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安迪·沃霍尔(1928—1987)的回顾展于2018年11月12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美国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展出。回顾展题为“从A到B,再从B到A”,选择的展品始于沃霍尔20世纪50年代创作初期,直至70年代和80年代的后期作品,跨越丰富的媒材,包括书籍、电影、图画、杂志、录音和肖像绘画等。此次展览是自1989年以来,美国美术馆举办的首次沃霍尔回顾展,旨在重新带领观众审视沃霍尔的艺术创作力和影响力,这也是艺术家众多作品的首次“合体”亮相。
豪瑟沃斯研究院成立
2018年12月4日,豪瑟沃斯总裁伊万·沃斯、联合创始人曼努埃拉·沃斯与合伙人和副总裁马克·佩约特宣布成立独立非营利组织豪瑟沃斯研究院,致力于通过向公众开放艺术档案,来支持艺术史研究和现当代艺术家的资产保护与推广。豪瑟沃斯研究院由珍妮弗·格罗斯担任执行总监,由艺术家、艺术资产顾问、学者及档案员组成独立顾问委员会,首批项目包括:弗朗茨·克莱恩作品全集数码化并向公众开放、杰森·罗德斯文献编目及数码化,为学者提供研究资金等。
Raqs媒体小组成为2020年横滨三年展的艺术总监
横滨三年展组委会宣布,Raqs媒体小组成为下届2020年第七届横滨三年展的艺术总监。展览预计在2020年的7月初至10月中旬举办。Raqs媒体小组1992年成立于印度德里,以其原创性和提问性的态度,同时以艺术家、策展人、制作人等身份活跃于当代艺术舞台,他们曾策划2016年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以及在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开放或是保密”。组委会选择Raqs媒体小组的原因就在于其高度智性化和思辨性的创作方式。(Raqs合影摄影:蒋文毅 鸣谢:PSA)
珍妮·霍尔泽:艺术家房间
珍妮,霍尔泽最新的个展“艺术家房间”在英国泰特当代美术馆举办,展览持续至2019年7月。霍尔泽为此创作了五个房间。霍尔泽以LED材料,进行雕塑、装置方面的探索。电子标语的一种重要特征就是内容的可移动性,霍泽尔认为这个移动过程是对人工朗读的扩展。霍尔泽投射在LED指示牌上的观念性艺术实践,是一种语言和写作形式,观众的参与构成了作品的重要部分。珍妮·霍尔泽的作品,始终质问着权力系统和社会统治阶级,在揭露权力与暴力的同时,融入幽默和勇气的元素。
拉里·贝尔:时间机器
“拉里·贝尔:时间机器”在美国迈阿密当代艺术中心展出,展览持续至2019年3月10日。这次展览是拉里·贝尔近二十年来在美国艺术馆举行的首个大型回顾展。展览呈现了贝尔的多个重要作品系列,包括早期的立方体系列,以及近期的大型彩色玻璃装置系列。贝尔以其透明的立方体雕塑,诠释了形状、光线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闻名。同时,展览重点关注贝尔对于建筑空间带给观众不同体验的创新性探索,以及他对于影像和摄影等视听媒介所做的研究。
亚历克斯·卡茨:可口可乐女孩
英国伦敦泰勒画廊于2018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21日展出“亚历克斯·卡茨:可口可乐女孩”。此次展览为卡茨的新作,画中的舞者使人联想起有曲线美的可口可乐瓶。在作品中,可口可乐女孩穿着白色的连体泳衣,被红色的背景所衬托。艺术家独树一帜的肖像画和风景画以淳朴的平涂画面,均匀的光线和简洁的线条而极负盛名。卡茨引领了一种风格,使他区别于同时代的艺术家,他对构图、风格和美式生活的兴趣一直在他具有影响力而多产的职业生涯中保持不变。
埃舍尔和Nendo:两个世界
2018年12月2日,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年度大展“埃舍尔和Nendo:两个世界”正式开幕。此次展览展示了20世纪最知名的艺术家之一埃舍尔与21世纪最具创造性的设计师之一Nendo的“合作”,展出了来自荷兰海牙美术馆收藏的一百五十多件埃舍尔的版画和手稿,并与由Nendo设计的沉浸式展览空间交相辉映。在展览中,Nendo通过声音与视觉的交织,在黑暗与光明的分界两侧邀请观众来到埃舍尔的作品之中,亲身体验空间的穿越感和迷失感。
格倫·劳瑞连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一职
