合并。矩是画方形的工具。在原始人的视野中,自然物体的轮廓有圆、椭圆等规则和不规则的各种形状,唯独方形罕见。方形是规范河图洛书、易占八卦以及天文、地理、算术的基本形式。汉代以前的各种占法使用的占盘都是方形。作为人的创造,方形是中国远古文明直观的象征。按照先泰文献记载,养育众生的大地简称大方,中国的称号叫方夏,京城叫方都,治国的计策叫方略,帝王祭地的高坛叫方丘,以测量土地而形成的早期九章算术叫方田,军队的常规阵形叫方阵,各方国的君主叫方伯,道术超常的人以及超群的艺术家统称方家。

  中国造型艺术的基本形,多为方形。比方形出现得更早而且象征天体的圆形,在古人的心目中是排在第二位的基本形,两者自古联称为方圆。中国历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和营造原则讲究方正,活人的住宅叫房屋,房就是方形的建筑;帝王的墳墓叫方上;书法的标准体式是方块。方术当然不仅仅在于一个简单的方形,而是方形隐藏的方术内涵。它揭示出中国美术的特色:内容大于形式。

  (二)美术与神话

  神话是打破艺术刻板作风的灵丹妙药。相传大禹治水,收罗九州内外的方物和奇闻逸事,写成《山海经》。《山海经》《神异经》《搜神记》之类带插图的文献,如同中国的神话图录,记录了各种神怪对象,尽管荒诞离奇,却一代一代地在流传。其中的神怪,有一类是变异的人和其他动物。比如无头的刑天,独角羊獬豸,独眼独臂独脚的一臂民,三只脚的鵕鸟,四翼六足面目浑沌的帝江,还有九尾狐等等。另一类神怪是合体神物,身体带有两种以上动物的特征,比如人面鱼身的河伯,人面鸟身的禺强,人面羊身的狍鸮,马身龙翼狐形的乘黄,长着九颗人头的相柳等等。这类神灵中最为典型的对象是虚构的龙与凤,演化为中华民族的族徽。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种种变异的、合体的神怪造型,屡见于考古发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图像与造像以及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神灵精怪十分常见。这些形态反常或超常的形态,成为农业文明单调生活的调味品,也成为先秦以来绘画和工艺纹样的常见对象。

  史载自黄帝起,表演各种角色的面具舞加行动艺术,号称傩。从开天辟地的原始帝王盘古到先秦的神话人物,都被纳入傩舞。其形式包括宫廷大傩以及民间流行的乡人傩,都同美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分裂为各自独立并相互攻伐的诸侯国,形成相似而又相对独立的神话体系,相互间的融合,形成各种奇特组合的合体神兽,比如龙由九种物象组合而成,楚国地神勾龙造像由木制龙头座和鹿角髹饰而成,祭祀四方山川的“望表”虎座鹿角鸟由卧虎、飞鸟与鹿角组成。

  到了汉代,五行家们增删各种神话对象,按五行分类排座,变成性质和功能固定的神灵,为官方祭祖祭天祭祀万物时尊崇。比如古人把所有动物统称为虫,又硬性划分为鱗虫、羽虫、毛虫、甲虫和裸虫五类,每类各有三百六十属。其中,鱗虫类以青龙为长,羽虫类以朱雀为长,毛虫类以黄麟为长,甲虫类以玄龟为长,裸虫类以圣人为长。这也是汉代以来绘画讲究“随色类象”与“随类赋彩”的人为依据。

  (三)美术与礼教

  礼教缘于食和色。礼的古文写作禮,表示用一种名叫豆的高足盘盛食物祭祀祖先或神灵。左边的字根是“示”,甲骨文表示祖先或神灵的牌位,牌位的主体即男根的象形。一边表示食欲,一边表示色欲。食和色组成以礼教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明两条相关的线索:

  食—农业—土地—邦国

  色—生殖—婚姻—宗族

  远古的美术,首先不在于悦目而是显示人的食欲,美术的美字,望文生义,有人认为是羊大,即体量硕大的食用羊,用以体现人的食欲。工艺美术中最多的器物是食器。比如青铜鼎和簋是贵族使用的烹饪和装盛牛羊肉的大型器皿,青铜尊是贵族使用的大型盛酒器,有种类繁多的器形,以动物造型的牺尊尤为特殊,包括羊尊、牛尊、犀尊、象尊、鸟尊等。