现任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格伦,劳瑞在未来七年内将继续担任馆长,直至2025年。劳瑞本人和博物馆董事会均首肯了这一连任,由此劳瑞将成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自1929年开馆以来任期最长的一任馆长。1995年,时任多伦多安大略美术馆馆长的劳瑞年届四十,作为伊斯兰艺术的学者,他加入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成为第六任馆长。在其领导下,博物馆所获捐赠翻了四倍,直逼十亿美元,展馆也经历了两次扩建。此后,展馆不仅迎来激增的观众,藏品数量也迅速上升并呈现更多样化。
陆平原:箱中奇遇
2018年11月23日至2018年12月25日,艺术家陆平原个展“箱中奇遇”在上海爱马仕之家举办。展览以“玩家”为主题,采用现实和虚构交错的叙事方式重现童年的回忆,将爱马仕2018年冬季橱窗打造成意趣非凡的玩具之家,创造出幽默、欢乐、充满想象力的故事。陆平原的创作涉及多种媒介,包括文本、装置、影像和绘画。他擅长用“故事”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撰写与艺术有关的奇幻短篇作品。受到各类动画作品的启发,陆平原认为“玩”的过程便是一场珍贵的艺术之旅。
苏旺伸:漫游之滨
2018年11月16日至2018年12月30日,苏旺伸个展“漫游之滨”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作为苏旺伸在国内的首场个展,展览展出艺术家近十年创作的六十余件(组)作品,不仅包含了他在北京和台湾创作的油画,还有他特意配合龙美术馆空间创作的装置作品《桥》。展览的最后,艺术家以一幅可以随意移动、重组、创造、吸引观众参与的“画”来结尾,其中包含了他画作中的各种元素:类犬生物、气球、树、云等,让观众选择他们喜欢的元素制作成冰箱贴。
刘野:寓言叙事
2018年11月10日至2019年1月20日,刘野个展“寓言叙事在上海普拉达(Prada)荣宅举办。此次展览在Prada基金会的支持下,由乌多·蒂特曼策展,旨在呈现艺术家自1992年起至今的三十幅油画创作。刘野的作品展现出隐秘而感性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以东西方文学、艺术史和大众文化为來源,营造自省、纯粹而具有悬浮感的氛围。他的画作作为细腻的形象化信息在西方文化与亚洲文化之间传递。在刘野的作品中,标志性的童话风格与幽默、戏谑色彩并存。
童文敏和郭城获得2018华宇青年奖
三亚艺术季和华宇青年奖入围展“前提”于2018年12月7日在三亚华宇艺术中心开幕,由刘烟策划,共有二十位/组入围艺术家参展。最终,童文敏获得2018华宇青年奖评委会大奖,郭城获评委会特别奖。童文敏生于1989年,生活于重庆。她的作品以行为艺术为主,探索人的感知与现实境况的交汇。郭城1988年生于北京,其创作探索科技对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冲击与影响。除现金奖励外,华宇青年奖给予获奖艺术家在专业领域持续的支持,包括艺术家作品和项目的展览等。
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公布策展团队
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组委会公布:2019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总策展人,由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的卡洛·拉蒂、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策展人与艺术评论家法比奥·卡瓦卢奇三人共同担任。卡洛·拉蒂是麻省理工学院“可感知城市实验室”的负责人,该实验室探索新技术对全球城市生活和设计的影响。孟建民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首届深港双年展的提议发起者之一。法比奥,卡瓦卢奇是当今国际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之一,曾执掌多个欧洲当代艺术中心。
英国新摄影
2018年12月8日至2019年1月6日,“英国新摄影”展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展览呈现了安娜·福克斯和凯伦·诺尔两位长居英国的纪实摄影艺术家的近百件作品。两位摄影师以敏锐独到的眼光洞察时事,用幽默辛辣的手法表达观点。展览包含多个系列作品,这些系列如一篇篇摄影专题般探讨社会阶级、工作环境、自我意识等命题。福克斯探索了当今生活美学杂志所助长的刻板印象及其背后的现代社会普遍的欲望和渴求,诺尔的作品则构建了一个个亦真亦幻的场景。