  汉代以前,中国没有以终极目标为信仰的宗教。汉语中的宗教一词,是建立在宗族之上的礼教的简称。宗教的宗字,在甲骨文中指祖先崇拜的方式,表示屋子里供奉着男性祖先的牌位,这个男根式的牌位是礼教的替身。从周代起,青铜工具的普及和铁器的出现导致中国农业文明定型,从此确立了传承三千年的礼教。礼教的本质不是信仰,而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制度。现存最早的礼制文本是周、汉之际定型的儒家三礼,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至前2世纪。考古发现中的礼制化的住宅、丧葬和祭祀,最早的纪录比儒家三礼早约四千年。

  孔子倡导的礼教,核心在于仁,仁字直观的显示是二人,即人际关系,包括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敌友关系、活人与死人的关系、圣人与上帝的关系等。所有的关系,即便敌对关系,交往与象征都要用礼品。比如刘邦同项羽争夺统治权,会见时刘邦的见面礼品是最高贵的玉器。帝王同下属决裂,礼品用玉玦。

  礼教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统称五礼。吉礼是祭祀祖先、神衹、天地山水及自然万物的礼仪;凶礼包括丧礼和对天灾人祸的哀悼;宾礼包括帝王接见诸侯,诸侯之间交往、结盟时的规则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方式;军礼包括阅兵、调兵、犒赏以及军事演习的狩猎和军事防卫的筑城仪式等;嘉礼包括饮食礼仪、婚礼、表示青少年成人的冠礼、举行射箭宴会的燕射以及贺庆仪式等。所有的礼仪都需要人造的物体,如举行吉礼的宫、殿、庙、坛,祭奠使用的玉器、青铜器、乐器;丧礼中的陵墓、神道雕塑、棺椁的造型与装饰以及各类随葬品;宾礼中的常规化礼品;军礼中的旌旗、车马装饰、符节印章、军舞道具;婚礼中的服饰、奁货、家具、陈设品等等,无一不属于美术的对象。上述礼仪在几千年间沿袭的定制,造就了中国美术自成体系的造型风格,以建筑、雕塑和工艺品最为突出。

  (四)美术与宗教

  魏晋以后,儒、释、道三家充当着中国美术的精神支柱。儒家礼教是面向祖宗的,以死者制约生者为特征;佛教和道教同样也是以死者的教义制约生者为特色。在这一点上,礼教和宗教有着共同的立场,区别仅仅在于前者是入世的,后者是出世的,而皇帝始终有权支配宗教。历代帝王都赐封宗教领袖为挂名而不上朝的虚职高官,让宗教从属朝廷。

  佛教往往是非正宗的篡位者或非汉族的统治者的工具,或作为统治集团内部寻求变革,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或成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同汉族传统礼教抗衡的精神依托。这在北朝、五代、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统治中国或中原地区时有明显的表现。不过中国礼教传统毕竟太悠久、太牢固,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笼络人心,始终没有取消实用的礼教。佛教初传中国时,只不过被视为域外方术,经过委曲求全地努力,逐渐渗透进中国的每个角落。南北朝至唐代,虽然有四次全面的排佛运动,但为期短暂,佛教很快就死而复生。

  佛教注重造像,别名“像教”,对中国雕塑、壁画、版画的影响至深。不过佛教主张五蕴皆空的思想同佛教美术的出现,形成内在的矛盾。相传6世纪初,印度高僧达摩航海来到梁朝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见到了笃信佛教的梁武帝。梁武帝向达摩表示自己即位后营建寺院、塑造佛像不计其数,但不知功德究竟如何。达摩告诉他功德在于自我觉悟,无须到世俗的迷界去追求,因而营造寺院和塑像是似有实无的功德。无奈皇帝和他的臣民们无视达摩的解释,各种人物出于各种目的营造的佛教美术在此之后有增无减。供养佛教的善男信女们还将自己的画像描绘在佛教洞窟内,将自己的名字刻铸在佛门碑碣和寺钟上,成为佛教精神演变为仪式的见证。