抒情移形——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
2018年11月24日iglass“2018抒情移形——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在上海阆风艺术举办,这是阆风艺术举办的第七次玻璃艺术展。此次展览首次与策展人Michael Rogers合作,集合了来自冰岛、德国、美国、捷克、日本、意大利、苏格兰和拉脱维亚等国家共九位艺术家参展。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试图更深层地挖掘玻璃材料的更多可能性。作品清晰呈现了流畅的智慧、情绪和诗意,感性地在玻璃的暗喻层而触发联想。
铁木尔·斯琴个展
铁木尔·斯琴个展“东,南,西,北”于2018年11月23日至2019年3月9日在北京魔金石空间举行。在此次展览中,现驻纽约的德国艺术家铁木尔·斯琴延续发展关于21世纪世俗灵性的“新和平运动”,主张反魅物质,以抵抗今天物质世界中诸多问题。展览题目“东,南,西,北”中的四个方向源自神圣循环,后者作为中亚和美洲地区农业和狩猎时代之前的主要精神性观念,传达了艺术家创作中对我们的精神取向的回归和必要性升级。
靳山:蒸发
2018年11月6日靳山个展“蒸发”在上海166 ART SPACE举办。“蒸发”是炼造物质的初始阶段——炼金术士们通过精馏、提纯的循环往复的淬炼过程,以得到升华,人的精神灵魂也由此死亡、复活、完善。原始炼金术情境式的思辨过程,艺术家的哲学概括化,传递出对原始生死与精神的现实思考。艺术家在一系列支离破碎的物件、人体和情境再造中,将历史与现实当下的意识形态解构化——以此诠释一个人类精神性的去向与归属的星象图谱。艺术家以激进的视觉叙事展现精神之于时间和肉身的纽带关系。“蒸发”展出一系列靳山的全新的雕塑、装置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在建构与解构间的永恒对抗中,对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和个体欲望价值的追求和思索。
孙逊和刘建华双个展
上海玻璃博物馆本年度“退火”项目于2018年11月5日开幕,同时呈现“塞上——孙逊个展”和“物镜——刘建华个展”,展览将持续到2019年5月31日。上海玻璃博物馆新建成的当代艺术空间一楼展出的孙逊的个展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展出了孙逊系列手稿、绘画、动画影像,而其玻璃材质的大型装置新作则将在2019年3月的下篇揭开神秘的外衣。刘建华的个展包含三组刘建华最新完成的玻璃材质装置,作品以有机的空间逻辑贯穿整个博物馆二楼的空间。
“我”的风景
2018年12月8日“我”的风景联展在北京常青画廊举办。该展关注五位中国前沿的当代女性艺术家:陈丹笛子、阚萱、秦晋、王凝慧和杨光南。展出作品颇为多元,涵及视频、装置、混合媒介等,为观照艺术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论及各自新近的创作心路,展览选择以微个展的方式呈现。她们作品所讨论的议题,既关乎个人,又而向社会。如个人身份的建立与消解,微观(个人)与宏观(社会观、宇宙观)维度之间的交融和依附,个人与其所在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冲突和张力,以及艺术语言的生成,它们通常以偏执乃至狂热的姿态,反复出现,观众以此可从艺术家创作中留下的不同印记里,一窥她们对时代、对历史,以及个人成长历程的回应。
李衡:看起来很美
2018年11月24日旅德艺术家李衡个展“看起来很美”在上海莫千山路M艺术空间举办。李衡,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德国纽伦堡美术学院,至今生活于德国慕尼黑。2014年获第五届德国Artig艺术奖,第二十一届德国艾夏赫艺术奖,德国欣费尔德现代美术馆当代艺术展一等奖。2018年获第十一届韦瑟灵艺术奖特等奖。李衡画“草”这一主题已有十年。他着迷于乔治·莫兰迪,重复的主题覆盖了艺术家的一生。在李衡看来,重复本身蕴藏着伟大,它意味着一个缓慢,且必须缓慢的过程:时间、结构、反思、情感,皆由此现形。“我画的不只是草。重复的草叶与专一的主题,最终走向对自己的内观:不知从何时起,我透过自己的悲伤,开始渐渐体会万物与我的共同命运。那些生命中的无奈,不可避免的痛苦,那么大,那么美,无法言说的凄美。它纠结、孤独,但纠结里有不妥协,孤独里有生命力。还有远处的一丝光。”
赞(0)
最新评论