  道教源自战国时的道家,其思想根基是先秦兴起的黄老之学,以托名黄帝的各类方术薯作和老子的《道德经》作为经典,西汉史学家司马谈在比较儒家、墨家、法家同道家的优劣时指出:儒家思想廣博而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劳而少功;墨家的俭朴流于偏颇,难以遵循;法家严峻,缺乏人情味;道家使人精神专一,用以施政和移风易俗,事半功倍,无所不宜。细检《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周、汉礼教渗透着道家的思想。唐代初年,开国皇帝李渊将家谱同道教始祖李耳(老子)联宗,变成祖孙关系。李渊曾接连三次召集道、儒、释三方人士辩论道、释的先后,毫无结果。皇帝于是援引道士编造的历史亲自裁决:悉达多太子不能成佛,六年求道,才得以成佛,因而道是佛的父师,佛是道的子弟。公元625年,李渊颁布《先老后释诏》,强调道、儒是本国宗教,佛教后来引进,应当遵守客不凌主的规矩,排位次序是道教在前,儒教次之,佛教在后。道教从此成为唐朝国教。”唐太宗启用道士出身的魏徵,推行老子无为而治的阴柔之道,将汉儒阴阳学说中规定的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原则几乎推翻。如道教尊神中的三清,是世间的三位洞主,却凌驾于天宫玉皇大帝之上。初唐奉行道家阴柔之道不久,竟戏剧性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实际执政时间长达五十年。这种转变连佛教美术也不能幸免。地位本来在诸佛之下的菩萨,在唐代竟僭越佛陀。譬如中国四大佛教道场的主角都是菩萨,各类佛陀形同客串的角色,从而形成汉化佛教独特的寺院建筑与雕塑景观。

  宋太宗赵炅效仿唐朝帝王的做法,将家谱同道教尊神赵公明连宗,道教被奉为国教。宋徽宗既要当皇帝,又要作教主,指示大臣们册封自己为“教主道君皇帝”,同时废除佛教。宋徽宗的这一招促进了文人画的普及。文人画具有政教合一的性质:既当官又当神仙,在朝为官,下朝为仙,一身二任;起草公文时是官,写字画画时是仙。魏晋名士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至此找到了化解的方式。

  注释:

  ①《尚书·禹贡》《史记·大需本紀》。《史记·孟子葡卿列传》:“邹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称引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日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先秦中国一词,据哈佛燕京学杜编纂《春秋经传引得》统计,上海古箱出版社,1983年影印版。《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②参看大村西崖《中国美术史》,陈彬和译,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

  ③《周易·易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颖达疏:“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易纬》卷二《乾凿度》:“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论语子罕》:“子日: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大龟负图,见孙彀辑古微书《龙鱼河图》。玄龟负书,见孙觳辑《尚书中候·杂篇》。负书,明刻《唐类函》卷二十为负图。元龟衔符,见欧阳询编《艺文类聚》卷九下九《黄帝出军诀》。王圻等《三才图会·时令一卷》:“伏羲到今洪武元年,约五千余年。”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这个紀年不知所本,但却近似传说和考古的伏羲时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图理,卦象是也;图识,字学是也;图形,绘面是也。”

  ④《周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方者,殷、周称邦国之辞……故干宝运:方,国也。是也。”《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轩、顼以下,至于亮、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周易·系辞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凶吉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孔颖达疏:“方谓法术。”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26种帛书文献,有18种属于方术(数术)的范围,包括《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木人占》《符(竹录)》《神图》《筑城图》《园寝图》《相马经》《五十二病方》《眙產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等。下葬时间是公元前168年。

  ⑤大方见《管子·内业》;方夏见《尚书·武成》;方都见《管子·轻重乙》;方略见《荀子·王霸);方丘见《周礼·春官·大司乐》;方田见《周礼·地官·保氏》:“六曰九数”郑玄注:方陈见《国语·吴语》;方伯见《礼记·王制》;方家见《庄子·秋水》:“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⑥《国语·晋八》:“楚为荆蛮,设望表,与鲜卑守燎。”韦昭注:“望表,谓立木为表,表其位也。”《礼记·曲礼》:“祭四方,祭五官之神于郊也。”《礼记·祭法》“祭四方”郑玄注:“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也。”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许慎注:“望,祭日月星辰山川也。”

  ⑦五虫,见《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戴德《大戴礼记·易本命》以及《孔子家语·执辔》《乐纬·穭耀嘉》。王延寿《鲁灵光赋》:“随色类象,曲得其情。”谢赫《古画品录》:“画有六法,一曰随类赋彩。”

  ⑧亲自出面灭佛的皇帝,最显著的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史称三武一宗。

  ⑨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

  ⑩释道宣《续高僧传·释慧渠传》。

  ?释道宣《续高僧传·释慧乘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